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0课 狼,1.作者名片,2.背景介绍狼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狼三则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三个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各自成篇,然而又紧密相关,构成一个完整统一体,从不同侧面阐发了主题思想。狼三则的故事是富有深意的,寄寓了作者鞭挞贪官污吏的思想。,3.图解课文,1.古今异义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 今义:几何学,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空间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的相互关系等 (2)盖以诱敌 古义: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答案:(1)多少,这里是能有几何的意思 (2)原来是,(3)一狼径去 古义: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答案:走开,2.一词多义(1)敌(2
2、)之(3)止答案:(1)动词,胁迫、攻击/名词,敌人,指屠户 (2)助词,凑音节,无意义/代词,指狼 (3)通“只”/停止,恐前后受其敌( ) 盖以诱敌(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 又数刀毙之( ),止有剩骨( ) 一狼得骨止( ),(4)意(5)其答案:(4)名词,神情、态度/动词,想,打算 (5)指麦场/指柴草堆/指屠户/指狼,意暇甚(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场主积薪其中( ) 屠乃奔倚其下(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屠自后断其股( ),3.词类活用 (1)一屠晚归 (动词用作名词, ) (2)一狼洞其中 (名词用作动词, ) (3)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用作动词, )
3、(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用作动词, ) (5)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用作状语, ) (6)止增笑耳 (动词用作名词, ) 答案:(1)屠户 (2)打洞 (3)胁迫、攻击 (4)指从柴草堆中打洞 (5)像狗一样 (6)笑料,4.文言句式 (1)一狼得骨止。(省略句,省略数词后面的量词) 译文:_ (2)顾野有麦场。(省略句,省略主语“屠户”) 译文:_ (3)投以骨。(倒装句,状语后置,正常语序是:以骨投(之) 译文:_ 答案:(1)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 (2)(屠户)往旁边看发现田野里有个打麦场。 (3)把一块骨头扔给(狼)。,5.走进文本 (1)全文共有五段,请在下面横线上各填上一个恰当的动词(限一个字),使之成为各段的大意。 遇狼 狼 狼 狼 狼 答案:惧 御 杀 悟 (2)屠户的机智体现在哪些地方? 答案:找柴堆做掩护,放下担子,拿起刀,为自己争取了主动。一跃而起,攻其不备杀死一只狼。乘胜追击,又杀死了另一只狼。 (3)文中的狼有哪些特点? 答案:文中的狼有凶恶、贪婪、狡猾但又愚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