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云南的歌会 教学目标 1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2感知文章内容,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3掌握本文的词语。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导入新课。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迤( )西 譬( )喻 糯( )米 蹲( )踞 忌讳( ) 酬( )和 铁箍( ) 熹( )微3根据解释写词语。( ):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忌怕而隐避。( ):形容直往上升。 ( ):另外开展新的局面。来源:gkstk.Com( ):快活的样子。 ( ) :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4作者作品,写作背景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_,作
2、者_,现代_家,_家。5.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B.他和妈妈顶撞了两句,妈妈气得浑身哆嗦,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C.这种鸟在晨光熹微中,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 “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D.我市特困职工家庭的莘莘学子王华得到了 2000 元的资助。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这种环境气氛里,不论唱什么,都挤满一种淳朴的本色美。来源:学优高考网B.文章的中心思想确定以后,还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认真地组织选择材料。C.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水平。D.
3、近代中国 150 年的屈辱史在警告我们,教育落后便意味着将永远处于受剥削被侵略的地位。整体感知1、感知歌会: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在什么地方哪三种形式的歌会?并说说每种歌会描写的重点是什么?。 (形式用四字短语回答)2、说歌会: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歌会读一读,并结合具体段落、句子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四人小组讨论)3、赏歌会:(1)从文中你感受到云南美在何处?结合内容说说理由。(2)文章虽是为云南的歌会而写,却用大量的笔墨写了云南的人、云南的景、云南的情,这样写,你能从文中感受到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呢?问题探究-分析人物刻画方法1在三种不同形式的歌会中,作者都进行了细腻的人物刻画,请跳读
4、课文,划出三处人物描写的句子。看看作者分别写了哪三种人?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来源:gkstk.Com2在三个歌会中,作者重点刻画这三种人的目的分别是什么?3作者在对这三个人物进行描写时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4通过对三种歌会中人物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人物描写时的哪些启示呢?学习人物描写方法一、在云南歌会中,作者抓住人物外貌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三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么?同样是描写外貌,却能有不同的写法呦。请比较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1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
5、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新 课 标第 一 网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沈从文边城)明确:第一段以 描绘为主,刻画细腻真实,作者的态度隐含在字里行间。这段文字如同一幅人物肖像:写 、写 、写 ,笔笔细致,如在眼前。第二段着力描写人物的 ,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为了写出人物内在的精神风貌,作者运用了 、 等手法,意在写出人物
6、空灵动人的 之美。因此,这段文字显得飘忽灵秀。二、讨论问题课文第四段,用许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唤侣”,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拓展延伸阅读下面各语段,回答问题。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比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A (引用经典著作作为论证的依据),当事
7、人照例心中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 B (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于是轻轻的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明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的脸,满口白白的牙齿,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了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
8、,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作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路旁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 C (像没有那回事儿一样。形容态度镇静,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1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在选段中 A、B、C 三处,填上合适的成语。(3 分)A B C 2选文展现的是 场景,字里行间蕴涵着浓郁的 气息,流露出作者之情。(3 分)3选文第 1段中写“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哪些不同方式?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 (4 分)答:4选文第 2段中加点的“多的是”,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2 分)答:5选文第 2段中作者抓住哪些方面描写对调子的年轻女子?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4分)答:6年轻的妇女“轻轻的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仔细品读,并对之加以分析。 (3 分)答:7第 2段中画线句子能否去掉?为什么? (3 分)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