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广东人教版语文中考总复习课件:第四类 山水怡情 二、《与朱元思书》.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828791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广东人教版语文中考总复习课件:第四类 山水怡情 二、《与朱元思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8广东人教版语文中考总复习课件:第四类 山水怡情 二、《与朱元思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8广东人教版语文中考总复习课件:第四类 山水怡情 二、《与朱元思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8广东人教版语文中考总复习课件:第四类 山水怡情 二、《与朱元思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8广东人教版语文中考总复习课件:第四类 山水怡情 二、《与朱元思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二、与朱元思书,二、与朱元思书,吴均,课文全解,考点全解,考点全练,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pi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un)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xun)邈(mi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lng)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zhu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n)飞戾(l)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课 文 全 解,与朱元思书,翻译,没有一丝儿风, 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

2、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泠泠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和谐动听。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

3、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课 文 全 解,首页,与朱元思书,考 点 全 解,末页,首页,背诵默写,文言词汇,内容分析,与朱元思书,考 点 全 解,末页,首页,与朱元思书,思维导图,考 点 全 解,背诵默写,返回,与朱元思书,考 点 全 解,文言词汇,与朱元思书,考 点 全 解,文言词汇,与朱元思书,考 点 全 解,文言词汇,与朱元思书,考 点 全 解,文言词汇,返回,与朱元思书,考 点 全 解,(1)本文的主旨及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写出富春山全貌的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和陶醉于大自然的闲适随

4、意的心情的句子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内容分析,考 点 全 解,(3)“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4)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文中对山势进行描写时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写出了富春江的山奇多姿,高峻的特点,把静止的山写得具有动态美。,与朱元思书,返回,内容分析,考 点 全 练,末页,首页,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与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考

5、 点 全 练 课内文言文阅读,一、默写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狼若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二、字词理解、句子翻译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并翻译全文。风烟俱( )净( ),天山共( )色。从( )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 )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 )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 )势竞( )上( ),互相轩( )邈( ),争高直( )指( ),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考 点 全 练 课内文言文阅读,与朱元思书,都,形容词作动词,消散,一

6、样,顺,随,名词作动词,往东往西,左右,独一无二,青白色,胜过,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凭借,动词作,状语,争着,向上,高,远,笔直地,向,一、字词理解、句子翻译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并翻译全文。 泠作响;好( )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 )天者,望峰息( )心( );经纶( )世务( )者,窥( )谷忘反( )。横柯上( )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考 点 全 练 课内文言文阅读,与朱元思书,美丽的,和谐之声,穷尽,断绝,消失,到,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筹划,政务,看到,通“返”,返回,在上面,遮蔽,翻译:没有一丝儿风, 烟

7、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考 点 全 练 课内文言文阅读,与朱元思书,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泠泠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和谐动听。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

8、会平息热衷于功名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考 点 全 练 课内文言文阅读,与朱元思书,考 点 全 练 课内文言文阅读,2.请翻译下列句子,并注意加点词语及特殊句式提示。 (1)(缺主语)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方位名词作动词)。 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一词多义)。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惊涛骇浪像飞奔的马。 (3)蝉则千转 (通假字)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就长久不停地叫着,猿长久不断地啼着。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9、,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通假字)。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与朱元思书,考 点 全 练 课内文言文阅读,2.请翻译下列句子,并注意加点词语及特殊句式提示。 (5)横柯上 (方位名词作状语)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相互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6)夹岸高山,皆生寒(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名词作动词)。 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它们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相互之间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10、。,与朱元思书,考 点 全 练 课内文言文阅读,3.文言词汇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猛浪若奔虽乘奔御风 B.争高直指/直视无碍 C.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D.奇山异水/父异焉,A 解析:(A.飞奔的马B.笔直/一直;C.向上/在上面;D.奇异的/对感到惊异。),与朱元思书,(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流飘荡/便舍船,从口入 B.任意东西/宾客意少舒 C.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 D.一百许里/潭中鱼可百许头,2.文言词汇选择题,D 解析: (A.随着/由,自;B.意愿/心情;C.独一无二/断绝;D.左右。),考 点 全 练 课内文言文阅

11、读,与朱元思书,1.请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原文。,(1)全文围绕“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而展开描写。 (2)作者乘舟而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一种自由惬意、无拘无束的心情。 (3)表达作者对尘世的厌弃与官场的鄙弃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考 点 全 练 课内文言文阅读,与朱元思书,三、内容理解,2.综合分析选择题,考 点 全 练 课内文言文阅读,(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语句理解)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派天朗气清的壮丽景象,给下文即将细描的富春江山水铺开了一幅绝佳背景。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采用正侧

12、面相结合的写法表现了水清。 C.“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分别指“热衷官场的人”和“追名逐利的人”。 D.“两岸高山,皆生寒树”的“寒”字,以感觉写出树的繁茂、山的高耸。,C 解析: (提示:分别指“追名逐利的人”和“热衷官场的人”),与朱元思书,考 点 全 练 课内文言文阅读,2.综合分析选择题,(2)下列对文章写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写法理解) A.作者描绘富春江沿途美景时形声兼备,时而绘山水之形,时而摹鸟禽之声。 B.第三段多用动词来写山势,以动写静,把静态的山写活了,山之奇毕现。 C.作者写景先山后水,详写山,略写水。 D.作者从听觉写泉音、鸟鸣、蝉嘶、猿叫,以动衬静

13、,突出了两岸高山的幽静。,C 解析: (提示:写景先水后山,详写山,略写水。),与朱元思书,考 点 全 练 课内文言文阅读,2.综合分析选择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篇章内容与写作意图) A.作者先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再依次转入对山之奇、水之异。 B.第二段分写江水之“异”,“异”在水色之清,水流之急,水势之猛。 C.第三段分写山之“奇”,“奇”在山之势、山之声、山之色。 D.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A 解析:(提示:依次转入水之异,山之奇),与朱元思书,首页,返回,考 点 全 练 课内文言文阅

14、读,2.综合分析选择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综合) A.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山中热闹景象。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触景生情,以山水的诱人,表达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与留恋,也表达了作者对功名的鄙弃。 C.本文是一篇典范的骈体文,全文用骈体文写作,句式整齐,清闲隽逸,流畅谐婉。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A 解析:(提示: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动态美;写声音是以闹写静,写出山的寂静),与朱

15、元思书,首页,返回,考 点 全 练 课内文言文阅读,2.综合分析选择题,(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综合)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作者在百里富春江上的所见所感的概括,写出了富春江沿途山光水色的总特点。 B.作者用拟人描写两岸高山“负势竞上”、“争高直指”的群峰耸峙的雄奇气势,赋予了高山奋发向上的无限生命力。 C.“急湍甚箭”和“猛浪若奔”用夸张和比喻,分别写出了江水的猛和急。 D.“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对偶和叠词,构成音韵和谐的画面。,C 解析:(提示:分别写出了江水的急和猛。),与朱元思书,首页,返回,课外文言文阅读 (主题:鸿儒往来),

16、返回,首页,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一、高山流水,高山流水,课外文言文阅读 (主题:鸿儒往来),返回,首页,一、高山流水,高山流水,【注释】峨峨:高耸的样子。洋洋:宽广的样子。操:琴曲。,课外文言文阅读 (主题:鸿儒往来),返回,首页,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7、 ) A.志在高山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B.钟子期必得之家贫不能常得 C.卒逢暴雨卒之为众人 D.钟子期辄穷其趣而乐亦无穷 2.请你用四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善 哉 善 哉 子 之 听 夫 志 想 象 犹 吾 心 也 吾 于 何 逃 声 哉? 3.“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D,“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高山流水,课外文言文阅读 (主题:鸿儒往来),返回,首页,一、1.D(穷尽)(A.志趣做标记;B.体会得

18、到;C.突然最后,终于) 2.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参考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弹琴时,志趣在于高山,钟子期说:“好啊,像泰山一样巍峨!”伯牙志趣在于流水,钟子期,高山流水,课外文言文阅读 (主题:鸿儒往来),返回,首页,说:“好啊,像江河一样宽广!”伯牙心里想的,钟子期一定能体会到。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到暴雨,停在岩石边下,心中悲伤,就拿出琴弹奏起来,开始弹奏霖雨曲,一会弹崩山曲。每一次弹出琴曲,钟子期立刻就能深晓它的志

19、趣。伯牙放下琴感叹说:“好啊,好啊!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想到的。我还能在哪里隐藏(我的)琴声呢?”,高山流水,康德涵救李梦阳,课外文言文阅读 (主题:鸿儒往来),返回,首页,康海与太监刘瑾同乡,瑾以其文名,欲亲之,海不与通。瑾拘梦阳狱,必死之。客曰:“念非康德涵,无可脱梦阳者。”梦阳曰死吾安之何以累德涵且德涵必不屈瑾。客强梦阳致二语德涵:“德涵救我,惟德涵为能救我。”海得书喜曰:“我屈一瑾,而活良友,天下后世其许我!”即上马驰瑾门。明日辄赦出之。 (选自查继佐罪惟录列传),二、康德涵救李梦阳,课外文言文阅读 (主题:鸿儒往来),返回,首页,【注释】李梦阳:明代著名文学家。康海:字德涵

20、。,三、康德涵救李梦阳,康德涵救李梦阳,课外文言文阅读 (主题:鸿儒往来),返回,首页,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欲亲之,海不与通亲贤臣,远小人 B.必死之死亦我所恶 C.天下后世其许我遂许先帝以驱驰 D.即上马驰瑾门公将驰之 2.请你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梦 阳 曰 死 吾 安 之 何 以 累 德 涵 且 德 涵 必 不 屈 瑾。 3.为什么李梦阳的门客说“念非康德涵,无可脱梦阳者”?,A,因为康德涵与太监刘瑾同乡,刘瑾因为康德涵的文章名气很大,想接近他。,康德涵救李梦阳,课外文言文阅读 (主题:鸿儒往来),返回,首页,三、1.A(亲近)(B.置于

21、死地死亡;C.允许承诺;D.奔向驱车追赶) 2.梦阳曰/死吾安之/何以累德涵/且德涵必不屈瑾。 3.因为康德涵与太监刘瑾同乡,刘瑾因为康德涵的文章名气很大,想接近他。 【参考译文】康德涵与太监刘瑾同乡,刘瑾因为康德涵的文章名气很大,想接近他,(可是)康德涵不理他。刘瑾把李梦阳关在牢里,一定要把他置于死地。(李梦阳的)门客说:“我想除非康德涵,没有其他可以救李梦阳的人。”李梦阳说:,康德涵救李梦阳,课外文言文阅读 (主题:鸿儒往来),返回,首页,“死,我倒安心,凭什么还要去连累康德涵?况且康德涵一定不会向刘瑾屈服的。”门客勉强说服李梦阳让他给康德涵捎两句话:“德涵救我,也只有德涵才能救我。”康德涵得到信高兴地说:“我向一个刘瑾屈服,却救活我的好友,后人大概会允许我这样做的。”即刻上马奔向刘瑾家里(说情)。第二天就把李梦阳救出来了。,康德涵救李梦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