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年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夏本纪 学案.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486554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年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夏本纪 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5-2016年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夏本纪 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5-2016年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夏本纪 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5-2016年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夏本纪 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5-2016年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夏本纪 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夏本纪 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学习文言的相关知识,熟悉并掌握词类活用的方法。2、了解本纪的形式。 3、了 解夏禹的事迹及品质。学习重难点:了解夏禹的事迹及品质。学习过程资料链接:1、解题:史记中的“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脑,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 ,正所以显示天下本统 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纲纪的缘故。同时,也是全书的总纲,是用编年体的方法记事的。在“本纪 ”的写作中,司马迁采取了详今略远的办法,时代愈远愈略,愈近愈详。 史记中共有本纪 12篇。 2、课文说明:夏 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是由包括夏在内的十多个部落 联合发展而来的,与古代其他部

2、落交错 分布于中国境内。相传尧、舜时洪水泛滥,民不聊生,虽经大力整治,但由于时代和条件的限制,也由于当政者用人不当,长期未能把民众从灾难中解救出来。这成 了当时因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就在这样的历史 背景下,夏禹,一个有抱负而且聪敏勤恳的青年出现了 。他继承父业并吸取父亲鲧()治水不成的教训,以他的健壮、精干和毅力,获得成功,在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呈现出一派怡然富足、井然有序的宏伟景象。到唐尧、虞舜时期,夏族的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取得了帝位,并传给其子启,从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 3、 夏本纪根据尚书及有关历史

3、传说,系统地叙述了由夏禹到夏桀约四百年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由原始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概貌,尤其突出地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 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课文节选了大禹治水定九州的部分,约占全篇的五分之三。作者怀着虔诚的 心情,向人们诉说着夏禹的业绩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课前预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九泽既陂 陂:堤防B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兴:征集C西被于流沙 被:遭遇D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受:遭受答案 B解析 A 项动词,筑堤防;C 项覆盖;D 项被。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相同的一项是( )A.Error! B.Error!C.Error! D.Error!答案 D解析 A 项介词,比/介词,到;B 项动词,认为/目的连词,来;C 项名词,准则/连词,那么;D 项结构助词,的。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Error!Error!A两个“其”字相同,两个“是”字也相同B两个 “其” 字相同,两个“是”字不同C两个 “其” 字不同,两个“是”字相同D两个“其”字不同,两个“是”字也不同答案 D解析 “其” ,代词, “他的” ;“其” ,语气词, “还是” 。“是” ,代词, “它” ;“是” ,形容词, “正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

5、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鲧为人负命毁族 B行山表木C东渐于海 D以均诸侯答案 A解析 B 项“ 表” ,名词活用作动词,表记;C 项“东” ,名词作状语,向东;D 项“均”,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均衡。5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A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B过家门不敢入C天下于是太平治D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答案 A解析 “百姓”在此处是“百官”之意。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当帝尧之时及山川之便利” ,完成 610 题。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摄行天子之政 摄行:代理执行B鲧为人负命毁族 负命:违背命令C行视鲧之治水无状 无状:不像样子,即没有取得成绩D

6、禹为人敏给克勤 克:战胜答案 D解析 “克”应为“能” 。7下列各句中, “于”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等之未有贤于鲧者 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让于契、后稷、皋陶 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A BC D答案 A解析 为介词,到。介词,表比较,比。介词,引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8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女其往视尔事矣B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C致费于沟淢D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答案 D解析 A 项“女”同“汝” ,你;B 项“傅”同“敷” ,分布;C 项“淢”同“洫” ,田间水道。9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禹是黄帝的后代,父亲鲧因治水无功而被流放到羽山,后来就死在那里。B禹要将

7、治水重任让给契、后稷、皋陶,是因为他不满舜对父亲的处罚。C四岳的推荐从侧面烘托了大禹的才能。D禹治水方法科学,加上他高尚的品德和勤勉的精神,从而完成了父亲未完成的治水重任。答案 B解析 偏离了作者对禹的态度及禹的性格品质。从文章看,父亲的死使他深感悲伤,这是他治水的动力。他的推让是其谦让品质的表现。10翻译下面的句子。(1)等之未有贤于鲧者,请试之。译文:比较起来,与他同辈的人中没有谁比他更能干的了,希望陛下让他试试。(2)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译文:有能光大尧的事业,可以担任官职的人吗?三、拓展阅读(2013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

8、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及司马宣王久

9、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 ”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其事秘。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

10、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父不愿其然 然:这样B及即尊位 及:等到C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制:节制D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诫:警告答案 C解析 “疾满百日当解禄” ,请病假满一百天应当解除俸禄,这本是一项制度,所以“制” ,应释为“制度、规定” 。1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 )在邺下名为清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A B C D答案 D解析 第句是李丰还未

11、做官(白衣:平民百姓) ;第句是言李丰在曹爽专政时的为官态度,并不是讲其“不贪财”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B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C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的讥讽。D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实情,结果被杀。答案 A解析 根据第一段明帝问吴降人闻名中国的江东名士是谁,吴降人说是李安国,并且明帝左右的人都知道李丰就

12、是李安国,说明李丰的名声不只是在魏国传播。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译文: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译文: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3)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译文: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解析 本题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宾语前置等。要抓住得分点。(1)“左右”意思是“左右臣子” 。 “所在”意思是“在哪里” 。 “以”意思是“用” 。 “对”意思是“回答” 。(2)“尚

13、”意思是 “娶帝王之女为妻 ”。 “外”意思是“表面上” 。 “辞”意思是“推辞” 。(3)“缺”意思是 “空缺” 。 “谘”意思是“征询” 。参考译文李丰,字安国,死去的卫尉李义的儿子。黄初年间,凭借父亲的官职征召随军。李丰起初为平民时,年龄十七八岁,在邺下名声清白,擅长品鉴人物,天下一致称颂,没有人不关注他。后来随军到了许昌,声名一天比一天大。他的父亲不希望他这样,就让他闭门谢客。当初,魏明帝还是太子时,李丰正在读书学习。等到魏明帝即位,捉到一个吴国投降的人,问他:“在江东听到魏国的名士是谁?”投降的人说:“听说有个叫李安国的人。 ”这时李丰担任黄门郎,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

14、臣子用“李丰”来回答。明帝说:“难道李丰的名声遍布于吴越一带吗?”李丰后来调动担任骑都尉、给事中。明帝驾崩后,李丰担任永宁太仆,因为名声超过实际,能够重用他的人很少。正始年间,李丰升迁为侍中尚书仆射。李丰在中书省,经常托称身体有病,当时中书省的惯例,生病满一百天就应当停发俸禄。李丰生病不到几十天,就暂时起来,不久又重新卧床,像这样好几年。起初,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李丰的弟弟李翼、李伟,担任官职几年间,曾一起做过郡守,李丰曾经在很多人面前公开警告两个弟弟。等到司马懿生病日久,李伟担任郡守,放纵饮酒,使新平、扶风两郡治理败乱,但李丰没有召请他,众人

15、认为李伟是恃宠而骄。曹爽专权,李丰在曹爽和司马懿之间迟疑不决,无所适从,所以当时有诽谤信说:“曹爽气势炎热如沸水,司马懿父子冰冷如凉水,李丰兄弟如飘荡的光。 ”那意思是认为李丰虽表面上心境洁净,但内心却图谋政事,好像飘荡的光一样捉摸不定。等到司马懿上书诛杀曹爽,车子停在宫殿上,这个消息被李丰听到,李丰非常害怕,于是昏厥过去,两脚拖垂在地上不能起来。到了嘉平四年司马懿死后,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有人推荐李丰。李丰虽然知道这不是显要的职位,但认为自己和皇族联姻,想依附皇上的权势,就顺从没有推辞,于是上奏请求任用自己。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皇上和他特别亲近,常常单独召见他与他说话,别人不知道谈话内容。景王知道他们谈话议论自己,要求李丰说出来,李丰没把实话告诉他,景王于是杀死了他。这件事非常秘密。李丰先后在魏、晋两朝为官,不把家庭生计放在心上,仅依赖国家俸禄罢了。李韬虽然与公主成婚,李丰经常约束告诫他不能侵占公主的财产,李丰时时得到皇上赐给的钱帛,就把这些送给亲戚族人;等到皇上赏赐给大臣宫女,大臣们大多把宫女赏赐给族中子弟,但李丰都把她们送给了外甥们。等到李丰死后,有关部门没收他的家产,家中没有多余的积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