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河渠书 学案学习目标展示 1、了解“书”的体例,能知道如何来阅读“书”类文章。 2、通过阅读,能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想象。了解河渠书对后世的地理、水利乃至中华文明的影响。 自主阅读导引 “书”是史记中很有特色的体例,是记载历代朝章国典,以明古今制度沿革的专章,非是熟悉掌故的史家,是无法撰写成书的。班固汉书改称“志” ,成为通例。“书”的修撰,为研究各种专门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史记中共有书 8 篇。 史记中的“八书”是司马迁创设的八篇分门别类的文化制度史。其中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表明了司马迁对治水重要性的明确认识和深切关注。 河渠书是中国第一部水利通史,记述从禹治水开始
2、,延续到汉元封二年(公元前 109)黄河瓠子堵口,及其以后各地区倡兴水利,开渠引灌等史实,共 13 段,25 事。其中防洪 6 事、航运 3 事、灌溉 11 事、航运兼灌溉 5 事,所叙河流有黄河、长江、淮河、济水、淄水、漳水等。它是系统介绍古代中国水利及其对国计民生影响的权威性记录。司马迁在此书篇末,历叙他阅历过的江淮河济等众多水系和地区,从而归结为一个概念:“甚哉,水之为利害也!”深刻地反映他对水的可为利又可为害的两面性认识和对水利问题的重视与关切。 河渠书是以后历代史书撰述河渠水利专篇的典范。 预习检测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九川既疏,九泽既洒B并北山东往注洛三
3、百余里C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D乃厮二渠以引其河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天子以为然,发卒数万人作渠田 作:造B而道河北行二渠,复禹旧迹 道:同“导” ,疏导C水颓以绝商颜 绝:穿过D岁因以数不登 登:登上,攀上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而漕水道九百余里,时有难处B山东从沔无限C便于砥柱之漕D通,以漕,大便利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B以富魏之河内C悲 瓠子 之诗而作河渠书D而益肥关
4、中之地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其后人有上书欲通褒斜道及漕事,下御史大夫张汤。汤问其事,因言:“抵蜀从故道,故道多阪,回远。今穿褒斜道,少阪,近四百里;而褒水通沔,斜水通渭,皆可以行船漕。漕从南阳上沔入褒,褒之绝水至斜,间百余里,以车转,从斜下下渭。如此,汉中之谷可致,山东从沔无限,便于砥柱之漕。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饶,拟于巴蜀。 ”天子以为然,拜汤子卬为汉中守,发数万人作褒斜道五百余里。道果便近,而水湍石,不可漕。其后庄熊罴言:“临晋民愿穿洛以溉重泉以东万余顷故卤地。诚得水,可令亩十石。 ”于是为发卒万余人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颜山下。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余丈。往往为井,井下
5、相通行水。水颓以绝商颜,东至山岭十余里间。井渠之生自此始。穿渠得龙骨,故名曰龙首渠。作之十余岁,渠颇通,犹未得其饶。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道多阪,回远 回:曲折B褒之绝水至斜,间百余里 间:间隔,距离C诚得水,可令亩十石 诚:如果,果真D岸善崩,乃凿井 善:擅长7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下御史大夫张汤从斜下下渭B汤问其事,因言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C以车转,从斜下下渭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D山东从沔无限,便于砥柱之漕冰,水为之,而寒于水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山东从沔无限,便于砥柱之漕B往
6、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C斜水通渭,皆可以行船漕D而漕水道九百余里,时有难处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如此,汉中之谷可致,山东从沔无限,便于砥柱之漕。译文:_(2)诚得水,可令亩十石。译文:_(3)水颓以绝商颜,东至山岭十余里间。译文:_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5 题。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 ,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
7、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谪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 ”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与官属言,未尝名吏,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惟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 称郑庄。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 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郑庄始列为九卿,中废,家贫,宾客
8、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太史公曰: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郑亦云,悲夫!(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注 洗沐:假期,犹今星期日。翕然:形容言论、行为一致。僦:运送。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存:问候B与官属言,未尝名吏 名:名称C天下费多,财用益匮 匮:缺乏D始翟公为延尉,宾客阗门 阗:充满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
9、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B以武安侯、魏其时议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C常引以为贤于己此所谓战胜于朝廷D翟公乃大署其门曰良乃入,具告沛公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郑庄礼贤下士的一组是( )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 其慕长者如恐不见 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推毂士及官属丞史 与官属言,未尝名吏,若恐伤之 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A BC D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庄喜好交友,乐于助人,每逢休假日常常在长安郊外各交通要道备置马匹,拜谢宾朋,往往通宵达旦。B每次上朝,遇到有向皇上进言的机会,他说的都是称赞天
10、下年高望重的人,并推荐贤士和属下的丞史。C郑庄喜好黄帝、老子的学说,受其影响,在朝廷议事时,常常随声附和,迎合皇上意旨,从不随便说是论非。D郑庄为官廉洁,平时完全依靠俸禄和赏赐来结交朋友,虽官至九卿,死后家里没有剩余的财物。14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迁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史学家的眼光评价郑庄、翟公“有势”和“无势”时的不同境遇,视角新颖。B司马迁的观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危难之中见真情” ,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C启示后人在交友时要慎重,要以情待人,不可以富贵贫贱为原则,发人深省。D运用对比手法,如翟公与郑庄对比,贫富、贵贱对比,将观点阐述得鲜明深刻。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1、翻译成现代汉语。(1)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译文:_(2)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译文:_巩固测评1C A 项“ 洒” 同“酾”,分流,疏导。B 项“ 并”同“傍 ”,依靠,沿着。D 项“厮”同“斯”,分开。2D D 项中的 “登”是丰收的意思,今天的成语“五谷丰登 ”仍保留此意。3C C 项两个 “既”均解释为“已经”。A 项前一个“ 而 ”表转折关系,后一个“而”表承接关系。B 项前一个“ 以 ”表目的,来;后一个“以” 意为“ 因此”。D 项前一个“于” 表示在,后一个“ 于” 表示比。 4D A 项中 “难处”的意思是“难行的地方” ,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 “困
12、难”。B 项中“无限”的意思是“ 没有阻隔 ”,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没有穷尽,没有限量”。C 项中“便于”的意思是“ 比更方便 ”,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 “比较容易做某事”。D 项中“ 便利”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一致,即“使用或行动起来不感觉困难”。5C A、B、D 三项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而 C 项是形容词的为动用法。6D D 项“善”,应解释为“容易” 。7D A 项“下”,交给下属;向下流入。B 项“因”, “因而”;“ 因为”。C 项“以” ,“用”;“因此”。D 项“ 于” 都是 “比”。8C A 项“ 无限” ,古义:没有险阻。今义:没有限制。B 项“往往”,古义:到处。今义:常常。D
13、 项“ 难处 ”,古义:难行的地方。今义:困难。9(1)这样,汉中的粮食可以运来,山东的粮食从沔水而上没有险阻,比经砥柱漕运方便。(2)倘若果真能得到灌溉用水,可使每亩产量达到十石。(3)水从地下穿过商颜山,东到山岭十多里远。10B 名:动词,称名。11D D 项均为副词, “于是”。A 项代词,指“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副词,表推测, “大概 ”。B 项介词,表原因, “由于” ;连词,表目的, “来”。C 项 介词, “比” ;介词, “在”。12B 是说他乐于助人,是说他重视人才,是说他迎合皇上。13C C 项前后无因果关系。14D D 项 “翟公与郑庄”不是对比。15(1)他
14、执行主人敬待客人的礼节,凭自己尊贵的身份谦恭地对待客人。(2)凭郑庄的贤良,有权势时宾客多得以十为倍数计算,没有权势时情况就相反,况且是一般人呢!参考译文郑当时,字庄,陈县人。郑庄以仗义行侠为乐事,解救张羽的危难,声名传遍梁、楚之间。孝景帝时,他做太子舍人。每逢五天一次的休假日,他经常在长安四郊置备马匹,骑着马去看望各位老友,邀请拜谢宾朋,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还总是担心有所疏漏。郑庄喜爱道家学说,仰慕年长者,那种情意殷切的劲儿,就好像惟恐见不到人家一样。他年纪轻,官职卑微,但交游的相知朋友都是祖父一辈的人,天下知名的人物。武帝即位后,郑庄由鲁国中尉、济南郡太守、江都国相,一步步地升到九卿中的右内
15、史。由于评议武安侯田蚡和魏其侯窦婴的纷争意见不当,他被贬为詹事,又调任大农令。郑庄做右内史时,告诫属下官吏说:“有来访者,不论尊贵或低贱,一律不得让人滞留门口等候。 ”他执行主人敬待客人的礼节,凭自己尊贵的身份谦恭地对待客人。郑庄廉洁,又不添置私产,仅依靠官俸和赏赐所得供给各位年长的友人,而所馈送的礼物,只不过是用竹器盛的些许吃食。每逢上朝,遇有向皇上进言的机会,他必得称道天下的年高望重的人。他推举士人和属下的丞、史诸官吏,委实津津乐道,饶有兴味,言语中时常称举他们比自己贤能。他从不对吏员直呼其名,与属下谈话时,谦和得好像生怕伤害了对方。听到别人有高见,便马上报告皇上,唯恐延迟误事。因此,崤山
16、以东广大地区的士人和知名长者都众口一词称赞他的美德。但他在朝中常常附和顺从主上之意,不敢过于明确表示自己的是非主张。到他晚年,汉朝征讨匈奴,招抚各地少数民族,天下耗费财物很多,国家财力物力更加匮乏。郑庄保举的人及其宾客,替大农令承办运输,亏欠钱款甚多。司马安任淮阳郡太守,检举此事,郑庄因此落下罪责,赎罪后削职为平民。不久,入丞相府暂行长史之职。皇上认为他年事已高,让他去做汝南郡太守。几年后,死于任上。郑庄当初位列九卿,中途被罢官,家境清贫,宾客遂日趋减少。待到做郡守,死后家中没有剩余的财物。郑庄的兄弟子孙因他的缘故,官至二千石者有六七人之多。太史公说:凭郑庄的贤良,有权势时宾客多得以十为倍数计算,没有权势时情况就相反,况且是一般人呢!下邽县翟公曾说过,起初他做廷尉,家中宾客盈门;待到一丢官,门外便冷清得可以张罗捕雀。他复官后,宾客们又想往见,翟公就在大门上写道:“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郑庄也有此不幸,可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