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课题:第四章 第一节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 2015 年 4 月 29 日,星期 三 ,第 四 节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泌尿系统位置、功能及组成器官,并理解排泄的概念;()掌握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重、难点)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观察猪肾脏的外形和结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观察泌尿系统、肾脏结构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及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组实验及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科学探究的素养,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并学会相互协作。形成人体结
2、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体验肾脏结构的精巧,感悟生命的魅力。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本节课采用“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新闻视频“儿童公共场所尿尿,世界各地如何处理”能够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题。学生通过尿液排出的视频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初步了解尿液排出的过程和所需要的器官,进而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突破本节课的重点。“观察猪肾脏的外形和结构”实验,采用较为开放的科学探究方法,由学生观察其外部形态,进而解剖观察其内部结构,对照教材,并通过视频资料而实现对本节课难点的突破。对于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和血流特点,主要是采用小组交流
3、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观察图片和文字资料,结合前面所学习的毛细血管相关知识,通过教师的提示问题,进而逐步探究获得答案。 课前准备:猪的肾脏,解剖盘,解剖针,多媒体课件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来源:gkstk.Com激发兴趣3 分钟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新闻视频片段儿童公共场所尿尿 世界各地如何处理?同学们,看完这个备受世界各地关注的儿童尿尿问题,我们不免会想,人们每天为什么要排尿呢,是如何将体内的尿液排出体外的呢,排出的尿液主要含有什么成分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今天要学习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板书课题:尿液的形成和排出展示学习目标观看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联系
4、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实例出发,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探究层层推进35 分钟探究一:排泄请同学们自学教材第 66 页第一段内容,思考人们每天为什么要排尿呢,排出的尿液主要含有什么成分呢?什么是排泄?排泄有哪些方式呢?自学:由生活感悟出发,并结合自小组讨论归纳:人体排尿是为了排出体内废物。排泄的途径:引导学生理解排尿对人体的意义,对排泄有初步感知。己的亲身体会说出人体产生的废物有哪些。粪便是不是属于代谢产物?人体排出废物的途径有哪些?探究二:泌尿系统过渡:我们了解了排尿的意义,那体内的尿液是如何排出的呢,下面就是尿液排出的过程,请同学们思考这个过程中都经过了什么器官呢。教师播放尿液排出
5、视频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图,引导学生讨论各结构的作用。总结:人的泌尿系统主要有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肾脏形成尿液,位于人的腰部,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肾脏是泌尿系统最重要的器官;膀胱有暂时储存尿的作用,而输尿管是把尿从肾脏送到膀胱的;尿道排出尿液。结论:肾是排泄的主要器官。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由尿液排出,学生整体感知泌尿系统的组成。比较视频和图片,同学合作交流,积极回答问题,其他同学思考并指出正误。联系自身生活经验,通过视频和图片,认识泌尿系统的各个器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探究三:肾脏过渡:肾脏既然是泌尿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它到底
6、有和神奇之处呢,下面请同学们来揭开它的面纱。【小实验】观察猪肾脏的结构:教师准备好纵剖开的新鲜猪肾,同学们结合肾脏的结构图仔细观察。教师提问:(1)肾脏在人体的什么位置,外形像什么,什么颜色,什么气味? (2)肾脏的结构分为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点?(3)注意观察肾动脉和肾静脉以及肾的颜色,根据所学过的知识思考:为什么皮质的颜色要比髓质的颜色深?播放视频:猪肾脏的外形和结构探究四:肾单位学生认真观察猪肾的外形特征。结合教材,讨论肾脏的结构特点。在指导学生实验观察时,按先观察外形,再观察内部结构的顺序进行观察。学生观看视频教材,对照交流结果,理清思维,对肾脏的外形和结构获得较为准确的认知。来源:
7、gkstk.Com来源:gkstk.Com由学生首先对照教材和实物进行对比学习,结合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通过视频教材,校正学生的讨论结果,又进一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过渡:每个肾大约有 100 多万个肾单位组成。那肾单位又是如何构成的呢?请同学们观察课本图 3.4-2,完成下列探究链:肾单位的结构组成?描述肾小球是怎样形成的?肾小球的实质是什么?注意观察肾小球与肾小囊腔是否相通?肾小囊腔与肾小管是否相通?过渡:血液流经肾脏不仅给肾脏运送养料和氧气,还运走废物。那在肾单位中,血液是如何流动的呢?教师提问:用文字和箭头写
8、出血液在肾单位中的流动方向。血液在肾单位里经过了几次小动脉?几套毛细血管?肾单位中的物质交换是在肾小球还是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学生们阅读教材第 67 页相关文字,观察肾单位的组成示意图,并讨论教师的提示问题。学生观察课本和模型,理解血液流经每个肾单位时的变化,并思考教师的提示问题。结合课件观察,增强直观性,加深同学们的印象。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识别几个名词肾单位、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理解肾单位中血液的流动特点,为下一节课尿液的形成过程做好铺垫。通过教师的引导,增强学生观察图片的能力,特别是理解颜色在图片中的重要意义。问题主导探究,突破重难点。结论:血液在肾单位的流动方向:肾动脉入球小动脉
9、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外毛细血管肾静脉课后拓展小小展示:请同学们用彩色橡皮泥制作肾单位的模型。思考肾小球和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网有何作用呢?学生动手制作肾单位的模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加深了肾单位结构的认识,并外下节课尿液的形成过程做好铺垫。课堂达标检测题7 分钟A 类:1、人体皮肤、呼吸系统、肾脏都具有的功能是( ) A排出水 B排出尿素 C排出二氧化碳 D散发热量2、人体形成尿的结构单位是 ( ) A肾脏 B肾单位 C膀胱 D肾小球3、与肾小球毛细血管两端相连的血管分别是 ( ) A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静脉 B入球小静脉和出球小动脉 C人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 D人球小静脉和出球小静脉 4、
10、下列关于肾小囊结构的描述,有错误的是 ( ) A肾小囊壁有内、外两层 B肾小球被包在肾小囊腔内 C内层肾小囊壁紧贴着肾小球 D肾小囊腔是形成原尿的场所 B 类:1、水、无机盐、尿素的主要排泄途径是( ) A肾脏 B皮肤 C肺 D随粪便排出 2、人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的血分别是 ( ) A动脉血、静脉血 B静脉血、动脉血C静脉血、静脉血 D动脉血、动脉血3、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排泄的是 ( )A呼出体内二氧化碳 B吐出痰液 C排出大便 D伤口感染排出脓液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C 类:1、 (2012聊城)关于肾单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B.肾单位是由肾小
11、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C.肾小管具有重吸收功能,使原尿形成尿液D.肾小管重吸收的主要物质是尿素和部分无机盐 2、 (2011南通)人体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是 ( )A肾小球 B肾单位 C肾小体 D肾小管3、(2011济宁)人喝进体内的水,有一部分会随尿液排出。这部分水一定不会经过( ) A.下腔静脉 B.右心房 C .肺静脉 D.肾静脉4. 以“我是小小的肾单位”为题写一段话(不少于 300 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在设计时本着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目的,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为主要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主动理解“尿的形成过程” 。来源:学优
12、高考网 gkstk课程以视频新闻导入,贴近学生生活,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视频尿的排出过程,学生对排尿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总结排泄的概念,和泌尿系统的组成。随后以猪的肾脏为材料,学生观察实物,并动手操作,了解肾脏的外部和内部结构。通过挂图和教师的提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肾单位的结构特点、组成情况和血流情况,又为下课时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师在此过程中起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体现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内容视频和图片资料丰富,教学中充分利用图解 “尿液的排出” 视频、 “泌尿系统” 组成图、 “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 “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引导学生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地观察图。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讨论交流中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本节课的不足是:观察猪肾时,少数同学不能正确的辨析各个结构。在探究肾单位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时,设计的个别问题难度较大,学生讨论所用时间较多。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