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成正比例关系的量主备人 修改人 六年级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3)课 课题 认识反比例关系知识与技能 知道反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能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问题,经历认识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过程。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现实生活中成反比例关系的事物有好奇心,在判断成反比例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重点难点认识反比例,能正确判断是否成反比例关系教具 找一些 10 元人民币。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法教 学 程 序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修改建议一、问题情境教师谈话并拿出一本安徒生童话 ,让学生猜有多少页,然后说明书中四个同伴
2、读这本书的事情并出示读书情况记录表。二、认识反比例(一)读书问题1.让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然后学生总结出数量关系式。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出示安徒生童话 ,可了解一下谁读过这本书。师:猜一猜,这本书有多少页?学生猜测,然后实际看一看,知道是 180 页。课本 12 页表格师:观察这个统计表,从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师:观察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即板书:每天看的页数需要的天数=书的总页数(一定)生:当书的总页数一定时,每天看的页数越多,看的天数就越少;每天看的页数越少,看的天数就越多。师:每天看的页数和需要的天数的乘积一定,我们就说每天看的页数和需
3、要的天数这两种量成反比读书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事情,由猜一本书有多少页引入,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说明问题背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言描述:当书的总页数一定,每天看的页数和要看的天数有什么变化规律?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介绍:每天看书的页数与需要的天数这两种量成反比例。3.让学生观察表中数据,说一说发现的规律,归纳出数量关系式。然后,让学生讨论数量关系中数量的变换情况。4.提出议一议的问题让学生判断并得出零钱的面值与换的张数这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5.提出:分析两个例子和数量关系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概括成反比例的意义,并说明成反比例的两种量他们的
4、关系叫做反比例例。板书:成反比例的量教师出示表格,并拿出一张 10 元的人民币。学生说,教师填在表格中。面值5元1元5角2角1 角张数2 10 20 50 100师:仔细观察表中数据,你都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钱的面值张数=10(元)师:观察这个数量关系式,谁能说一说什么量是一定的?什么量是变化的,怎样变化的?师:现在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上面的两个例子和数量关系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师:像上面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两种量相对应的积也一定,就说这两种量成反比例,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称为反比例关系。这段话在课本第 13 页,请同学
5、们自己读一读。学生自己读书。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成反比例关系的量,谁来说一说,成反比例的量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学生可能会说:是两个相关联的量。这个量的乘积一定。一个量变大,另一个就变小;一个量变小,另一个就变大。师:现在,请同学们看“试一试” ,自己判断一下,交流从表中了解的信息,既可以提高学生读表的能力,又为讨论数据变化规律做准备。在发现数据变化的规律的基础上,总结数量关系式,为认识成反比例的量做准备。在学生进一步认识每天看的页数和要看的天数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教关系。6.提出成反比例的量具备什么条件?给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三、尝试应用1.让学生自己判断“试一试”中的三组数量。2.交流学
6、生判断的结果,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要说明判断的理由。给学生独立思考、交流的时间。师:现在,请同学们看“试一试” ,自己判断一下,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要说明判断的理由。给学生独立思考、交流的时间。师:谁来汇报一下你判断的结果,并说一说判断的依据是什么?重点让学生一说判断的理由,生 1:两地的路程一定,汽车行驶的速度和需要的时间成反比例,因为两地的路程一定,就说汽车行驶的速度与需要时间的乘积一定,汽车行驶速度快,需要的时间就少,反之汽车行驶的速度慢,需要的时间就长。生 2:拿 12 元钱买本,每本的价钱和买的本数成反比
7、例。因为,拿 12 元钱买练习本,就是每本的价钱与购买的本数的乘积一定,每本的价钱低,买的本数就多,每本的价钱高,买的本数就少。生 3:三角形的面积一定,三角形的底和高成反比例。因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当三角形的面积一定时,底越长,高就越小,反之,底边越短,高就越大。师介绍成反比例的量,使学生初步建立成反比例量的概学生自己判断的过程,既是应用已有知识的过程,更是进一步建立反比例概念的过程。考察学生能否从生活中找出反比例关系的事例,并进行交流。在对不成比例关系的事物的判断中,进一步建立反比例的概念。课堂小结 学生回答收获作业设计 课本 14 页 1、2、3 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本人能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发现成反比例量的规律,概括出成反比例量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我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探索。得出反比例的意义后进行知识的巩固应用,使学生能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相关问题。在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意义,基本达成了本课的知识目标的基础上,让学生灵活解决问题,使其真正对反比例的特征的掌握。以加深对正比例、反比例的认识,促进了对这部分知识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