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3 节 化学方程式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2.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具体问题情景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2 学情分析 化学内容以前都是在初三学习,现在初二的学生就开始学习了,这是浙江的学生和科学老师碰到的问题。初二的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不喜欢作理性分析,而更倾向于他们的感性认识和他的直觉。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演示,以及视频和动画,给他更多的直观的画面,以增加学生的
2、感性认识,利用好他的直觉思维。在理性分析部分,则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和帮助。与此同时,在教学中还可以采取及时练习和即时反馈的形式,用浅显易懂的习题,来帮助学生即时巩固、强化理解。3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及其本质。【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及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运用。4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 1【导入 】【教学方法】 实验验证及分析法教学模式活动 2【导入 】【教学用品】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仪器和药品:托盘天平(砝码)、锥形瓶、吸滤瓶、烧杯、小试管、CuSO4溶液、NaOH 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活动 3【导入 】【课时安排 】 1
3、课时活动 4【导入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 学 内 容1、学生思考并完成写反应式2、电子白板屏幕配合演示水分子的分解3、师生共同讨论交流4、教师小结探索新知1、激疑设问,点出课题2、分析和推理3、实验验证,获得结论演示实验 1a.实验步骤及说明b.引导观察,分析讨论问题:c.师生共同分析获得结论2演示实验 2a.实验步骤与说明b.引导观察,分析讨论问题:c.师生共同分析获得结论d.及时反馈练习巩固4、分析、加深理解定律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定律内容,并分析定律内容的关键字词设疑,加深理解继续设疑,深化理解演示实验 3a.引导观察b.组织讨论,进一步加深对定律的理解演示实验 4a.引导观察b.组织
4、讨论,进一步加深对定律的理解演示实验 55、知识应用,深入探究。1讨论解决实际问题2讨论分析,深化理解3教师小结,强化理解6、巩固练习,及时反馈三、归纳总结四、作业布置1.写出电解水反应的反应式。2.请用模型的方法表示上述反应。3.化学变化 的本质:分子 原子 新分子 新物质分子分解成原子,分子种类改变;原子不能再分,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也不变。由此看来,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那么,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在量的方面会不会也发生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一问题。第 3 节 化学方程式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是否改变?你的猜想是什么?依据是什么?猜想 化学反应
5、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保持不变。实验 1、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测定。实验步骤:称量装有少量白磷的密闭容器的质量。加热铁丝后点燃白磷。冷却后第二次称量。讨论:根据什么现象判断已经发生反应?锥形瓶底部为何要铺细砂?细铁丝有何作用?天平最终是否还保持平衡?结论:白磷燃烧前后的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实验 2:CuSO4 溶液与 NaOH 溶液在锥形瓶中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步骤: 在锥形瓶中倒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在小试管中注入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 称量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倾斜锥形瓶,使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在锥形瓶中混合反应。 再一次称量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讨论: 上述反应有什么现象发生? 锥形瓶口
6、为什么不用橡皮塞密封? 混合之后为何马上可以称量?天平最终是否还保持平衡?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练习1. 24 克镁与 16 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_克2. 6 克碳与一定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 生成二氧化碳 22 克,有_克氧气 参加了反应。分析定律内容的关键字词,如“参加”是指真正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生成物的质量”包括沉淀、气体等全部的生成物质量。问题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呢?回顾: 课前的复习和化学变化的实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P89 有关内容。2.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原子种类一切化学
7、反应中 原子数目 不变 总质量不变 原子质量问题是否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实验 3:稀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在烧杯中进行、敞口)。问题 稀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在烧杯中进行的反应,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变轻了。这是什么原因?难道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实验 4:稀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在锥形瓶中进行、密闭)。讨论: 吸滤瓶口为什么要绑一个小气球? 瓶口为什么不用橡皮塞密封? 混合之后可以马上称量吗?天平最终是否还保持平衡?实验 5:镁条在燃烧中的燃烧问题 参加反应的镁条质量大,还是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大?问题 1.铁生锈后,质量为什么会变大?2.煤燃烧后留下
8、的煤灰与原来的煤相比,质量为什么会减轻?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推测物质的组成或化学式;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巩固练习见相关配套练习。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2.原因;3. 应用。(具体见课件和板书)作业本 B 第 33 页 1-8 题复习旧知识,为新课作铺垫,为问题的提出和最终解决埋下伏笔。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将演示实验改为播放视频是无奈之举,白磷作为易燃物受到公安部门严控,我校没有白磷已有较长时间。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了解反应不同,实验设计就会有所不同,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并为后面的进一步讨论埋下伏笔
9、。及时反馈,更好的帮助学生熟悉质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知,消除知识误区。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加深理解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使学生的认知再一次出现矛盾和冲突,进一步明确质量守恒定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界定。使学生更加清楚反应前后的质量应该如何比较,并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认知。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出应用的话题。让学生在知识的应用中,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及时反馈,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及运用。使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活动 5【导入 】附:板书设计: 3.3 化学方程式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0、2.原因:原子的种类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 原子的数目 不变 总质量不变原子的质量3.应用: 解释现象;推测组成或化学式;进行计算。活动 6【导入 】附:课堂巩固练习:班级 姓名 学号 1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原子数目 分子种类 元素种类 物质种类 原子种类 物质总质量A、 B、 C、 D、2在化学反应 ABCD 中,若 8 克 A 与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9 克 C 和 11克 D,则参加化学反应的 B 的质量为 克。3.现有化学反应 A+B=C,若 m 克 A 和 n 克 B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 C 的质量是( )A、等于(m+n)克 B、小于(m+n)克C、大
11、于(m+n)克 D、不大于(m+n)克4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A、镁条放入盐酸中 B、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 C、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在空气中加热铜粉5.小明在练习制作“ 糖葫芦 ”时,在给蔗糖加热时产生了炭黑(碳的一种单质)和水(整个过程密闭),这一事实说明了( )A、蔗糖是由炭黑和水组成的纯净物 B、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C、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组成的 D、蔗糖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6. 蜡烛燃烧后的产物中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元素和 元素。7.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 2AB2 + B2 = 2C 中,C 的化学式为( )A、AB2 B、A2B2 C、AB D、AB38.将 25 克氯酸钾和 6 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残余固体质量为22 克,则产生氧气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