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课题:第三章 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3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 2015 年 4 月 3 日,星期 五 ,第 3 节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 ABO 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规律。 (重点、难点)2.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义务献血。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形成珍爱生命的良好品质。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教法和学法指导:从图片入手激发学习兴趣,并提出与本节相关的问题,从而导入新课。在学生了解血型发现史的过程中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所涉及的问题
2、,从而获得知识。血型的分类依据和输血规律是本课的重难点,学生很难理解,因此在课上强化了发现史的思维过程。血量和献血的知识学生自学完成。利用图片和调查自己身边的人献血的实例,使学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由于人体内的血量和献血量多少的知识有联系,上课时把课本上安排的顺序做了调整,先学习血型的分类依据,再来学习血量和献血的相关知识,用失血不能超过多少来解释献多少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的问题,使知识更衔接,学生更易接受。课前准备:1.教师 搜集血型发现过程的相关资料2.学生了解血型相关知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来源:gkstk.Com感悟导入3
3、分钟展示图片: 解放军 163 医院抢救一民工纪实情景展示1 “患者失血过多”,如何挽救生命?2 多名官兵踊跃献血,为什么只有6 个符合患者血型要求?板书课题: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3学生观看图片、讨论并回答失血过多时输血。输血前要先鉴定血型。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拥军爱民思想同时激发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积极进入课堂,并引入课题。 过渡:人体内的血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如果一次失血过多,会有生命危险。不同人之间不可以随意输血,在输血之前医生必须检验血型。血型怎么被发现的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历史,回顾医学家的伟大发现。知识点一:输血与血型多媒体展示资料:血型的发现:1829 年,英国医生布伦德尔
4、第一次完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输血试验。但以后的试验结果还是令人失望,大多数病人死亡。只有少数病人得到康复,到底是什么原因在作怪呢? 学生认真阅读资料,深刻体会科学家研究的过程,重温血型发现史,拓展知识,开拓学生视野,感受科学家的智慧和结晶,使学生更有激情和兴趣的投入到本课的学习。引导探究层层推进10 分钟红细胞凝集19 世纪,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施泰纳在实验中发现:一个人的红细胞,在遇到某些人的血浆时,红细胞会凝结在一起,也就是发生了凝集现象;遇到另外一些人的血浆时,不会发凝集现象。经进一步的研究,兰德施泰纳发现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是 A凝集原和 B 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
5、两种凝集素,分别是抗A 凝集素和抗 B 凝集素。后来经过深入研究,发现了 ABO 血型。A型、B 型、AB 型和 O 型。教师点拨:ABO 血型系统分型的依据:调查研究证明,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因此,A 型血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 B 凝集素;B 型血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 A 凝集素;AB 型血人的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没有;O 型血人的血清中则两种凝集素都有。并结合课本及课下收集的资料,尝试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红细胞会凝结成团会堵塞病人的毛细血管,所以大多数病人死亡常见的ABO血型系统分A型、B型、AB型和O型。还听说过Rh血型(熊猫血) 。学生认真听讲并记录。通
6、过阅读资料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输血的相关知识,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对抽象的知识加深理解,达到提升认识的目的。培养了学合作竞学组织交流点拨 建构15 分钟来源:学优高考网ABA和 B无A型B型AB型O型抗 B抗 A无抗 A和 抗 B红 细 胞 凝 集 原血 型 血 清 凝 集 素除 了 ABO血 型 系 统 外 , 人 类 还 有 一 些 其 它的 血 型 系 统 , 比 如 Mn、 Rh血 型 系 统 等 。ABO血型分析讨论:表 3.31 为 ABO 血型系统中各种血型的血液相互混合后出现的现象,据表分析每一种血型的人输血时可接受的血液类型。分析并讨论以下问题
7、:1.为什么输血前必须鉴定血型?2.各种血型的人输血时可接受哪几种血型的血液?你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拓展应用:据表分析每一种血型的人输血时可接受的血液类型写出四种血型间输血关系:病人血型 献血者血型 不能输的血型A A、O B、AB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图片,理解血型鉴定的实验原理。讨论交流、表达观点: 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时,可能会出现红细胞凝集成团的现象。所以输血前要鉴定血型。 规律:同型血之间可以互相输血;血液为 AB 型的人可以接受其他各种血型的血液;而 O 型的血液可以输给其他各种血型的受血者。学生讨论后填写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图片比较 A 型、B 型、AB型、O 型血
8、与标准血清发生的凝集反映的情况,将抽象的知识变为有趣的实验现象,使学生在分析比较中形成对四种血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点拨】:输血的时候,主要考虑献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之间是否会发生凝集反应。教师总结将输血关系用文字和箭头表示(表示输给)问:你能根据图解说出输血的原则吗?画龙点睛:输血时以输 同型血 为原则。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找不到同型血, O 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病人。 AB 型血的病人原则上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血。慧眼识珠若 A 型血的人失血过多,抢救时应该给他输入( )A、A 型血 B、 B 型血C、AB 型血 D、 O 型血解析:输血时,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这是
9、最重要的原则。答案: A过渡:血液作为生命的能源,神奇地支撑着我们的全部生活。我们的身上到底B B、O A、ABAB A、B、AB、O 无O O A 、B、AB生:输血时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找不到同型血,O 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病人。AB 型血的病人原则上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血。异型输血时要少量而缓慢输入。来源:学优高考网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突破难点。有多少血量呢?我们健康的人一次可献出多少血液?就让我们来学习下一部分的内容:血量和献血。自主探究5 分钟知识点二:血量和献血引导学生自学课本 46-47 页,并提出下列问题:自主学习,准备抢答1.成
10、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多少?2.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一次失血超过多少生命就会发生危险?3.失血量如果一次超过血液总量的 30%,人就会出现什么症状?4.健康成年人每次的献血量一般是多少?来源:gkstk.Com5.我国从什么时间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我国提倡什么样的人能无偿献血?学以致用:关于无偿献血,老师经常听到两种说法:有人说献血对人体有好处,有人说有害处,同学们你认为献血会不会影响自身的健康呢?师:对于无偿献血,大家的共识很积极、客观,无偿献血的精神代表了新时代的正能量。无偿献血,有益健康,利人利己。展示我们身边的无偿献血的模范:小组竞赛,积极抢答。1、成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
11、人体重的 7%8%2、一次失血超过 12001500ml,就有生命危险3、一次失血超过血液总量的 30%,就有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4、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 2-3 周得到补充而恢复,不会影响身体健康5、从 1998 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60 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生:不会。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常献血更有益于健康。献血可预防、减缓高粘血症状。可预防、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促进血液的更新等。长期坚持适量献血的人,体内新鲜的血细胞含量明显高于未献血者,其精力更充沛,身体更健教师利用图解总结和板书,强化知识、加深对于输血原理
12、的理解,突破重难点。学以致用,促进了知识的整合、迁移和应用,提高了学习的效率。知识整合 迁移应用4 分钟山 东 好 青 年 鲜 血 谱 写 大 爱 11年 无 偿 献 血 助 燃 生 命山 东 能 源 枣 矿 集 团 柴 里 煤 矿 胡 安 奇师:假如我们身边有人需要输血,你能参与献血吗?我们能为无偿献血做些什么呢?讲解: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有些患者只是缺少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并不需要输全血(含全部血液成分) 。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出成分输血,即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补充血液中缺少的成分 。1成分输血试判断以下失血情况一样吗?讨论完成下列问题:A大面积烧伤患者 B严重贫血患者C创伤性失血过多 D小伤
13、口出血不止(1)这些患者应该怎样输血为宜? (2)成分输血的优点是什么?总结点拨:现在医学上大力提倡成分输康生讨论发言:初中学生还不到法定的献血年龄。可是能义务做无偿献血的动员者、宣传者等。设计无偿献血的标语、宣传画、公益广告等生:(1)血浆、浓缩红细胞、全血、血小板(2)优点是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课外延伸的设计,能让学生理解输血的原则基础上的发达科技和输通过自主学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课堂达标检测9 分钟血,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输入病人体内,做到有目的使用血液。这就是成分输血。临床上常。成分输血可以是血浆、血
14、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2.自身输血自身输血可以避免血源传播性疾病和免疫抑制对一时无法获得同型血的患者(熊猫血)也是唯一血源。自身输血有三种方法;贮存式自身输血、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及回收式自身输血。总结整合:谈一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A 型B 型AB 型O 型输血 原则:输同型血占体重的 78%义务献血:200300MLA 类: 1.成年人的血量占体重的 ,如果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血液总量的 % 约 毫升,就会有生命危险。(知识目标2)2. ABO血型包括 型、 型、 型和 型4种。输血时以输 血为原则。在紧急情况下,如找不到同型血, _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
15、课外延伸的设计,能让学生理解输血的原则基础上的发达科技和输血的科学性。学生总结收获认真做题,相互讨论,准确给出答案A类: 1.7%-8%、 30%、1200-1500毫升2.A、B、AB、O、同型血O型 AB型 红细胞 凝集了解人体内的血量,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学情。同时培养学生分析血型血量输血与血型人。 型血的病人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血。如果输血时血型不合, 会发生 现象,阻碍血液循环。(知识目标1)B 类:3.甲、乙、丙三人同行,丙受重伤急需输血,已知丙的血型为B型,甲为AB型,乙为O型,在没有外来血源的
16、情况下,甲、乙二人可以给丙输血的是( ) (知识目标1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标)A.甲 B.乙 C.甲、乙都可以 D.甲、乙都不可以4.电影爸爸的爱中的小主人得了白血病,在没有找到匹配移植骨髓之前,只有靠输血维持生命,如果该主人公的血型是 A 型,应该输入何种血为原则( )AO 型 BAB 型 (知识目标1)C.A 型 D.B 型 5.(2012 泰安中考)某患者患重病先后接受少量的 A 型血和 B 型血,据此你推断他最可能是哪种血型?( ) (知识目标 1)A、A 型血 B、B 型血C、AB 型血 D、O 型血B类: 3. B.4.C.5. C.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综合训练题
17、】 (2011 牡丹江)临床上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进行输血。下面是有关输血和献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B、在没有同型血而情况又十分危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少量的 AB 型血C、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 1860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D、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 200300 毫升不会影响健康C 类:6.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份宣传广告,形式不限,或漫画或倡议书旨在号召大家都来关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尽一份义务,奉献一点爱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6 CC类:略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板书设计: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3教学反思:通过师生多方面的交流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
18、主体性,自主地开展探究式的学习:讨论、探究、总结,从中体验到书本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习乐趣,由于输血与血型的关系比较抽象,学生的理解水平有限,难于理解。在课上强化了发现史的思维过程,淡化了血型配型的原理(该内容是高中生才能理解的水平) ;强化了对义务献血意义的认识,淡化了对义务献血责任的空洞说教。把教学重点定在输血与血型的关系以及认同我国无偿献血制度,使学生从小树立珍爱自己与他人生命的情感。所以在课堂上借助图像,表格等辅助教学,并补充血型分类依据、等方面的知识,不只是简单记住知识点而是使学生更能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把知识变抽象为形象,符合初中学生认知规律和特点。 输血与血型输血血量 义务献血:200300 毫升占人体重的 7%-8%血型原则:输同型血B 型AB 型A 型O 型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对血型和献血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认同我国无偿献血制度,激发学生从小树立珍爱自己与他人生命的情感,促使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和思维的拓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