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九年级语文一轮复习课件:21.愚公移山.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858954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一轮复习课件:21.愚公移山.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九年级语文一轮复习课件:21.愚公移山.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九年级语文一轮复习课件:21.愚公移山.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九年级语文一轮复习课件:21.愚公移山.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九年级语文一轮复习课件:21.愚公移山.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1愚公移山,1走近作者 列子,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思想家,崇尚虚无飘渺、清静无为。相传著有列子。 2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讲述“愚公移山”并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5重点聚焦 师:愚公移山精神是什么呢? 生:克服困难的精神。要点有:具有“挖山”的信心和勇气;具有坚持不懈、长期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远大的目光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6难点突破 最后故事的结尾带有神话色彩,为什么要这样写? 因为当时科学不发达,在与自然斗争中,人们往往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这样

2、写,寄理想的实现于神话。让人们在精神上得到了鼓舞。,7素材积累 关于锲而不舍的名言警句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气力。 (雨果)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译文】不停地刻,金块和石头都可以被雕刻。比喻做事只要持之以恒,再多的困难也能克服。 【感悟】学习不仅仅需要勤奋的精神,更为重要的是拥有坚持的品质,凡事只有持之以恒,善始善终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半途而废者则终将一事无成。,

3、D,将近,谋划,商量办法,直,哪里,3下列“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河阳之北 B汝之不惠 C操蛇之神 D渤海之尾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河曲智叟亡以应。 _通 _(没有)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_通 _(返回) (3)甚矣,汝之不惠。 _通 _(聪明),B,“亡”,“无”,“反”,“返”,“惠”,“慧”,停止,改变,变换,之于,全部,D,7.试用原文中的有关语句填充下面这段分析性文字。 愚公虽到了“_”的高龄,但还要率领全家人去“毕力平险”,这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首先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远大的抱负:要解决“_”这一交通不便之苦,要实现“_”的明

4、确目标。他不贸然行事,能先与家人商议。当提出移山的主张后,立即得到了子孙们_的反应。这时其妻“献疑”,又促使他考虑得更周全。最后得到了“_”的主意才开始行动。愚公不顾年迈力衰,亲自参与“_”这样的艰苦劳动,用行动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精神可嘉,令人深受启发。,年且九十,山北之塞,出入之迂,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杂然相许,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寒暑易节,始一反焉,8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新“愚公移山”,联系生活实际,回答下列问题。(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 我国人均资源少。 (2)为了解这一问题,请你开出相应的“药方”。 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苦于,尽,全,赞同,才,10用现代汉语翻译

5、下面的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人(上了山),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运到渤海的边上。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凭着(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草木都不能除掉,又能把这些土石怎样呢?,11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_,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 _。 12文章通过描写智叟的劝阻、神仙帮忙搬山,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何重要意义? 智叟的阻止,突出了愚公的目光长远;神仙帮助搬山,表现了愚公精神的感人。 13有人说,愚公移山的举动是不明智的,甚至是愚蠢的。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6、?为什么? 示例:不赞同;“愚公移山”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个性,一种无所畏惧的精神,而不能单纯地从过程与结果去考虑。,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坚,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七百里,高万仞”一句从面积和高度两个方面说明太行、王屋二山又高又大,暗示移山的任务十分艰巨。 B愚公决心移山,他的妻子提出了两个疑问:愚公年老力衰,移山怎能成功;移山过程中产生的土石如何处置。 C愚公移山时虽只有几个人,工具也那么简陋,但大家齐心协力,邻家孤儿“跳往助之”使得移山场面更加热火朝天。 D操蛇之神被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出手相助,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太行、

7、王屋,分别放到朔东和雍南。,D,(2014,达州)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

8、,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将近,正在,通“返”,返回,说,D,17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李白被她

9、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注意译准“固”“彻”“感”“卒”,其余译对大意即可) 18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_。,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19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 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符合题意,语言简明通顺,言之成理即可) 20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 【人物】_【事例】_ 【人物】_【事例】 _(要求写出真实姓名,事例言简意赅),匡衡,凿壁偷光,孙康,映雪照读、车胤、囊萤读书等。,【课外文言文翻译】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完成学业,就放弃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如今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