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检测题,第六单元检测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玉帛(b) 昳丽(y) 高万仞(rn) 窈窕(tio) B登轼而望(sh) 窥镜(ku) 穷匮(u) 荇菜(xn) C旗靡(m) 期年(j) 孀妻(shun) 溯洄(hu) D进谏(jin) 曹刿(u) 蒹葭(jin ji) 弗如(f) 2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2分)( ) A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口)玉帛 朝服(穿戴)衣冠 B肉食者鄙(鄙视、小看),未能远谋 且焉(哪里)置土石 C能谤讥于市朝,闻(使听到)寡人之耳者 惩(苦于)山北之塞 D吾妻之美(认为美)我者,私我也 聚室(家)而谋曰,B,B,
2、3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 C入则无法家拂士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4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小的监狱,虽不能彻察,但必定判得合乎情理。)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现在齐国这个地方有千里之广,城池有一百二十多座。) D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顺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D,B,5下面关于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
3、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 B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此书由西汉末年的刘向校录编订。 C列子,名寇,又名御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50篇。诗经共分赋、比、兴三部分。,D,6根据提示默写填空。(4分) (1)邹忌认为别人说自己美的原因的排比句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2)愚公移山中侧面写移山困难的一句是: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曹刿论战一文交代曹刿进见鲁庄公的原因的句子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关雎中成功运用比兴手法,历
4、来为人们推崇的名句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7母亲节那天,宁宁陪妈妈一起游览了美丽的大兴安岭。回来后,她想记下自己出游的感受。请你帮助她续写两个句子,使感受更丰富。(2分) 走进大兴安岭,你会嗅到鲜花的芬芳;走进大兴安岭,你会听到小鸟的歌声; 形式与内容符合要求即可。示例:走进大兴安岭,你会看到森林的壮美;走进大兴安岭,你会触到溪水的清冽。,8综合性学习语言运用。(8分) 世界爱眼日前,南山中学校团委进行了一次近视情况的调查,获得有关信息和数据如下。 近视危害: 大学专业中,有84个专业限制录取眼睛近视的学生。 近视情况:全校学生人数:5872人。 戴显形眼镜人数:3132
5、人。戴隐形眼镜人数:323人。 虽已近视但未带眼镜人数:257人。 实际近视人数:31323232573712人。占比例约63%(去年校团委调查的近视人数占比例13.46%),造成近视和近视度越来越高的原因: 上网、QQ聊天、玩游戏、查资料、发短信。特别是大多数同学拥有手机后,不少人一有空就在玩手机,甚至藏在被窝里玩手机。 连续看书时间过长;作业量很大,连续写作业时间过长。大多数同学在看书和写作业时姿势不正,眼睛离书和作业本太近,不少同学趴在桌子上写作业。学校对预防近视的宣传工作和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书写习惯的教育工作也没有经常坚持。 许多家长不重视孩子的近视问题。针对上述情况学校决定举办一次
6、“中小学生带手机上学,禁还是不禁”的辩论会。,(1)辩论会上,甲方的观点是:中小学生带手机上学应当禁止。假如你是甲方的主辩人,请你仿照下面的“理由一”补写两条理由,使三条理由构成比喻排比的句式。 理由一:手机的辐射就像慢性毒药一样,使我们受害而不自知,长期下去对眼睛危害极大。 理由二:手机上的游戏就像 鸦片一样,使我们上瘾而不能自拔,长期下去对学习危害极大。 理由三:手机上的黄色内容就像 白骨精一样,使我们迷惑而分不清真假美丑,长期下去对心灵危害极大。,(2)为了使家长真正地关心孩子的眼睛,请你针对调查所得的许多家长不重视孩子近视问题的情况,为家长座谈会写两条标语: 关心孩子的眼睛比关心孩子的
7、成绩更重要。 既要给孩子配备眼镜有利学习,更要为孩子治疗近视恢复视力。,二、阅读理解(44分) (一)(15分)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
8、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亦!”,当面,穿,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_ _ (2)有一老父衣粗衣:_ 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
9、之。 自己身份高了却对人骄横无礼的,人民就会离开他,地位高了却擅自用权的人,君王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11简略说说甲文中进谏人越来越少的原因是什么。(3分) 由于齐威王广开言路,敢于纳谏,使得齐国大治,民众对齐威王治国的满意度越来越高,意见越来越少。 12乙文“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亦!”句中“此三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3分) 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13两篇选文表达的共同主旨是什么?(3分) 统治者应该有勇气广开言路,善于纳谏。,(二)读书可戒躁(13分) 沐沂 刚刚过去的世界读书日,一如往年,又引发一番愧疚、反思乃至片刻的警醒
10、,也难免有人援引数据,说明国人阅读率与西人之差距悬殊云云。然此日一过,依然故我。 常听人说的借口是“忙”。古人也很忙,但人家琢磨出个“三上”马上、枕上、厕上。尽管有好事者论证,此“三上”都不健康,但至少说明,读书在古人那里,已是一种习惯。如果说“老黄历”不堪一翻,再看看国外。有常出国者慨叹,在某国上班早高峰的地铁里,为生计奔波的青年人手一本书,把整个世界读得一片安静。其实,“忙”很多时候会变成“盲”与“茫”,刚刚关上电脑,顺手拿起手机,刷了一会微博,忽然想起一直追的电视剧更新了,还有一档综艺节目没看,反正这个时代不缺少娱乐元素,足可以把时间填得满满当当。,也有理由是“读书无用”。时代飞速向前,
11、要想不被抛下,必须全力奔跑,无形压力让“成功”焦虑蔓延开来,成名要趁早、赚钱要趁早,“30岁还不成功,你就没希望了”,“40岁不赚够4000万,就不要来见我了”等各类说法可为佐证。“颜如玉”和“黄金屋”只是一种传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却未必是我成功的阶梯。此类拿功利主义套读书的做法,让人们变得短视,要么干脆不读书,读也要读“有用”的书,于是图书市场“虚火”,各类成功学、营销学、厚黑学、养生学书籍层出不穷,人们捧读各类“圣经” “宝典” “红宝书”,在知识中寻找改变命运的路径。,用娱乐把时间填满,结果可能还是空虚;靠读几本书便要成功起来,也许只是缘木求鱼。两种理由,一言以蔽之,浮躁。我
12、们常说时代浮躁,但于个人,浮躁却是万万要不得的。“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或可再加上一句,神不凝则万事难成。 浮对之以沉,躁对之以静,真正的阅读,正可用来获得一种沉静的心态。古人把读书比作磨剑,“十年磨一剑”,磨的应该就包括心性。苏东坡的读书方法叫“八面受敌”法,概其要,就是把书本当“敌人”,每次只集中精力,“消灭”一面之敌,反复研读,自可威风八面智慧如苏子,读书亦只能用慢功夫和“笨方法”。 总之,读书可戒躁。是的,一本书就是一扇开启心灵的大门(原载人民日报,有删改),忙,读书无用,读书可戒躁,15请具体分析选文第段加横线的两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3分) 承上启下(过渡);前一句总结前两
13、个语段的内容,后一句引出下文。 16概括选文第语段中除“古人三上读书”以外的两个事实论据(每个论据的概括不超过10个字),并分别分析其论证作用。(4分) 外国青年地铁宁静读书,现代人忙于娱乐;前者论证了外国人善于在忙中利用时间读书,后者论证了现代人因忙于娱乐而空虚。 17请根据文意和选文结尾加点的句子,仿写一个句子。(3分) 示例:一本书就是一副治疗急躁的良药;一本书就是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三)红书包(16分) 秦文君 20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学四年级学生。 有一回,同班的汪丽娜背了一只崭新的红书包,那书包简直美极了,我只看它一眼,心里就发颤,不由得伸出手去摸一摸,大概它美到我心里去了。
14、 那天,我被这美丽的红书包缠绕着,别的一切感受都退得远远的。我甚至感到,快活与否,就同这书包紧密地连在了一起。放学时,汪丽娜就走在我的前面,我听见大伙都在议论她的书包漂亮,不觉有点儿生她的气。在此同时,一个念头从我心里升了起来:我一定要马上拥有一只这样的书包。,一连几天,只要一放学,我就走上大街,专跑文具店。终于,我在一家小文具店的橱窗里,找到了这样的红书包。隔了层光闪闪的玻璃,我发现它更加吸引人了。我在它跟前站了许久,一会儿( )看,一会儿( )看,过一会儿( ),单眼看。“没有什么能同它比美。”真的,当时我就那么想。 我又奔又跑地赶到车站,等了三部公共汽车,才等到母亲从车上下来。她惊讶地看
15、着我,我什么也不说,拉着她的手直奔那家文具店。到了那儿,就指着红书包说:“给我买吧,妈妈。” “可你的书包还挺新的,而且也很漂亮。” 我不知怎的就想哭,一边死活不肯离开,像是打算在这儿站一辈子。母亲摸摸我发烫的额头,心就软了。没想到她摸出钱夹要付钱时,才发觉带的钱不够。可在这时,店要打烊了。,夜里,我老做梦,梦见店里的红书包让人用一把大剪刀剪坏了,急得我大嚷大叫起来。爸爸把我唤醒,小声对我说,明天,他下了班就去把我的红书包买回来。 第二天的整个白天,我都非常快乐,心里涌动着紧张和激动。见了汪丽娜,我就想:我马上就可以背上那只红书包,同你的那只毫无差别!到了傍晚,我突然变得惴惴不安:万一那店里的
16、书包都让别人买去了呢!于是,我三番五次往那里跑,弄得店里人都开始皱起眉头来打量我。 晚上,爸爸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我抢过那只鲜红的书包,高兴得打转。等狂喜过之后,才看见母亲正在给父亲搽松节油。原来,为了快点赶到店里,爸爸骑车时同一部黄鱼车撞在一起,膝盖上肿起老大一块。,我的心情沉重起来:我怎么会不顾一切地迷上这红书包的,竟没发现爸爸的膝盖为了它受伤了呢。 爸爸说:“爱美是件好事,可生活中美的东西太多。你跟在别人后面,永远也是跟不过来的,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 第二天,我背着红书包兴高采烈地去学校,在校门口碰见汪丽娜,谁知她又换了个紫色的新书包,比原来的红书包漂亮不知多
17、少倍。 从那天起,我依然爱一切美丽,美的旖旎永远能给予我无限的灵感,可是从此就没有再像过去那样骄躁不安了。能懂得美,懂得美的东西美在何处有时就很知足了,也很快乐,世界上最美的东西莫过于存着的爱美的心。 后来,那个红书包用旧了,而我一直珍藏着它。不为别的,就为它成了我生活的启示录。,18为什么“我”会产生一定要有红书包的念头?(3分) 对美的无比热爱,但又不知如何去体会美;在某种程度上还有一定虚荣心在作怪,也想人前显贵。 19依次在文中括号里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捂着眼 凑近着 退远点 B凑近着 捂着眼 退远点 C凑近着 退远点 捂着眼 D退远点 捂着眼 凑近着,C,20依据文
18、章思路和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4分) 非常喜欢红书包并渴望得到它 我找到卖书包的文具店 磨父母买红书包 我得到了心爱的红书包 珍藏回忆红书包获得教益,21文中画线句子是作者修改后的,将它与修改前的句子作比较,从情节发展的角度具体分析修改后的好处。(3分) 修改前:晚上,妈妈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 修改后:晚上,爸爸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 把“妈妈”改为“爸爸”,正和前文“爸爸把我唤醒,小声对我说,明天,他下了班就去把我的红书包买回来”的情节相照应,还和后文写红书包来之不易并受到父亲的教育相一致。这样一改不但结构上更加严谨,而且更能体现父母对“我”的疼爱。,22从全文看,篇末的“启示录”包含了哪些内容?(答出三点即可)(3分) (1)人都应追求美好的东西 (2)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 (3)追求美但不一定要得到它。 三、作文(50分) “告别”意味着离别、分手。告别粗心,我们变得严谨;告别懦弱,我们走向坚强;告别青葱岁月,我们日趋成熟;告别昔日师友,我们开启新的征程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告别”为内容,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