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升华与凝华知识点 1:升华和凝华1.讨论交流水在固态和液态之间、气态和液态之间能够发生物态变化,那么,水能不能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发生物态变化?做一做:向一锥形瓶内加少量碘,用玻璃板盖住,摇动锥形瓶,使碘颗粒均匀地铺在锥形瓶底部。然后把锥形瓶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如图,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在这一过程中,有没有出现液态的碘?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锥形瓶内碘蒸气发生了什么变化?锥形瓶的内壁上会出现什么?碘又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有没有出现液态的碘?2.规律总结(1)定义:来源:gkstk.Com物质从 态直接变为 态的过程称为升华,物质从 态直接变为 态的过程称为凝华。(2 )
2、升华和凝华现象:樟脑球消失、舞台烟雾、人工降雨等都与 有关;霜的形成、寒冷冬天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雾凇等都是 现象。(3 )吸、放热条件:升华 热,凝华 热。凝华是升华的 过程。答案:(1)固 气 气 固 (2)升华 凝华 (3)吸 放 相反3.知识拓展(1)升华和凝华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转变,中间不经过液态。(2)霜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而是水蒸气发生凝华现象形成的。例 1 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
3、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镀上去的原因是( )A.金属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C.金属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D.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解析:金属在高温、低压下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分布在玻璃镜头附近;温度降低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均匀地附在镜头上,并没有经过液态,如果先变成液态就会流下来而不会附在镜头上。所以整个过程包括两个物态变化,先升华后凝华。答案:D跟踪训练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A冰雪消融 B 衣柜里的樟脑片变小C露珠的形成 D 电吹风吹干了湿头发2.人们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干冰被“喷”入冷空气层,升华吸收大量热量,冷空气层中的水蒸气便会变成小冰
4、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下落,在下落中遇到暖气流就会熔化形成雨。水蒸气变成小冰晶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 B凝华C液化 D凝固3.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 ”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 ,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 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来源: 学优高考网知识点 2: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1.讨论交流哪些物态变化吸热,哪些物态变化放热?电冰箱是怎样制冷的?2.规律总结(1 )物质之间有六种物态变化过程,其中吸热的是
5、、 、 ,放热的是 、 、 。(2 )在括号内填入物态变化名称,在横线上填充吸热、放热条件。(3 )电冰箱制冷的原理:在压缩机的作用下,制冷剂在冷凝器中 ,向外散热,然后,制冷剂再在蒸发器中 ,吸收冰箱内的热量,使冰箱内的温度降低。制冷器不断地 和 ,把冰箱内的热量带走,使冰箱内温度降低。答案:(1)熔化、汽化、升华 凝固、液化、凝华 (2)如下表 (3 )液化 汽化 汽化 液化例 2 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 )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
6、错误 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解析:干冰形成“白雾”是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答案:B跟踪训练4.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来源:gkstk.Com5.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来源:gkstk.Com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 ,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来源:学优高考网D冬天的早上,有时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6.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 。跟踪训练参考答案1.B2.B3.升华 凝华 熔化4.C5.C6.液化 吸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