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过程与方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概括内容。2品味或热情赞美或冷静嘲讽的语言,体会文章的悲剧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雨果一起赞颂人类无与伦比的智慧,增强爱国情感,痛恨侵略者,树立保卫人类文明的责任感。重点1感受文章中对东方智慧的高度赞美之情,增强对国家民族的爱,加深对侵略的恨。2品味文章多姿多彩的语言,欣赏作者的讽刺艺术。难点透过或赞或讽的语言,深挖文章的意蕴,感受悲剧的效果。1朗读教学法。2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1雨果的相片。2圆明园的焚后图片。1 课时同学们,我不知道你们中间有谁去过首都北京,更不清楚在去过
2、北京的学生中有哪些人曾去过圆明园。圆明园是我国近代一座奇美无比的园林,被誉为“万园之园” ,可惜这座辉煌无比的名园,却被一伙入侵的强盗焚毁了,只留下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残垣断壁。对于这一破坏、践踏人类文明的罪行,当年在法国,有一位作家发出了抗议,这是对人类良知的愤怒谴责。雨果(18021885 年),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九三年等。他在这些作品里对人民的不幸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对社会的黑暗提出了强烈的控诉。1860 年(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 10 月 6 日占据圆明园。10 月 18 日,3500 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这封信是在 1861 年 11
3、 月 25 日写的,当时巴特勒率领法国远征军凯旋归国,红极一时,希望大文豪作诗文美言赞颂,雨果却毫不客气地复函,怒斥无知匹夫毁坏中国花费百年的工夫、巧夺天工建成的世间罕见的伟大建筑。1师生朗读课文。2指名学生找出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并朗读。3指名学生找出文中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朗读。4说说你读了课文后的整体感受。(学生可从以下两方面说感受:英法联军的罪行令人发指,使人愤恨;雨果对中国的同情受人尊敬)5师生再次朗读课文,认真品味感情。1雨果用哪些词语称呼、评价圆明园?“世界奇迹”(总称)“巨大的典范” “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 ”“恍若月宫的建筑” “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 “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
4、” “亚洲文明的剪影” 。2雨果通过什么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使用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通过反语来谴责,如“更彻底” “更漂亮” “丰功伟绩” “收获巨大”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 “全部赞誉” 。使用反语的作用是讽刺。3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英国和法国。这样说揭露了英法联军的强盗本质,使世人看清其掠夺者的丑陋面目。4文中的“两个强盗”都做了哪些事情?请你概括举出。两个强盗进入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一个强盗放火。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最后,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5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作者毫不客
5、气地指出英法联军的行为是强盗行径,对其提出强烈的抗议,指出他们终将受到历史制裁。6作者说:“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这句话对表达文章中心思想有何作用?作者这样说是用反语给予强盗以辛辣的讽刺,以文明和野蛮相对照,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做出了毁灭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蛮行径,而创造了惊世文明的中国人却遭受了侵略,圆明园这一人类文化瑰宝也荡然无存,孰是孰非,一目了然。7 “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作者在这里指出了一个什么事实?作者在这里指出了两个胜利者在圆明园
6、肆意毁灭文明、任意劫掠、不容抵赖的事实。8你怎样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这句话的含义?侵略压迫别国人民的殖民者不能以被压迫者的过错为借口,以此来掩盖自己的罪行。作为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人民永远不会做出像英法两国政府那样的强盗行径。强盗为自己所犯罪行百般抵赖的丑恶嘴脸昭然若揭。9作者说:“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这句话反映了他在这件事上的什么立场?作者从其正直的人道主义者的立场出发,坚信未来一个解放了的、彻底清除了强盗的干净的法国一定会把劫得的中国人民的财物归还给它的主人。圆明园的被焚是世界
7、文化不可挽回的惨重损失,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我们一定要牢记这民族之耻,努力学习,为复兴民族和国家强盛而奋斗!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第 一 部 分(第 1 3自 然 段 )缘 起 征 求 意 见了 解 看 法 )奇 迹 巨 大 典 范世 代 结 晶文 明 剪 影 )高 度 评 赞 圆 明 园感 情 真 挚 深 厚第 二 部 分(第 4 10自 然 段 )两 个强 盗 英 国 、法 国洗 劫 放 火塞 满 、装 满 )表 示抗 议 制 裁 强 盗归 还 中 国 )谴 责 侵 略 者 行 径表 达 愤 怒 之 情 对比作为法国人,雨果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是非分明,爱憎分明,头
8、脑清醒,立场公正,字里行间充满感情。一是以作比较的手法体现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如作者将圆明园与巴特农神庙当做幻想与理想的代表加以比较,使读者对圆明园的艺术价值、在世界上的地位有了明确的认识。二是语言中饱含感情。作者或直接表达感情,或在叙述中表达感情,或在讽刺中表达感情。如“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一句,在看似平静的叙述中表达了作者对圆明园被毁坏的万分痛惜的感情,也为下文谴责两个盗贼做好了铺垫。Error!正 直 的 良 知公 正 的 立 场在课堂教学环节里,我把“品读”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将“读”与“品”紧密结合,用“读”启发“品” ,用“品”指导“读” 。雨果的这封信赞美圆明园与谴责英法联军两大部分思路清晰,文风反差鲜明,这些在阅读中学生并不难认识和体会到,但对本文的理解赏析仅仅到此为止是显然不够的。所以我设计了一种能带动学生自主品味、细致探究的有效形式,从而大范围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从语感的角度体味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反语,在读中感知文章语言与思考,在品中激起情感的波澜,与作品充溢的感情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