1、诗经豳风七月 豳bn:古地名,在今中国陕西省旬邑县西南。,教学要求,了解诗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及相关常识; 了解诗经的大致内容、分类和主要思想;,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诗歌305首,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 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民间歌谣如何集中到朝廷来?,汉代某些学者认为,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 又一种说法:这些民歌是由各国乐师
2、搜集的。乐师是掌管音乐的官员和专家。他们以唱诗作曲为职业,搜集歌谣是为了丰富他们的唱词和乐调。诸侯之乐献给天子,这些民间歌谣便汇集到朝廷里了。,各个时代从各个地区搜集来的乐歌,一般认为是保存在周王室的乐官太师那里的。他们显然对那些面貌互异的作品进行过加工整理,有所淘汰,有所修改。所以现存的诗经,语言形式基本上都是四言体,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大体一致,而且有些套句出现在异时异地的作品中。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各时代、各地区的歌谣,倘非经过加工整理,不可能出现上述情况。可以认为,由官方制作乐歌,并搜集和整理民间乐歌,是周王朝的文化事业之一,在诗经时代是不断进行着的。,孔子与诗经,史记孔子世家说,诗
3、原有三千多篇,经孔子删选,成为后世所见的三百余篇定本。这一记载遭到普遍怀疑。一则先秦文献所引用的诗句,大体都在现存诗经范围内。再则在论语中,孔子已反复提到“诗三百”。只是孔子确也对诗经下过很大功夫。论语记孔子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表明在孔子时代,诗经音乐已发生散失错乱现象,孔子对此作了改定,使之合于古乐原状。他还用诗经教育学生,常同他们讨论关于诗经问题,并加以演奏歌舞。这对诗经流传起了重要作用。,诗经篇目,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郐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160篇; 雅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包括周颂31
4、篇,商颂5篇,鲁颂4篇。,诗经的内容及分类,1。祭祀:大雅和“三颂”中祭祀诗,多以祭祀和歌颂祖先为主。 2。农事:反映劳动生活。 3。怨刺:()讽谏,具有补天色彩。十月之交等。(2)无情地嘲弄,如新台、相鼠。 4。战争和徭役:采薇、伯兮、君子于役、何草不黄等。 5。爱情和婚姻:数量多、内容丰富。 6。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被认为是周族的史诗。,诗经乐歌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典礼仪的一部分;二是娱乐;三是表达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 后来,诗经成了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学习诗经成了贵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养。这种教育一方面具有美化语言的作用,特别在外交场合,常常需摘引诗经中诗
5、句,曲折表达自己意思。这叫“赋诗言志”。论语记孔子话:“不学诗,无以言。”“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诗经的教育也具有政治、道德意义。礼记经解引孔子话,经过“诗教”,可导致人“温柔敦厚”。论语记孔子话,学诗可“远之事君,迩之事父”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的流传,秦火后,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个学派: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前二者取国名,后二者取姓氏)。齐、鲁、韩三家属今文经学,是官方承认的学派,毛诗晚出,未得立,属古文经学,是民间学派。东汉,毛诗日渐兴盛。章帝时,毛诗立于
6、学官;前三家则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 十三经注疏本之诗经中毛诗正义七十卷,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 今人有程俊英之诗经译注可参考。,有关七月,七月是豳风中的杰作。 产生于西周,是国风中最长的诗。 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最全面地反映农夫苦难生活的诗篇。,南宋马和之豳风七月,课文重点,1、诗的内容及源流 2、选文翻译 3、基本词汇:流火、栗烈、褐、同、仓庚、懿、遵、微行、绩、孔、穹、向、户、菽、叔、朋。 4、通假字:猗掎 剥扑 壶瓠 介丐 蚤早 5、辨别“獲得”与“收穫” 6、古代注音方法方块汉字记音,古代注音方法,(1)直音:用一个完全与被
7、注字同音的字注音。沛公起如厕,招樊哙出,署车宫属,独骑,从间道走军。(汉书高帝纪服虔注:走音奏) (2)读如、读若注音法用音同或音近字注音的方法。 是月也,命渔师始渔,夫子亲往。(吕氏春秋季冬纪高诱 注:渔,读如论语之语。),(3)反切:用两个汉字互相拼读,给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大约起用汉代,魏晋以后被广泛使用。基本方法就是取反切上字的声母、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相互拼读。如:顿,都困切;乌,哀都切;演,以浅切。 (4)双声叠韵:双声指的是两个或几个音节的声母相同,如辗转、肃霜、蟋蟀;叠韵指的是几个音节的韵母相同,如觱发、窈窕、逍遥。,课文难点,这首诗题目“七月”,是指夏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阴历
8、。诗中还提到周历,周历一月是夏历十一月。注意历法的不同。 选文的翻译。 五、参考书: (一)研究类 1、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中州书画出版社,1982年版。 2、王力,诗经韵读楚辞韵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二)注释类 1、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2、高亨,诗经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原文】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三正: 所谓“正”指岁首正月。 夏商周三代正朔不同,即岁首的月建不同。“建”指斗建,即北斗所指的时辰。 周正建子,殷正建丑,夏正建寅。建子、建丑、建寅,即以其三个月的朔日(初一)为岁首。夏历以建寅之月(后世谓阴历正月)为岁首,
9、周历比夏历早两个月,周历比殷历早一个月。,七月流火,“七月”指夏曆七月;“流”,移動,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不是繞太陽運行的火星),即心宿。 “大火星”是一顆紅巨星,能放出火紅色光亮,每年夏曆五月黃昏,位於正南方,位置最高。夏曆七月黃昏,大火星位置由中天逐漸西降,“知暑漸退而秋將至”。人們把這種現象稱作“七月流火”。,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2、【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 3、【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周人用周曆兼用夏曆,故詩中周曆夏曆並舉。周代官方雖用周曆,民間可能仍用夏曆。一般說“X月”是指夏曆,凡“X之日”是指周曆:夏历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周历 三月
10、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本诗用历 三之日 四之日 蚕月、春日 四月 五月 六月 夏 历 七月 八月 九 月 十 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周 历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正 月 二 月 本诗用历 七月 八月 九 月 十月 一之日 二之日,【原文】一之日觱发(b-b),二之日栗烈(ln-li)。,觱发:寒风吹物的声音。觱发发,开。喻风寒之酷。栗烈:也作“凓冽”, 凛冽,寒气刺骨。或曰栗篥l。此“烈”应同“裂”。寒气逼人。,【無衣無褐(h),何以卒歲?】,衣:上衣。 褐:粗麻或獸毛做成的短衣,窮苦人穿的衣服。卒:動詞,終了。 卒歲:過完一年。周曆二月是夏曆十二月,一年快要過完了,故曰“何以卒
11、歲”。,三之日于耜(s),四之日举趾。,于:为,这里指修理。耜(s):农具,犁的一种。于耜:整修农具。举趾:举足耕耘,下地干活。趾:脚。或曰“锄”。,【同我婦子,饁(y)彼南畝,田畯 (jn)至喜。】,同:動詞,偕同。 婦子:婦女和孩子。 饁:送飯。 畝:壟畝,卽田裏種莊稼的地方,“南畝”泛指農田。 “同我婦子,饁彼南畝”是以農家家長口氣說的,是說自己偕同婦女孩子,到田裏送飯來了。農官來到田間,看到農民在耕作,很高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毛傳:“九月霜始降,婦功成,可以授冬衣矣。” 馬瑞辰通釋:“凡言授者,皆授使為之也。此詩授衣,亦授冬衣使為之。蓋九月婦功成,絲麻之事已畢,始可為衣。非謂
12、九月冬衣已成,遂以授人也。” 謂官家分發冬衣。孔穎達疏:“可授冬衣者,謂衣成而授之。” 授衣假:指唐國學每年九月的假期。新唐書選舉志上:“每歲五月有田假,九月有授衣假。” 唐 張籍 和左司元郎中秋居之九:“初當授衣假,無吏挽門鈴。” 授衣:1.謂製備寒衣。古代以九月為授衣之時。2.農曆九月的別稱。 3.謂廷賜錦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春:指月份。指周曆五月卽夏曆三月;有學者依據夏小正“二月有鳴倉庚”等語認爲“春”指夏曆二月。 載:開始。 陽:溫暖。 有:動詞詞頭。 倉庚,離黃也。”即黃鸝。此為傳遞春消息的應節趨時之鳥。,女執懿(y)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懿筐,深筐也。 遵:沿著走。
13、微行:小路。行:本義指十字路口,引申指道路。 微行,牆下徑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農家女子手拿深筐,沿着那小路走。 爰求柔桑:爰:動詞詞頭。求:尋找。柔桑:嫩桑葉。她們在到處尋找採集嫩桑葉。,春日遲遲,采蘩(fn)祁祁。,遲遲,舒緩也。形容日长的样子。蘩,白蒿也,所以生蠶。祁祁,眾多也。按用白蒿煮水浸沃蠶子,可促蠶子同時發蟻(孵化) 。,女心傷悲,殆(di)及公子同歸。,殆:衹怕。及:介詞,與。農家女子一邊採集桑葉和白蒿,一邊心裏感到悲傷,是因爲怕被公子帶回去。 毛傳:“春女悲,秋士悲,感其物化也。殆,始。及,與也。”徐紹楨(18611936):“此中采桑之人,固有婚姻及時之女,念及將有
14、遠父母兄弟之行,則我之在此采桑,能有幾時,其心傷悲,固是出於性情之正。詩言殆及公子同歸者,殆,將然之詞,亦非謂此采桑之日也。” 姚際恒詩經通論:“公子,乃女公子也。此采桑之女,在豳公之宮,將隨為公子嫁為媵,故治蠶以備衣裳之用,而于采桑時忽然悲傷,以其將及公子同歸也。” 按詩言“同歸”,其中並無被迫之意。周南桃夭:“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說文“歸,女子謂嫁也。”禮記禮運:“男有分,女有歸。” 近人所謂恐被搶去之說與詩意不合。姚說可取。,七月流火,八月萑(hun)葦。,萑:卽荻,是蘆葦的一種。这句省去动词收藏。萑、苇,初生时称蒹、葭。可作蚕箔居蚕。或曰萑借为刓(wn),割也。萑苇即收割芦苇。 這
15、裏“萑葦”用作動詞,指收割蘆葦。蘆葦割下來可以作蠶箔,是用來養蠶的。,蠶月條桑,取彼斧斨qing,以伐遠揚,猗彼女桑。,蠶月:開始養蠶的月份,指夏曆三月。條桑: 條:動詞,斬截枝條。採摘桑樹的枝條。一說:挑取,選取。又一說:生長茂盛的樣子。或修剪。斨:方孔的斧子。以伐,以之伐,用斧子來砍伐。遠揚:桑樹又長又高的枝條。揚:名詞,指向上揚起的枝條。猗(y或读如j):通“掎j”,牽引。女桑:即柔桑。“猗彼女桑”是說用手拉住枝條採摘那柔嫩的桑葉。 毛傳:“角而束之曰猗。”一說:猗,茂盛,使茂盛。朱熹詩集傳:“取其葉而存其條,猗猗然爾。” 一說:通“倚y”,依着,就着。,按桑树特性是副芽多,且舒长迅速,
16、若展开之叶芽受到损伤,副芽便很快长成叶丛来替代;若枝条折断,副芽则迅速长成叶片更肥大的新枝条,以再生方式递补。 “蚕月”四句,即言善斩伐而桑益茂。,條桑,女桑,【七月鳴鵙(ju),八月載績。】,鵙:伯勞鳥。載:始也。績:本義是績麻,把劈開的麻縷搓成綫,績成的麻用於織布。 七月裏伯勞鳥在鳴叫,八月裏開始績麻。 【載玄載黄,我朱孔陽,爲公子裳。】 載:一说”又“也。如“載歌載舞”;一說此“載”乃動詞詞頭,“載”字後的“玄”和“黄”本是顔色詞,此處均用作動詞,指染成黑紅色,染成黄色。孔:副詞,很。裳:下衣。衣指上衣。 伯勞以夏至鳴,冬至去,五月以後皆其鳴時。詩則但言其鳴為將寒之候,以起下文載績,不必
17、定指始鳴。 七月鳴鵙,八月載績,若言伯勞鳴猶未止,亟制寒衣,可畢功於冬至之前。,载玄载黄,我朱孔阳, 为(wi)公子裳。,载载:又又。 玄:黑红色。 黄:黄色。 朱:大红词。 孔:副词,很。 阳:鲜艳。孔阳:甚为鲜明。 为:替。,四月秀葽yo,五月鳴蜩tio。,秀:禾、草等植物吐穂開華。爾雅釋草:“木謂之華,草謂之榮;不榮而實者謂之秀,榮而不實者謂之英。”意谓木本植物的華稱華(花),草本植物的華稱榮;不開華而結果的稱秀,開華而不結果的稱英。陸德明經典釋文“不榮而實者”衍“不”。古籍中“秀”多表示穀類的抽穂揚華,所謂“不榮而實”,概因穀類華不明顯。 葽,苦菜。王瓜也。月令孟夏“苦菜秀”,可知它是
18、彼時标志時令的植物。 說文:“蜩,蟬也。”漢揚雄方言:“蟬,楚謂之蜩。” 鳴蜩:蟬鳴。 四月裏師姑草抽穂揚華,五月裏蟬開始鳴叫。,师姑草(王瓜),八月其穫,十月隕yn蘀tu。,其穫:指收獲莊稼。“其”爲動詞詞頭。“穫”與“獲”是同源字,王力同源字典:“在漁獵時代,獲得禽獸叫獲;在農業時代,獲得穀物叫穫。”說文:“獲,獵所獲也。”“穫,刈穀也。”“穫”與“獲”今都簡化爲“获”。 隕蘀:指樹葉飄落下來。毛傳:“蘀,槁也。”鄭箋:“槁,謂木葉也。木葉槁,待風乃落。”隕:落下。“十月隕蘀”意味着到了萬物凋零的季節了。,一之日于貉h,取彼狐貍,爲公子裘。,于貉:獵取貉。毛傳:“于貉,謂取狐貍皮也。” 毛
19、詩正義:“于謂往也。于貉言于不言取,狐貍言取不言往,皆是往捕之而取其皮。”貉:外形似狐狸,又名狗獾。 這幾句自漢代起就有不同理解。按鄭箋意見,獵取貉是給自己做衣服,而獵取狐貍是給公子做衣服,“于貉,往搏貉以自爲裘也。狐狸以共尊者。”按毛傳,則獵取貉獵取狐貍都是給公子做衣服。 貉读为禡m。大雅皇矣“是类是禡”,类,出兵时祭天神;禡,到达所征之地祭祀造军法之神。远古田猎同于用兵,故也有禡祭(貉祭)。于貉,即往貉,代指猎事。,二之日其同,載纘(zun)武功。,其同:指會同,打獵前會集衆人。鄭箋:“其同者,君臣及民因習兵俱出田也。” 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同之言會合也,謂冬田大合衆也。” 載(zi):
20、副詞,又。纘:繼續。武功:指打獵的事。清陳煥毛詩傳疏:“田獵之事也。”功:事。 這兩句是說到了十二月份便會集衆人,又繼續去打獵。 【言私其豵zng,獻豣jin於公。】 言:毛傳認爲是第一人稱代詞,我。課本看作動詞詞頭。私:动词,私人占有。豵:毛傳:“豕,一歲曰豵,三歲曰豜。大獸公之,小獸私之。” 這兩句是說,獵獲的小野獸歸自己,大野獸歸貴族。,南宋範處義曰:“田獵非特去害田之獸,蓋欲繼纘武事,使不忘戰。” 古代常借射獵以習武功,選拔良才。 禮記大司馬云:“仲冬教大閱,遂以狩畋tin”。 孔穎達云:“是皆因習兵而田獵也。”,五月斯螽(zhng)動股,六月莎(su)雞振羽。,斯螽(zhng):蝗類
21、昆蟲,亦名螽斯,即蚱蜢、螞蚱。股,大腿。動股:毛詩正義:“言五月之時,斯螽動搖其股。又五月中以兩股相切作聲,聞數十步是也。” 莎雞:俗稱紡織娘。振羽:雄性莎雞振動翅膀發出叫聲。刘少奇秘书史学家吕振羽者。 周禮考工記:“以脰(颈)鳴者,以注鳴者,以旁鳴者,以翼鳴者,以股鳴者,以胷鳴者,謂之小蟲之屬。”所謂“以翼鳴者”,莎雞屬之;所謂“以股鳴者”,兩股相摩切而發出聲音,斯螽屬之。,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野:毛傳:“邑外曰郊,郊外曰野,野外曰林,林外曰坰jing。”宇:屋簷。說文:“宇,屋邊也。”周易繫辭下:“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 户:门。 床:“牀
22、”的異體字。 這四句的主語都是蟋蟀。詩人在七月聽到蟋蟀在野外鳴叫,八月又聽到蟋蟀在房簷下鳴叫,九月裏叫聲到了門口,十月就鑽進床下。蟋蟀的叫聲由遠及近,因爲天氣漸漸寒冷起來了。,毛傳:“穹,窮。窒,塞。” 鄭箋:“穹窒鼠穴也。” 毛詩正義:“言窮盡塞其窟穴也。” 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穹,窮也;窮,治也,盡也。謂除治之盡也。” “穹窒”爲兩個動詞連用,其賓語均未出現,當爲鼠穴,先把屋裏所有的鼠穴都找到,然後把它們都堵上,“熏鼠”即再用煙熏老鼠。朱熹詩集傳認爲“穹窒”是賓語在動詞之前的結構。說:“穹,空隙也。室中空隙者塞之。”這樣“穹窒”與“熏鼠”說的是兩件事情。或言:穹,清扫。窒:垃圾。 毛傳:
23、“向,北出牖(yu)也。”北窗。说文:从宀(min),从口。按:从口是不准确的,应该是屋檐下有个窗户。“塞向”是說堵住朝北的窻戶。墐(jn):用泥涂上。毛詩正義:“備寒而云墐戶,明是用泥涂之,故以墐爲涂也。”説文“半门曰户。”按:毛傳:“庶人蓽戶。”“蓽戶”是用荆條竹子之類編成的柴門,冬日寒風可侵入,所以需要涂上泥。,穹窒(qing-zh) 熏鼠,塞向墐(jn) 戶。,嗟我婦子,曰爲改歲,入此室處。,嗟:嘆息聲。曰:句首语气词,同聿。 漢書食貨志作“聿爲改歲”。唐風蟋蟀:“蟋蟀在堂,歲聿其莫。” 毛詩正義:“歲實未暮而云聿暮,故知聿爲遂,遂者,從始嚮末之言也。”這是把“聿”解釋爲時間副詞。”聿
24、”也解作時間副詞,且將義。清陳煥毛詩傳疏:“改歲,更一歲也。周建子,以十一月爲改歲。” 說文:“處,止也。”毛傳:“處,居也。” 這三句係家長口吻:唉,我的妻子兒女啊,快要到年終了,進到這屋子裏居住吧。 漢書食貨志“在野曰廬,在邑曰里春令民畢出在野,冬則畢入於邑。”可知周王朝於每年春天令農夫住進田野“廬”中,以便耕作;到冬天,農夫才回邑中房屋居住。,六月食鬰y及薁(y),七月亨(png)葵及菽(sh)。,鬰,果實名。即鬰李,薔薇科,落葉小灌木。春季開花,花淡紅色。果實小,球形,暗紅色。供觀賞,果可食種子稱鬰李仁,可入藥,主治大便燥結,腹水腫脹等癥。 毛傳:“薁,蘡薁也。” 蘡薁,葡萄科。落葉木
25、質藤本,有卷須。夏季開花,雌雄異株,圓錐花序。果實黑色,直徑5-6毫米。果可釀酒,亦入藥作滋養器。根入藥,有祛風濕、通經絡作用,治肝炎、關節痛、瘰癘、乳癰;葉可治濕疹。 亨:通“烹”。篆文“亨”和“享”是一個字,寫作“亯”。葵:冬葵,古人一種重要蔬菜。并不是我们今日所说的“向日葵”。菽:豆類的總稱。 六月喫鬰李和蘡薁,七月烹煮冬葵和豆子。,八月剝(p)棗,十月穫稻。,剝:通“攴”(p)。说文:“剥,裂也。”“攴,小击也。”段注:“按此字从又卜声,又者手也,经典隶变作扑。” 鄭箋:“既以鬱下及棗助男功,又穫稻而釀酒以助其養老之具。” 正義:“此鬱薁言食,則葵菽及棗皆食之也。但鬱薁生可食,故以食言
26、之。葵菽當亨煮乃食。棗當剝擊取之。各從所宜而言之,其實皆是食也。穫稻作酒云以介眉壽,主爲助養老人,則農夫不得飲之。其鬱薁葵棗瓜瓠,農夫老人皆得食之。其荼樗(ch臭椿)云食我農夫,則老人不食之矣。”依此,則下文“爲酒”的原料不包括“棗”。,清吴求豳风图八月剥枣,爲此春酒,以介(gi)眉壽。,春酒:冬天釀酒,經過春天才做成,所以叫春酒。鄭箋:“介,助也。” 林義光(?-1932)詩經通解之說,以“介”通“匄”(“丐”),意思是祈求。若依前說,“眉壽”乃老人之轉稱;若依後說,則“眉壽”義爲長壽。人老了眉上长出长毛,叫“秀眉”,所以称长寿为“眉寿”。 毛詩正義:“七月云:采荼薪樗,食我農夫。以對爲此春
27、酒,以介眉壽,是農夫別於眉壽。彼農夫與此農人一也。言農夫食陳,明對眉壽爲尊者食新矣。” 用稻子做春酒,用來助養老人。,七月食瓜,八月斷壺(h),九月菽苴(j)。,斷:使斷,摘下。毛傳:“壺,瓠(h)也。” 葫芦。 菽:十三經注疏爲“叔”。“叔”的本義是拾取,說文:“汝南名收芋爲叔。” 毛傳:“苴,麻子。”叔苴:收拾青麻。 【采荼(t)薪樗(ch),食(s)我農夫。】 荼:苦菜。說文:“新,取木也。”动词,打柴。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依“新”小篆形體認爲此字從“斤”從“木”,“亲”聲。由“取木”義引申指砍下的木柴。此一詩句中“薪”即“新”,動詞,砍伐。樗:臭椿。食:动词,给吃,指养活。 采些苦菜,砍
28、些臭椿(來當柴),養活我們這些農夫。,九月築場圃(p),十月納禾稼(g)。,毛傳:“春夏爲圃,秋冬爲場。”鄭箋:“場圃同地。自物生之時,耕治之以種菜茹;至物盡成熟,築堅以爲場。” 鄭箋:“納,內也。治於場而內之囷倉也。”收藏。 毛詩正義:“苗生既秀謂之禾,種殖諸穀名爲稼。禾稼者,苗幹之名。”禾稼:泛指粮食。稼音g。东汉曹大家(曹世叔妻子,即班固妹妹班昭)。 九月份將春夏種菜的園地壓平筑實,準備收獲莊稼後打場。到了十月就要把田野裏的莊稼收進穀倉。,黍稷重(tng)穋(l),禾麻菽麥。,這兩句具體地講“禾稼”包括哪些種。 黍:黍子,碾成的米叫黄米。 稷:或說是高粱,或說是黍的一種,或說是穀。古人以
29、“稷”爲百穀之長,奉祀爲穀神。 重:通“穜”,早種晚熟的穀,說文:“種,先穜後孰也。” 穋:晚種早熟的穀。 說文:“禾,嘉穀也。”“粟,嘉穀實也。”可見“禾”就是穀子,長在田裏叫禾,打下粒米叫粟。本章中“禾”出現兩處,第一處“禾稼”指各種糧食作物;第二處“禾麻”中的“禾”指一種糧食作物,這是一個詞的泛指和特指的不同,這種不同是在不同的語境中顯示出來的。,嗟我農夫,我稼既同,上入執宮功。,同:指穀物都集中到穀倉裏。毛傳:“入爲上,出爲下。”鄭箋:“既同言已聚也。可以上入都邑之宅治宮中之事矣。”俞樾群經平議:“上、尚古字通。上入執宮功,言野功既畢,尚入而執宮中之事也。”依俞說,此“上”通“尚”,還
30、要。执:做,干。朱熹詩集傳:“宮,邑居之宅也。” 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古者通謂民室爲宮,因謂民室之事爲宮事。”按:“宮”在先秦是房屋的通稱。“宮功”包括下文的“於茅”、“索绹”。 楊樹達 :“上入執宮功”之“上”與“尚”同,尚,庶幾也,詩意我之禾稼既已聚積矣,汝庶幾其可以入都邑治宮室之事矣。所謂“宮功”者,殆即指乘屋葺治之事為言也(詩上入執宮功解)。或言宫功:宫内事,指为统治者服的劳役。,晝爾于茅,宵爾索绹(to)。,鄭箋:“爾,女也。女當晝日往取茅歸,夜作絞索以待時用。”依鄭說,“爾”非語氣詞,而是第二人稱代詞; “于”也非動詞詞頭(或于:割取),而是動詞“往”義。這樣理解,則兩句非敍述句
31、,而是貴族命令農夫的口氣:“白天你們去割茅草,夜裏你們搓繩子。” 朱熹:“昼往取茅,夜而绞索,亟升其屋而治之,盖以来岁将复始播百谷,而不暇于此故也。不待督责而自相警戒,不敢休息如此。”按索(搓)綯,谓绳索。,亟(j)其乘屋,其始播百穀。,亟,急也 。毛傳“乘,升也。”鄭箋“亟,急。 乘,治也。” 說文段注:“屋者,室之覆也。”“屋”本義是屋頂,故“乘屋”解爲“登上屋頂”較合理。 按鄭箋“亟其乘屋”是說“急當治野廬之屋”,即整修田野裏的“廬”;毛詩正義“以民治屋不應直言升上而已,故易傳以乘爲治。下句言其始播百穀,則乘屋亦爲田事,且上云塞向墐戶是都邑之屋,故知此所治屋者,民治野廬之屋也。”據此,“
32、亟其乘屋”是貴族命令農夫在農忙結束後趕緊修葺田野裏的茅廬;因此句中“其”是表祈使語氣的語氣詞。,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其始播百穀”,按講,應該是指修葺茅廬以備來年春播之用。 鄭箋:“其始播百穀。謂祈來年百穀于公社。”毛詩正義認爲此述十月之事,因此“其始播百穀”非就春播而言,乃是周禮所謂蜡祭。禮記月令:“天子乃祈來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門閭,臘先祖五祀。” 爲什麽這兩句放在一起呢?毛詩正義:“所以二句得相成者,以民所以治屋者,見公家祭社爲祈來年播種百穀,故民亦治屋爲來年鋤耘而止舍。”意思是,農夫看到統治者在爲來年的豐收舉行隆重祭祀活動,因此也抓緊修繕房屋來爲明年生産活動做好準備。,亟其乘屋
33、,其始播百穀。,上述解釋沒有從文字上說明“其始播百穀”如何與祭祀活動聯係起來,而衹從情理上認爲此句的時間是孟冬十月,“播揰百穀乃是明年之事”(毛詩正義),顯然在時間的銜接上令人疑惑。 或言其始:岁始,指初春。其借为稘j(同“期”,周年),岁也。 查“播”在詩經中出現5次,均爲播種義,此句中“播百穀”亦就春播而言。 本章以粗綫條勾畫出農夫自“九月築場圃”至次年春播之間的勞動情形:秋收、入倉、割茅、索綯、修屋,緊張的冬季勞作剛一結束,便又將投入繁忙的春播。如此詮釋詩句,怡然自順;實與貴族祭祀無涉。,沖沖:象聲詞,鑿冰的聲音。 凌陰:冰窖。 周禮天官:“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 賈
34、公彦疏:“三其凌者,凌谓冰,室之中三倍纳冰,備消释度故也。”据賈疏,此指按藏量之三倍凿冰,以備选也。聞一多以为“阴”即“窨”,凌窨即冰窨。 漢書惠帝紀:“秋七月乙亥,未央宮凌室災。”顔師古注:“凌室,藏冰之室也。”,二之日鑿冰沖沖(chn),三之日納於凌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蚤:“早”,早朝,古代祭祀儀式。毛詩正義:“四之日其早朝,獻黑羔於神,祭用韭菜而開之。”禮記月令:“仲春之月天子乃鮮羔開冰,先薦寢廟。”鄭注:“鮮當爲獻聲之誤也。獻羔謂祭司寒也。祭司寒而出冰,薦於宗廟,乃後賦之。”禮記月令:“庶人春薦韭,夏薦麥,秋薦黍,冬薦稻。”可知“韭”乃春天舉行祭祀活動的供品。周歷四月爲仲春季
35、節,在舉行了祭祀司寒之神的儀式之後開啟冰窖。根據左傳的記載,藏冰入窖之時也要舉行祭祀司寒之神的儀式。,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朱熹曰:“肃霜,气肃而霜降也。或天高气爽。霜,同“爽”。涤场者,农事毕而扫场地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滌,埽也。”涤:清洗。 王國維觀堂集林肅霜滌場說:“肅霜、滌場皆互爲雙聲,乃古之聯緜字,不容分別釋之。肅霜猶言肅爽,滌場猶言滌蕩也。九月肅霜,謂九月之氣清高顥白而已,至十月則萬物搖落無餘矣。”可備參考。 在“十月納禾稼”之後清掃打穀場,標志着一年的農事活動全部結束。下文接着敍述收獲後的慶祝活動。,朋酒斯饗(xing),曰殺羔羊。,朋酒:兩樽酒,毛傳:“兩樽曰朋。”饗:動
36、詞,鄉人在一起飲酒。段注:“毛詩之例,凡獻於上曰享,凡食其獻曰饗。”飨:以酒食待客。“朋酒斯饗”是一個賓語前置的格式,“斯”複指前置的賓語“朋酒”。舊注以“曰”爲實義動詞,毛傳:“饗者,鄉人以狗,大夫加以羔羊。”毛詩正義:“饗者,鄉人飲酒,以狗爲牲,大夫與焉則加以羔羊。言曰殺羔羊,是鄉人見大夫而始發此言,故稱曰也。”或言曰:发语词。同“聿”。,躋(j)彼公堂,稱彼兕觥(s-gng),萬壽無疆。,躋:登,升。毛傳:“公堂,學校也。”公堂:公共场所,一说指贵族家的厅堂。毛詩正義“躋彼公堂”“是升君之堂,萬壽無疆是慶君之辝。又鄉飲酒之禮,用狗不用羊,故易傳以爲斯饗謂國君間於政事而饗羣臣也。” 。称:
37、举起。兕觥:酒具。兕(犀牛)角做的酒杯,一说指铜制兕形的酒杯。周禮春官籥章“國祭蠟,則籥yu豳頌,擊土鼓,以息老物”,孫詒讓周禮正義:“野人飲酒皆在鄉學中。豳風雲十月滌場,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此即臘祭畢勞農休息而飲酒於序也。玉藻云唯饗野人皆酒,所謂朋酒斯饗也。野人不得升君之堂。”,王安石:“仰觀星日霜露之變,俯察蟲鳥草木之化,以知天時,以授民事,女服事乎內,男服事乎外,上以誠愛下,下以忠利上,父父子子,夫夫婦婦,養老而慈幼,食力而助弱,其祭祀也時,其燕饗也節,此七月之義也。” 袁金鎧(18701947 ):“無盜賊之擾,無官吏之攪,自食其力,熙熙嗥嗥,尊君親上,一
38、片承平,可稱盛世”。,黄鹂,白蒿,铜斨,商代。1989年于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出土。 铜凿长11.8厘米,刃宽2.2厘米,为平口凿,呈长条形,单面刃,銎截面呈梯形;銎内残留木质,銎口有宽边。 铜斨长15.2厘米,刃宽4厘米,銎径3.34.5厘米,亦呈长条形,方銎,束腰,平刃,其上半部四周均饰变体兽面纹和三角齿纹。,麻【m】,(会意。从广(yn),从林(fi)。广表示房子,林指削制的麻皮。合而表示在家里劈麻,进行剥制。本义:麻类植物的总名。(古代专指大麻) 同本义 。桑科,一年生草本,雌雄异株。茎部韧皮纤维长坚韧,可供纺织。,苎麻,大麻布与苎麻布,伯劳,苦菜,貉,野猪,斯螽与莎雞,薁,鬰,葵,壶,
39、苴,荼,樗,黍稷,禾本科黍属一年生草本。粳者古称稷、穄,又称稷子、糜子。糯者古称黍,又称黍子、粘糜子或黄粟。一种早熟、耐旱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中国古籍所称五谷之一的稷,有人认为是粟,也有人认为是粳性的黍稷。黍稷起源于中国。在陕西、山西、甘肃、新疆和黑龙江等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有黍稷遗存物。,凌阴,安阳殷墟发现商代凌阴遗址,兕觥,6 艺术特色,崔述(1740年1816年),号东壁,云:“读七月,如入桃园之中,衣冠朴古,天真烂漫,熙熙乎太古也。”不着意构筑,信口而出,天真纯朴,乃此诗特点。,研习与思考,清姚际恒诗经通论:“一诗之中无不具备,洵(实为)天下之至文也。”阅读七月,将周代农民一年的
40、劳动生活按时间顺序作一简要的概括。,赋比兴,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比: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孔颖达毛诗正义:“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四、延伸阅读,孙作云:读七月选段 余冠英:诗经选简介 朱自清:诗言志辨提要,诗经七月参考译文,七月火星偏西方,九月女工缝衣裳。十一月北风呼呼响,十二月
41、寒气刺骨凉,粗布衣服无一件,怎样捱到年底无主张。正月里来修农具,二月里来下田忙,关照妻子和儿女,送饭南亩垅边上,田官老爷喜洋洋。 七月火星偏西方,九月女工缝衣裳。阳春二月暖融融,黄莺枝头把歌唱,姑娘手提深竹筐,走在那条小路上,去采柔嫩养蚕桑。春天渐渐白昼长,采蒿人们一大帮,姑娘心里正悲伤,就怕公子哥看上把人抢。,七月火星偏西方,八月芦苇正茂畅。三月动手修桑树,拿起斧头拿起斨,高枝长条都砍掉,拉着枝条采嫩桑。七月伯劳在鸣唱,八月织布染丝忙,染出丝来有黑又有黄,朱红色的更鲜亮,得给公子哥做衣裳。 四月远志把子结,五月知了叫不歇。八月庄稼来收获,十月树叶纷纷落。十一月去打貉子,同时还要捉狐狸,好为公
42、子哥做皮衣。十二月大伙来聚齐,继续打猎练武艺,小个儿的野猪归自己,大个儿的野猪献上去。,五月斯螽弹腿响,六月纺织娘抖翅膀。七月蟋蟀在野地,八月就往檐下移,九月蹦到门口叫,十月钻入我床底。堵上墙洞熏鼠群,封死北窗抹好门,可怜妻子和儿女,为着就要过新春,把这破屋来住进。 六月要吃郁李野葡萄,七月把冬葵大豆来烹调,八月去打枣,十月收水稻,用它配成好春酒,祝愿老人获长寿。七月采瓜肚里塞,八月再把葫芦摘,九月拾取青麻籽,掐些野菜打些柴,咱农夫靠这把嘴糊起来。,九月夯平打谷场,十月五谷入粮仓,黍米稻米加高粱,禾麻豆麦分开放。叹我农夫命里忙,刚把农活都干完,又有劳役须承当。白天出行割茅草,晚上在家搓草绳,赶快上房修屋顶,马上就要闹春耕。 腊月里凿冰咚咚响,正月里抬入窖中藏,二月里取冰行祭礼,献上韭菜和羔羊。九月里来寒霜降,十月扫净打谷场,备上两樽香甜酒,宰杀几只嫩羔羊,登上台阶进公堂,牛角杯儿举头上,祝一声万寿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