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师大附中2019届上学期高中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有六道大题,考试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20分)材料一很多人把2016 年视为火星移民探索的启程之年。 2016年8月23 日,中国国防科工委“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正式启动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宣布将于 2020年让探测器登陆火星。9月28日,SpaceX 创始人埃隆 马斯克在墨西哥召开的第67 届国际宇航大会上,推出了用于人类火星移民的 “星际运输系统”,并做了“ 让人类变成多星球物种 ”的主题演讲。10月11 日,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在CNN网站发表文章称:“为了翻开美国太空探索的新篇章,我们已经
2、设立了一个清晰的目标:在本世纪30 年代之前,把人类送上火星。”人类探索宇宙,总是与其自身的危机有关。美国物理学家与天文学家斯蒂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乃至外星文明的入侵,这些都是地球的可能终局。在人类眼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老死在地球上,等待灭绝;另一条是离开摇篮,移民其他星球。而火星与地球的诸多相似性,无疑是移民的最佳选择。然而探索和移民外星绝非易事。人类作为在地球上生活的哺乳动物,想要进行星际旅行或是在外星生活,必须面对各种已知和未知的危险。在1969年第一次踏足月球之后,人类探索太空的进程很快陷入了停滞,其中在太空中宇航员的健康问题可能正是原因之一。美国航
3、空航天局研究了人体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危险。在从地球前往火星的大约半年的旅行中,宇航员会处于失重状态,在火星的表面,宇航员所体验到的重力也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适应火星重力对于人类来说绝非易事。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每次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6个月,这主要也是出于对健康的考虑。调查显示,女性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18个月,男性工作24 个月,所受到的宇宙射线的辐射总剂量就会超过其一生可接受的限度。在太空中旅行,脱离地球大气层和磁场的保护,人体极大程度地暴露在宇宙辐射之中。这种来自宇宙中的高能量原子碎片极难抵御,它们可以穿透层层防护,伤害到人的细胞和DNA。一份来自加州大学的报告显示,宇宙射线可能
4、会造成长期的大脑损伤,包括老年痴呆、失忆、焦虑、抑郁,同时也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但是无论如何,为了生存,人类必须离开地球。在20亿年以内,即使人类没有自我毁灭或是遭遇地球周期性的物种灭绝,太阳燃烧状态的变化也将使地球变得不再适合人类居住。太阳在最终熄灭之前,会逐渐发亮,膨胀,直至膨胀到地球轨道。在这一切发生之前,人类必须逃离太阳系,或许那时失去了故乡的人类只能生活在茫茫的太空之中。(取材于苗千的相关文章)1.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人类未来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2030年的某一天,中国的科学探测器从火星发回探测报告。B. 21世纪后半叶,美国宇航员在火星上进行科学探索。C. 22世纪
5、,人类乘坐“星际运输系统”移民火星,成为“多星球物种”。D. 23世纪,人类在外星文明的入侵中取得最终胜利。2. 下列不能证明“探索和移民外星绝非易事”的一项是(2分)A. 人类对火星表面重力的适应是一件很困难的事。B. 在国际空间站上,女性宇航员受到的宇宙射线辐射多于男性。 C. 宇宙中的高能量原子碎片极易伤害到人的细胞和DNA。D. 宇宙射线可能会对大脑造成长期损害,并增加患癌症的风险。材料二相信未来,并且开始研究未来,这股热潮正愈演愈烈。人类科技的发展一直处于加速之中,技术精英们愿意相信人类正处在技术爆发的节点上,各种如梦幻般的想象正徐徐成为现实。而站在更大的时间尺度上来看,人类文明的出
6、现和繁荣可能只是地球周期性物种大灭绝之间的一朵浪花。对于一个物种来说,美好的未来或许在于更适应环境的进化,而对于地球生物的总体而言,最美好的未来可能在于躲过几百万年一次的生物大灭绝。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其说是奔向理想中的人间天堂,不如说是在重重危险之中的弦歌不辍,为自身寻找一丝生机。 人类面向未来、探索宇宙,就需要适应前所未有的生存环境,通过游戏进行练习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游戏精神”已经开始成为一种时代精神:把生活中的困难或是遇到的不同阻碍,看作是游戏中的“打怪 ”,把克服困难看作是“ 过关” 。现代人的这种“游戏精神” 之中带有一种乐观和顽强,同时也含有最终必将“通关”的信心。坚信未来
7、必定会更好,一个美好的结尾正在游戏终点等待着我们。虽然游戏是虚拟的,但是虚拟世界对于现实世界的作用比想象中更加强烈,比如社交网络上的交流方式已经开始改变人们现实中的相处方式,网络上的“点赞之交 ”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交规范。网络化、电子化的社交,是否可能在亿万年之后,当人类文明遍布星际之时,成为人类最基本的社交方式?爱因斯坦说过:“我从不担心未来,它到来得足够快。” 关心未来、意识到未来的存在,是高等智能生命所独有的能力。我们逐渐认识到,未来是由无数的现在拼接而成的。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人类目前的处境,学会在奔向未来的过程中面对种种机会和危险。(取材于科学杂志和美国航空航天局相关报道)3.
8、 根据材料二,对下列对加点词语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热潮:指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并研究未来。B. 浪花:比喻人类文明将会避开地球周期性生物大灭绝。C. 人间天堂:比喻人类追求的美好幸福生活。D. 弦歌不辍:指人类文明勇于冒险,不断进步。4. 根据材料二,下列最能准确表达“ 游戏精神”的一项是(2分)A.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B. 知其不可而为之C. 不患寡而患不均 D.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5. 如果用诗句说明材料二最后一段的寓意,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A.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C.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D.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9、材料三如果我们有准确预知未来的能力,必定不会像今天这样,浸泡在广泛和普遍的焦虑中。未来是可以预知的吗?人类历史早期对未来的预测往往与占卜、星相学、巫术等联系在一起。即使到了16世纪末,人们都还预测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出现只会使教会和皇室变得更强大。18世纪的大多数分析家并不认为蒸汽机的发明将彻底改变农业经济。19世纪的一些主要观察家认为,电气的前途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照亮街道。哪怕有些人曾在20 世纪初预见到潜艇、飞机、电影、广播和电视的发明,但却没有人(包括凡尔纳)认为这些事物可以改变大英帝国当时的统治格局。20世纪末,很少有人预料到,个人电脑和网络技术将如此广泛而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到了现代
10、,科技似乎给了我们更多自信。技术精英不断宣告着“未来已来” ,从凡尔纳的海底环游到菲利普迪克的神经漫游,无数想象中的“未来”正通过技术变成现实。从人工智能、脑科学、克隆技术、虚拟现实、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到太空旅行,我们以科技的乐观主义创造着“未来” 。另一方面,生态灾难、末日想象,又让我们质疑,未来是否会更好? 20世纪 60年代以来,我们虽然多次登上月球,但并没有把人类的足迹向更遥远的宇宙深处推进。我们本应造出会飞的汽车,但最终得到的只有140个字符的微博。不过,现在硅谷的一些人,再次把他们的目光投向了太空探索和星际旅行。阿西莫夫在科幻小说永恒的终结里,用数学家的思维逻辑推论,“人类往往会
11、选择最安全、最中庸的道路,群星就会变成遥不可及的幻梦。”他又指出,人类的未来 “不是追求永恒时空与绝对的安全,不是将自己禁锢在安全的牢笼中,而是开启人类的无限时空继续人类文明无限冒险的历程,向宇宙中拓展,开拓银河帝国”。(取材于蒲实的相关文章)6. 对材料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假如能够预知未来,我们就可以减少焦虑。B. 预言未来曾经与占卜等迷信活动联系在一起。C. 16世纪对活字印刷术的作用的预测是正确的。D. 只追求安全,会阻碍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7. 根据材料三,下列对“未来已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 科幻小说中对未来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B. 乐观主义让我们质疑未来是
12、否会更美好。C. 科技进步使得我们创造出了会飞的汽车。D. 硅谷的技术精英正在进行外太空旅行。8. 请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人类决心探索太空的原因。(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24分。有度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荆 【1】 庄王并国二十六, 开地三千里;庄王之氓社稷也,而荆以亡。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桓公之氓社稷也,而齐以亡。燕襄王以河为境,以蓟为国,残齐,平中山,有燕者重,无燕者轻;襄王之氓社稷也,而燕以亡。魏安釐王攻燕救赵,取地河东;攻韩拔管,胜于淇下;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安釐王死而魏以亡。故有荆庄、齐桓,则荆、齐可以霸;有燕
13、襄、魏安釐,则燕、魏可以强。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故审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听远事,则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无功。此亡之本也。若是,则群臣废法而行私重,轻公法矣。数至能人之门,不一至主之延;百虑私家之便,不一图主之国。属数虽
14、多,非所以尊君也;百官虽具,非所以任国也。故臣 【2】 曰:亡国之廷无人焉。廷无人者,非朝廷之衰也;家务相益,不务厚国;大臣务相尊,而不务尊君:小臣奉禄养交,不以官为事。此其所以然者,由主之不上断于法,而信下为之也。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辨而易治,故主仇 【3】 法则可也。故曰: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邢,治乱决谬,一民之轨,莫如法。厉官威民,退淫怠
15、,止诈伪,莫如刑。刑重,则不敢以责易贱;法审,则上尊而不侵。上尊而不侵,则主强而守要,故先王贵之而传之。人主释法用私,则上下不别矣。(取材于韩非子)注释:【1】荆庄王:即楚庄王,春秋五霸之一。【2 】臣:韩非自称。【3】仇:校对,以核对。9.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王之氓社稷也 氓:通“ 泯”,灭,亡B. 攻韩拔管 拔:攻克,攻取C. 则臣离上而下比周 比:接近,勾结D. 而信下为之也 信:的确,确实10.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A. 以毁为罚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B. 此亡之本也 不知东方之既白 C. 比周以相为也 便可白公姥,及时
16、相遣归D. 则上尊而不侵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11.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群臣)又都丢掉国法而营私舞弊B. 今若以誉进能现在如果按名声选用人才C. 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因此忠臣遭遇危难而死,这不是罪过D. 巧匠目意中绳高明的木匠用肉眼测度(木材)也合乎绳墨的标准12.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有度”意指国家治理要制定明确的法度,因为这是国家强大的根基。B. 开篇列举楚齐燕等国相继兴盛的史实,引出治国应当“ 有度”的话题。C. 如果统治者的奖惩标准不明确,就会造成官员热衷于结党营私的风气。D. 要严格执行法律,对权贵与平民一视同
17、仁,以严刑峻法保证社会秩序。13.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4分)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2分)14. 文中韩非子围绕“以法治国”阐述了自己的治国理念。你认为他的治国理念有哪些可取与不可取之处?请分别列出并简述理由。(6 分)三、古诗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5-17题。(12分)燕子来舟中作杜甫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诗题交代了作诗的起因,结合全诗内容
18、可看出,诗人此时以船为屋、寄身水上。B. 首联以“动经春”表明时光飞逝,借春燕“ 两度”衔泥表现诗人羁留时间之长。C. 颔联说旧时相识的燕子如今在远处看着别人,含蓄地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批评。D. 尾联写燕子在桅杆上呢喃数语后“穿花贴水” 而去,这让诗人感到寂寥和悲伤。16.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运用对比手法表达情感。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A.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 其四)B.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吴融华清宫二首其一)C. 壮心君未减青春,多难我今先白发。(欧阳修送姜秀才游苏州)D.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石柔
19、绝句)17. 杜甫的诗歌体现了“民胞物与 ”的思想,即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所有的物都是我的朋友。请结合本诗和下面诗句加以分析。(6 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8. 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 10分)(1 )谢公宿处今尚在,_ 。(梦游天姥吟留别)(2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_。(鸿门宴)(3 )_,靡有朝矣。( 氓)(4 )_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5 )_,风烟望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6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 ,不宜异同。(出师表)(
20、7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_,有所广益。(出师表)(8 ) _,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9 ) _,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10)凡在故老,_,况臣孤苦,特为尤甚。(陈情表)四、文学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3题。徜徉孔林赵汀生在曲阜城北,有一片辽阔的墓地,十万余孔氏家族成员在此结冢而葬,这就是延绵了两千多年的孔林。先后仰拜了孔庙、孔府,沿着长长的神道向孔林走去,这时才真正觉得离圣人越来越近了。孔子周游列国后,并未推销出自己的主张,又接连听到瑞兽麒麟被杀,得意门生子路在卫国内乱中被剁成肉酱,他就像一棵老树连遭雪裹雷击,很快奄奄一息,唱起了哀歌:
21、“泰山要倾倒了,栋梁要毁坏了,哲人要辞世了。” 果然,他不久就去世了,弟子们举行了葬礼,于是有了眼前的孔子墓。孔子墓坐落在孔林入口处西北面一座红垣环绕的院子里。一个直径二三十米的坟堆,高不过五米,前有孔子后代立的两座普通的石碑,碑前用泰山封禅石垒成的供案,大概是墓地唯一的奢侈物。以孔子的熠熠光环和崇高地位,墓显得过于朴素,一时真有些匪夷所思。但细想来,似又在情理之中。孔子在世时其思想并未被统治阶级所接受,他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自然不会太高,于是死不轰动,葬不隆重。随着孔子的地位在历朝不断攀升,孔子墓的周边添加了许多包装,如苍桧翠柏侍立的神道、气势宏伟的万古长春坊、端庄肃穆的至圣林坊,尽显高贵与排场
22、。好在古人头脑没有过于发热,孔子墓核心部分基本保持了固有的面貌,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孔子墓的左侧和前方,分别是孔子的儿子孔鲤和孙子孔伋的墓,形成所谓“携子抱孙” 的格局。孔鲤天资平平,书读得没有父亲的得意门生们好,又没混得个一官半职,一辈子无大作为。孔鲤之子孔伋自小伶俐,祖父孔子对他寄予厚望,后来他果然一鸣惊人,写出中庸这一儒家经典,成为孔学的重要传承人物。他的墓尊贵而奢华,与其父孔鲤墓的简陋形成强烈反差。看来,有着至高地位的“礼”之 “雅 ”,还是难敌 “以成败论英雄”之“ 俗”。孔子坟头的草并不茂盛,几处已有些枯黄,斑驳中透着凄凉。夕阳中,墓前空地上的树影被拉得很长,仿佛伸向时光深处,游
23、人渐稀,肃穆跟随着静谧慢慢包围过来。墓碑前的香炉里没有半点灰烬,表明这里是不允许烧香照烛的。环顾四周,不远处一妇人正怀抱鲜花向游人兜售。欲购一束献给圣人,又觉得向孔夫子献鲜花,恰似请他老人家穿西装,有些不伦不类,于是唯有默默伫立。孔子的伟大,不仅仅因为他创立了后来演化为儒教的儒家学派,极大地弘扬和提升了中国文化,还在于他倡导以“仁”为本,“ 仁者爱人” ,其“救世” 的理念和人本思想为当今世界所瞩目。历史上中国人的思想出口的并不多,被外国人所推崇的,更是凤毛麟角。如今世界在和平与发展的大格局下涌动着湍急的暗流,孔子以“仁”为本、以“爱人” 为内核的思想道德体系,以及“有教无类” 的平等理念,无
24、疑是一剂构建和谐世界的良方。孔子的思想历经两千多年后还在引导着世界潮流,其对人类影响的恒久性令人叹服。一阵翅膀扇动的声音打破了寂静。举目望去,见一群细脖子长脚的白鸟在树梢间扑来跳去。导游说这是鹭鸶,一种美丽高雅的鸟,是孔林中数量最多的鸟类居民。想起刚才在孔庙里,见那遍布深庭宏院的古柏上,几乎都立着浅灰色、体型不大的鸦,一些靠近围墙的树底下,散落着鸦的羽毛和枯骨,而这孔林之中,却一直未见鸦的踪影。一边是庄严的思想文化圣殿鸦影绰绰,一边是森森墓地鹭鸶弄舞,难道这是圣人在冥冥之中的安排,抑或是他老人家对生与死所作的另一种解读?离开孔子墓,向孔林的纵深处走去。几个妇人骑着自行车争相问我是否需要租车,说
25、孔林很大,步行游玩很辛苦。我婉拒了。到这墓地来,何必仍是须臾抛不开尘世的潇洒与浮躁?独自漫步,忽见浓绿的树林中隐约现出围墙,外面传来隆隆的车流声。从繁华喧嚣的人间世界,到寂静安宁的死者领地,原来就只是这么一墙之膈。枯树上鹭鸶的轮廓已快要被夜幕吞噬,微风习习,挟裹着丝丝凉意。正欲返回,依稀见那路牌上有“孔尚任墓”字样,不由得走向路牌指示的方向。不多时,见一特别高大的墓碑立于路旁,上雕二龙戏珠图案,刻“奉直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 。孔尚任这个名字,是年少时读桃花扇时得知的,但不知这个风流才子为孔子后裔。剧本写作历经十余年,三易其稿,其借男女离合之情抒兴亡之感,主题鲜明,文词凄美,为
26、百姓所喜爱,上演时轰动京师。康熙皇帝却认为此剧反映南明王朝灭亡,隐有亡国之恨、反清之情,找个借口革除了孔尚任的官职。孔尚任是在康熙南巡至曲阜时担任引驾官,奉命在御前讲经,得到皇帝赏识后,才被破格授为国子监博士的。而将他撤职的,也是这个康熙。孔尚任身为朝官,又是剧作家,想写出重大主题的有影响的作品,在政治不怎么清明时,确实不大好把握,结果折戟官场,令人扼腕。安息在孔林的,不乏历史上曾名重一时的人物,许多人的身份与孔尚任有着共同的特征:文官。有的当过皇帝的老师,有的是儒教的专家学者,有的是奉祀官,等等,不一而足。而徜徉碑林,竟未发现自然科学方面的大人物,中国古代“重文轻理工” 的传统,在这里显露无
27、遗。于是想起一个观点:孔学、儒教是中国文化的丰碑,然而正由于此,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人一辈子手不离四书五经,摇头晃脑,之乎者也,满腹经纶,道德文章成为国家取仕的唯一标准。而自然科学从未成为国家主流文化,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大落后于西方,旧中国积贫积弱,与此有很强的关联度。换一句话说,孔学儒教使中华文化深厚而精彩,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中华民族也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也正如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梁漱溟先生所说的,中国的文化把太多心思用在人际关系和人伦关系上,轻视了对物质文明的推进。这显然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但应客观地、历史地、全面地去看待无论如何,孔子终归是圣人,孔子的思想学说终究是中华文化之瑰
28、宝!一只鹭鸶掠过头顶,悄悄地落在近旁的树枝上。据说这里的鹭鸶如济南大明湖中的青蛙,从不鸣叫,成为一个千古之谜,而谜底之一是“不惊扰圣人” 。于是我轻轻地走出孔林,轻轻地。19. 下列对文中黑体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伫立:“伫”读ch,“伫立”意为长时间地站立。B. 折戟:“戟”读j,“折戟”用来形容失败惨重。C. 不一而足:在文中指孔子许多后人担任文官,无法列举齐全。 D. 之乎者也:全由文言虚词组成,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2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在孔林“才真正觉得离圣人越来越近 ”,暗示此处更契合孔子的精神气质。B. 对妇人出租自行车的描写
29、表现出孔林如今安静肃穆不再,充满喧嚣浮躁。C. 由孔尚任墓葬引发的联想传递出作者对文人命运被权贵操控的痛惜之情。D. 中国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滞后,与“重文轻理工” 文化传统影响不无关系。21. 文中3次写到鹭鸶,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22. 在“徜徉孔林”的过程中,作者有哪些感悟和思考?请分条概述。(6分)五、语文基础(6分)23. 按要求选择合适的答案。(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及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A. 鞭挞(d ) 逶迤(y)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黯然神伤B. 症结(zhng) 气氛(fn)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缘木求鱼C. 笑靥(y) 轻佻(tio ) 防
30、民之口,甚于防川 苦心孤诣D. 针灸(ji) 友谊(y)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仗义执言(2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1 分)A. 去国怀乡:国家B. 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C.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D.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3 )下列对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1 分)A.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且为之奈何B. 未知生,焉知死 且焉置土石C. 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姿也D.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4 )下列关于老人与海这部作品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1分)A. 这部小说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长篇小说,塑造了一个古巴老渔夫桑迪
31、亚哥的形象,实际上有作者自己的影子。B. 老人孤身一人和马林鱼、鲨鱼搏斗,小镇上的人对他都是冷冰冰的。孤独而缺少温情,正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一种人生体验。C. 老人桑地亚哥象征着一种哲理化的硬汉精神,一种永恒的、超时空的存在,超越了人生中的磨难、辉煌、成功亦或是失败的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D. 这部小说告诉人们:命运常常捉弄人,老人千辛万苦钓到的大鱼,最终被鲨鱼吃掉,天灾与厄运难以预料。(5 )关于 红岩 这部作品中的人物,下列横线处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1分)红岩是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长篇红色经典,小说塑造了一个英雄群体。有忍辱装疯为党组织传递情报的A华子良;有在监狱中仍然坚持悄悄出版革命刊物,鼓舞
32、大家继续斗争的 B 刘思扬;有被关进地牢,用手指为大家挖出逃生通道的 C 许云峰;还有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向敌人喊出“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人的意志是钢铁 ”这句话的 D 江姐 。(6 )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内容正确的一项(1 分)敌人从_那儿收缴到挺进报,当敌人严刑折磨他时,齐晓轩站了出来,承认该报纸是他写的。当敌人要齐晓轩写字进行对比时,他用_字体写了几个字。敌人比对结果,认定报纸就是他写的。A. 余新江 正楷 B. 余新江 仿宋 C. 胡浩 仿宋 D. 胡浩 正楷六、写作(60分)24. 微写作(10分)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每逢长假,许多人都会选择出游,其中很多人喜欢在
33、外出旅行时带上书。如果你外出旅行时,从呐喊、 红岩、平凡的世界、 老人与海这四本书里选择一本,你会带哪一本呢?请谈谈你的理由。要求:结合该书的内容或艺术特点;有理有据;180字左右。呐喊、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这四部作品,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情感丰富的人物形象。请从这四部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形象,以“_,我看到了你灼热的心” 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要求:在横线上填写人物名字;结合书中的具体内容抒发情感;抒情文段180字左右,诗歌不少于100字。25. 大作文(50分)两名大学生利用长假,脚踩轮滑鞋,历时5天半从山东到北京,完成了一次长达五百多公里的“长途刷街” ,实现了一个多年的青
34、春梦。许多网友为其叫好:“ 有志者,事竟成!”“ 为轮滑带来正能量!”而一位交警则指出:“轮滑鞋代步上路,违反了交通法规,是不对的,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会受到相应处罚。”生活中,类似的事并不鲜见,“好” 的事可能是“不对” 的事。而另一面,“对” 的事也不一定都是“好”的事,比如符合校规的着装不一定是学生心仪的着装,比如书法家为了写出好字常常打破正确的笔顺以求艺术上更美不同情况下,不同领域中,人们对“对与好” 的理解认识各不相同: “只有对的,才可能是好的”“ 无过便是功”“ 只要是好的,终会是对的”你又有着怎样的看法?请以“对与好”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不少
35、于700字。参考答案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2分。 1. D(2分) 2. B(2分) 3. B(2 分) 4. D(2分) 5. B(2分) 6. C(2分) 7. A(2 分)8. ( 6分)要点一:与自身(地球)危机有关,是为了人类的生存。要点二:关心未来,研究未来,相信未来必定美好。要点三:意识到未来可以由科技创造,而人类的未来在于开拓宇宙。二、文言文阅读9. D 10.D 11. C 12.B13. 如今这些国家都衰败了,是因为群臣官吏都去干那些使国家动荡而不是使国家安定的事情。惩罚罪过不避开大臣,奖赏善行不漏掉平民。14. 古文问答:(共3小点,每点 2分)(1 )可取之处:国家治
36、理应以法律为准绳,选拔和评价官员均应有明确标准。理由是:这样能够使官员专注于本职工作,提高行政体系的效率。执行法律要客观公正。理由是:这样能够制止恶行,保证社会稳定。(2 )不可取之处:着眼于维护统治者权威,过于强调严刑峻法。理由是:因为法制不仅应该维护公平正义,也需要保障人权和自由。三、诗歌鉴赏15. C 16. A17. 燕子来舟中作:(3分)(1 )燕子居无定所,不停地在人家的屋檐下筑巢,这与诗人漂泊无依的生活非常相似。(诗句内容)(2 )杜甫推己及物,对弱小的燕子寄予了关心、同情和怜悯,表现了万物皆可亲近、皆是朋友的思想。(分析诗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分)(1 )在艰难处境中,杜甫
37、想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 ,使天下寒士 “俱欢颜”,为此宁可独自承受苦难与不幸。(诗句内容)(2 )表现了他舍己为人的大爱情怀。(分析诗句)18. 默写(1 )渌水荡漾清猿啼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3 )夙兴夜寐 (4)鹏之徙于南冥也(5 )城阙辅三秦 (6)陟罚臧否(7 )必能裨补缺漏 (8)我寄愁心与明月(9 )野径云俱黑 (10)犹蒙矜育四、文学阅读19. A 20. B21. 以羽毛洁白、身姿高雅的鹭鸶赋予孔林这片墓葬朴素的生机,与鸦影绰绰、灰暗死寂的孔庙形成对比。暗示孔林更多保留了孔子的生命气息。以“鹭鸶的轮廓已快被夜幕吞噬 ”营造了黄昏时分的凄清氛围,为下文孔尚任的遭遇做铺
38、垫。由鹭鸶悄悄地落下呼应上文,烘托出孔林宁静的氛围,表达了对孔子的敬意,借此引出了不要惊扰圣人的题旨。(每点2分,共6分)22. 孔子墓保持了固有的朴素面貌,更符合作者认同的孔子形象。孔伋墓与孔鲤墓的鲜明对比,表明国人并未摆脱以成败论英雄的观念。孔子的思想有助于构建和谐世界,对人类有恒久的影响。孔子的思想有助于收获内心的安宁,远离喧嚣浮躁。中国古代文人往往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令人慨叹。应该客观、全面、历史地看待孔子思想的历史影响。由衷地表达了对孔子的缅怀与敬意。(答出1 点得 1分,最多得 6分)五、语文基础23. (1)B (2)A (3)D (4 )C (5)B (6)C【文言文阅读有度译
39、文】一个国家不可能永远强大,也不可能永远衰弱。君主依法办事,国家就强大;君主不依法办事,国家就衰弱。楚庄王曾并吞二十六个国家,开拓三千里疆域;楚庄王抛下国家死亡之后,楚国便随之衰弱。齐桓公吞并了三十个国家,开辟了三千里疆士;齐桓公死后,齐国因此衰弱。燕襄王以黄河作为国界,以蓟城为国都,攻破了齐国,消灭了中山国,得到燕国支持的国家威望就重,没有燕国支持的国家威望就轻;燕襄王死后,燕国也因此衰弱。魏安釐王攻打燕国救援赵国,夺回了河东魏国的故地;攻占了韩国的管地,又在淇水下游取胜;魏国的军队遍布天下,威风传遍中原文明的国家;魏安釐王死后,魏国随之衰弱。所以有了楚庄王,齐桓公,楚、齐就可以称霸;有了燕
40、襄王、魏安釐王,燕、魏就可以强盛。如今这些国家都衰败了,是因为群臣官吏都去干那些使国家动荡而不是使国家安定的事情。这些国家本已经混乱衰弱了,他们的群臣又都丢掉国法而营私舞弊,这好比背着干柴去救火,国家会更加混乱和衰弱。 现在这个时代,一个国家能够除掉奸邪谋私之行而遵循国家法令的,老百姓就能安宁并且国家就能安定;能杜绝图谋私利的行为而实行国家法令的,军队就会强大而敌人相对弱小。所以明察得失又有法度的规定,用来驾驭群臣,那么这样的君主就不可能被臣下欺诈;明察得失而又以法度作为标准以了解远方的事情,那么君主就不可能被天下轻重颠倒的事所欺骗。现在如果按声誉选用人才,那么臣下就会背离君主而在下面紧密勾结
41、;如果根据朋党的关系来推荐官员,那么老百姓就会致力于结党勾结而不求依法办事。以虚假的名声为依据奖赏,以诽谤的流言作为依据施行处罚,那么喜欢奖赏而厌恶处罚的人,就会丢掉国家法定的职责,玩弄个人手段,互相包庇利用。因此忠臣无罪却遭遇危难而死,奸邪之臣没有功劳却坐享安乐利益。这是国家衰亡的根本原因。如果像这样,群臣就会废弃法度而设法捞取个人权势,不把国家的法令当回事了。屡次进出奸臣的家门,一次也不到君主的朝廷去;天天想着自己的好处,一点也不考虑君主国家的利益,君主的下属官吏虽然很多,但都不是朝廷所需用来尊崇君主的;各种官员虽然一应俱全,但却不是君主所需用来承担国家大事的。所以下臣我说:衰亡的国家朝廷
42、中没有人。朝廷里没有人,不是朝廷中的臣子少了;私家致力于互谋私利,不致力于富强国家;大臣们致力于相互推崇,不致力于尊崇君主;小臣们拿国家的俸禄去培养私交,不把官员职责当回事。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局面,是因为君主在上面不依法决断政事,而听凭下面的大臣胡作非为。所以圣明的君主用法制来选拔人才,不凭自己的意愿来用人;按法制来考核臣下的功绩,而不靠自己的主观来推测。有才能的人不被埋没,坏人坏事无从掩饰,徒有虚名的人不能进用,遭受诽谤的人不被免职,那么君主就能明辨臣下的功过是非而国家就容易治理,所以君主依法办事就可以了。 所以说:高明的木匠用肉眼测度木材也合乎绳墨的标准,但首先一定要用规和矩作为标准;智慧极
43、高的人虽很快就把事情做得合乎要求,但必须用先王的法制作依据。所以用法令来治国,就是用法令作为标准衡量事物罢了。法令不偏袒权贵,绳墨不迁就曲木。法令该制裁的,智者不能逃避,勇者不敢争辩。惩罚罪过不避开大臣,奖赏善行不漏掉平民。所以矫正上面的过失,追究下面的奸邪,治理混乱而判断谬误,统一人们的行为使其合乎规范,没有比法令更好的了。整治官吏而威慑民众,遏止过于懈怠的行为,制止诈伪的发生,没有比刑罚更顶用的了。刑罚严厉,臣下就不敢凭地位高轻视地位低的人;法令严明,君主就能受到尊崇而不受侵犯。君主得到尊崇而不被侵犯,那么君主就会强势而掌握治国的要领,所以先王把法令看得很重并将它传下。君主如果放弃法制而用私意办事,那君臣就没有区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