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新疆油田发展史-1-一、新疆油田发展史(20 问)1、为什么说新疆油田工业承担着新生共和国的重托?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发展能源工业尤其是石油工业迫在眉睫。开国领袖毛泽东指出:“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没有石油都转不动啊!”当时,国外盛行一种偏见,认为中国地层老,没有石油,给中国扣上了贫油国的帽子。中国是不是贫油国?中国有没有大规模的石油储藏?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在回答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征询时掷地有声:中国有石油,中国具备大规模储藏石油的地质条件。那么石油在哪里?又从何处寻找突破口?尽快发现大油田,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成为新中国石油工业
2、的首要任务。甘肃的玉门、陕西的延长、新疆的独山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已经开采的三大油矿,虽然规模小,产量低,但毕竟提供了突破的可能。共和国将充满期待的目光投向西北新疆。新疆,成为新中国石油工业战略部署的重点之一,新疆石油工业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新生共和国的重托。2、克拉玛依油田是怎样发现的?根据 1954 年 10 月 12 日中苏两国政府联合公报,1955 年 1 月 1 日,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的苏联股份移交中国,开始依靠自己的力量,独资经营新疆石油工业。移交后成立的新疆石油公司,按照当年 1 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六次全国石油勘探会议的决定,在黑油山(克拉玛依)地区钻第一口油井。1955 年 6
3、月 14 日,一只由 8 个名族 36 名青年职工组成的独山子矿务局钻井处1219 青年钻井队,在钻井队长(技师)陆铭宝、副队长(副技师)艾山带领下,来到黑油山东南方向 5.5 公里处,承担起钻凿黑油山 1 号井的任务。1955 年 7 月 6 日启动钻机开钻,1219 青年钻井队全体职工满怀为祖国寻找大油田的雄心壮志,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以“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的一、新疆油田发展史-2-顽强作风,战胜了戈壁夏季的风沙、酷暑,克服了用水需要用汽车从几十公里外拉运的困难,在材料短缺的情况下,硬是克服了强烈井喷,于 10 月 29 日,钻至 620 米处完井出油。黑油山(克拉玛依)1
4、 号井的出油,标志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也同时解开了新疆石油工业大发展的序幕。3、克拉玛依油田是如何诞生的?黑油山(克拉玛依)1 号井出油前以及出油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关于黑油山(克拉玛依)地区是否存在大油田、是否存在可开采的油藏,专家们一直争论不休。直到1956 年 4 月 23 日,位于南黑油山两个局部构造之间的 4 号井出油,从而证实了黑油山确有不受背斜控制的油藏存在,也为关于黑油山地区的学术辩论画上圆满的句号。时任石油部部长助理康氏恩果断决策,提出了中国石油史上著名的“撒大网,捞大鱼”的勘探部署,于是在地质、地球物理、钻井资料比较充分且已经出油的黑油山1 号井以南以东的
5、湖湾地区,开展区域钻探,以黑油山为中心,向外扩展,进行整体解剖,寻找新的有利勘探地区。此后,喜讯不断,捷报频传,油田面积不断扩大,产量节节上升。1956 年 5 月 1 日,按照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的读音,新疆黑油山油田正式更名为“克拉玛依油田” 。1956 年 5 月 11 日,新华社发布消息:新疆准格尔盆地克拉玛依地区,已经证实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大油田。9 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大表大会上,石油部部长李聚奎在发言中自豪地宣布: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面积已达 130 平方千米,出油面积还在扩大,可采储量在 1 亿吨以上,克拉玛依已经具备了开发建设大油田的资源条件。1956 年 10 月 1 日
6、,在国庆 7 周年的典礼中, 1956 年发现的大油田克拉玛依的巨大模型随游行队伍通过北京天安门广场,接受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不久,一曲克拉玛依之歌 (词曲作者:吕远)传遍祖国大江南北。从此,克拉玛依油田蜚声中外。自 1955 年 10 月 29 日克拉玛依 1 号井完钻出油,克拉玛依油田被发现后,伴随着争论和期待,各项勘探工作逐步发展。1956 年 8 月起,克拉玛依油田开始试采,当一、新疆油田发展史-3-年新打井 21 口,生产原油 16424 吨。1957 年,投入试采井 74 口,当年产原油 20271吨,超过独山子油田建矿以来最高年产量(1953 年 70241 吨) ,新
7、疆克拉玛依油田是一个储存量丰富、潜力巨大的油田被证明。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和诞生,是新疆石油勘探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勘探思想的一个很大解放,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对指导新疆乃至全国的石油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4、克拉玛依名称的由来?“克拉玛依”是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黑油”的读音,克拉玛依油田原称为“黑油山油田” ,1956 年 5 月 1 日改称为“克拉玛依油田” ,曾有“喀拉玛依” 、 “克热玛依”等不同的写法,1956 年 9 月 5 日后统一为“克拉玛依” 。5、为什么说克拉玛依油田的勘探开发是新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曲壮歌?(1) “一五”计划加快了石油工业发展步法经过 19501953
8、三年的恢复,我国原油年产量达到 43.5 万吨,超过了解放前最高年产量,但只能满足国家需要的 37%。1953 年我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当年原油产量 62.2 万吨,只能满足国家需要的 43%。石油勘探力量也很薄弱:1951 年只有 8个地质队、2 个地球物理队、7 个钻井队(不包括中苏石油公司,下同) 。1953 年中央指示:必须把石油地质勘探工作提到重要地位,必须采取一切有效方法,迅速加强石油勘探力量。这一年国家增加了石油勘探投资,石油地质队增加到 34 个,地球物理队增加到 16 个,钻井队增加到 34 个。当时中央主管经济建设的陈云同志指出:“要争取在两三年内找到一两个大的油区,否则
9、不能安定人心。 ”这一指示对石油工业是很大的鼓舞和鞭策。在 1955 年召开的全国石油勘探会议上,石油总局康世恩局长总结了勘探工作落后的原因,调整了勘探布局,扩大勘探范围,把新疆作为重点勘探地区之一,希望在新疆尽快找到新油田,增加石油资源储量。1955 年,安排在克拉玛依等 8 个构造上打探井,计划进尺 4.1 万米,占当年国家探井进度计划的 28%。(2)中苏石油公司打基础新疆石油公司的前身是中苏石油公司。1950 年中苏石油公司成立,根据协议,苏方提供设备、器材、技术,中方提供工作地段和土产资料,双方投资各占 50%。后来根据两国政府公报,自 1955 年 1 月 1 日起,苏方股份移交我
10、国,改名新疆石油公司。一、新疆油田发展史-4-中苏石油公司合营 4 年,做了许多工作,为新疆石油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初步的基础:恢复和发展了独山子油田的生产新疆解放时,独山子油矿已奄奄一息,只有两口出油井,日产量 23 吨,两口蒸馏锅,靠人工进料,间断生产。经恢复和扩大钻探,1953 年原油产量达 7 万吨。4年共生产原油 17 万吨,不仅解决了自用油,还支援了新疆的工农业、牧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移交时,已建立起地质调查、钻井、采油、炼油和基建、机修、水电、生活设施的大体配套的综合生产能力。积累了地质资料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库车地区、喀什地区进行了相当数量的地质调查、大地测量、地球物理调查、航
11、空磁测。在 8 个地区进行了构造钻井,在 9 个构造上钻了探井,找到了 71 个地质构造,查明其中的 26 个有含油希望,为进一步勘探提供了重要地址资料。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和干部在克拉玛依勘探开发的不同阶段起过重要作用、做出很大贡献的钱萍、余萍、曹进奎、张毅、王炳成、张家达、张恺、陆铭宝等通知都是在那一时期锻炼成长起来的,学到了苏联的一些勘探和管理方法。(3)上不上克拉玛依的大论战1956 年 4 月,石油工业部部长助理康世恩同志,率领部工作组和苏联专家组组长安德烈等来新疆,考察克拉玛依情况。当时在要不要在克拉玛依进行大规模勘探问题上认识不一致。一种意见认为,克拉玛依是一个大的单斜,多年来黑油
12、山露头跑出了大量原油,所剩的也不过是熟练给很少的残余油。因此不主张在克拉玛依展开大的勘探。另一种意见认为,向克拉玛依盆地中心倾斜的大单斜,经过地壳运动,形成了不少断层和一些小型褶皱。这些断层和褶皱,都可以遮挡和聚集运移的原油;另外,地层有超负沉积的趋势,这些也可以形成不同形态的储集,可能是个大油田。经过论证,最后决定在克拉玛依乌尔禾南北长 160 公里,东西宽 30 公里的范围内打 10 条大剖面进行勘探。这就是当时所谓的“撒大网,捞大鱼” 。后来的钻探结果证明这种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到 1956 年 9 月,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克拉玛依已初步探明是一个大油田。一、新疆油田发展史-5
13、-(4)组织克拉玛依大会战1956 年 4 月,成立克拉玛依钻探处,由公司副总经理秦峰兼处长,抽调十几名处级干部,加强克拉玛依的工作。独山子矿务局提出“紧锁独山子,支援克拉玛依第一”的口号,1600 多名职工和技术人员首先来到克拉玛依,成为第一批创建克拉玛依的骨干。他们一边从事生产,一边挖地窝子、建筑土房子,给后来的人创造居住条件。参加勘探建设的人员从四面八方调来:有鞍山调来的浅钻队;玉门、延长、四川、宝鸡等石油产矿调来的技术工人;从上海、湖南、湖北、四川来的不少知识青年。到 1956年底,克拉玛依已有近 5000 多名职工,组织起 26 个钻井队和相应的生产、生活队伍。参加建设的同志们依靠英
14、勇顽强的精神在异常艰苦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下,坚持战斗,使克拉玛依油田日益扩大,终于开拓了一个新的勘探领域,为在我国找到更多的隐蔽油层闯出了一条路子。(5) 上级领导的关怀和具体部署,群策群力地战斗,是克拉玛依发展的基本条件。1955 年 10 月 29 日,克拉玛依 1 号井完井出油,11 月 26 日,新华社发布了第一口探井出油的消息。中央主持经济工作的陈云、李富春同志多次询问克拉玛依的勘探情况。12 月间,当时的石油工业部部长李聚奎同志,带领石油部司局领导干部来克拉玛依视察工作,并传达了指示精神,要求“加快克拉玛依的勘探” ,1956 年 4 月,康世恩带领苏联专家组对克拉玛依和乌尔禾进行了
15、实地考察,并批准了克拉玛依到乌尔禾钻探的 10 条大剖面。1958 年 9 月 10 日,朱德副主席来克拉玛依视察,并挥笔题词:“为钻井两万口,生产石油两千万吨而奋斗。 ”直到现在,克拉玛依还在为实现这一任务而英勇战斗。1958 年 10 月,石油工业部在克拉玛依召开了各油田领导都参加的现场会议,会议后,克拉玛依钻井速度普遍提高,当年许多钻井队实现了“月上千” ,这对当时加快勘探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地址勘探上,克拉玛依勘探突破了只钻山前坳地,为以后找隐蔽油层起到了启蒙作用。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对于中国石油地质构造学也是一个很大的贡献。钻机的整体拖运,油井上的土法保温、长烟道保温,这些都是当时群
16、众性的发明创造。充分发动群众,群策群力,把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会创造出异乎寻常的速度和效果。一、新疆油田发展史-6-克拉玛依油田所处的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极为丰富,石油总资源量达 86 亿吨,天然气总资源量达 2.1 万亿立方米。目前,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 20% 多,天然气储量不足 10%,勘探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潜力巨大,是中国陆上石油“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最为现实的战略接替区。除准噶尔盆地的油气资源外,克拉玛依还有油砂、油页岩、煤炭、盐等矿产资源。随着中哈原油管道和西气东输二线的建设,为克拉玛依利用哈萨克斯坦乃至中亚地区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002 年克拉玛
17、依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级大油田。2011 年共生产原油 1090 万吨,天然气 37.1 亿立方米。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正式竣工投产,胡锦涛总书记专门批示表示祝贺,工程入选“建国 60 周年百项经典工程” 。同时,独山子 300万方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200 万方商业原油储备库建成并投入运营,呼图壁气田 40亿方天然气储备库正在抓紧实施。克拉玛依石化 600 万吨完善稠油加工及配套项目建成投产,千万吨炼油扩建项目全面启动。今天的克拉玛依,已经形成了包括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油气集输、炼油化工、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完整的石油化工体系。6、新中国首家中外盒子石油企业是怎样
18、成立的?新中国对石油工业的倾力关注,使新疆石油工业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要发展就必须有人员、设备、技术。可新中国石油工业刚刚草创,到哪里去找急需要的人员、设备和技术呢?1949 年 9 月 25 日,新疆和平解放。12 月 17 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彭德怀,收到上报来的 1942 年、1943 年苏联和原国民党政府议定的建议。12 月 28 日,赴北京参加中央人民政府第五次会议的彭德怀在回报新疆情况时,将此草案承包给当时在北京主持中央工作的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刘少奇,并请求中央政府考虑和苏联政府签订类似协定以开发新疆矿藏,繁荣新疆经济。经过讨论研
19、究,刘少奇等中央领导认为该草案摄像有利于新疆的发展,可以为我所用。1950 年 1 月 2 日,刘少奇报告正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主席,建议向苏方提出在新疆合办金属与石油企业的要求,以便利用苏联资本,开发新疆资源,发展新疆生产。毛泽东采纳了刘少奇的建议并只是尽快采取相关措施。一、新疆油田发展史-7-1950 年 1 月 30 日,新疆省副主席赛福鼎艾则孜,中共新疆分局委员、宣传部长邓力群等人奉命由乌鲁木齐抵达莫斯科,同苏方就两国在新疆合办石油股份公司和金属股份公司进行谈判。3 月 27 日,苏维埃色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全权代表维辛斯基(外交部长)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王稼祥(驻苏大使
20、)按平权合股原则签订中苏关于在新疆创办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的协定 。4 月 23 日,中国政务院第 293 次会议批准了中苏关于在新疆创办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的协定 。协议达成后,中苏双方即转入具体事项的实施中。1950 年 5 月 17 日,中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致电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彭德怀及新疆省主席包尔汉,转达了苏联政府关于联合企业的苏方人员安排,要求迅速拟定中方人员,并为即将召开的中苏石油股份公司首次股东会议及管理委员会会议做好准备。1950 年 9 月 15 日,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第一次创办人(股东)大会在乌鲁木齐召开,中方股东代表为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委任的创办人张英明,苏方股东代表为全
21、苏是有煤气产地探测托拉斯委任的创办人阿盖耶夫。新疆省主席包尔汉、省财经委员会主任王震和苏联驻乌鲁木齐代理馆务总领事格列夫等出席了大会。会议通过了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组织条例 ,选举中苏双方各 3 人组成管理委员会。9 月 29 日,包尔汉、王震就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章程等问题专电向周恩来和彭德怀汇报。9 月 30 日,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宣告正式成立,苏方聂列亭任总经理,中方阿里木阿洪任副总经理,总部暂设独山子(1953 年 1 月 1 日迁至乌鲁木齐,时称迪化) 。这是新中国石油工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的成立,作为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石油企业,对新疆乃至西北地区天然石油的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22、,对于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整体开发也有着奠基的重要作用,为此,收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交给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的基本任务是:查明新疆石油资源情况,增加石油产量,满足新疆地区需要,并且要大力培养石油工业干部。1950 年 10 月 25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向苏方无息借款 800 万卢布。1951 年 4 月 17 日,中共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党支部正式成立,隶属中苏乌苏县委。1951 年 6 月,中共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委员会成立,隶属中共新疆分局。由此,中苏石一、新疆油田发展史-8-油股份公司的组织领导工作得到了切实加强。1952 年 2 月,周恩
23、来语重心长地叮嘱到北京汇报工作的中苏石油股份公司中方副总理钱萍:要好好学习,一定要培养出一批干部来。1952 年 6 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陈云、副主任李富春致函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习仲勋、西北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贾拓夫时,强调应“大力开发西北地区的石油,要将石油工业建设放在今后国家工业建设的重要地位”。同月,经中央批准,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向苏联派出首批留学生 23 人,分别进入莫斯科石油学院和克拉斯纳达尔石油专科学校学习,期限 5 年,1957 年 6 月归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石油企业首次派出留学生。1953 年 5 月 6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中央关于中苏石油
24、股份公司和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公司若干问题的决定 。明确指出,公司的经营方针以地质勘探、培养干部为主,勘探重心放在北疆,南疆只做个别勘探;重大问题由燃料工业部负责,日常业务委托新疆省财经委员会代管。1954 年 3 月 1521 日,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第五次全国石油勘探会议在西方召开,确定稳步开展吐鲁番盆地的勘探。6 月初,燃料工业部同意将吐鲁番盆地划为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勘探范围。鉴于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对新疆石油工业乃至全国石油工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从公司筹备起就始终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这使得中苏石油股份公司成立后,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迅速发展。在机构设立方面,公司从无到有,逐步建立了
25、地质调查处、钻井处、炼油厂、运输处、技术器材供应处、总修理厂等专业生产单位和管理部门以及住宅服务处、卫生处、医院、科学研究中心等化验室等后勤服务和科研部门。在设备采购方面,公司创办前,从新疆三区革命政府接收的资产约 650 万卢布,其中器材及财产仅约 27 万卢布。公司成立后,苏方将首批投入的 2300 万卢布入股资本全部用于购置技术装备和器材。先后添置有大(重)型钻机、井架、汽车、拖拉机、专用汽车和拖拉机等 112 台(部) ,以及移动电站、轻便钻机、机修设备、制氧设备等 8 套。此外还有部分电测、采油、炼油、通讯、地球物理勘探等设备以及其他施工一、新疆油田发展史-9-机械,钻采工具和钢材、
26、水泥、木材等。这些器材、设备的购置,基本满足了中苏石油股份公司成立之初的物资需求,保障了生产的顺利进行。在技术引进方面,公司成立后,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和机构的主键扩大以及技术设备的增多,中方干部、职工在生产管理和设备操作等方面存在许多苦难,急需各种技术知道和进行业务学习。为此,苏方不断调来各种专业的技术专家。1950 年底,公司只有 3 名苏联专家;1954 年,各类苏联专家增加到 365 名,他们分布在机关管理部门、基层生产一线以及辅助生产、生活后勤的各个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队伍建设方面,公司成立时,不但职工人数少,而且成分比较复杂,队伍思想混乱,组织和纪律涣散,不能适应和满足生产管理
27、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为此,公司一方面采取向社会招收农牧民、向上级申请分配大中专毕业声以及复转军人安置等方式以扩大职工人数,满足生产和发展需要,一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严肃纪律,整顿职工队伍。至 1954 年底,职工人数达到 5522 人,几乎是成立前的 37 倍,职工队伍素质也有很大提高。在资源勘探方面,1951 年,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地质调查处成立,并迅速组建了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地形测量、轻便钻井等 11 支野外作业队,开始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和南疆喀什、库车地区进行石油地质普查。1952 年 2 月 4 日,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地质调查处在南疆建立喀什站,开始在喀什、乌恰、小阿图什、英吉沙、库车等地开展
28、地质调查和钻探工作。此后随着勘探工作量的增加,野外队伍也不断扩大。至 1954年,共建成各种给野外作业队 36 支。5 年间,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的勘探队伍足迹遍布新疆天山南北,尤其是在准噶尔、塔里木和吐鲁番三大盆地开展的区域勘探,取得了不少成果。其中以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成果最丰,共找到构造 71 个(准噶尔盆地 44 个,库车地区 12 个,喀什地区 15 个) ,并对其中 32 个构造进行了细测,查明26 个构造有含油希望。特别是当时探明并得出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主要含油层系是属于新生界第三系和中生界白垩系、侏罗系,尤以针对准噶尔盆地提出的含油远景较好的结论,对以后新疆石油工业的勘探开发
29、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954 年 10 月 12 日,中苏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宣布自 1955 年 1 月 1 日起,包括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在内的各中苏合营股份公司中的苏联股份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苏联股份的价值,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供应苏联通常出口物品的办法,在数年一、新疆油田发展史-10-内偿还。1954 年 12 月 29 日,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特别股东大会和管理委员会决定,1954年 12 月 31 日结束公司业务活动,将公司业务管理和属于公司的全部财产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染料工业部新疆石油公司。1954 年 12 月 31 日,由中国燃料工业部部长陈郁主持,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移交仪式在乌鲁
30、木齐举行,宣布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结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的成立,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四大盒子企业之一,通过引进苏联的资金、设备、技术,使基础薄弱的新中国石油工业完成了“借鸡下蛋”的早期发展。不但培养了一批专业的职工队伍,通过交流和学习,还初步掌握和积累了自行进行勘探开发的相关技术和经验。尤其对于新疆石油工业来说,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在南疆库车、喀什、吐鲁番盆地,北疆的准噶尔盆地进行的初步勘探,提供了打量数据基础,证实了新疆是石油储量丰富的地区。在苏联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下,新疆石油工业迅速拥有了一批自己的专业队伍和技术人才,这为后来新疆油田的大发展和全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
31、基础。7、1 号井和 193 井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由独山子矿物局钻井处 1219 钻井队,于 1955 年 7 月 6 日开钻,当年 10 月 29 日完钻出油的克拉玛依 1 号井,其出油的关键性作用,不仅仅因为它作为一口参数井(预探井)意外出油带来的惊喜振奋了新疆石油工业的士气,更因为它证实了黑油山地区是有希望的含油聚集带,而非过去普遍认为的黑油山油藏已基本散失;对新疆石油工业来说,则标志着一扇走出困境通往新天地的大门已经敞开。它是让后人瞻仰的标志性井位。193 号井 1958 年 4 月 8 日开钻,8 月 29 日完钻,井深 2275.73 米,最高日产原油达到 260 吨,为当时全国
32、绝无仅有的高产井。放到 21 世纪,单井日产 260 吨,并不是多了不起的事情。但在 1958 年,它的产量意味着什么?从理论上讲,193 号井单井的年产量有可能达到 9 万多吨远远高于新疆石油工业首先开发的独山子油田最高年产量的 7.03 万吨,这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国能源紧缺,只有克拉玛依一个大型油田的历史背景下就显得格外突出了。所以,193 号井被誉为“王牌井” 、 “英雄井” ,引来了无数关注的目光,甚至惊动了中央高层领导,1958 年 9 月 12 日,朱德亲临 193一、新疆油田发展史-11-号井生产现场观看了喷油盛况,这不仅是对 193 号井的肯定,也是对新疆石油工业在那段艰难岁
33、月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的褒奖。染儿 193 号井的历史价值不止于此,它的价值更在于:它的高产进一步证实新疆具有丰富的油藏储量和广阔的勘探前景,是新疆油田蓬勃发展的历史见证。8、新疆石油工业的摇篮独山子油矿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独山子,是克拉玛依市的一个下辖行政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缘,是新疆石油工业的发源地,也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之一。早在 19 世纪末期,独山子就以石油矿藏闻名,其实独山子背斜有自溢的石油泉32 座,当地居民收捞原油,用于点灯膏车。这些零散的对独山子石油资源的民间利用,就是独山子石油开采的启蒙。根据现有资料显示,能称得上规模开采的,始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 ,新疆省库车
34、喀喇乌苏县政府在县城内设立劝工所, ,创办权工场,在独山子用土法采炼石油,具体方法:一是直接收集渗出地表飘在水面的石油;二是根据油泉涌露方位,先掏横洞,在横洞挖若干竖井(坑) ,捞取渗出的石油。1906 年俄国商人(阔阔巴夫)向新疆地方政府申请租赁独山子石油矿藏的开采权,遭到了拒绝。但俄国商人的举动使新疆省政府对独山子石油矿藏投入了更多的关注。1909 年,新疆省政府筹银 30 万两,从俄国购买了 1 架顿钻钻机,在独山子开掘了第一口油井。王树楠在其主编的新疆图志中兴奋地将第一口油井的开掘情况做了记录:“挖油机一座,运置独山子,开掘油井,深至七八丈(约 25 米) ,井内声如波涛,油气蒸腾,直
35、涌而出,以火燃之,焰高数尺。 ”这口井从现代角度看,是在是不能被称为油井的浅井,便是在独山子也是近代新疆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第一口油井,由此拉开了新疆石油工业几经曲折,但又波澜壮阔的历史帷幕。进入民国时期后,独山子的石油矿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得到中国近代众多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遗憾的是,战乱不断、国弱民贫的旧中国,使得名动一时的独山子石油矿藏的开采在众多关注的目光中只能历经波折,逶迤前行。1913 年,新疆省(督军杨增新下令)回复石油生产,招商包采、包运独山子等地石油,交迪化(今乌鲁木齐)工艺厂炼制。此后,尽管针对独山子石油资源始终未能形成较大规模的工业开采,但开采活动一直持续不断。
36、一、新疆油田发展史-12-1936 年,新疆省政府与苏联达成口头协议,共同开发独山子石油资源。同年 4 月,新疆省政府派员与苏方人员联合组成独山子石油考察团,在独山子地区进行石油勘察;10 月,新疆省政府将原设在安集海的炼油厂并入,改成独山子炼油厂。独山子炼油厂成立后,各项钻采工作开始实施。1937 年 1 月 14 日,独山子第一口浅井完钻出油,井深 200 多米,日产原油 10 吨左右。遗憾的是,随着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新疆省政府与苏联关系恶化,导致了双方合作的解散。1943 年 5 月 17 日,苏联政府停止独山子铀矿开采及炼油工作,召回专家,并将自有设备运回。8 月,苏联方面撤离独
37、山子油矿,并将 11 口出油井油管起出,灌入重泥浆,将井口焊死封闭。1944 年 2 月,经国民政府驻新疆外交特派员与苏联驻乌鲁木齐总领事商务委员多次协商后,签订了一份合同苏方将独山子油矿不能拆卸运走的油井建筑及设备折价 170 万美元售给中方。1944 年 8 月 8 日交由甘肃油矿局负责开采,先后启封修复11 口出油井,其中 7 口井能正常生产,单井日产量最高为 4 吨,油矿日产量 10 吨左右。同时,在不能自喷的油井上,利用天然气进行“气举”采油获得成功。1945 年 9 月,三区革命军接管独山子油矿,由于设备缺乏,技术人员不足,独山子油矿的生产未能有大的改观,基本上依靠原油老井,日产油
38、 45 吨;1947 年打了一口深 80 米的新井,日产原油 0.3 吨,但不到 1 年就因井壁坍塌而报废。从 19361949 年,独山子油矿经过独山子炼油厂(新疆与苏联合营) 、乌苏油矿筹备处(国民政府负责) 、独山子油矿管理处(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革命政府主管)三个阶段的经营,共钻井 33 口,进尺 14152 米,采油 11497 吨。其中进行过采油作业的有 11 口井,出油情况较好的有 7 口井,产量起伏较大,事儿日产达 110吨,事儿降到日常 2030 吨。单井最高日产量达到 40 吨,有的井能较长时间保持低产量出油,有的则只产气不出油或者间歇性出油。1942 年下半年,独山
39、子油矿采取在不能自喷的油井上安装抽油机,用 30 或 50 匹马力电动机带动抽油机抽油,但你那原油产量达到 70321 吨,为新中国成立前独山子油矿最高年产量,这也使得独山子油矿成为了同玉门、延长齐名的解放前中国三大油矿之一。1949 年新疆和平解放时,名列全国三大油矿之一的独山子油矿仅有职工 150 人,日产原油 35 吨。一、新疆油田发展史-13-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成立,1949 年 12 月 17 日,新疆省人民政府成立,宣告新疆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 5 军 14 师进驻独山子油矿,协助恢复生产。新中国的成立无疑使新疆石油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可是由于人员
40、、设备、技术严重匮乏,新疆石油工业要想有大的发展,依然困难重重。1950 年 9 月 30 日,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宣告正式成立,总部暂设独山子(1953 年1 月 1 日迁至乌鲁木齐,时称迪化) 。这是新中国石油工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通过引进前苏联的资金、设备、技术,使基础薄弱的新中国石油工业完成了“借鸡下蛋”的早期发展。不但培养了一批专业的职工队伍,通过交流和学习,还初步掌握和积累了自信进行勘探开发的相关技术和经验。尤其对于新疆石油工业来说,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在南疆库车、喀什、吐鲁番盆地,北疆的准噶尔盆地进行的初步勘探,提供了打量基础数据,证实了新疆是石油储藏丰富的地区。在苏联专家的帮助和指导
41、下,新疆石油工业迅速拥有了一批自己的专业队伍和技术人才,这为后来新疆油田的大发展和全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石油工业彻底拜托了从20 世纪初开始的土法采油的尴尬,正式踏上了工业化开采之路。对于新疆乃至西北地区天然石油的开发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整体发展也有着奠基性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交给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的基本任务是:查明新疆石油资源情况,增加石油产量,满足新疆地区需求,并且要大力培养石油工业干部。1951 年 5 月,独山子油矿回复勘探和生产,第一口探井 50 号井和开发井 38 号井开钻。至当年年底,在独山子布探井 7 口,探明含油面积
42、1.2 平方千米,储量 234 万吨。同时,经过修复老油井和新钻生产井,有 4 口井先后恢复和投入生产,平均单井日产量 24 吨,日产水平 96 吨。当年完钻的 38 号井,是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完钻的第一口石油生产井,获得高产自喷油流,初期日产油量 26 吨,当年生产原油 1844 吨。1952 年后,独山子油田开钻 19 口,当年完钻投产 12 口,年底生产井达到 17 口,平均日产量 8.4 吨,日产水平 142 吨,年产达到 5.21 万吨,是解放前总产量的 4.5 倍,比 1951 年增加 4.85 万吨;1953 年,独山子油田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在维持上年生产的基础上,又在已有的生产
43、井周围打了一批新井,使生产井数量大幅增加,当年开钻 14 口井,完钻投产 15 口,年底已有生产井 32 口,平均单井日产量 6 吨,日产水一、新疆油田发展史-14-平 192 吨,年产原油 7.02 万吨,是独山子油田历史上产量最高的一年,占当年全国石油产量的 23%。1953 年后,油井产量快速递减。尽管依旧新井不断投产,生产井数不断增加,产量依然急剧下降。1954 年,油田生产井增加到 43 口(其中抽油井 33 口) ,但产量却减少到 4.88 万吨,比 1953 年下降 30.5%。 1955 年,整个油田基本采用抽油机开采,油井数量虽然增加,但产量继续递减,降为 3.29 万吨。1
44、954 年 10 月 12 日,中苏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宣布自 1955 年 1 月 1 日起,包括中苏石油公司在内的各中苏合营股份公司中的苏联股份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苏联股份的价值,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供应苏联通常出口物品的办法,在数年内偿还。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将业务管理和全部财产移交新疆石油公司。尽管新疆石油工业未能在独山子油田获得预期的丰硕成果,但通过独山子油田的开发实践,新疆石油工业在勘探、钻井、采油、炼油及辅助生产等领域的专业队伍渐具雏形,完成了边生产边培训队伍的任务,对于刚刚起步的新疆石油工业乃至中国石油工业来说,独山子这一最初的小舞台,无疑起到了练兵场的作用。如果说,独山子油田
45、开发伊始,新疆石油工业先行者的队伍还只是寥寥几人,那么 1955 年后从独山子走出来的队伍就已经蔚为壮观了而这支从独山子油田走出的专业队伍如同一只已经长大的雏鹰,展翅于新中国石油工业大发展的广阔蓝天。9、如何理解克拉玛依油田的勘探开发是一段辉煌的岁月,是一个动人的神话?克拉玛依从 1955 年 10 月 29 日 1 号井出油,到 1958 年正式开发,再到 1960 年底克拉玛依油田原油产量达到 163.67 万吨,创油田开发以来历史最高水平。1960 年,新疆石油管理局原油产量达到 166.23 万吨,全国原油产量 419.62 万吨,克拉玛依油田原油产量占当年新疆原油产量的 98.46%
46、,占到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 39%。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工业基础还非常薄弱的 20 世纪 50 年代,如此高的开发建设速度,只能用奇迹来形容。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初期,生活和工作条件极为艰苦,各民族石油职工,面对的是方圆几十千米的戈壁荒滩, “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 ,没有住房,广大干部职工同甘共苦,住帐篷和地窖;没有水源,生产、生活用水,需要用汽车从几十千米外拉运,按人分配,定量供应,常常是一盆水从早上用到一、新疆油田发展史-15-晚上,又是还几天供应不上,只能用硫化氢含量很高的油田水来洗漱;蔬菜和生活用品全靠从几百千米外拉运,还经常不能保证供应;戈壁滩上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
47、夏季酷暑,冬春雪暴风狂,夏秋蚊蝇牛虻成阵。在短短的 5 年时间内,新疆油田干部职工以国家大局为重,在渺无人烟的戈壁荒滩上,以忘我的奉献精神,克服重重困难所创下的这份业绩,完全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作“辉煌” ;而这段岁月,也理所当然地被烙上了创业者们充满激情的辉煌印记。克拉玛依,新中国唯一一座以石油命名的城市,一座短短几年间就奇迹般自亘古戈壁上崛起的城市。它因油而存在、因油而举世闻名。这是一个很大的成绩,也是一个动人的神话。克拉玛依油田发现后,在各方的重视和支持下快速发展,仅仅到 1956 年底,集结在克拉玛依的钻井队就达到 32 个,随后钻探区域很快扩展到小拐、中拐、大拐、白碱滩、百口泉、乌尔禾
48、等地,短时间内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几万建设者汇聚到克拉玛依,油田矿区面积日益扩大。随着克拉玛依油田的大规模勘探、开发和建设,人口不断增加,一个新兴的石油工业城市初具规模并逐步形成。为了加强对克拉玛依矿区社会秩序的管理,保障石油生产正常运行,更好地为石油生产服务,1957 年 1 月 24 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等第十四次会议决定成立由自治区直辖的克拉玛依市(县级) ,并报请国务院批准进行建市的筹备工作。3 月 18 日,国务院同意成立克拉玛依市筹备委员会,进行建市筹备工作。6 月 20 日,克拉玛依市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1958 年 4 月 23 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向国务院呈
49、报关于建立克拉玛依市的请示报告 ,认为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基本具备了建市条件,并提出了具体建市方案。1958 年 5 月29 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七十七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克拉玛依市的决定 ,决定设立克拉玛依市。1958 年 6 月 17 日,自治区人民委员会通知:克拉玛依受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直接领导,市人民委员会设在克拉玛依,市下设独山子和乌尔禾两个区,并在克拉玛依、大拐、中拐、小拐等地设立三个街道办事处,并且要求迅速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1958 年 7 月 25 日,克拉玛依市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人民委员会委员,宣告克拉玛依市正式成立。一、新疆油田发展史-16-从此,在克拉玛依这篇原本是亘古荒原的大地上,一座石油城市拔地而起。它是新疆石油创业者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硕果体现,也是记载新疆石油创业者丰功伟绩的永久纪念碑。1958 年 9 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副主席住的来克拉玛依视察时,给予这座城市高度的褒扬:“3 年以前,这里只有一个打猎的维吾尔族老人,可是 3 年以后,你们已经在荒凉的戈壁滩上建立起以作 4 万人口的石油城市,这是一个很大的成绩,也是一个动人的神话。 ”10、如何理解克拉玛依油田作为新中国石油工业长子所具有的真挚情怀?克拉玛依油田是新中国成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