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河南专用,1.论语十二章 (1)人不知而不愠,_?(学而) (2)为人谋而不忠乎?_?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_。”(为政) (4)_,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子曰:“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不亦君子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知之者不如好之者,(6)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7)当有远方的朋友到来时,我们常借用论语中的“_,_”来表达喜悦的心情。 (8)正如孔子所说“_,_”,对已学知识不断反刍以至融会贯通,并有所发现,才是获得真知灼见、超越他人的科学方法。,博学而笃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2、师矣,(9)学习和思考必须紧密结合,正如论语中所说:“_,_。” (10)“求知至乐”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的核心教育思想之一,这一教育思想也是对(论语十二章)中孔子“_,_”教育教学理念的继承和发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鱼我所欲也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_。 (2)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_。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 (4)_,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_。,故不为苟得也,故患有所不辟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贤者能勿丧耳,(6)呼尔而与之,_。 (
3、7)蹴尔而与之,_。 (8)_,万钟于我何加焉! (9)乡为身死而不受,_;乡为身死而不受,_。 (10)是亦不可以已乎?_。,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此之谓失其本心,(11)鱼我所欲也中用“_,_”两句说明有可以得生、辟患的方法却不用的原因。 (12)鱼我所欲也一文中体现作者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名句是:_,_。 (13)鱼我所欲也中提到有些人不辩礼义地接受“万钟”的原因是:_,_,_?,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舜发于畎亩之中
4、,_,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劳其筋骨。 (3)所以动心忍性,_。 (4)人恒过然后能改,_,_。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了国家可能灭亡的原因是:_,_。 (6)“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正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提到的“必先苦其心志,_,_,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必先苦其心志,曾益其所不能,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劳其筋骨,饿其体肤,4曹刿论战 (左传) (1)_,民弗从也。 (2)_,弗敢加也,必以信。 (3)_,神弗福也。 (4)小大之狱,_,必以情。 (5)_。可以一战。战则请
5、从。,小惠未徧,牺牲玉帛,小信未孚,虽不能察,忠之属也,(6)下视其辙,_。 (7)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_,三而竭。 (8)吾视其辙乱,_,故逐之。 (9)曹刿论战中,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_,_。 (10)在曹刿论战中,具体描写曹刿小心谨慎地观察敌情的语句是:_,_。,登轼而望之,再而衰,望其旗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1)邹忌修八尺有余,_。 (2)吾妻之美我者,_;妾之美我者,_;客之美我者,_。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_,_,_。 (4)_,受上赏;_,受中赏;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而形貌昳丽,私我也,畏我也,欲有求于我也
6、,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王之蔽甚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上书谏寡人者,能谤讥于市朝,(5)令初下,_,门庭若市。 (6)_,虽欲言,无可进者。 (7)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借助类比,以“_,_,_”推导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8)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齐王纳谏后“令初下”时情景的语句是:_,_。,群臣进谏,期年之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6出师表 诸葛亮 (1)诚宜开张圣听,_,恢弘志士之气。 (2)不宜妄自菲薄,_,_。 (3)宫中府中,_,_,不宜异同。 (4)_,不求闻达于诸侯。 (5)先帝不以臣卑鄙,_,
7、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以光先帝遗德,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俱为一体,陟罚臧否,苟全性命于乱世,猥自枉屈,(6)受任于败军之际,_。 (7)庶竭驽钝,_。 (8)兴复汉室,_。 (9)亲小人,远贤臣,_。 (10)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蜀汉当时处境进行分析的句子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_。,奉命于危难之间,攘除奸凶,还于旧都,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11)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表明自己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 (12)古语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做出惊天伟业的诸葛亮未出茅庐前就是一个淡泊、宁静的人。他在出师表中所说的“_,_”就是最好的佐证。,苟全性
8、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7桃花源记陶渊明 (1)中无杂树,_,_。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 (3)_,鸡犬相闻。 (4)_,并怡然自乐。 (5)问今是何世,_,_。,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黄发垂髫,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6)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_,_”体现了大道之行也中的“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思想。 (7)桃花源记中表现了桃花源人安居乐业、和平幸福境况的句子是:_,_。,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8三峡 郦道元 (1)两岸连山,_。 (2)_,隐天蔽日。 (3)其间千二百里,_,不以疾也。
9、(4)春冬之时,_,_,_,_,_,_,良多趣味。 (5)每至晴初霜旦,_。 (6)_,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7)巴东三峡巫峡长,_。,略无阙处,重岩叠嶂,虽乘奔御风,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林寒涧肃,属引凄异,猿鸣三声泪沾裳,(8) 郦道元在三峡中正面描写山的挺拔与险峻的句子是:_,_。 (9)(2014河南)郦道元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十分清澈的句是:_,_。 (10)三峡中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 (11)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_,_。,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则素湍绿潭,回清倒
10、影,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巴东三峡巫峡长,袁鸣三声泪沾裳,9马说 韩愈 (1)世有伯乐,_。 (2)千里马常有,_。 (3)_,骈死于槽枥之间。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_。 (5)_?其真不知马也。,然后有千里马,而伯乐不常有,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6)生活中,有才能的人比比皆是,但是能慧眼识人才的人并不多。这正如韩愈马说中所说“_,_。” (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世世代代中国儒家知识分子的终身追求,是欧阳修“与民同乐”的大道践行,是才华被淹没时韩愈借千里马发出的“_,_”的愤懑控诉。 (8)韩愈在马说中表明对千里马被埋没而发出感叹
11、的句子是:_?_。,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0陋室铭 刘禹锡 (1)山不在高,_。 (2)水不在深,_。 (3)斯是陋室,_。 (4)苔痕上阶绿,_。 (5)_,往来无白丁。,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惟吾德馨,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6)无丝竹之乱耳,_。 (7)南阳诸葛庐,_。 (8)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_,_。 (9)刘禹锡的陋室铭中用“_,_”表现了自己交往的高雅。 (10)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的诗句“_”援引古人古迹、古语自慰自勉,妙趣横生,意味深长。,无案牍之劳形,西蜀子云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12、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1小石潭记 柳宗元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_。 (2)_,_,参差披拂。 (3)潭中鱼可百许头,_。 (4)潭西南而望,_,明灭可见。 (5)_,不可知其源。 (6)四面竹树环合,_,_,悄怆幽邃。,水尤清冽,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皆若空游无所依,斗折蛇行,其岸势犬牙差互,寂寥无人,凄神寒骨,(7)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借鱼儿自由游弋,从侧面写水清澈见底的句子是:_,_。 (8)小石潭记中写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的句子是:_,_。 (9) 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上“其境过清”的句子是:_,_,_。,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
13、所依,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2岳阳楼记 范仲淹 (1)政通人和,_。 (2)阴风怒号,_。 (3)日星隐曜,_。 (4)_,虎啸猿啼。 (5)则有去国怀乡,_,_,感极而悲者矣。 (6)沙鸥翔集,_。 (7)而或长烟一空,_, (8)浮光跃金,_。,百废具兴,浊浪排空,山岳潜形,薄暮冥冥,忧谗畏讥,满目萧然,锦鳞游泳,皓月千里,静影沉璧,(9)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0)_,后天下之乐而乐。 (11)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鸟和鱼在明媚的春光里活动的句子是:_,_。 (1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_,_”是对“古仁人”超越客观环境和个人荣辱的崇高思想境界的高度
14、概括。 (13)纵观古今中外,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他们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始终保持着“_,_”的良好心态。 (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回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先天下之忧而忧,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1)林壑尤美,_,琅琊也。 (2)_,在乎山水之间也。 (3)山水之乐,_。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 (5)_,佳木秀而繁阴。 (6)酿泉为酒,_。,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之意不在酒,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泉香而酒洌,(7)醉能同其乐,_,太守也。 (8)醉翁亭记中作者通过光线明暗变化描写朝暮景色的句子是:_
15、,_。 (9)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景物的句子是:_,_。 (10)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绘四季之景时用“_”来写冬天的景色,如今它已经演化成一句成语,用来形容真相大白。,醒能述以文者,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水落而石出,14爱莲说 周敦颐 (1)水陆草木之花,_。 (2)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 (3)中通外直,_, 香远益清。 (4)亭亭净植,_。,可爱者甚蕃,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5)予谓菊,_;牡丹,花之富贵者也;_,_。 (6)周敦颐爱莲说以“_,_”写出了莲洁身自好、质朴庄重的君子品质。 (7)周敦颐爱莲说中“_,_”体
16、现了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特性。,花之隐逸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_,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_,_,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_?_。 (4)“_,水中藻、荇交横,_。”一句是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对空明澄澈、树影摇曳的寺院优美风景的精彩描写。 (5)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景的虽然只有“_,_,_”三句,但虚实相生,给人以空灵明净之感。,念无与为乐者,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6.送东
17、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1)无从致书以观,_,手自笔录。 (2)既加冠,_。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3)_,门人弟子填其室。 (4)余立侍左右,_,_。 (5)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_。,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益慕圣贤之道,先达德隆望尊,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足肤皲裂而不知,(6)至舍,_。 (7)媵人持汤沃灌,_,久而乃和。 (8)同舍生皆被绮绣,_。 (9)腰白玉之环, 左佩刀,右备容臭,_。 (10)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_,以中有足乐者,_。,四支僵劲不能动,以衾拥覆,戴朱缨宝饰之帽,烨然若神人,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11)送东阳马生序中最能体现作者幼时抄书之苦的句子是:_,_,_。 (12)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作者常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一是“_”;二是“_”。 (13)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解决无师的方法是:_,_。 (1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原因是:_,_。,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