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中国对外贸易体制,第一节 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一、对外贸易体制概述(一)对外贸易体制的含义对外贸易体制是对外贸易经营管理体制的简称,是指对外贸易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经营分工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我国外贸体制的建立,1.建立全国统一的外贸行政管理机构 2.制定和实施全国统一的外贸管理制度 3.按商品经营分工的不同设立国营专业外贸公司 4.对私营进出口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二、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特征(一)计划经济下的国家统制贸易1978年之前,中国建立了集外贸经营与管理为一体,政企不分,统负盈亏的外贸管理体制,中央以指令性计划直接管理少数的专业性贸易公司进行进出口
2、(1978年底外贸公司有130多家). 贸易目标主要是进出口贸易在总体上达到平衡. (二)以行政管理为主,1.外贸机构的设立 受对外经济贸易部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条块结合,条条为主”的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机构体系。 2.外贸计划的编制(外贸体制的核心) 出口计划编制实行外贸行政系统和专业公司双轨制 进口计划以国家计划委员会为主,外贸部门参与编制 3.外贸财务管理(外贸体制运转的基本支柱) 各外贸专业总公司外贸部财政部统负盈亏,4.外贸经营分工 外贸经营体制方面,进出口经营权仅授予各外贸专业总公司及其口岸分公司 5.外贸价格制定 割断国内外价格联系,出口收购和进口调拨按国内价格,出口外销和进口购进按
3、国际价格 6.外汇使用和管理 出口收汇一律结缴国家,进口外汇,由国家计委根据进口用汇计划统一拨付,三、对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评价(一)积极作用 1、有利于集中调度资源,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 2、有利于统一安排进口,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需要。 3、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维持较低的国内价格水平 。 (二)严重弊端 1、独家经营,产销脱节 2、政企职责不分,外贸企业经营自主权小 3、统包盈亏,缺乏利益激励机制 4、使中国与世界市场的有机联系被割断,不利于外贸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进程与效果,国际上讨论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主要是贸易自由化的过程。即由保护型的对外贸易体制向自由
4、、开放的对外贸易体制转变,其体制基础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是政府干预对外贸易的方式与力度。 中国对外贸易自由化过程必须在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完成。因此,中国外贸体制改革不是一个单纯自由化问题,而是必须顺应总体经济改革的次序和步骤。,中国的外经贸体制改革包括两方面:一是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二是由贸易保护主义转向自由开放。,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路径和次序1、中国的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贸易自由化的过程。 2、由于中国原先保护对外贸易体制的基础是计划经济体制,对外贸易自由化过程必须在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完成。 3、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次序
5、:首先,逐步松弛对外贸易计划,代之以许可证、配额及其他行政控制手段。之后,随着国内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市场扭曲的程度逐步减少,对外贸易数量控制也随之减少,对外贸易制度朝着“中性”演化。,外贸体制改革综述,19791987年:以调动外贸部门经营积极性为目标的改革 19881993年:以建立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和自负盈亏为中心的改革 19942001年:以与国际市场接轨为导向的外贸体制改革 2001年以后:以WTO规则为基础的对外经济贸易体制的全面改革, 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进程,外贸体制的初步改革 (19791984年),一、下放外贸经营权国务院有关部委经批准成立了一批进出口工贸公司,将原来的由对
6、外贸易部所属外贸专业公司经营的一些进出口商品分散到有关部门所属的进出口公司经营。成立了一些综合性贸易公司,成立了经营某些类别的商品进出口业务的公司和从事对外广告、展览、咨询等服务性业务的公司。外贸专业总公司也逐步下放经营权,扩大地方的外贸经营权。,对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相应扩大这两省外贸经营权,其产品除个别品种外,全部由省外贸公司自营出口。 国家陆续批准一些大中型生产企业经营本企业产品的出口业务和生产所需的进出口业务。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外商独资经营的生产企业也拥有本企业产品出口和相关原材料进口的经营权。 据统计,自1979年下半年至1987年,全国共批准设立各类外贸公司有22
7、00多家,比1979年增加了11倍多,完全打破了外贸专业公司独家经营的垄断局面。,二、开展工贸结合的试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工贸结合的试点: 外贸公司与工业公司专业对口,实行“四联合,两公开”。 工贸结合的公司。 全国性的工贸联合公司。 地方性的工贸联合公司。 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和企业联合体为经营实体的外贸公司。,三、简化外贸计划内容,自1985年起,经贸部不再编制、下达外贸收购计划和调拨计划。缩小指令性计划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范围,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 改变外贸计划全部由外贸专业总公司承担的局面,规定凡经批准经营进出口业务的单位和企业,都要承担国家出口计划任务。,四、实行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
8、1987年对外经济贸易部对所属外贸专业总公司实行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内容是:出口总额、出口商品换汇成本、出口盈亏总额等三项指标,实行超亏不补,减亏留用,增盈对半分成,并按三项指标完成情况兑现出口奖励。承包的方式是:由经贸部发包,外贸专业总公司总承包后在按公司系统逐级分包到各分公司、子公司,然后落实到基层。,外贸体制的深化改革1 (19881990年),一、全面推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1988年2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快和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规定,其中心内容是全面推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了落实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使地方和企业能承包经济效益指标,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 放
9、宽外汇管制 实行出口退税政策 中央政府部门下放部分权利,加强宏观调控机制,外贸体制的深化改革1 (19881990年),在补贴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1.全面推行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 2.进一步改革外汇体制 3.设立进出口商品行业商会 4.进一步改革外贸计划体制、财务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进出口商品的经营体制,取消部分进口补贴,对进出口商品实行分类经营的管理办法,外贸体制的深化改革2 (19911993年),在取消补贴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 1.从91年起,取消国家对外贸企业的亏损补贴,使外贸企业真正自负盈亏 2.改革外汇留成比例,加强对出口收汇的管理 3.严格清理整顿公司,并审
10、批给予一部分有条件的国有大中型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自营进出口权,4.进一步完善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 5.完善对外经济贸易的宏观管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6.深化外贸企业内部机制的改革,推动外贸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7.加快进口管理体制改革 8.进一步改革出口管理体制,问题: 1.与过去相比,平等竞争有所改善,但实际不平等仍然存在 2.为推行新体制而配套的政策措施尚未完全到位 3.外贸企业的经营活动仍受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 4.承包额度缺乏科学性 5.外贸承包制本身存在着短期行为,入世之前的外贸体制改革 (19942001年),一、深化外贸管理体制改革 (一) 强化经济手段 汇率并轨,取消外贸承包报
11、经营责任制。 降低进口关税水平,取消部分进口减免税。 改革所得税制。 完善出口退税制度。 实行有利出口的信贷政策。 成立国家进出口银行,对资本货物出口提供信贷支持,对出口贸易提供风险担保。 设立出口商品发展基金和风险基金,支持新产品的开发,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并继续鼓励机电产品出口。,(二)加强立法手段1994年5月12日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根本大法,它标志着我国外贸的发展开始进入法制化轨道,保证我国对外贸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序运行。抓紧制定反倾销法、反补贴法、反对不正当竞争法等法规。,(三)改革行政手段 放宽生产企业经营外贸审批标准。 逐步放开商品经营的范
12、围。 改革出口商品管理体制。,二 深化外贸经营体制改革,(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实行企业股份制改革 企业模式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合作制企业。,股权设置 国家股 法人股 个人股 外资股。又称股。,(三)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从单纯追求创汇数额,转向重视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多出口、多创汇。 从商品经营转向资本经营。 从单一经营转向一业为主、多种经营。 从传统的收购制转向服务型的代理制。,(四)大型外贸企业走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道路 实业化 集团化 国际化三、 深化外贸协调体制改革 1.加强商会职能 2.完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入世后中国的外贸体制改革,(一)政府职能的转变 (二)
13、国有外贸企业改革 (三)履行开放市场承诺,规范货物进出口管理办法,(一)政府职能的转变,(1)政府保护国内市场方式受到限制。以往,中国保护国内市场的主要手段是高关税和配额等非关税壁垒。由于中国承诺在入世后大幅削减关税、取消配额等非关税壁垒,取消不恰当的财政补贴,传统的保护手段因此将受到极大限制,有的保护手段基本不适用,这对国内市场的保护程度大大降低。,(2)政府支持国内产业提高竞争力的方式的改变,中国曾经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又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以政府对国内市场的保护与对出口的直接支持作为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入世后,国内市场的保护程度将大大
14、降低,形形色色的补贴手段也就将受到限制,因此政府必须转变提高国内产业竞争力的方式。,(3)政府对外经贸管理的手段的调整,过去中国政府管理经济仍然主要用发内部文件的办法,有关规定既不透明,变动也很频繁,政策的可预见程度不高。 在入世承诺中,中国承诺将公布所有涉外经贸的法律法规和部门章程,未经公布的不予执行;而且在设计对外经贸法律法规和其他措施前,将向公众提供草案,并允许提出意见等,政府从以往单纯的“管理者”向管理与服务并重。,(4)政府涉外经济管理的机构的调整,为兑现入世承诺,原来一些政府的涉外经济管理职能或者不再存在(如:外贸权的的审批);或者大大减弱(如:现在只剩少量的配额);或者交给市场或
15、社会中介组织(如:协调企业的出口行为)。 另一方面,一些新的涉外经济管理职能仍需加强,例如对国外进口商品的反倾销调查、与国外的贸易谈判等。 随着政府涉外经济管理职能的改变,相关的机构设置也要进行调整,对官员的知识技能要求也相应变化。,(二)国有外贸企业改革,国有外贸企业与出口货源的依存关系日渐脆弱。国有外贸企业再要维系过去同出口基地稳固的关系已不可能。国有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所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国际市场上,由于外贸业务主体的多元化,各外贸业务主体在价格上、客户上的相互竞争是难以避免的。这使得国有外贸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三)履行开放市场承诺,规范货物进出口管理办法,1、进一步深化关税与非关税措施改革 2、进一步开放市场 3、进一步规范、调整和完善进出口商品管理办法 4、继续减少外贸经营权限制 5、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事务,运用多边规则处理贸易纠纷。,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宏微观视角,宏观部分:主要涉及外经贸总体政策环境的变化; 微观部分:主要涉及外经贸企业内部管理经营机制的演变;,外经贸体制改革的宏观与微观两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