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燕山大学策略性信息的分类及其对决策者和提供者的利弊分析课程名称:行为决策理论与方法 专 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学生姓名: 张 莲 学 号: S13120100042 指导教师: 赫连志巍 完稿日期:2013 年 11 月 30 日 策略性信息的分类及其对决策者和提供者的利弊分析摘要:信息是对数据全面的综合所得的结果,其中策略性信息是信息提供者给决策主体提供的在决策过程中作出决策的斗争艺术性信息。在合作关系的不同时期,提供信息的人与接受信息的决策者的偏好和身份不一样,于是在合伙关系中就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由此对双方造成的利弊也尤为重要了。关键词:知识 信息 决策 策略性一、信息的概述首先,我们
2、应该明确区分数据、信息与知识。数据,数据是人们测量所得到的最原始结果,比如高度、时间、观点等等。信息,信息是对数据全面的综合所得的结果,比如表格和统计结果等等。知识,人们对信息加以评估和重新组织后可以有目的性的用于个人或组织,这些“信息”就是知识。信息来源太多,人们甚至无法处理身边已有的信息,它们越积越多,最后只好都扔掉。人们总是面临“信息太多,时间太少”的境况。对信息提供者来说,他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获取人们的注意,但是如何能够保证你所提供的信息能被别人注意而且对他们是有价值的呢?信息在人们决策制定中的角色就更难以捉摸了。 “越多越好”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适用,人们所期望的是对他们处理问题有价
3、值且易于获取和使用的信息。信息提供者应该提供用户希望得到的信息。二、策略性信息的概述策略性信息是信息提供者给决策主体提供的在决策过程中作出决策的斗争艺术性信息。其中,策略本身就是一种谋略,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法,具有斗争艺术性,能注意方式方法。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只有拥有大量可靠的信息,决策才会更真实准确,风险和弊处才会更小。但是,由于策略性信息具有策略性,因此由信息提供者提供给决策者的信息就不一定是真实、可靠的信息了。如果提供信息的人与决策者的偏好和身份不一样,提供者就有可能对信息进行一些修饰,比如过滤和扭曲。如果,产生或传播决策信息的人有意想影响决策,那么信息中就不仅仅存在“
4、随即错误” ,数据也因此失去了统计判断所依赖的基础,即统计的独立性和随机性这两个特性。三、策略性信息的分类合伙关系要求在两个阶段进行信息交换:(1)合伙关系形成阶段。此时需要相关潜在合伙人及作为合伙人所带来尽可能多的好处的消息。 (2)合伙关系运行。此时,需要执行合伙协议的信息。在实践中,合作各方很容易对这两类信息进行策略性的误导。(一) 、在信息经济学将策略性信息分为以下两类:1、合伙关系形成的时候,会出现隐藏信息的风险。一方知道一些与另一方决策有关的信息,但是在签约时不如实说出来。例如,潜在的合伙人可能掩盖一些不良特征;购买保险的人可能隐藏健康状况很差的信息;出售二手车的人所拥有的汽车质量
5、很差。2、合伙关系一旦建立并开始运行,就会出现隐藏行为的做法。例如,合伙人可能伪造某合同项下的业绩报告。(二) 、从策略性信息的来源看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内部策略性信息。由内部人员遗漏、误解、隐藏信息造成的。2、外部策略性信息。由信息提供者故意提供不实(经过过滤、扭曲等) 、干扰性信息。(三) 、从策略性信息的使用策略上看可以分为以下类:1、反间计。这种信息可能由合作双方的第三方提供,用以挑拨合作双方的关系,使得合作双方决策失误,从而第三方可以坐收渔翁之力。这种信息也可能由合作的一方提供,用来离间对方内部之间的关系,造成混乱,影响对方决策。2、干扰、扭曲、修饰信息。例如,在经济不景气的条件下
6、,某种产品需求量下降的信息,可能被简单的认为是购买力普遍下降的一般结果,从而为给于足够注意,而实质可能是在这种下降的背后隐藏着消费偏好转移的深层原因;又如,信息提供者故意修饰、过滤、扭曲信息,以使其影响决策者决策。3、隐藏信息。信息提供者有意隐藏部分信息,提供不完整的信息,过滤掉重要的信息,决策者由于拥有不完全信息,从而影响了决策的质量。4、无中生有。这种策略性是捏造一些本来没有的信息,制造假象,迷惑决策者。 5、滞后信息。信息是有价值的,信息要想适用,其中一条必须遵守及时性,信息是有时效性的,同一信息,在今天可能价值连城,明天却会分文不值,如果信息提供者不能及时提供消息,提供的消息滞后,则不
7、会对决策有所帮助。例如,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出现偏差的信息,在活动尚未最终结束以前,企业根据它们所反映的情况,及时采取就骗措施,则可以确保预定计划的实现,因此信息的价值是极高的;相反,如果在活动结束以后才发现反映偏差的信息,那么即使这些信息是绝对准确的,也难以指导企业采取任何措施以改变已经形成的事实,因此,其价值相对较小,顶多只能为下期工作的安排提供借鉴。四、策略性信息对决策者和提供者的利弊分析信息就是要为决策服务,信息要有价值,有用信息要高质量、及时、完全。决策信息的生命力在于其真实性和准确性。真实性是指尊重客观事物的客观性和反映事物变化的准确性,决策信息必须能够真实反映客观事物的现状和变化。如
8、果信息失真,就会导致判断失误,决策错误,酿成不良后果。在领导活动中,决策者能否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做出迅速的反应,不失时机地采取对策,关键在于能否及时掌握信息。及时性要求缩短信息的流动时间,对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都要快节奏,以求迅速得到信息,尽快地利用信息。事物变化越快,信息的时间性越强;获取信息越及时,信息的价值越大。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决策信息同时具有适用性,要选择对决策具有直接意义、参考价值、实际作用,能体现最新情况的高质量的信息。因为策略性信息具有策略性,所以使得决策信息出现了失真的可能性。因此,此时决策者利用这种被修饰、扭曲和隐藏过滤过的不完全的信息去进行决
9、策,必定会大大的降低决策的质量,增加决策的风险。策略性信息既包括正面的信息,又包括反面的信息,信息对其是否有利还要区分不同的情况。一般说来,决策性信息对决策者和信息提供者的利害关系是不一样的,只会对其中一方有利,有时对双方都有利,但是也可能出现对双方都有害的情形。(一) 、策略性信息对决策者和信息提供者都有利无害。有时,如果按照真实的信息提供给决策者,决策者做出的决策不一定是最有效率的,最优的,反而,信息提供者修饰、加工之后的才最有价值,促使决策者做出对双方都有利的决策,或许,这和善意的谎言有异曲同工之妙吧。(二) 、策略性信息只对信息提供者有利,对决策者有弊。提供信息的人与决策者的偏好和身份
10、不一样,提供者可能就会对一些信息进行修饰、过滤、隐藏、扭曲、无中生有,或者提供滞后信息等等。此时,决策者获得的信息是不完全的,不真实的,价值不高的信息,从而作出的决策也不是高质量的,从而就增加了决策的风险。使决策者在信息提供者的欺瞒下做了可能错误的决策,从短期看,信息提供者可能会从中得利。比如,如果大家都精明,那么精明对生存的差别效应就是零,因此,如果放弃精明则肯定会被淘汰。(三) 、策略性信息对决策者和信息提供者都有弊处。在短期,信息提供者可能会从中获益。但是,从长期来看,自利的说谎者之间的竞争行为,通过环境的力量,或者仅仅通过时间的流逝,真相终会水落石出。但是,有关“真相终能大白”的竞争式
11、还需添加一个重要的不利因素:即由于各种力量在相互竞争的说谎者之间得以行动和配置,导致揭露真相的机会成本大大增加。比如,各方都聘用一名律师来保持力量的均衡,增加了成本,吃亏的企业要通过司法程序找回属于自己的利益,在长时间考察中可能面临损失的成本。同时,由于人们都把精力放在了精明上,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因此,有些不须在精明上进行竞争就能解决的问题的体制,就是精明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最终获得了两败俱伤的结局。五、关于处理面临策略性信息的方法策略性信息有利有弊,那么该如何尽量降低面临策略性信息的风险呢?各公司企业都应加强此种能力。策略性信息可能来自内部也可能来自外部。以两个企业进行合作,某企业伪造某项合
12、同下的业绩为例,如果是内部因素,那么在组织中,为了确保重要的信息准确和有效传递,就要在组织制度中进行规定和规范,如,会计报表、生产报表、绩效考核等等,当然,非例常的信息较少,一旦出现必须向上级反馈。如果外部因素或者运气使得合伙人对某个结果的贡献难以区分,每个合伙人都会声称自己是根据合同条款来执行的,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因此,协议的制定尤为重要,对条款的解读要准确,不能模糊,要弄清楚对方接受条款的基础和目的是什么,再严谨的合同也会因为环境的变化和主观故意解读而产生歧义,因此预防环境变化可能导致的合同歧义就是防止合作风险的有效手段。按照基于身份的规则遵循的传统方式,通过提高合伙关系中信息有效性的程序
13、管理确保信息的真实性,通常是依赖于激励,但是,实际情况是,最好是强化合伙人的具体角色与身份相结合更有效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助于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决策者应该也要加强分析能力,能有效的鉴别、分析、处理策略性信息。六、总结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拥有及时、完全、高效的信息才能做出高质量的决策。良好的面对处理策略性信息,有效的鉴别策略性信息,降低决策的风险,才能趋利避害,谨慎的使用策略性信息,以求达到双赢的结果。参考文献:【1 】詹姆斯玛奇,决策是如何产生的 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年 4 月【2】王佃利,曹现强.公共决策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12月第1版【3】邓云卿.决策学教程M.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8【4】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研室编.管理学M.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07【5】安宝生,徐联仓。决策行为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