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812331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七年级上册 执笔: 审核:七年级语文组班级:- 姓名:-【导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及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2、理解四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3、熟读成诵。第一课时 学习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知识链接】1.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迎汉献帝到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 “挟天子以令诸侯” ,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

2、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2.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王湾是一个生卒年不详的唐朝诗人,今天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诗歌,这印证了“人以诗传”

3、的道理。观沧海导学要点:学习虚实结合,描写景物的技巧;感受其间蕴含的情感。.一、初读,整体感知1小组竞读,注意节奏,语气、语调。2用自己的话理解诗意。【合作探究】1. 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2这首诗前两句写什么?中间十句写什么?最后两句又写什么?叙述 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 “观”字领全篇。写景抒情 前六句描写海水和山岛,现实中的实景。后四句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3写景部分采用_动静结合_手法,勾勒了汹涌澎湃湃的_,耸立海中的_,岛上繁茂的_,给人一种如画的感觉。4. 诗中哪些诗句最能

4、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 ,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次北固山下导学要点:赏景悟情,熟读成诵。二、初读,整体感知1小组竞读,注意节奏,语气、语调。2用自己的话理解诗意。【合作探究】1. 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 “潮平” ,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 ,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诗

5、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直接抒发思乡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拓展延伸】积累与“海”和“思乡”有关的古诗词第二课时 学习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知识链接】1.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它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

6、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这首诗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真不愧为名篇。 2. 马致远(1250?一 1321?) ,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提,称为“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

7、潦倒一生。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 。元曲的相关常识:散曲,是金元时期产生于我国北方的一种可配乐歌唱的长短句新诗体,是元代韵文的主体,它主要形式有小令和套数两种。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有标题的小令。钱塘湖春行导学要点:1体会本诗所描绘的西湖早春的景色特点,感受西湖的美。2抓住重点词,品味诗歌内容。一、初读,整体感知1小组竞读,注意节奏,语气、语调。2用自己的话理解诗意。【合作探究】1.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哪一时段的西湖之景?从哪些之词可体会到?并对这些字词作点赏析。早春景象 (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词可体

8、会到?天净沙秋思导学要点:1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天净沙秋思 ,熟读成诵。2细细品味,重点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一、初读,整体感知1小组竞读,注意节奏,语气、语调。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小令的画面【合作探究】1.曲中哪些语句写景?写了多少种景?(用“_”画出)并用“( ) ”话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词。2.文中哪句抒情?抒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怀?它与曲中景物描写有什么关系?_3.作者写景,既不夸张,写不用典,纯用的描勾勒,语言凝练,言简意丰,给人留下无尽的想像空间,请你张开想像的翅膀,翱游其间。或用“我以为_用得好,好在_”的句式说话,体会其奇特的表现手法。_【拓展延伸】将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写景抒情散文。要求:紧扣原作,展开想像,尽量填补艺术空白。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