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第四单元 沐浴人性光辉,B,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契约 恍惚 别扭 如释重负 B暮色 达观 排解 颠沛流离 C商酌 恳切 简陋 任重道远 D竹篾 朦胧 御却 心安理德,D,C,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叶圣陶先生写有倪焕之稻草人负暄琐话等作品。 B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 C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D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A,5(白银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因此催生了
2、世界大国战略博弈的新格局。 B未成年学生玩手机的危害应该得到有效引导和管理。 C我国拟把足球学习情况纳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 D通过考古发掘、征集和捐赠,甘肃省博物馆获得历史文物藏品近82 000多件。,C,6(重庆中考A) 某市创建文明卫生城市,需要人人参与,从我做起。请参照画线句,在横线上仿写两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3分) 校园里,你的文明,也许就表现在上下楼梯时的靠右行走,_,表现在阅览室取书时的轻拿轻放;校园外,你的文明,也许就表现在公交站台上的有序上下车,_,表现在公共场所中的轻言细语,表现在接受同学帮助时的真诚道谢,表现在参观博物馆时的静静观赏,7
3、学校决定开展“孝心文化进校园”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8分) 【活动形式我设计】 (1)请你设计三项活动形式。(3分) 示例:开展主题班会活动。 _ _ _,开展“孝文化”知识竞赛。,开展“孝心”主题手抄报评比。,评选“最美孝心少年”。,【主题班会我主持】 (2)请你为七(1)班的主题班会设计一段精彩的开场白。(2分) _ 【传统孝道我评说】 (3)弟子规中有“父母命,行勿懒”“父母责,须顺承”等古训,对古代这些有关 “孝”的要求,你是如何看待的?(3分) _,亲爱的同学们,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源远流长,流淌着的就是 “孝”。 前人奉“孝”为宗,今人仍需高举“孝”之旗。今天的青少年更应该践行
4、“孝”文化。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孝”,宣讲“孝”,践行“孝”。,我认为我们应该尊重并践行这些传统要求。因为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即便有些要求严苛,我们也应遵从,顺从也是一种孝。,示例二:我不认同这些要求。新时代讲究平等,对待父母尊重即可,不必拘泥于某种形式。示例三: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些要求。对一些好的传统,我们应该传承;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则应摒弃。,二、阅读理解(34分) (一)最美的对视 孙道荣 她久久凝视着,凝视着。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个16岁的男孩。与所有这个年龄的男孩子一样,他有着清澈、纯净、稚气未脱的眼睛。他也深情地凝视着她,凝视着她,然后,向她深深地鞠了一躬。 几个月前,他
5、的眼前还一片漆黑。4岁那年,因为一场大病,他失明了,从此,他的世界就漆黑一团。直到三个月前,他获得了一位刚刚去世的老人无偿捐助的一只眼角膜,才得以重见光明。,那位老人,就是她的母亲。她的母亲,被社区追评为“最美的人”。她代表已经去世的母亲,上台领奖。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为母亲颁奖的,正是受捐的男孩。 早在六年前,年已八旬的老母亲,就向子女表达了最后的心愿,在百年之后,将自己的眼角膜无偿捐献给需要的人。一双儿女都表示赞成,并和老母亲同时做了捐献登记,一家三口身后捐献眼角膜登记表的编号连在了一起,分别是“351、352、353”。这组温暖的数字,就像小时候妈妈牵着她和弟弟的两只小手一样,齐步向前走着
6、,温情、坚定而有力。,随着年龄增长,老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尤其是她的眼睛,因为严重的白内障而使视力严重下降,看东西都是模模糊糊的。她说服母亲去做白内障手术,这是个小手术,可以恢复不少的视力。可是,老母亲却死活不肯答应,老人说,自己身上的器官都老化了,没啥用了,只有这眼角膜还行,将来还能够捐给别人,万一做了手术,损坏了眼角膜,那可怎么办?而且,自己也活不了几年了,看不清楚也没什么关系,但保住眼角膜,就可以让别人一辈子都看得见。老人固执己见。最后,还是眼科医生说服了老人,做白内障手术,对眼角膜不会有任何损伤,老母亲这才放心地接受了眼角膜手术。,老母亲又生病住院了,这一次,病情凶险。自知时日不多,老
7、母亲心里惦记着的,仍然是捐献眼角膜的事,这可是她这一生最后的愿望。担心自己临终时,可能无法再清晰地表达捐献的意愿;也害怕自己一旦撒手走了,子女们悲痛之中也许会忘了这重要的一茬,老人将那张“自愿捐献眼角膜登记卡”,放在了自己的病历本中,好让子女或者医生,在最后时刻,也不忘她的心愿。,一个静悄悄的凌晨,老母亲安静地走完了一生,溘然长逝。她强忍悲痛,第一时间通知了有关部门。眼科医生小心翼翼地取走了老人的眼角膜那“0.5克的挚爱”。老母亲的眼角膜,很快就被移植给了受捐人,为他人点亮了光明。 在母亲节那天,她发了一条微信:“我知道,有些人正用您的眼睛看着这个从未谋面的世界。说不定哪天,我们的目光在茫茫人
8、海中再相视,我知道,那是您爱的目光。”这是老母亲离开之后的第一个母亲节,她再也不能喊一声“妈妈”了,但她知道,母亲仍在注视着这个世界。,她没有想到,会在这个场合,再一次看到母亲的眼睛。她凝视着,凝视着,热泪盈眶,男孩也惊喜而羞怯地凝视着她。 两个人的目光,就这样对视,凝视。那是思念的目光,那是充满柔情的爱的交汇,那是我们所见过的最美最亲的对视。 (选自黄山日报),“凝视着,凝视着”,构成反复修辞,突出了作为捐献者女儿的“她”与受捐助者男孩“凝视”时的真情厚意。,9选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_ 10作者采用倒叙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_,母亲捐献眼角膜
9、给男孩,女儿上台领奖时与受捐的男孩对视。,将故事结局放到开头写,这样写设置了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1标题“对视”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它是“最美”的?(5分) _,“对视”指作为捐献者女儿的“她”与受捐男孩相互对视、凝视;因为老母亲的眼角膜为男孩点亮了光明,既包含“她”对母亲的思念,又包含母亲对“她”的柔情,还包含男孩的感恩,所以说它是“最美”的。,(二)守桥 葛俊康 学校坐落在山脚下的大坝上,从学校大门出来走百多米就有一条小河,小河上的一座石桥年久失修,局部已经开始了垮塌,老葛每天都要到石桥上走走,看看,修一修,补一补。老葛以前是学校的老师,退休后和老伴一起把家搬到了石桥的旁边。,由
10、于前几天连续的暴雨,山洪暴发,河水开始猛涨。这天早晨,天刚亮,老葛一来到桥头就被惊呆了。只见那汹涌的洪水,怒吼着从山上冲下来,挟带着大量的泥沙、石块、树枝,咆哮如雷地奔腾着,冲到桥洞口,顺着桥洞,吼一声,冲出去,往下游狂奔。老葛站在桥头,感到石桥仿佛在颤抖,在呻吟。老葛的心,也紧跟着抖动了一下。这时,一棵大桃树,如一只下山的猛虎,从上游冲了下来。冲到桥洞口,横在那里,不走了。洪水轰轰隆隆地响着。大树拦在那里,不一会儿上面就挂满了各种漂浮物。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坏了。”说完,就往石桥下冲。妻子听到喊声,也从屋里冲了出来。,老葛冲到桥洞口,用手不停地拉扯着大桃树。大桃树卡在
11、那里,死死地,动都不动。洪水咆哮着,不停地狂涌着往桥上扑。妻子忙上前帮着老葛。两人拉扯了一会儿,大桃树还是死死地卡着。树上的漂浮物越聚越多,越堆越厚。 老葛站在桥上,望着桥上汹涌而来的洪水,和惊马般横冲直撞的树枝、竹木、乱草,双腿开始了颤抖,一种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的感觉瞬间就贯遍了全身。老葛跺了几下脚。看了一眼妻子,说:“还站着干啥?快回家去拿锯子。”,此时,洪水越来越大,眼看就要漫到桥面上了。老葛的心更慌了。老葛知道,再不想办法,这桥肯定是不保了。桥垮了,孩子们上学咋办?老葛扒掉上衣,脱掉长裤,裸着身子站在桥上,用手撕扯着挂在大树上的一些树枝、乱草。 妻子拿来锯子、绳子。老葛把绳子一头栓在身
12、上,另一头紧紧地拴在了桥头的一棵大树上。老葛拿着锯子,毫不犹豫地跳到河里。妻子用手拉着绳子。老葛一手拿锯子,一手抓住大树,往树上爬。爬上大树,老葛抹了一把脸上的泥水,横坐在上面,开始锯树。妻子站在桥上,双手紧紧地抓住绳子,满脸的担心,说:“慢点,慢点,不要慌!千万不要让洪水把你冲下去了。”老葛没回答,坐在树上,双腿死死地夹住树干,用力地锯着那根最长的最粗的树枝。,不一会儿,有学生来上课了,走到桥头,吓傻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老葛忙让他们站在桥头,不要上桥。学生们乖乖站在那里,看着老葛。学校的老师也赶过来了。村长也来了。跟在村长身后的,还有几位年轻人,村长一看,太危险了,忙跑上前让人把老葛拉了上
13、来。村长把绳子拴在树枝上,然后让几位年轻人奋力地往旁边拉。经过几番折腾,树枝终于被拉开了。漂浮物随着洪水,轰的一声冲出桥洞,往下游狂奔而去。 水位下去了。桥面完全露了出来。老葛站在桥上,看着滚滚而去的洪水,再看看正慢慢过桥的几位学生,眉头深深地皱了一下。,几天后,老葛被评为了乡里的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得了一本荣誉证书,还有两千块钱奖金。拿到奖金后,老葛和妻子又从自家的存折里取出了仅有的一万元,买了水泥、河沙、石子,叫上几位年轻人帮着把石桥彻底地加固了一下。 修桥的时候,学校的校长和村长都来到了现场。村长问老葛还有啥要求,差钱啥的村里可以帮着解决。老葛朝他们看了看,笑了笑,说: “我还真有个要求,
14、不知你们答不答应?” 村长说:“答应答应,肯定答应,您说就是。”老葛转头看了看不远处的学校,说:“我想给孩子们再上堂课。”校长一听,愣了一下,走上前,紧紧地拉住老葛的手,啥话都没说,眼里慢慢地就湿润了。,12阅读文章第段,概括补充“守桥”的情节。(4分) 开端:老葛看见洪水涌来,一棵大桃树堵在了桥洞口。 发展: _ 高潮: _ 结尾:村长和年轻人合力拉开了堵在桥洞口的大桃树。,老葛拉不动卡在桥洞口的桃树,树上的漂浮物越聚越多,石桥危在旦夕。,老葛奋不顾身跳入洪水中,用锯子锯树。,13第段画线句描写洪水来时的情景有什么作用?(4分) _,交代了洪水来势凶猛、情况危急,渲染紧张气氛,引起读者阅读兴
15、趣; 引出下文,为下文描写大桃树被洪水冲下卡在桥洞口做铺垫; 推动情节发展; 表现出主人公老葛英勇、善良、责任心强、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14品味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6分) (1)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坏了。”(“轰的一声大响”有什么表达效果?) _ (2)校长一听,愣了一下,走上前,紧紧地拉住老葛的手,啥话都没说,眼里慢慢地就湿润了。(“愣”“紧紧”“慢慢”“湿润”反映了校长怎样的心理变化?) _,运用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老葛看到桃树卡在洞口时内心的震惊与担心,表现出形势的危急,以及老葛准确的预见性和强烈的责任心。,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写出校长在听到老葛的要求竟然是再给孩子们上一堂课时,由不解到理解再到心生敬佩的心理变化过程。,15文章以“守桥”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5分) _ 三、写作(40分) 16请以“晒晒我的收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守桥”是主人公老葛退休后义务承担起来的“工作”; “守桥”概括了文章中老葛在洪水中奋力守桥这一主要情节。主人公老葛守住了学校门前河上的小桥,守住了孩子们上学的路,同时,也守住了内心这座“教书育人”的“桥”,表现出他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无限尊重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