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课 段太尉逸事状,渔家傲朱 服小雨纤纤风细细, 万家杨柳青烟里。 恋树湿花飞不起。 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 金龟解尽留无计。 寄语东城沽酒市。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注】 九十:春光共九十天。金龟:唐代三品以上的官员佩金龟。李白对酒忆贺监诗序记,贺知章曾解下金龟,“换酒为乐”,以酬李白。 【赏析】 这首词写春季雨景,借咏春抒发自己遭受贬谪后的愤懑与不平,借春愁感慨浮生若梦,人生苦短。,上阕描写春雨中的自然景象,即使是笼罩着青烟的杨柳和依恋着树枝的湿花,也都沉浸着诗人凄楚感伤的心情。“恋”字拟人手法,赋落花以深情。花不忍离树,人不舍春光。下阕着意抒情,感叹韶华易逝,
2、因而产生借酒浇愁的思绪。这首词即景抒怀,感春光易逝,华年难留,抒发遭受贬谪后的愤懑,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全词寄寓深刻,情感深沉。,“恋树湿花飞不起”三句,以物比人,写花落水流,将失意时的绵绵愁绪再现了出来,“而今乐事他年泪”一句,则无限感伤,见出及时行乐背后的悲怆。 【思考】 这首词上片中的“恋”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意蕴?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写作素材积累,知能优化演练,基础自主学案,课堂互动探究,美文佳作欣赏,第13课 段太尉逸事状,基础自主学案,指撒泼放刁,为非作歹,钱财和货物,指手和脚,“生民”,避太宗之讳,指老百姓,假,借用;设,置,安排,指长者,羞愧,指财
3、物礼品,六、特殊句式 乱天子边,欲谁归罪(宾语前置句) 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省略句) 段公,仁信大人也(判断句) 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判断句) 公幸教晞以道(介宾后置句) 请辞于军(介宾后置句),七、名句默写 太尉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_;人视之,儒者也。遇不可,_,决非偶然者。 会州刺史崔公来,_,备得太尉遗事,_,或恐尚逸坠,未集太史氏,敢以状私于执事。 (段太尉逸事状),未尝以色待物,必达其志,言信行直,覆校无疑,八、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柳宗元,唐著名文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_。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与韩
4、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柳河东,他和韩愈一样写了许多书、序,同时又努力发展了人物传记、山水记、寓言等文学性很强的散文文体,创作出不少散文史上的名篇:传记文有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山水游记有_,寓言散文有三戒。著有柳河东集。 2资料链接 “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永州八记,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韩愈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
5、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_、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欧阳修,九、整体预知,课堂互动探究,文脉探究 1从文中的第一件逸事来看,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有何特点? 【提示】 在情节发展中,通过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出光彩夺目的人物形象。作者先极力描写悍卒依仗骄将的威势,恣横暴虐,残害百姓的情状,为段秀实出场作了铺垫。段秀实在十分险恶的形势下自荐平乱,显示出过人的胆识。他上任不久即严惩凶手,突现了不畏强暴、执法如山的性格。,随着矛盾冲突的激化,郭晞手下士兵“大噪,尽甲”,暴乱一触即发。段秀实却镇定自若,单
6、骑赴营。他先辞去随从,继而解下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最后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层层推进,反复渲染,一个浑身是胆、临危不惧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段秀实慷慨陈词,对郭晞晓以大义,示以利害,最终使骄横不可一世的郭晞心悦诚服。“言未毕,晞再拜”,寥寥数语,生动地摹写出郭晞诚惶诚恐的神态,有力地衬托了段秀实大义凛然的形象。矛盾已经解决,作者却笔锋一转,出人意表地增写段秀实留宿军营,不仅给人物性格增添了光彩,也使情节的发展跌宕起伏,引人入胜。,2这篇行状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善于刻画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以体现人物的品格特征。哪些描写具体表现了太尉怎样的性格特征? 【
7、提示】 面对“一营大噪,尽甲”的乱军,文章写段太尉只身前往军营,“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先用白描手法,几笔就勾勒出一个大智大勇、胸有成竹的段太尉;接着具体描写调侃“甲者”,的语言,神态自若、声情兼备,与那些极为紧张的士兵形成强烈的对比。字里行间,我们分明感受到段太尉所独有的一股震慑人心的凛凛正气。又如,见到含冤挨打的农民,“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仅寥寥数笔,却写得丝丝入扣,一个个性鲜明,正直、仁义、满腔义愤却又无处说理的君子形象跃然纸上。,3柳宗元
8、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让段太尉的仁义功德能为史馆所收集,流传于后世,但是在文章中有没有直接赞扬太尉的语句呢? 【提示】 这篇文章笔法简要明白,凝炼厚重。由于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为史官提供史料,所以使用的也是史传体例,没有多余的言语。对人物的抑扬褒贬,作者不加任何议论评价,而全部都是在叙述的过程中,通过对人物的神情言行的描写表现出来。读者在感受动人的故事的同时,也就为主人公的高风亮节所折服。这种史传笔法,始于孔子撰写春秋,故后人称为“春秋笔法”,柳宗元运用得炉火纯青。,4这篇文章是如何将三件事组织起来的? 【提示】 本文精心选材,全文写了段秀实三件事,每一件事都表现他的思想性格的一个侧面。第一件逸事是“勇
9、服郭晞”,详细记述了段秀实自荐平乱,只身前往军营,面对全身披挂、张牙舞爪的乱军,慷慨陈辞,抓住要害说服郭晞,又主动留宿营房,以凛然正气震慑乱军,每一步骤都突出了他的“勇敢”。,第二件事是“仁愧焦令谌”,表现了段秀实仁义爱民的思想品德,第三件事“节显治事堂”,他对拉拢行贿早有提防,他的女婿实在推托不掉,不得已收下。段秀实事后才知道此事,一面指责他的女婿,一面命令将大绫放在治事堂的房梁上,坚决不许把大绫放在家中。这件事表现了段秀实很有政治远见,颂扬了他的清政廉洁。三件事,各有不同的侧重点,把三件事联系到一起,可以完整地勾勒出段秀实的思想品德:见义勇为、仁义爱民、廉洁清正。,5本文结尾一段是否有损人
10、物形象而有狗尾续貂之嫌?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名师点拨】 最后一段作者点出了自己的良苦用心,一是为了消除人们对段太尉形象以及宁死不附叛贼的误解,二是怕逸事遗失不能还人物以真实面目。另外,最后补写太尉的外貌及习惯姿态等非常生动、形象,使段太尉从外形气质到品德胸怀都成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优秀人物的典型。因此尾段对于整篇文章是很重要的补笔,并非狗尾续貂。,6这篇文章采取倒叙手法有何作用? 【名师点拨】 本文写了段秀实三件逸事,如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结构,那么“仁愧焦令谌”一事在先,“勇服郭晞”在后,但作者叙事时有意将先后顺序颠倒,作者在最后一段点出自己的良苦用心,是为了反驳当时一些
11、别有用心的人对段秀实的污蔑。这些人编造“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的流言贬低段秀实宁死不附叛贼的英壮行为,而为了突出强调段秀实临死不屈的行为绝非一时冲动,而是“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另外将精彩事例先行叙述,也能更吸引读者。,细剖深析 楼主 有人说段太尉逸事状这篇文章“于冷静从容中隐含深沉的歌颂”,你是怎样理解的?,沙发 作者选取段太尉一生中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多侧面地表现了人物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个性特征,刻画了一位封建时代的正直官吏的形象。,板凳 在第一件事中,郭晞部下十七人依仗郭氏父子势力到集市抢酒闹事,段秀实将这十七人“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显示了
12、他平定乱军、安抚民心的决心和魅力。乱军“一营大噪,尽甲”,为了化解矛盾,消除动乱隐患,明示道理,段秀实决定只身独往军营,文章是这样描写这一行为言语的:“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并且乘机开导官兵们。段秀实勇闯军营,仅仅几句话就点明了问题的要害,致使郭晞及其部下不得不低头俯教。读到此,不能不为柳宗元善于用个性化的言行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所折服。,三楼 叙述“仁愧焦令谌”一事时也以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段秀实对无故挨打的农民倾注了自己的仁爱,文中描写道:“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农民身上的)血,裂裳衣疮,手
13、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寥寥几笔,一个正直、仁义而又满腔义愤、无处说理的君子形象跃然纸上。,写作素材积累,寓情于事,以形传神 段太尉逸事状这篇文章的一个特色是全文不着一句议论,寓情于事,以形传神。作者在行文中不感情用事,完全让事实和形象说话。作者精心选取了段秀实生活中的三则逸事,充分展示其性格特征。作者有意把段秀实与其他封建官吏对照着写,这样更显出段秀实不畏强暴、疾恶如仇、爱民如子的可贵品质。,全文虽无议论,但在叙事记人中,褒贬已自现。这种手法不仅符合史传的特点,而且能发人深思。 随堂练笔 叙述一件小事,运用“寓情于事,以形传神”的手法,来刻画你所熟悉的一个人,100字左右。,1课内素
14、材开发 柳宗元代友远迁 柳宗元,唐代著名文学家,与刘禹锡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都被贬官。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不久又迁柳州刺史。刘禹锡被贬播州(辖今贵州遵义市等地)刺史。当时播州属于荒蛮不开化的地方,瘟疫盛行。柳宗元哭着说:“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他考虑到刘禹锡母亲年纪大了,便上书皇帝,请求让刘禹锡到柳州而自己到播州去,即使因此得重罪,也不后悔。当时,正好朝中也有人替刘禹锡请求,于是刘禹锡得以被改派到柳州。 适用话题 这则有关柳宗元的材料可用于“友谊”、“真诚”、“士为知己者死”、“节义”等有关话题
15、或者材料作文中。,2鲜活素材速递 奋起疾呼梁慧星,直言司法腐败 在本次“两会”上,似乎只有他如此犀利地批评司法腐败:“司法腐败已经到了令人不能容忍的地步。我都感到受了侮辱,是我的耻辱,也是中国司法界、法学界、法学教育界的耻辱。”他说,“现在想来十多年前,有人劝我去最高院,幸亏我没去。我给最高法的报告打50分,给最高检的打80分。”他是梁慧星,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著名法学专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在本次“两会”上,梁慧星还多次从法律角度奋起疾呼,从源头上解决刑讯逼供问题。他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最大的反对声来自公安部。如果公安部把部门利益放下,就能够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地解决刑讯逼供问题。作
16、为知名法学家,梁慧星在司法界肯定朋友众多。能抛开种种顾虑,对司法腐败直言不讳,他的坦诚和理性,值得铭记。 适用话题 本材料可用于“廉洁奉公”、“正义与立场”、“正视腐败”等有关命题或材料作文中。,美文佳作欣赏,山水有幸数永州 初读柳宗元的作品,只觉得文字好美,朗朗上口,至今还记得“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的句子。后来读了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和其他作品,了解到柳宗元的身世和从政经历,禁不住感慨万千。从慷慨激昂的朝廷改革主将,到贬至偏远闭塞的永州被监管,柳宗元如同从九重云霄跌至地狱,政治理想破灭,个人身家性命堪忧,斯人何其不幸!,柳宗元在人生最失意的时候到了永州,永州以其宽广博大的胸怀、气象
17、万千的风姿接纳了柳宗元,我为永州拥有柳宗元而欣幸。 永贞元年,由于唐顺宗下台、唐宪宗上台,王叔文、王伾领导的“永贞革新”失败,“二王刘柳”和其他革新派人士都随即被贬。宪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便被贬为邵州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司马。这次同时被贬为司马的,还有七人,史称这一事件为“二王八司马事件”。,永州地处湖南和广东交界的地方,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岁的老母、堂弟柳宗直、表弟卢遵。他们到永州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在一位僧人的帮助下,在龙兴寺寄宿。由于生活艰苦,到永州未及半载,他的老母卢氏便离开了人世。在永州,曲抑难伸的政治抱负,艰苦的生
18、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但是,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 永州之贬,一贬就是十年,这是柳宗元人生的重大转折。在京城时,他直接从事革新活动,意气奋发,卓越有为;贬永州后,抑郁不平,潜心著述,他的斗争则转到了思想文化领域。永州十年,是他继续坚持斗争的十年,广泛研究古往今来关于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撰文著书。,尤其是创作了彪炳后世的山水游记,开创了游记散文以山水抒写政治感怀的一种优良传统,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这组文章写的都是当时永州附近的一些山水风景,文章
19、短小、轻灵,刻画山水景色十分精致,如同高倍聚焦,纤毫毕现,丝丝如画,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艺术的语言再现了大自然的精美,有如雪天琼枝,晶莹剔透,为历代所传颂。这些作品,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描写自己幽静的心境,表现了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融情山水、寄情山水,成为柳宗元在永州十年的精神慰藉。,十年永州生活过后,柳宗元改迁为柳州刺史,所贬之地比永州更僻远更艰苦。柳州距京城长安,比永州距京城更远,更为落后荒凉,居民多为少数民族,生活极端贫困,风俗习惯更与中原大不相同。柳宗元决心利用刺史的有限权力,在这个局部地区继续实行改革,为当地民众做些好事。 柳宗元在柳州,废除了“以男女质
20、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的残酷风习,制订了一套释放奴婢的办法,,规定那些已经沦为奴婢的人,都可以按时间算工钱,抵完债即恢复人身自由,回家和亲人团聚。当地人称柳宗元为“柳仁人”。此举受到广大贫苦人民的欢迎,后来被推行到柳州以外的州县。针对当地百姓迷信落后习俗,柳宗元严令禁止江湖巫医骗钱害人,举办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兴办学堂,推广医学,并使从不敢动土打井的柳州,接连打了好几眼井,解决饮水问题。人称“柳井”。,柳州荒地很多,柳宗元十分重视植树造林,并多次亲自参加植树活动。仅大云寺一处开垦的荒地就种竹三万竿,种菜百畦。人称“柳竹”。 柳州四年,柳宗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了一番兴利除弊的
21、改革,遗惠一方。但是,长期的贬谪生涯,生活上的困顿和精神上的折磨,使柳宗元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坏。元和十四年,柳宗元带着一腔悲愤和老百姓的无限留恋离开了人间,年仅47岁。临死前,柳宗元写信给好友刘禹锡,并将自己的遗稿留交给他。后来刘禹锡编成柳宗元集。,柳宗元死后,他的挚友韩愈写下了千古铭记柳子厚墓志铭,高度评价了柳宗元的道德品行和文学才能,以及“士穷乃见节义”的品质。 读罢柳宗元的诗、文、身世,我深为其壮志未酬而遗憾,又为其未“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而“斥久”、“穷极”,终成“唐宋八大家”之一而欣幸。是耶非耶,韩愈感叹“人之生世,如梦一觉”。,【赏评】 这篇散文由初读作品入手,详尽叙述了柳宗元获罪被贬永州的艰辛历程。永州十年,既是柳宗元备受生活困窘和精神折磨的十年,同时也是他文学成就最辉煌的十年。政治上的失意和精神上的痛苦使其将希望和绝望尽情倾注笔端,写下了令人瞩目的永州八记。作者追本溯源,精心构思,文章内涵丰厚,文笔优美,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文化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