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 年自治州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成果评选参赛作品子课题名称:三案并举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作品题目: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作品类别:历史教学设计 作者姓名:邹宇 所在单位:阿拉山口市中学 撰写时间:2014 年 5 月 联系电话:18609096700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十二课,主要讲述了蒙古兴起的过程及所建立的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涉及了政治、经济、对外交往的具体措施和影响等史内容。以及这个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表现和作用。通过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的学习,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本课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要
2、掌握这些知识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必须有的放矢,主次分明。其次, “行省制度的分析与评价”较难理解,教师要化难为易,适当讲解。再次,应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学习“宣政院”时,加强对祖国统一的认识;在疆域问题上,应强调元朝的疆域在我国历史上最为辽阔,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情分析这届初一的学生从五年级起进行课改培养,课堂积极活跃,自学合作交流展示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思维活跃,能举一反三,积极主动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但学生的比较 、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不能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希望通过图片、情景剧等多种形式,提高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达到“以史为鉴”的学习目的。设计理念本节课采用我校正在实施的“三案并举,循环大课堂”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包括解决预案、导案、练案三个环节。预案是学生对教材的初步感知,是自主学习的过程,为课上做准备;导案是课上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来解决问题并展示汇报,充分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练案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巩固知识为目的,通过练案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有的放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此实现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分层达标。这节课我是这样来实施三案,蒙古兴起和元朝的统一全国的过程等的基本史实,比较浅显易通,可以通过自学来完
4、成,比如:蒙古族统一的时间、人物,元朝的建立者等,类似的知识以填空的形式呈现在预案中,导案中设计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课上通过独学、对学、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提升学习历史的能力;练案中设计 8 道选择题,形式上适合课堂检测,生可以快速完成,难度由浅到深,适合我班的各层次学生,较好的检测本课学生学习程度。教学目标根据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客观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的能力并能梳理归纳历史知识,掌握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同时通过历史学科的育人目标,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设计本课的三维目标:(一) 、知识与
5、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蒙古族的兴起、掌握元统一全国的过程、元朝的政治统治以及经济发展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等基本史实。 (重点)(二)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归纳历史知识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难点)(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2、通过文天祥抗元的事迹,学习他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3、通过对行省制度、西藏和台湾问题的学习,加强对祖国统一的认识。 (难点)教学步骤一、独立思考,同桌对学,解决本课重点二、合作探究,突破本课难点三、盘点收获 能力提升:四、学生活动情景剧演出:
6、文天祥拒绝降元五、思维拓展辨析“文天祥抗金”这一历史事件。课时计划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一部分:预案设计自学目标 1、熟悉本课内容,能独立完成预案。2、能对本课有个人的认识和理解,提出自己的困惑。3、能结合本课内容有重点的筛选相关人物信息,培养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1、带着问题认真默读本课内容,自主完成预案的问题。学法指导 2、搜集成吉思汗和文天祥的个人信息,有重点的筛选与本课相关的内容。学习内容一. 熟读本课内容二. 独立完成1、背景:12 世纪时,蒙古各部落之间混战不已,又受到_朝的奴役,人民不得安宁。2 、_年,_召开大会,推举_为大汗,尊称他为_, _国建立。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
7、局面。3、元朝的建立: _年, 定国号元, _年, 定都_, _ 就是_。4、 _年, 元军占领_, 南宋灭亡。 抗战派大臣_继续抗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是 。5、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_ _ _,他们同_ _ _等 杂居相处,互相通婚,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_。三 、 查一查,说一说(要求:语言简明扼要,抓住人物主要的功绩或有趣故事) 。成吉思汗文天祥四 、记录你的困惑学习收获(学生)通过完成预案,学生对本课基础知识和主要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为课上学习奠定基础。设计意图 熟悉本课内容,独立完成,解决基本知识点,为课堂做准备(教师)教学设计第二部分:导案设计教
8、学目标(一)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蒙古族的兴起、掌握元统一全国的过程、元朝的政治统治以及经济发展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等基本史实。 (重点)(二)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难点)(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2、通过文天祥抗元的事迹,学习他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3、通过对行省制度、西藏和台湾问题的学习,加强对祖国统一的认识。(难点)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合作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过程预设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资源准备
9、设计意图一、情境营造,导入新课导入: 同学们,博州的全称是什么?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主体是蒙古族,这个古老的民族在 12 世纪以所向披靡的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建立了空前辽阔的蒙古帝国,这个民族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怎样的重要地位?有哪些贡献?现在,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学生回答博州的全称PPT 课件展示课题本课讲的是蒙古族的史实,因为我们生活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此导入新课,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新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二、检测预案检测预案成果学生汇报预案并提出疑惑无了解学生课前掌握情况及存在的困惑,适当调整教学,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三、出示学习目标教师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
10、学生齐读PPT 课件展示本课学习目标让学生学得明白,有目的的学习,明确重难点四、自学指导默读本课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强调注意事项:1、结合历史图册简述元朝建立的过程?2、元朝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及作用?(农业,商业,对外交往)3、 (教师引导生回忆中国历史有哪四个由大分裂到大统一的朝代,作用?)元代民族融合的表现?作用?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1、两人一组,合作讨论。2、交流看法。3、根据问题再读,划出关键词句并简单的梳理归纳,分点概括。PPT 课件展示自学指导这三个问题是本课的重点问题,带着问题再次走进文本,形成自己的看法再进行两人交流,明确答案,培养他们协作的精神。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五、合
11、作探究分组合作,交流展示,1 、简述元朝交通运输业的措施,结合历史图册试比较隋、元两运河(起止点、目的)2、 元朝是怎样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统治的?如何理解?教师强调要求:划出关键词句并梳理归纳分点概括)1、六人一组,合作讨论。2、交流看法。3、根据问题梳理归纳,分点概括PPT 课件隋代大运河和元代运河对比图以及唐元的疆域版图学生通过讨论,明白只有国家统一,才能经济发展,文化昌盛,民族繁荣,以达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突破本课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六、盘点收获 能力提升总结:你认为元朝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做出了哪些贡献?学生对本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PPT 课件出示元朝的贡献
12、形成梳理、总结知识的能力七、情景剧演出文天祥拒绝降元思考:文天祥具有怎样的精神?一组学生演出情景剧,其他学生感受并汇报文天祥的精神品质。PPT 课件文天祥被俘的过程这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良好契机,为此我安排学生表演了一部文天祥拒绝降元的历史短剧,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天祥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八、 辨析: 学生自由说 PPT 课 让学生学会用思维拓展有人认为,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文天祥的行动阻碍了国家的统一,其行为总的来说是错误的。你是怎样认为的?教师总结自己的观点 件展示如何辨析历史人物的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赋予学习历史的现实意义。九、课后作业简述元代在我
13、国历史上的重要贡献?学生课后完成PPT 课件让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赋予学习历史的现实意义。十、板书设计导案设计自我评析本课的内容较纷杂,一课时学完,难度较大,运用导案学习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在自学的基础上,对于难点问题进行合作探究。现将导案设计分析如下:1难点问题“行省制度的分析与评价”通过对比、合作学习,师适当点播,使学生能够理解元朝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制定的原因。2 “民族融合的发展”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中国历史上的几次大分裂到大统一的历史阶段,总结作用,引出元代民族融合的影响,做到温故而知新;在学习“元代的交通运输”这个知识点,指导学生试画隋代和元代两条运河简图
14、,进行对比学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的能力。3 “宣政院”和澎湖巡察司的教学,联系西藏和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树立祖国统一的意识,增加民族自豪感。4关键问题“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域,元朝实施哪些有效的政治措施进行管辖?”在授完行省制度、宣政院、巡检司及疆域辽阔的基础上提出,恰到好处。 5在“回族”问题上,与现行的省级行政区划“宁夏回族自治区”结合起来,实现史地学科的整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6在新课授完时,抛出问题“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贡献?” ,既起到总结性的作用,又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作业,一箭双雕。7运用历史时间法归纳全文主线形成板书,言简意赅,语言精炼。8在实现情感目标时,指导
15、学生演情景剧,有利于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文天祥的精神。9最后我设计了辨析文天祥的抗元行为这一题,目的是培养学生客观,全面评价历史人物和实践的能力。 我认为导案的设计合理科学。导案设计原则是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交流,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比较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也能发挥不同学生的个性。通过课堂反馈的信息,可以看出学生对本节知识掌握较好。教学设计第三部分:练案1 巩固本课知练习目标.2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练习内容1.“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 )A.统一蒙古 B.统一全国C.建立元朝 D.发展了蒙古的农业经济2.我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是( )A.辽
16、朝 B.西夏 C.元朝 D.清朝3.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蒙古政权建立 定国号为元 定都大都 灭亡南宋A. B. C. D.4.元世祖时,来华的外国人中著名的是( )A.利玛窦 B.阿倍仲麻吕 C.哥伦布 D.马可波罗5.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并接受中央政府的管理开始于(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6.元诗“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反映了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那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A.契丹族 B.女真族 C.畏兀儿族 D.回族7.他在南宋灭亡后,继续坚持抗元斗争,并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是( )A.岳飞
17、 B.辛弃疾 C.文天祥 D.戚继光8.秦朝、隋朝、元朝三个朝代的相同点是( )A.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 B.都城都在今北京C.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 D.都有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反馈步骤 1 学生独立完成。2 学生汇报。设计意图: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教学设计第四部分:三案反思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三案(预案、导案、练案)进行教学,学生掌握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的基本史实,提高了辨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感受了文天祥高尚的民族精神,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预案中先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我的困惑” ,确实有效地引发学生对本课的思考,学生提出了有价
18、值的困惑,做到了学与思相结合,同时课上一名女生生成了关于行省制度质疑,形成动态课堂,这也培养的学生的探索历史知识的能力。为本节课做好铺垫,并通过简单的知识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案是本课的教学过程,解决本课重难点,掌握对比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筛选、归纳、总结的能力。导案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在独学的基础上,难点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教师适时点拨引导,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质疑,不仅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完成本课重点;合作学习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为突破难点,学生试画隋元两朝运河对比图,进行比较分析,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第三环节练案的设计更是为本节课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在此过程中,巩固本课学习内容,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整个教学过程我比较注重学习方法指导,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教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