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第7课背影,执教:许惠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时),朱自清,作 者 简 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散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背景介绍: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1917年,父亲朱鸿钧被解职,朱家“祸不单行”,祖母去世,作者当时在北大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借钱办完事后,变卖典质还债。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惜别。 北京徐州扬州南京浦口,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在特定环境下感受到的父爱,感
2、受文中的人性美。 2、品味细节描写,体会作者多角度表现文章主题的写作特点。,差使 交卸 奔丧 狼藉 不禁 簌簌 迂 箸 晶莹 颓唐 惦记 栅栏 蹒跚 踌躇,检查预习:读准下列字音,chi xi sngj jn s y zh yngtu din zhlanpnshn chuch,检查预习:解释词语,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踌躇:犹豫。 迂: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衰颓败落。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情郁于中:感情聚集在心里得不到发泄。 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通读课文,思考,1、本文写了什么事?用一
3、句话概括出来。写父子车站送别,父亲给儿子买橘子的事情。表达的是父疼子、子爱父的深情。 2、在送行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我当时态度怎么样?亲自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子上车、检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房、为子买橘。嫌他说话不漂亮。暗笑他的迂。,思 考,1、做这些事是在什么背景下? 祸不单行。丧母、失业、典当、借钱,悲痛加生活重压生存危机。 2、你觉得这是怎样一个怎样的父亲? 一个心疼儿子的父亲 一个细心的父亲 一个称职的父亲 一个慈爱的父亲,文中一共几次写到了父亲的背影?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思 考,刻画背影(望父买橘),惜别背影(父子分手),再现背影(别后怀念),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4、),悲凉气氛(别时家境)2-3铺垫背影(细心关照)4-5刻画背影(望父买橘)惜别背影(父子分手),父 亲 的 背 影,作者共描写了父亲几次背影?,开篇设疑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1,6,回忆往事,别后思念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7,父子情深,这几次对背影的描写哪一次最让你感动?,过铁道买橘子的背影,衣着:,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丧事 心情,体态:,父亲过铁道的部分,作者用了哪些 手段进行人物刻画?,品味背影:,肥胖,走路的姿势爬月台时的动作,蹒跚,探、攀、缩、倾,动作描写,父亲过铁道的部分,作者用了哪些 手段进行人物刻画?,品味背影:,写作启示,(1)朴实无华的语言。 (2)客观写实的白描。 (3)细致入微的细节。 (4)事情本身的真实。 (5)观察的仔细。 (6)情感的真挚。,质疑,1、父亲的背影没有美感启示:单有独辟蹊径的精神、角度还不够,还必须有真实的、感人至深的内容支撑,真实的感人的才是美的。 2、换个题目可以吗?作者为什么用背影做标 题?,小结,1、生字词。 2、赏析背影。 3、品味题目。,同学们,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