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部分 文学作品阅读,栏目索引,备考知识清单,考试目标要求,考试目标要求,返回,省纲考点1.整体感知,理解内容,把握主旨。2.品味重要语句的丰富内涵,分析其在作品中的作用。3.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作出评析。4.主动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拓展对作品的认识。,历年分析 近三年浙江各地市的十份考卷中,文学作品的阅读文本散文和小说差不多各占一半,偶尔间以混合文本。2016年湖州、宁波、温州、嘉兴舟山考小说阅读,衢州卷考名著简爱的节选,绍兴义乌、金华、丽水、杭州考散文阅读,台州考混合文本阅读。2017年湖州、杭州、宁波、台州、嘉兴考小说阅读,温州、绍兴义乌、丽水、衢州考散
2、文阅读,金华考小说为主的混合文本。历年试卷的考点分布较为均衡,内容归纳、主旨理解、语言赏析、写作构思和拓展评价等五块是考查的重点。阅读文本内容以乡音乡情、传统文化、挚爱亲情、人生感悟为主。,备考知识清单,返回,一、布局谋篇的知识 1.构思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处理的主次详略得当,材料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1)伏笔:文学创作中描写、叙述的一种手法,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关于杰利的叙述:“这
3、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因为前文有“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的伏笔,这里就不觉得突兀。这种手法有助于全文收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2)铺垫:有的引出下文的故事情节;有的烘托下文出现的主要人物或事件,使之更突出,深化主题;有的引出下文的议论抒情。如我的叔叔于勒开头介绍菲利普一家的经济拮据,为下文故事的发展作铺垫。 (3)呼应:呼应题目、前后呼应、首尾呼应。如变色龙中写道:“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裹紧大衣”,再写大衣,前后呼应。“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与开头呼应。呼应的好处是使全文结构严
4、谨,浑然一体,逻辑严密,突出主题,深化主题。,2.文学作品常有一条或多条线索,使文章结构紧凑,浑然一体。一般常见的线索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等,即可以是物、人、时空、话语等。最后一课以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为线索,那树以大树的生命经历为线索。 3.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
5、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的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用以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二、修辞手法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如故乡中有:“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厚障壁”比喻封建等级观念在“我”和闰土之间造成的冷漠和隔膜,反映了封建的传统等级观念对闰土的毒害和摧残之深。,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如那树中有:“于是这一天来
6、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咬”“骨粉”和“呻吟”这些都是描写性、形象性很强的词语,再现了一幅人类屠戮大自然生命的图景。“咬”给人以视觉的感受,“骨粉”诉诸视觉,“呻吟”则诉诸听觉,都给人以痛苦和悲哀的感受,表达了对伐树人的愤恨。,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如那树中有:“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运用夸张,写出树的坚固。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如那树中有:“但是
7、,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运用排比,形容变化之神速。 与前文“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人类文明的发展极为迅速。,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如地下森林断想:“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形象地写出了森林的雄壮与博大。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如谈生命中,用一江春水东流入海、一棵小树长大叶落归根来比喻一个人生命的全过程后,两次用了“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这句话,构成反复,表
8、达了作者对死亡及来生的特殊感受,流露出作者的唯物主义思想。,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如: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如谈生命中有:“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阐述对生命中的痛苦和快乐应持有的正确态度。生命中的快乐时光固然好,但痛苦能使人对生命的感悟和理解更深刻。进行反问就可以使语气更加肯定有力,发人深省。 9.引用: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增强语势,言简意赅。如谈生命中有:“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此句丰富文章内涵,告诉人们只有具有丰富多样的经历的人,才
9、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如:“我告诉您了,根据报纸上官方介绍,他是天底下头等大好人,浑身上下毫无缺点,连肚脐眼都没了。”此句中的“他是天底下头等大好人,浑身上下毫无缺点,连肚脐眼都没了”,其实是说他是一个大坏人,坏事做尽。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三、描写方法 1.人物描写。 (1)肖像描写:描写外形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抓住特征,以形传神,即透过外形揭示出人物的身份、性格和内心。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是对孔乙己的总体概貌的描写。“站着喝酒”说明孔乙己
10、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与 “短衣帮”没什么不同。“穿长衫”是知识分子的标志,表明他死要面子,硬摆读书人的架子,轻视劳动人民,不愿与“短衣帮”为伍。“唯一”写出了孔乙己身份和地位的特殊性。,(2)语言描写:透露内心秘密,显示个性特征。如变色龙中有:“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奥楚蔑洛夫挤进人群里去,问道,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谁在嚷?”接连几句问话,表现了奧楚蔑洛夫的盛气凌人、装腔作势。 (3)行动描写:对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心理并显示个性特征。孔乙己中“便排出九文大钱”,一个“排”字,极其精当,使孔乙己穷酸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4)心理描写:
11、指把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世界展示出来,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思想斗争的历程描绘出来。心理活动描写有直接倾诉,如运用第一人称袒露心迹的内心独白,人物回忆过程中的内心活动,采用梦境、幻境展现人物心态;有运用第三人称揭示人物思想;又有间接倾诉,通过人物外部情态及其变化和动用景物反映人物心理;等等。,2.环境描写。 (1)自然景物描写,包括时序节令、自然气候、山川湖海、动物植物等描写。作用有交代时间、地点,烘托作者或人物的感情心境,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推动情节发展,有的还借景抒情。如故乡开头的一段:“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
12、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段描写交代了“我”回乡的时间(交代背景),衬托了“我”内心的悲凉(衬托人物),为全文营造了一种悲凉灰暗的基调(渲染气氛)。,(2)社会环境描写有两种方式:一是某种社会生活情景的展示;二是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陈设、格局、气度、色调等描写,通过这些来烘托人物的志趣、气质和情操等。变色龙有一段环境描写:“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这里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社会的真实写照。,3.细节描写。 对有典型意义的
13、细枝末节的描写,起着描绘人物性格、安排线索、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如变色龙中有关“大衣”的细节描写,由“脱”到“穿”,反映了奥楚蔑洛夫的恐惧心理,穿大衣只是一种掩护,通过一脱一穿、一热一冷的细节描写,反映出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四、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五类。 1.记叙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1)顺叙即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这样写能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如最后一课,文章用“我”小弗郎士早晨去学校的路上和在学校里的所见、所闻、所感来串联故事情节,根据情节可以将文章划分为上学路上、上课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四个部分,以时间发展的自然顺序来讲述
14、,其记叙方式是顺叙。,(2)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这样使结局得到强调,设置悬念,增强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如地下森林断想,先写作者去寻觅地下森林,其次凭想象叙写地下森林是怎样在逆境中诞生、成长的,最后写它的胜利。 (3)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故乡中有两处插叙。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另一处是对杨二嫂形象的回忆。这两处插叙使闰土、杨二嫂,过去与现
15、在的不同的形象及不同生活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入挖掘了主题思想。插叙的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使情节更完整,内容更丰富,主题更深刻。 (4)追叙或补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补充的交代,补充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其对上文的内容作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若无补叙,就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2.描写可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工笔细描、粗笔勾勒、白描,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就是直接描绘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和行动,所以又叫
16、直接描写。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的描写来映衬、烘托出所写人物,或通过别人的评述来描写人物,即以“烘云托月”的手法,来达到以“虚”写“实”的目的,所以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2)白描手法。 白描源于我国古代的“白描画”,本是中国画的手法之一。它的特点是纯用墨线勾描物像而不加色彩的渲染。这种方法后来被借用到写作理论中,泛指那种不加渲染烘托,反用简练笔墨勾画事物形象的描写手法。如孔乙己中作者对孔乙己外貌的描写极具特色:“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里作者没有借助比喻、夸张之类的修辞手法,只用白
17、描手法,却活画出了人物的肖像,孔乙己既不是养尊处优的富人,也不是饱经风霜的劳动者。从孔乙己外貌的描写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好逸恶劳、穷酸潦倒,饱受凌辱摧残的悲剧人物的形象。文字简练朴素,形象却生动逼真。白描手法的作用是使语言朴实,格调清新,平中透奇,含义深邃,真实感人,文字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3.抒情方式分借物抒情、借景抒情、直接抒情等。 (1)借物抒情:通过事物或景物本身的特征和属性表达自己内心的一种或多种感情。借物抒情可以提高文章的文采,强化作者的内心感情,提高文本深度。 (2)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
18、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是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3)直接抒情:它往往是通过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将情感直接表达出来。直接抒情的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4.人称运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便于面对面地交流,便于抒情,加强感染力,有呼告的效果。这种写法像是“我”向“你”诉说衷肠,一下子把“我”与“你”的距离拉近了,也把读者和主人公的距离拉近了,读来令人倍感亲切。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五、表现手法 1
19、.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如张晓风的行道树,文中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2.衬托。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和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如那树中有:“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
20、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句中的“奔”“吸”衬托阳光之烈,天气之热,人们对浓阴的渴望,从侧面描写树对人类的功德。,3.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作用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如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突出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但联系全文看,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先抑后扬,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
21、.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而富有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这篇散文写的是作者重见紫藤萝盛开而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慨,“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如我的叔叔于勒中有:“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这段景色
22、描写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紫色的阴影”语意双关,既实指哲尔赛岛,也象征蒙在菲利普夫妇心头的阴影。 6.虚实结合。作用: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使文章结构紧凑,笔墨集中。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古诗文中应用得较多,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8.以小见大。作用是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如人生,勃兰兑斯在这篇文章中描写了人类攀登高塔的共同情景,以及几种人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中奋斗、劳作的情景,根
23、据这一思路,我们不妨把作者的“人生”理解为“奋斗”和“劳作”。按说还可以描写更多的人的生活劳动的场面和情景,但作者只是举例性地作了简单的概述,突出这几种人的一些特点和优秀品质。这属于以小见大的写法,也就是通过个别展现一般。,9.渲染烘托。 (1)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和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
24、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对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与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返回,第一章 散文阅读,散文一般分为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记写、刻
25、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它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记叙散文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地、细致地刻画人物,也不讲求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议论散文的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
26、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鱼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形式上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行文自由,结构灵活。,第 1 讲 概括和归纳,考点解读 筛选、概括、整合文本内容是散文必考题,整理近三年的浙江中考语文卷,只要是散文阅读,必有此阅读能力的考查。筛选、概括、
27、整合,是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之后,经过筛选提炼,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准确转述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对内容要点的筛选提炼过程就是理解分析综合的过程。筛选提炼的结果如何,标志着对文章内容准确理解的程度如何。,历年题型 (2017温州)从苦夏到立秋,“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阅读全文,加以概述。(3分) (2016绍兴义乌)文末说“我有过这样一些记忆”,文章写了哪些记忆中的小事?(至少四件)(4分) (2016嘉兴舟山)请在下面方框内补充相关情节及二丫的心情。(4分) (2015湖州)本文描绘了庄稼乡村的四季图,请你为每幅图配上简短的标题。(3分),考点分解讲练,如何梳理事情的过程,梳理文章内容,是阅
28、读散文的最基本的要求,包括段落内容的概括、心理变化过程的归纳、事件经过的梳理、线索的整理等。只有把事件发生的经过整理清楚了,才能更好的阅读散文。,题型解读,知识要领,知识要领,知识要领,知识要领,(2017温州)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题例精析,天道立秋 张承志 (1)那一年立秋日,是个神秘的日子。 (2)年复一年地,北京人渐渐开始从春末就恐怖地等着入伏。一天天地熬,直到今年是一刻刻地熬。长长无尽的北京苦夏,在这一回简直到了极致。,题例精析,(3)一点一点地挨着时间;无法读书,无法伏案。不仅是在白昼,夜也是潮闷难言,漆黑中的灼烤实在是太可怕了。 (4)我有时独自坐在这种黑热里,心尖有一块
29、红红的煤火,永无停止地折磨着自己。似乎又全靠着它,人才能与这巨大的黑热抗衡。久久坐着,像是对峙。 (5)天亮以后几个时辰,大地便又堕入凶狠的暴烤。有谁能尽知我们的苦夏呢? (6)街上老外,满脸汗水。,题例精析,(7)度夏的滋味,中国人是说不出的。 (8)后来愈热愈烈,我几乎绝望。再这样热下去,连我也怀疑没有天理了。 (9)可是,那一天是立秋。上午我麻木地走进太阳的暴烤。我已经不信任节气,不相信北京今年夏天还能立秋,我已经决心和这个毒日头熬到底了。那一天,家家户户的月份牌和挂历上都印着8月8日,立秋。可是我没有半点预感。我没有任何对于它的期待,没有想象那种享受。在久久的煎熬中,预感与灵性,以及想
30、象,都真的萎蔫了。,题例精析,(10)火一样的上午,过去了。 (11)中午时我还是没有预感。只是拼命做着自己最爱做的事,这是唯一的度命方式。在恐怖的酷热中,一切都呈着残酷感,但又呈着难言的美。 (12)走进下午的阳光时,我看见人的影子在蠕动。我觉得胜利的感觉浮在自己颊上。生命又战胜了,我默想,这样活着如同战士。,题例精析,(13)下午的阳光开始显得五彩缤纷,美丽得让人忘却了残酷,异想天开地看见一丝温柔。如同一个在四面戈壁沙漠中的扳道工,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一声低低的、女性的唤声一样。即使如此在那个瞬间里我也并没有意识到它。 (14)突然觉出“凉爽”的一刹那,我怔了一怔。那低低的唤声正阴柔地浸漫而来
31、,一瞬之间,不可思议,永远汗流浃背的身体干了。我吃惊地回顾,发现行人们都在彼此顾盼。接着,满树叶子在高空抖动了,并没有风,只是树杈间传来一个讯号。我差一点喊出声来,一切是这样猝不及防,只在那分秒之间,凉爽的空气便充斥了天地人间。,题例精析,(15)我几乎想落泪。久久的苦熬居然真能结束,立秋是真实的。只这样怔了一刹那,天空中那凉爽开始疾疾运行。如同有一只无形的巨手,按动了一个无形的天道的开关,把怜悯和公正一同随着凉爽送进了这个苦难世界。蓝天顿失了那种炫目的光亮,此刻蓝色纯正。风升得更高,连梢尖上的叶片也在凝思但是涌涌的凉爽漫天盖地而来,在这一个时刻之中消除了全部往昔的苦热。 (16)我感动地站在
32、大街正中。,题例精析,(17)我在沉默着呐喊。我是证人,我作证天理的真实。凉爽溶化着抚摸着我。它是证人,它证明我坚持到了今天。 (18)立秋中国简练的总结呵。那个时刻里我突然懂得了古典的意味。古人的遭遇,古人的忍耐,古人的感受与判断,以及古人的划分与总结。立秋二字,区别凉热,指示规律,它年复一年地告诉我们这些愚钝的后人天道有序,一切都在更大的掌握之中。,题例精析,(19)从那一刻立秋之后,我和北京人便享受着凉爽的快感。人人都心平气和了,等着下一个更痛快的节气。同南方北方的人们交流,大都感受略同。立秋律,执法全部中国。听说,有个老外在立秋那天激动地说:你们中国人的节气真棒! (20)回想以前许多
33、年都没有留心。年年立秋,我都没有感性。也许是从未经历过这样一个残酷的苦夏吧,也许是因为从小缺少关于天道的教育。,题例精析,(21)沐浴着广袤无际、阴柔轻漫的凉爽,我久久感动着。从那立秋的时刻至今,我每一天每一瞬都意识着这秋之伟力。我不再迟钝,不错分毫,我用肉躯和心,一点一点地品味着、记录着。我想证明天道的存在,但我已经预感到证明的艰难。 (22)因为,中国早就证明完毕,而且语言简练至极,仅仅用了两个字。 (选自荒芜英雄路,有删改), 1.从苦夏到立秋,“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阅读全文,加以概述。 (3分),点拨 考查作者心理过程的归纳能力。通读原文,找出与人物心理变化相关的语句。心理变化
34、先有“盛夏”的心情,联系原文可知“实在太可怕了”“在恐怖的酷热中”,体现了作者对盛夏的害怕、恐怖;立秋心理的语句有“吃惊地回顾”,“我感动地站在大街正中”,“人人都心平气和了”。由此加以归纳即可。,答案,点拨,题例精析, 1.从苦夏到立秋,“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阅读全文,加以概述。 (3分),答案 “我”的心理从苦夏时的“恐怖”“绝望”,到立秋时变得“吃惊”“感动”,“心平气和”。,答案,点拨,题例精析,2.下面是文中关于“凉爽”到来那一刻的一组描述:,答案,点拨,题例精析,结合加颜色词,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这样描述的作用。(6分),结合加颜色词,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这样描述的作用。(
35、6分),点拨 考查对文本重点词语的赏析能力。联系文本,内容方面,从词语的表面意思入手,从词语的特点入手,分析出作者的情感变化。然后从结构方面再做分析,结合上下文全面分析其作用。,答案,点拨,题例精析,答案 从“浸漫”到“充斥”再到“漫天盖地”,“凉爽”的程度逐层递进。这组描述生动写出了凉爽在“分秒之间”猝不及防地到来,铺满天地,消除全部往昔的苦热,语言准确,极具张力。这种凉爽与上文“我”在苦夏中的久久煎熬形成强烈反差,为下文“我”在立秋到来时的“久久感动”和顿悟作铺垫。,答案,点拨,题例精析,结合加颜色词,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这样描述的作用。(6分),3.阅读散文可以沿着作者的思想情感脉络,读
36、出文章的意蕴,获得自己的感悟。阅读下面句子,结合文章内容,联系阅读积累或生活经验,阐述你的理解和思考。(8分) “我”:我是证人,我作证天理的真实。 “我”:立秋中国简练的总结呵。那个时刻里我突然懂得了古典的意味。 “我”:我不再迟钝,不错分毫,我用肉躯和心,一点一点地品味着、记录着。 我:_,答案,点拨,题例精析,点拨 考查感悟作品的阅读能力。三句话关乎作品的主题思想,都简洁而富含着哲理。实际上原文也对这哲理做出了阐释,“古人的遭遇天道有序,一切都在更大的掌握中。”这便是“天理的真实”,便是“古典的意味”,结合文本中这些关键的语句,再加上自己的理解,组织好文字即可。,答案,点拨,题例精析,答
37、案 深刻理解“立秋”内涵,联系阅读积累或生活经验进行阐述。示例:在无尽的苦夏中,“我”与酷热相抗衡,已经不信任节气,但当凉爽到来的一刹那,“我”瞬间感受到立秋的真实存在。“我”的经历古人早就体验过,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二十四节气,来区分大地上的寒热变化、生命流转。立秋让“我”顿悟天道有序,万物皆有规律。在生活中,我也感受到节气的神奇,惊蛰一到,春雷始鸣。“节气”凝聚着中国人的智慧,给人以启示,提醒后人心平气和地接纳、遵守天道法则。,答案,点拨,题例精析,3.阅读散文可以沿着作者的思想情感脉络,读出文章的意蕴,获得自己的感悟。阅读下面句子,结合文章内容,联系阅读积累或生活经验,阐述你的理解和
38、思考。(8分),如何归纳事件的原因、人物的性格、景物的特点,散文往往写景状物,记人叙事,阅读散文就要归纳出景物的特点,描绘出事件或景物的画面,分析出事情发生的原因,归纳出人物的性格态度等。这些是散文阅读概括能力的体现。,题型解读,知识要领,知识要领,题例精析,保持惊奇 毕淑敏 生命的第一瞬间就是惊奇。我们周围的世界,为什么由黑暗变得明朗?外界的声音为何如此响亮?那个俯视我们、亲吻我们的女人是谁? 孩子大睁着纯洁的双眼,面对着未知的世界,不断地惊奇着,探索着,在惊奇中渐渐长大。,(2017武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题例精析,惊奇是幼稚的特权,惊奇是一张白纸。但人是不可以总是惊奇着的。
39、在生命的某一个时辰,你突然因为你的惊奇,遭逢尴尬与嘲笑。你会发现,惊奇在更多的时侯,是稚嫩的表现,是少见多怪的代名词,是一种原始蛮荒的状态。在尊重老练成熟的社会心理中,惊奇是如胎发一般的标志。 于是人们开始厌恶惊奇。,题例精析,如果你看到丑恶,假装没有看到,依旧面不改色谈笑风生,人们就会送你“人情练达”的评价。你听到秽闻,仿佛在那一刻患了突发性耳聋,脸上毫无表情,人们会感觉你老于世故,可以信赖。你被美丽、美好、美妙的景色感动,只可以默默地藏在心底,脸上切不可露出少见多怪的惊奇,人们就会以为你少年老成,有大谋略、大气魄,是可做将帅的优良材料。你碰到可歌可泣的人间至情,要把心肠练得硬如钻石,脸不变
40、色心不跳,就算是真搅得肝肠寸断,只可夜晚躲在无人之处暗自咀嚼我们把惊奇视作一种性格缺憾,我们以为永不惊奇才是人生的,题例精析,至高境界。于是,见怪不怪,我们的心灵渐渐在漠视中麻痹,更不消说有意识地掩饰我们的惊讶,会更猛烈地加速心灵粗糙,我们因此极快地丧失掉了惊奇的本能。 其实,细细分析起来,惊奇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先有了惊,其次才是奇,如果说“惊”属于一种对陌生事物认识局限的愕然,“奇”则是对未知事物积极探讨的萌芽了。否认了“惊”,就扼杀了它的同胞兄弟。我们将在无意之中,失去众多丰富自己的机遇。,题例精析,现代社会令人眼花缭乱,每个人在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孤陋寡闻的,你在你的行业里是行家里手,在其
41、它领域完全可能是白痴。这不是羞愧的事情,坦率地流露惊奇,表示自己对这一方面的无知以及求知的探索,是一种可嘉的勇气。我认识一位82岁、肾脏功能已经衰竭的老人,他兴致勃勃地同我探讨电脑的种种输入方法。在自己的专业范畴里,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但对电脑的理解有很多谬误,就连我这个“二把刀”也听出了许多的破绽。但是,老人家充满探索之光的惊奇的眼神,却在这一瞬像探照灯一样扫过我的灵魂。,题例精析,惊奇是一种天然物,而不是制造出来的。它是真情实感的火花。惊奇不仅仅是稚嫩,惊奇不仅仅是无知,惊奇是在它们基础上的深化和前进。惊奇是流动的水,它使我们的思想翻滚着、散发着清新,抗拒着腐烂。 然而,在城市里待得久
42、了,常常使我们丧失惊奇的本能。我们蟮一样滑行着,浑身粘满市侩的黏液。,题例精析,到自然中去吧,造化永远给我们以大惊喜。和寥廓的宇宙相比,个人的得失是怎样的微不足道啊。不要小看山水的洗涤,假如真正同天地对话,我们定会为自己重新获得活力而惊奇。 同与自己没有利害关系的朋友,来一次促膝的谈心。和朋友坦诚地交往,会使我们留存着对真情的敏感,会使我们的眼睛抹去云翳,心境重新开朗,惊奇就在这清明的心境中,翩翩来临了。,题例精析,你也可以在静夜中同自己对话,回忆那些经历中最美好的片段,温习曾经使心灵震撼的镜头。它也许是旷野里很小的一朵花,也许是苍茫的大漠暮色,也许是雄浑激荡的乐曲总之,那是独属于你的一份秘密
43、,只有你才知道它对于你的惊奇的意义,复习以往我们情感中最精彩的片段,常常会使我们整旧如新。 保持惊奇,我常常这样对自己说。 【注释】胎发:初生婴儿未剃过的头发。 (有删改), 1.文中第段说“惊奇是如胎发一般的标志”,这里的“惊奇”具有怎样的特点?,点拨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第段集中描写了惊奇是幼 稚的特权,是稚嫩的表现,是少见多怪的代名词,是一种原始蛮荒的状态。,答案,点拨,答案 稚嫩(幼稚、无知、稚弱、不成熟);原始蛮荒,题例精析,点拨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联系文章的内容,文章内容“我们把惊奇视作一种性格缺憾,我们以为永不惊奇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于是见
44、怪不怪,我们的心灵渐渐在漠视中麻痹”可以概括为:把惊奇视为性格缺憾,厌恶惊奇;有意识地掩饰惊奇,训练自己习惯漠视,麻痹心灵。,答案,点拨,题例精析, 2.文中第段说“我们因此极快地丧失掉了惊奇的本能”,请结合本段内容概括我们惊奇的本能是怎样丧失的。, 2.文中第段说“我们因此极快地丧失掉了惊奇的本能”,请结合本段内容概括我们惊奇的本能是怎样丧失的。,答案,点拨,答案 把惊奇视为性格缺憾,厌恶惊奇;有意识地掩饰惊奇,训练自己习惯漠视,麻痹心灵。,题例精析,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语句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老人家充满探索之光的惊奇的眼神,却在这一瞬像探照灯一样扫过我的灵魂。,点拨 本题考查对语
45、段关键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应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结合语境进行分析。“老人家充满探索之光的惊奇的眼神,却在这一瞬像探照灯一样扫过我的灵魂。”表现了作者对年老体弱的老人还能保持惊奇天性的钦佩,对我们已经丧失惊奇本能的愧疚。,答案,点拨,题例精析,答案,点拨,答案 对年老体弱的老人还能保持惊奇天性的钦佩(赞叹、佩服);对我们已经丧失惊奇本能的愧疚(惭愧)。,题例精析,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语句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老人家充满探索之光的惊奇的眼神,却在这一瞬像探照灯一样扫过我的灵魂。, 4.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保持惊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答案,点拨,题例精析,点拨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
46、的概括能力。方法有以下两点:(1)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2)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解答这类题目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结合文章内容可概括为:到自然中去与天地对话,使自己重新获得活力;与没有利害关系的朋友谈心,留存对真情的敏感,保持开朗心境;回忆震撼心灵的片段,使自己整旧如新。,答案,点拨,题例精析,答案,点拨,答案 到自然中去与天地对话,使自己重新获得活力;与没有利害关系的朋友谈心,留存对真情的敏感,保持开朗心境;回忆震撼心灵的片段,使自己整旧如新。,题例精析, 4.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保持惊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