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第 9 课 新文化运动知识点一:新青年的创办 1. 背景(1)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喜爱。(2)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与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尊孔复古。(3)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从 1915 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以及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进行认真思考,认为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2. 兴起:1915 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相关链接:“民主”:指西方资产阶级
2、民主政治和民主思想。“科学”:指自然科学及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思维拓展: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示: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因此,新文化运动初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向封建主义宣战,实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3. 前期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把斗争锋芒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二:“新世纪的曙光”1. 背景: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
3、“新世纪的曙光”。2. 主要活动(1)1918 年,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宣传:“是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2)为了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 年底,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思维拓展:新文化运动前后期有何异同?提示:共同点:从性质上看,前后两个时期都带有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性质;从领导者方面来看,前后两个时期有些领导者是相同的;从形式上看,两个时期都是通过著书立说开展文化宣传,同时都经过了长期激烈的争论;从作用来看,都是当时社会先进思潮的主体成分,都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不同点:从性质上看,前期属于纯
4、粹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后期则带有大部分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性质。从领导者上看,前期是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来倡导,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后期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继续领导,但已经转化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或马克思主义者,同时又加入了一批新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如毛泽东等。从内容上看,前期主要是追求民主和科学,提倡新文学、新道德;后期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从阵营上看,前期表现的较为一致;后期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引起了一些争论,尤其是问题与主义之争,使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从范围上看,前期主要局限于局部地区、少数知识分子;后期则进一步扩大了区域,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运动当中来,且
5、马克思主义还与工农运动结合起来。从作用上看:前期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起了一定的社会启蒙作用;后期影响深远,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为传播,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因素。3. 影响:从此,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以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到一个新时期。4. 评价(1)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2)积极性: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3)消极性: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思维拓展:如何理解 “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偏向,这
6、一直影响到后来”这一现象?提示:对这一现象的理解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这种情况确实存在,对后来产生了不良影响,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近代化的因素的否定和对资产阶级文化的向往。二是大凡进行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有时必须进行“矫枉过正”,即“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例题 1】 关于在 20 世纪初,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何要发起新文化运动,八年级(1)班同学形成了四种意见,你认为符合史实的是哪一种( )A.孙中山先生的建议B.是辛亥革命后实行民主共和制度的一个方面C.北洋军阀在文化领域推行尊孔复古的政策D.当时的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点拨
7、 此题是情景分析判断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判断能力。根据所学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里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进步知识分子奋起抗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因此符合题意的是 C。答案 C【例题 2】 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A.反对尊孔和复古B.提倡民主和科学C.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D.宣传马克思主义点拨 本题考查了对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题干中的关键词“德先生”“赛先生”可知,这是当时对
8、英语单词“Democracy”和“Science”的音译,即“民主”与“科学”。答案 B【例题 3】 新文化运动后期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点拨 此题是比较分析题,考查学生对新旧知识的比较分析探究能力。B 项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作用;D 项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作用,这是以往“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作用中所没有的,因此符合题意的是 D 项。答案 D【例题 4】 20 世纪初,一部分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9、发起了一场反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 )A.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B.解放了人们思想C.维护了民族尊严D.挽救了民族危亡点拨 新文化运动是近代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的反封建斗争,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由此判断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解放了人们思想。答案 B为革命“点种”李大钊早年任北京大学教授、图书馆主任,并参与新青年编辑工作,是社会名流。但他生活俭朴,“冬一絮衣,夏一布衫”,一个大饼,一根洋葱,常常是他的便饭,有人去他府上拜访,见他的幼女炎华,身穿红粗布小棉袄,外套蓝粗布小褂,前襟和袖口油光光的,土里土气的,像个乡下孩子,完全不像北大名教授的女儿。有位亲戚对此很不理解,有次问起李大钊,他只是淡淡一笑说:“点种。”“庄稼人种地要点种,你当教授点什么种?”亲戚迷惑不解。解放后,乐亭县第一中学师生访问李大钊故居时,这个亲戚向师生们谈到这件事。一位老师听后提议全体学生起立,他激动地说:“同学们,你们明白李大钊同志所说的点种的意思吗?他的种子,就是革命的种,共产主义的种!我们要让李大钊同志点的种,在我们心里开花结果。”直到这时,这位亲戚才恍然大悟,明白了李大钊所说的“点种”的真正含义。李大钊不仅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真理,为革命事业培养“火种”,在家庭里,也教育子女要经风雨、见世面,努力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