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 经,一、诗经简介 1、书名(来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到汉代时,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才称作诗经。(汉时尊儒,儒学的祖师孔子编有教材“六艺”:易、书、诗、礼、乐、春秋。秦始皇后“乐”失传,所以汉以后把其余五艺称为“五经”,宋时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总称“四书五经”。) 2、诗经的时间 诗经约编成于春秋末期(公元前6世纪),所辑多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风土人情、道德文化等,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情韵、人伦情感、人本意识,具有“美刺”的社会功能,奠定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传统。,3、诗经的篇目 存诗305篇,有6篇诗仅有题目,不算在内。 4、诗
2、经的分类 以音乐曲调的不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各地的民歌,含周南、召南、邺、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十五国“风”。如硕鼠是魏风;而当时东周京都在洛阳,“王风”即京都洛阳的地方音乐。 “雅”:朝廷的“正声雅乐”,根据音节律吕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 “颂”:宗庙祭祀的乐歌,含商颂、周颂、鲁颂,共40篇.。,二、诗经思想内容,诗经思想内容广阔,主要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表现恋爱、婚姻题材的婚恋诗。赞扬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勇敢追求,如关雎、静女、蒹葭、柏舟等。或写爱情和婚姻的不幸,表现女性在当时
3、社会所受迫害、凌辱及被遗弃的痛苦,如日月、谷风、将仲子、氓等。,关雎是风之始也,是诗经第一篇。,诗经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
4、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卫风 氓是一首叙事诗。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内容分析,氓:急噪 任性 姑娘:温柔、 体贴 、痴情 迁就男子 这也预示两人今后的悲剧婚姻生活。,相见 、定情、 送别、 约期 恋爱 、婚变 、决绝 。,氓采用赋比兴和倒叙,插叙的艺术手法,通过女主人公追忆他与一青年男子氓 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来展开情节
5、。在这首诗中,先后描写了女主人公的三个生活片段。首先是美好纯真恋爱。其次是女主人公诉说婚后的不平等不美满的家庭生活。最后是女主人公不理会兄长及族人的讥笑,抱着“亦已焉哉”的决绝态度离开负心汉回到家里。通过这三个阶段的描写深刻的反映了春秋时期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的可悲命运。显示了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也在客观上揭露和控诉了那个历史时代社会制度的不合理。首诗通过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思想感情的深刻变化,并从她同氓的相互对比映衬中鞭挞了丑恶,捍卫了人格的尊严,展现了她的真诚勇敢善良坚强。 氓这首诗同大多数的诗经中的四言诗一样,句式以四言为主,多采用回环跌宕的结构。在氓中,全为四言,注重重章叠句。,
6、(二)、是描写农业生产的农事诗。如周颂中的臣工、隐嘻、良耜、噫嘻等; (三)、关于战争和徭役的征役诗。如东山、东方未明、何草不黄、君子于役等。 (四)、颂歌。这类诗大都出自公卿列士或乐官之手,有的颂帝王歌天命,为周王统治的合理性寻求神学依据,如维天之命、文王;有的颂战功扬王威,如殷武、江汉;有的颂宴饮赞嘉宾,如鹿鸣、南有嘉鱼等。 (五)、反映社会矛盾、揭露批判现实的怨刺诗借古讽今,如荡、正月。更多的是针砭时弊,指斥昏君,如民劳、板、荡。还有一些以斥责奸佞为主题,如巷伯、正月等。,看那莪蒿长得高, 却非莪蒿是散蒿。 可怜我的爹与妈, 抚养我大太辛劳! 看那莪蒿相依偎, 却非莪蒿只是蔚。 可怜我的
7、爹与妈, 抚养我大太劳累! 汲水瓶儿空了底, 装水坛子真羞耻。 孤独活着没意思, 不如早点就去死。 没有亲爹何所靠? 没有亲妈何所恃? 出门行走心含悲, 入门茫然不知止。,爹爹呀你生下我, 妈妈呀你喂养我。 你们护我疼爱我, 养我长大培育我, 想我不愿离开我, 出入家门怀抱我。 想报爹妈大恩德, 老天降祸难预测! 南山高峻难逾越, 飙风凄厉令人怯。 大家没有不幸事, 独我为何遭此劫? 南山高峻难迈过, 飙风凄厉人哆嗦。 大家没有不幸事, 不能终养独是我!,诗经 蓼莪,蓼莪是有孝心的儿子哭悼已故父母的哀歌。从内容上看,很可能是用在上坟扫墓祭祀时的祭歌。诗中主人公是一个孤苦伶仃的穷苦人。全诗充满对
8、已故父母的深情怀念、感恩、歌颂、内疚、忏悔和忆苦思甜等百感交集的复杂感情。这种感情也是人之常情。,题 解,诗中主人公以第一人称的独自表白的方式讲述,因家庭贫困、被迫外出谋生,但是回家时父母已双双去世。后来他生活好转、丰衣足食之后,却没有机会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更谈不上对父母养老送终,而遗憾终身。,【赏析】 毛诗序说本诗“刺幽王也,民人劳苦,孝子不得终养尔”,只有最后一句是中的之言,至于“刺幽王,民人劳苦”云云,正如欧阳修所说“非诗人本意”(诗本义),诗人所抒发的只是不能终养父母的痛极之情。,内容分析,本诗六章,似是悼念父母的祭歌,分三层:,首两章是第一层,写父母生养我辛苦劳累。头两句以比引出,
9、诗人见蒿与蔚,却错当莪,于是心有所动,遂以为比。莪香美可食用,并且环根丛生,故又名抱娘蒿,喻人成材且孝顺;而蒿与蔚,皆散生,蒿粗恶不可食用,蔚既不能食用又结子,故称牡蒿,蒿、蔚喻不成材且不能尽孝。诗人有感于此,借以自责不成材又不能终养尽孝。后两句承此思言及父母养大自己不易,费心劳力,吃尽苦头。朱熹于此指出:“言昔谓之莪,而今非莪也,特蒿而已。以比父母生我以为美材,可赖以终其身,而今乃不得其养以死。于是乃言父母生我之劬劳而重自哀伤也。”,中间两章是第二层,写儿子失去双亲的痛苦和父母对儿子的深爱。,蓼莪形象地描述父母坟头上的蒿草已长得很高很高,祭奠祖先用的酒瓶、酒坛也已空空如也,表明已有相当长的日
10、子,没有后人来上坟扫墓了,当然也无人锄草、培土和打扫坟墓周围。面对如此荒凉的情景,主人公心中不禁产生“可怜我的父母亲,生我养我真艰辛”和“父母恩浩大无边”的联想。,中间两章是第二层,写儿子失去双亲痛苦和父母对儿子的深爱。,第三章头两句以瓶喻父母,以罍喻子。因瓶从罍中汲水,瓶空是罍无储水可汲,所以为耻,用以比喻子无以赡养父母,没有尽到应有的孝心而感到羞耻。句中设喻是取瓶罍相资之意,非取大小之义。“鲜民”以下六句诉述失去父母后的孤身生活与感情折磨。 诗人与父母相依为命,失去父母,没有家庭的温暖,以至于有家好像无家。,第四章前六句一一叙述父母对“我” 养育抚爱,把首两章说 “劬劳”、“劳瘁”具体化。
11、,人一连用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和九个“我”字,言直意切,絮絮叨叨,不厌其烦,声促调急,确如哭诉一般。 这章最后两句,诗人因不得奉养父母,报大恩于万一,痛极而归咎于天,责其变化无常,夺去父母生命,致使“我”欲报不能!,后两章第三层正承此而来,抒写遭遇不幸。头两句诗人以眼见的南山艰危难越,耳闻的飙风呼啸扑来起兴,创造了困厄危艰、肃杀悲凉的气氛,象征自己遭遇父母双亡的巨痛与凄凉,也是诗人悲怆伤痛心情的外化。四个入声字重叠:烈烈、发发、律律、弗弗,加重了哀思,读来如呜咽一般。后两句是无可奈何的怨嗟,方玉润说:“以众衬己,见己之抱恨独深。”,蓼莪是民众对人伦关系失陷的凄厉控诉蓼莪是
12、一首痛心疾首的孝子诗歌,写小民为国家服劳役,父母去世不得终养,对父母的愧疚之情,对王朝的愤怒哭诉。这首诗产生在西周晚期,表达了一种衰势现象。 在周人的精神世界中,孝悌原则具有十分崇高的地位。周代建国时人口少,十几万人口建立了50多个同姓国家,特殊社会基础决定周代君臣之间密切的关系,家庭是国家的细胞,国家共同体和家庭个体之间的利益需要兼顾,社会才能保持和谐。而蓼莪是周代晚期国家内部关系开始断裂的一个信号,君主为公共事务调发民力,罔顾小民利益,国家利益和家庭利益失衡,连统治者自身最看重伦理都违背了,引发民众凄厉的控诉。蓼莪是对孝道的诠释蓼莪巍峨的南山之上,凛冽的寒风、飘动的莪蒿映衬出无比凄凉的环境
13、,父母生养儿女的辛劳,失去父母的哀伤,未能终养父母的遗憾对自己父母的思念。 蓼莪显示了孝道观念在周人精神世界中的中心地位,具备了较高的艺术和人文价值。,生活在城市中的年轻人:时至今日,子欲孝而亲不在的状况和心情,依然普遍存在。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住上楼房、坐上汽车、有吃有穿、拥有电视、电话和冰箱等等物质条件,有的人甚至时常外出旅游休闲度假时,常常会想到如果父母和长辈们仍然健在、能一起共享幸福生活和天伦之乐,该多么美好、多么理想!,经历岁月的风化,青春逝去,往昔的峥嵘淡然翻过,有一个群体的名字叫“空巢老人”。他们想念着自己的子女,却可能远隔天涯或因太多的忙碌而无暇照顾;他们向往着
14、沟通,然而朋友越来越少,圈子越来越小,渐渐的找不到了述说的对象;他们希望能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然而他们能做的也越来越少。孤独,寂寞,独自坐在家中,无奈的看着日升日落云卷云舒。谁能懂得他们的寂寞!,常回家看看,艺术特色,1、赋比兴交替使用是本诗写作一大特色,诗前三章皆先比而后赋也;四章赋也;五、六章皆兴也。”后两章也应该说是“先兴后赋”。 2、三种表现方法灵活运用,前后呼应,抒情起伏跌宕,回旋往复,传达孤子哀伤情思,可谓珠落玉盘,运转自如,艺术感染力强烈。 3、本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实际也应该是人类社会的道德义务,对后世影响极大,不仅在诗文赋中常有引用,甚至在朝廷下的诏书中也屡屡言及 。 4、诗经这部典籍对我们民族心理、民族精神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课后作业,结合本诗,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