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09【三月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810134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09【三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09【三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09【三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09【三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09【三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优中考网 2012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 09【三月版】 都有答案,有的有详细解析。有的是选自中考真题,有的是选自一摸或者二模,有的是选自名校的期末考试题。(2011 模拟)燕山(二)阅读低碳生活 ,完成 1820 题(8 分)低碳生活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已经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及温室效应等。如果碳排放量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将无法维持,更将继续恶化。这绝非危言耸听。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将导致地球两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也将快于预期。遏制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从我们每个人做起,节能减排,适应低碳生活。低碳

2、生活是指减少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是一种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生活态度。全球气候变暖,使人类的“碳”意识不断增强,人们正在努力减少自己的碳足迹,积极推进节能环保。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参与到低碳行动中来。被评为最环保国家的瑞士,不仅大量应用了水利发电,而且公共交通设施发达,铁路得到广泛应用。挪威法律规定,砍伐树木后,限期之内必须补种幼苗。芬兰的能源利用结构十分合理,可再生能源已经占整体能源利用的 25,是欧盟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最高的国家。其实“低碳”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一样可以做到“低碳”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

3、对个人“低碳生活方式”提出了几项小建议,如把在电动跑步机上 45 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以减少将近 1000 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衣服 自然晾干,可以减少 2300 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除省电外,还可以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 1/3 等等。一个人或一家一户的节能行动“减碳”的效果虽然有限,但全国每个人每家每户都行动起来效果就会非常惊人。比如:提前淘米并浸泡 10 分钟,然后再用电饭锅煮,可大大缩短米熟的时间,节电约10%。每户每年可因此省电 4.5 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4.3 千克。如果全国 1.8 亿户城镇家庭都这

4、么做,那么每年可省电 8 亿度,减排二氧化碳 78 万吨。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福子孙万代,是人类共同的夙愿。为了实现这个夙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把握自己,让低碳生活从每一天做起。16请说出第段中,划线句子“科学研究表明”不能删去的两个理由。 (2 分)学优中考网 答:17第段文字,先总说 ,然后说明 , 。 (3 分)18结合文段内容对下面材料给出解释。 (3 分)【材料链接】材料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变暖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 1.9 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

5、期。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材料二: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它的倡导,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的担忧。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优化和约束某些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材料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说:“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 ”答:【参考答案】:18承接前句,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及温室效应等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绝非危言耸听” ,有据可查;同时交代下句“气候变暖导致地球两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速度

6、快于预期” 是经过科学推测的。 (评分:共 2 分,每点 1 分)19先总说人类“碳”意识不断增强,积极推进节能环保;然后说明世界上许多国家参与到低碳行动中来,普通人一样可以做到 “低碳” 。 (评分:共 3 分,每点 1 分)20. 略 (评分:共 3 分,每点 1 分)*(2011 模拟) 浙 江 省 杭 州 市 进 化 一 中 2011 年 中 考 语 文 模 拟 试 卷学优中考网 海洋内大团黏液状物质具有致使危险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 10 月 9 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一项最新的地中海研究称,随着近几十年海洋温度不断上升,海洋内越来越频繁地形成大团大团的像黏液状的物质,而

7、且出现这种物质的区域更广,持续时间更长。这个季节的温暖天气使海水更加平静,这种情况导致有机物更易结合在一起,形成泡状物。在长达 124 英里(200 公里)的海域,这种黏液物质在夏季自然形成,经常出现在地中海沿岸。如果气温更高,黏液物质甚至在冬季也会形成,而且会持续好几个月。据这项研究的领导者、意大利马尔凯理工大学海洋学系主任罗伯托达诺瓦罗(Roberto Danovaro)表示,迄今为止,这种浅棕色“黏液”一般被视为一种令人讨厌的东西,它形成的粘性胶状膜可堵塞渔网,粘在游泳的人的身上,发出一股怪味达诺瓦罗表示,这项最新研究在地中海黏液物质里发现了大量细菌和病毒,其中包括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大肠

8、杆菌。这些病原体对游泳的人和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具有致命威胁。有研究报告指出,那些别无选择,只能游过黏液团的鱼类和其他海洋动物最易遭受这种物质携带的病菌侵袭,甚至可能夺出大型鱼类的性命。达诺瓦罗表示,这种有毒黏液团还能困住海洋生物,封住它们的腮,使它们窒息而亡。最大的黏液团能沉入海底,它就如同一条巨大的地毯,使海底生物窒息。同时,黏液团释放病原体会对公众健康构成致使威胁。在这种黏液团里游泳的人,可能会染上皮炎等皮肤病。黏液物体始于“海雪” , “海雪”主要由微小的死亡有机物和活有机体结合而成,其中包括一些裸眼可见的甲壳动物,例如小虾和桡脚类动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海雪(是许多海洋生物的食物来源)不

9、断聚拢其他微小物质,慢慢增大形成黏液物质。1729 年,人们首次在地中海确认这种泡沫状物质,而且在这一地区很常见。海洋的相对平静和海水较浅,导致近海水体相对来说更加平静,这种情况为黏液形成提供了理想环境。最近的研究发现,黏液团不只是地中海地区的一大安全隐患,从北海到澳大利亚,这种物质可能遍及所有海洋,这种情况可能是由气温升高造成的。达诺瓦罗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对气候变暖采取一些措施,地球将发生重大变化。如果我们继续否认科学证据,这就是我们将面临的严重后果。 ”除此之外,目前还不清楚导致这种黏液团形成的其他原因。例如,谁也不清楚这些黏液团里死亡的海洋物质为什么不会腐烂

10、。科学家们说:“我们找到答案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挽救世界其他地区的海洋。 ”15请根据文章至段文章,简述“海洋内大团黏液状物质”的形成的过程。 (4分)1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所指的具体内容。 (4 分)这些病原体对游泳的人和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具有致命威胁。学优中考网 其中包括一些裸眼可见的甲壳动物。17文章列举 1729 年人们首次在地中海确认这种泡沫状物质的作用是什么?(3 分)18下列判断都是错误的,请选择其中一个,指出其错误所在,并简述理由。 (3 分)黏液物体是由“海雪”组成, “海雪”是由微小的死亡有机物和活有机体结合而成的。为了挽救世界其他地区的海洋,我们只有搞清

11、楚这些黏液团里死亡的海洋物质为什么不会腐烂这个问题,才能最终解决问题。【参考答案】:15随着海洋温度不断上升,温暖的天气使海水更加平静(1 分) ,由微小的死亡有机物和活有机体结合而成的“海雪” (1 分) ,不断聚拢其他微小物质(1 分) ,慢慢增大形成黏液物质(1 分) 。 (4 分,每个要点 1 分)16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大肠杆菌等细菌和病毒。结合成“海雪”的微小的死亡有机物和活有机体。 (4 分,各 2 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17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像地中海这样相对平静和海水较浅的海洋,其近海水体相对来说更加平静,为黏液形成提供了理想环境。 (3 分,意思符合即

12、可)18原文是,黏液物体始于海雪“, ”海雪“主要由微小死亡有机物和活有机体结合而成,不是只有这两种物质构成。应该是搞清楚导致这种黏液团形成的其他原因后,才能挽救世界其他地区的海洋。18、 (2011 模 拟 ) 浙 江 省 杭 州 市 进 化 一 中 2011 年 中 考 语 文 模 拟 试 卷海洋内大团黏液状物质具有致使危险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 10 月 9 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一项最新的地中海研究称,随着近几十年海洋温度不断上升,海洋内越来越频繁地形成大团大团的像黏液状的物质,而且出现这种物质的区域更广,持续时间更长。这个季节的温暖天气使海水更加平静,这种情况导致有机物更

13、易结合在一起,形成泡状物。在长达 124 英里(200 公里)的海域,这种黏液物质在夏季自然形成,经常出现在地中海沿岸。如果气温更高,黏液物质甚至在冬季也会形成,而且会持续好几个月。据这项研究的领导者、意大利马尔凯理工大学海洋学系主任罗伯托达诺瓦罗(Roberto Danovaro)表示,迄今为止,这种浅棕色“黏液”一般被视为一种令人讨厌的学优中考网 东西,它形成的粘性胶状膜可堵塞渔网,粘在游泳的人的身上,发出一股怪味达诺瓦罗表示,这项最新研究在地中海黏液物质里发现了大量细菌和病毒,其中包括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大肠杆菌。这些病原体对游泳的人和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具有致命威胁。有研究报告指出,那些别

14、无选择,只能游过黏液团的鱼类和其他海洋动物最易遭受这种物质携带的病菌侵袭,甚至可能夺出大型鱼类的性命。达诺瓦罗表示,这种有毒黏液团还能困住海洋生物,封住它们的腮,使它们窒息而亡。最大的黏液团能沉入海底,它就如同一条巨大的地毯,使海底生物窒息。同时,黏液团释放病原体会对公众健康构成致使威胁。在这种黏液团里游泳的人,可能会染上皮炎等皮肤病。黏液物体始于“海雪” , “海雪”主要由微小的死亡有机物和活有机体结合而成,其中包括一些裸眼可见的甲壳动物,例如小虾和桡脚类动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海雪(是许多海洋生物的食物来源)不断聚拢其他微小物质,慢慢增大形成黏液物质。1729 年,人们首次在地中海确认这种泡

15、沫状物质,而且在这一地区很常见。海洋的相对平静和海水较浅,导致近海水体相对来说更加平静,这种情况为黏液形成提供了理想环境。最近的研究发现,黏液团不只是地中海地区的一大安全隐患,从北海到澳大利亚,这种物质可能遍及所有海洋,这种情况可能是由气温升高造成的。达诺瓦罗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对气候变暖采取一些措施,地球将发生重大变化。如果我们继续否认科学证据,这就是我们将面临的严重后果。 ”除此之外,目前还不清楚导致这种黏液团形成的其他原因。例如,谁也不清楚这些黏液团里死亡的海洋物质为什么不会腐烂。科学家们说:“我们找到答案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挽救世界其他地区的海洋

16、。 ”15请根据文章至段文章,简述“海洋内大团黏液状物质”的形成的过程。 (4分)1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所指的具体内容。 (4 分)这些病原体对游泳的人和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具有致命威胁。其中包括一些裸眼可见的甲壳动物。17文章列举 1729 年人们首次在地中海确认这种泡沫状物质的作用是什么?(3 分)18下列判断都是错误的,请选择其中一个,指出其错误所在,并简述理由。 (3 分)黏液物体是由“海雪”组成, “海雪”是由微小的死亡有机物和活有机体结合而成的。为了挽救世界其他地区的海洋,我们只有搞清楚这些黏液团里死亡的海洋物质为什么不会腐烂这个问题,才能最终解决问题。学优中考网 【参考答案】

17、:15随着海洋温度不断上升,温暖的天气使海水更加平静(1 分) ,由微小的死亡有机物和活有机体结合而成的“海雪” (1 分) ,不断聚拢其他微小物质(1 分) ,慢慢增大形成黏液物质(1 分) 。 (4 分,每个要点 1 分)16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大肠杆菌等细菌和病毒。结合成“海雪”的微小的死亡有机物和活有机体。 (4 分,各 2 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17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像地中海这样相对平静和海水较浅的海洋,其近海水体相对来说更加平静,为黏液形成提供了理想环境。 (3 分,意思符合即可)18原文是,黏液物体始于海雪“, ”海雪“主要由微小死亡有机物和活有机体结合而

18、成,不是只有这两种物质构成。应该是搞清楚导致这种黏液团形成的其他原因后,才能挽救世界其他地区的海洋。*(2011 真题)聊城神奇的人体“天网”前不久,德国科学家在观察人体免疫系统对付细菌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在那些被人体灭菌勇士白血球杀死的细菌周围,经常会看到一些丝体物质。起初,他们以为这是显微镜的镜片不干净导致的观察错觉。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些丝状体物总是在细菌进入人体后,很快就出现在细菌周围。它们相互缠绕,构成了网。这些网就像蜘蛛网那样,能够迅速把细菌横七竖八地粘在上面,从而将细菌擒拿。随后,这些网就密切配合人体白细胞里的其他物质,把被擒拿的细菌毒杀或者吞吃掉。更为奇特的是,这种由丝状体物质构成

19、的网还能对人体内健康的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实验发现,在对付病毒的战斗中,有一种细胞分泌出来的蛋白酶在同细菌作战的时候,有时候会伤及无辜,给人体健康细胞造成伤害。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伤害事件的发生,这个网凭借自身的粘性,主动把这些蛋白酶集中到病菌密集的局部地方,帮助它们认准来犯之敌,同时避免误伤健康细胞。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些由丝状体物质编成的网,在发挥完杀敌和护体作用后;就自行化解,神秘地消失了。那么,人体内的“天网”是谁抛出的?它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科学家对中性粒细胞已经了解得比较透彻了,知道它们是人体白血球中的主力成学优中考网 员: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大约有白血球个,这其中,中性粒细胞就占了。

20、他们也知道,中性粒细胞具有追踪病菌和吞噬,毒杀细菌的能力,是人体内抵御病毒最出色的勇士。但中性粒细胞究竟与“天网”有没有关系,还是个未知数。在电子显微镜下,德国科学家对一群中性粒细胞进行了追踪观察,结果发现,中性粒细胞在有细菌的环境里,会马上被唤醒并向细菌围拢。当它们靠近细菌后,先前没有出现的“天网”不久便悄然出现了,但在没有细菌出现的环境里,则只有中性粒细胞在自由活动,唯独不见“天网”的踪影。那么, “天网”究竟是中性粒细胞抛出的呢,还是细菌抛出的呢?“天网”到底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呢?德国科学家通过细致观察和辨认,最后揭开了谜底。原来,白血球里的中性粒细胞在发现细菌入侵的敌情后,会马上奔赴疆

21、场,与细菌拼杀。这些投入到疆场的中性粒细胞注定要成为烈士,因为它们就像是过河的小卒,从不知道退路在哪里,而且它们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这些投入疆场的勇士,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便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出丝状体物质。众多勇士的丝状体物质缠绕在一起,就构成了细菌难逃的“天网” 。让人惊讶的是,构成“天网”的丝状体物质,恰恰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部的!竟然会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织“网”杀敌这可是长久以来有关的从未有过的重大发现!人体内由编织的“天网”被发现后,这种奇特现象立即触发了许多医学家的联想和灵感。他们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迷案,现在看来可能与人体“天网”有关。11.读段,概括

22、什么是人体“天网”?人体“天网”的作用如何?(4 分)12.人体“天网”是怎样形成的?(3 分)13.第段中, “比较” “大约” “勇士”各自的作用如何?(3 分)14.人体“天网”有哪些“神奇”之处?(4 分)参考答案11.在人体内细菌周围,由一丝丝状物质互相缠绕而构成的“网” ,叫人体“天网” ,它能擒拿细菌并将细菌毒杀或吞吃掉,对人体内健康细胞起架护作用。学优中考网 12.人体内中性粒细胞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时,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出的丝状物质DNA 缠绕在一起,便构成了细菌难逃的人体“天网” 。13.“比较” ,准确地说明了科学家对中性粒细胞了解的程度。“大约” ,准确地说明

23、了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中白血球大致的个数。“勇士”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中性粒细胞在人体内抵御病菌过程中,发挥的追踪病菌,吞噬,杜莎病菌的作用。14.人体“天网”总在细菌进入人体后迅速出现在细菌周围;它能擒拿、毒杀、吞吃细菌;它对人体内健康细胞起保护作用;它杀敌护体后神秘消失;它的丝状物质是中性粒细胞内部的 DNA。*(2011 真题)临沂放 射 性 同 位 素 核 辐 射 的 主 角 同 位 素 就 是 一 种 元 素 存 在 着 质 子 数 相 同 而 中 子 数 不 同 的 几 种 原 子 。 由 于 质 子 数相 同 , 所 以 它 们 的 核 电 荷 和 核 外 电 子 数 都 是

24、相 同 的 , 并 具 有 相 同 核 外 电 子 排 布 。 由 于最 外 层 电 子 数 相 同 , 因 此 原 子 核 的 某 些 物 理 性 质 也 有 所 不 同 , 例 如 放 射 性 , 并 不 是 所以 同 位 素 都 具 有 放 射 性 , 有 放 射 性 的 同 位 素 称 为 “放 射 性 同 位 素 ”, 没 有 放 射 性 的则 成 为 “稳 定 同 位 素 ”。 大 多 数 的 天 然 元 素 都 是 由 几 种 同 位 素 组 成 , 目 前 已 知 的 稳 定同 位 素 约 300 多 种 , 而 放 射 性 同 位 素 竟 达 1500 种 以 上 。 一 般

25、 来 说 , 原 子 质 量 很 大 金 属 , 像 鈈 、 铀 、 镭 等 , 都 具 有 较 强 的 放 射 性 , 在 化学 元 素 周 期 表 中 , 锕 系 元 素 和 镧 系 元 素 以 及 铀 元 素 全 部 带 有 放 射 性 。 另 外 某 些 原 子 质量 小 的 同 位 素 也 带 有 放 射 性 , 如 碳 14、 钴 60。 放 射 性 同 位 素 的 原 子 核 很 不 稳 定 , 全 不 间 断 地 , 自 发 地 放 射 出 射 线 , 直 至 变 成另 一 种 稳 定 同 位 素 , 这 就 是 所 谓 “衰 变 ”, 放 射 性 同 位 素 在 进 行 衰

26、变 的 时 候 , 可 放 射 射 线 、 射 线 、 射 线 对 人 体 危 害 不 大 , 而 射 线 对 人 体 有 较 大 的 伤 害 , 会 诱发 人 体 基 因 突 变 。 放 射 性 元 素 的 原 子 核 有 半 数 发 生 衰 变 时 所 需 要 的 时 间 , 叫 半 衰 期 。 换 言 之 , 半衰 期 是 指 某 个 样 品 中 一 半 的 原 子 核 发 生 衰 变 所 需 的 时 间 , 不 同 放 射 性 同 位 素 的 半 衰 期差 异 很 大 , 短 的 只 有 几 天 、 几 个 小 时 、 几 分 钟 , 甚 至 不 到 1 秒 钟 , 长 的 却 达 几

27、 千 年 、几 万 年 , 甚 至 是 几 亿 年 , 几 十 亿 年 , 例 如 , 日 本 “3.11”地 震 及 海 啸 引 发 的 核 辐 射中 的 碘 131 的 半 衰 期 约 为 8 天 , 铯 137 为 30 年 , 鈈 239 为 24000 年 , 铀 238 则 为44.7 亿 年 。 半 衰 期 越 短 , 其 原 子 越 不 稳 定 。 经 过 连 接 的 几 个 半 衰 期 后 , 放 射 性 同 位 素 的 活 度 会 因 衰 变 而 减 至 初 始 活 度 的1/2、 1/4、 1/8, 等 等 。 这 意 味 着 我 们 可 以 预 测 任 何 时 候 的

28、剩 余 活 度 。 随 着 放 射 性 同位 素 数 量 的 减 少 , 所 发 出 的 辐 射 也 相 应 的 减 少 。 放 射 性 同 位 素 释 放 的 放 射 性 能 够 破 坏 活 的 细 胞 , 对 人 体 造 成 巨 大 的 伤 害 , 但 在医 疗 上 , 可 以 用 来 杀 菌 消 灭 微 生 物 , 并 且 可 以 用 来 杀 灭 癌 细 胞 等 。 放 射 线 也 具 有 很 强的 贯 穿 能 力 , 它 可 以 用 来 观 察 固 体 内 部 的 目 标 , 就 像 x 射 线 那 样 用 于 病 灶 的 检 查 。在 工 业 上 , 放 射 性 也 很 多 应 用

29、, 例 如 用 射 线 来 测 量 纸 的 厚 度 , 用 射 线 照 片 来检 查 机 器 内 部 结 构 等 。学优中考网 当 然 , 如 果 应 用 不 当 , 核 辐 射 也 会 造 成 难 以 估 计 的 损 失 。( 选 自 中 学 科 技 2011 年 第 5 期 , 有 删 改 )16.选 文 说 明 了 哪 几 个 方 面 的 问 题 ? 请 用 简 洁 的 语 言 概 括 。 ( 3 分 )17.选 文 主 要 运 用 了 哪 几 种 说 明 方 法 ? 请 选 择 一 种 举 例 说 明 其 作 用 。 ( 4 分 )18.第 一 段 画 线 句 中 的 “大 多 数

30、”“目 前 ”两 个 词 语 是 否 可 以 删 去 ? 为 什 么 ? ( 3分 )19.下 面 表 述 和 推 断 与 原 文 意 思 相 符 的 一 项 是 ( ) ( 3 分 )A.人 体 基 因 突 变 是 受 放 射 性 同 位 素 进 行 衰 变 时 放 射 出 的 射 线 影 响 造 成 的 。B.原 子 质 量 大 和 原 子 质 量 小 的 金 属 都 可 能 带 有 放 射 性 , 一 般 来 说 原 子 量 大 的 金 属 放射 性 更 强 。C.医 学 上 , 可 以 用 放 射 性 同 位 素 释 放 的 放 射 线 来 杀 灭 癌 细 胞 , 但 不 会 对 人

31、体 造 成 其他 方 面 的 伤 害 。D.某 些 放 射 性 元 素 的 半 衰 期 虽 然 很 长 , 但 由 于 它 的 活 度 越 来 越 小 , 所 以 它 对 人 类 与自 然 的 影 响 不 大 。答 : 【 】20.2011 年 3 月 22 日 , 日 本 发 生 9.0 级 大 地 震 。 大 地 震 摧 毁 了 日 本 福 岛 部 分 核 反应 堆 , 导 致 核 辐 射 , 造 成 了 难 以 估 计 的 损 失 , 也 引 发 了 人 们 是 否 继 续 开 发 利 用 核 能 的争 议 。 对 此 , 你 有 怎 样 的 看 法 ? ( 4 分 )参 考 答 案16

32、. 放 射 同 位 素 放 射 同 位 素 的 半 衰 期 放 射 线 的 应 用17.列 数 字 、 举 例 子 、 作 诠 释 、 作 比 较 。 示 例 1.列 数 字 。 如 : 大 多 数 的 天 然 元 素 都是 由 几 种 同 位 素 组 成 , 目 前 已 知 的 稳 定 同 位 素 约 300 多 种 , 而 放 射 性 同 位 素 竟 达1500 种 以 上 。 作 用 : 通 过 列 数 字 , 准 确 具 体 地 说 明 放 射 性 同 位 素 品 种 比 稳 定 同 位 素 品种 多 的 特 点 。 2.举 例 子 。 如 : 日 本 “3.11”地 震 及 海 啸

33、引 发 的 核 辐 射 中 的 碘 131 的半 衰 期 约 为 8 天 , 铯 137 为 30 年 , 鈈 239 为 24000 年 , 铀 238 则 为 44.7 亿 年 。 作用 : 列 举 典 型 示 例 , 用 事 实 说 话 , 更 具 体 真 切 地 说 明 不 同 放 射 性 同 位 素 的 半 衰 期 差 异很 大 这 一 特 点 , 易 于 读 者 理 解 。 3.作 诠 释 。 如 : 同 位 素 就 是 一 种 元 素 存 在 着 质 子 数相 同 而 中 子 数 不 同 的 几 种 原 子 。 作 用 : 通 过 诠 释 对 同 位 素 具 有 质 子 数 相

34、同 而 中 子 数 不同 的 特 点 进 行 了 解 释 说 明 , 便 于 读 者 理 解 。18.不 可 删 去 。 “大 多 数 ”从 范 围 上 限 制 , 说 明 不 是 全 部 , “目 前 ”从 时 间 上 限 制 ,说 明 只 是 现 在 的 发 现 , 去 掉 这 两 个 词 , 说 明 就 不 够 准 确 、 严 密 了 。19.B20.提 示 : 核 能 的 开 发 利 用 有 许 多 优 点 : 它 不 像 煤 炭 、 石 油 等 化 石 燃 料 那 样 产 生 大 气污 染 。 也 不 会 排 放 温 室 气 体 二 氧 化 碳 。 但 每 种 能 源 的 开 发 利

35、 用 都 伴 随 着 种 种 弊 端 , 如福 岛 核 电 站 造 成 的 核 辐 射 。 科 学 是 一 把 双 刃 剑 , 优 点 和 缺 点 共 存 , 只 要 我 们 尊 重 科 学 、相 信 科 学 , 就 一 定 能 够 很 好 地 开 发 利 用 核 能 源 。*、 (2011 模 拟 ) 浙 江 省 杭 州 市 万 向 初 中 2011 年 中 考 语 文 模 拟 试 卷氦 人类未来的新能源学优中考网 氦-3 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率的核融合发电燃料。开发利用月球土壤中的氦-3将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极具潜力的途径之一。氦-3 是氦的同位素,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有着许多特殊

36、的特性。根据稀释制冷理论,当氦-3 和氦-4 以一定的比例相混合后,温度可以降低到无限接近绝对零度。在温度达到 2.18k 以下的时候,液体状态的氦-3 还出现“超流”现象,即没有粘滞性,它甚至可以从盛放的杯子中“爬”出去。然而,当前氦-3 最被人重视的特性还是它作为能源的潜力。氦-3 可以和氢的同位素氘发生核聚变反应,但是与一般的核聚变反应不同,氦-3 在聚变过程中不产生中子,所以放射性小,而且反应过程易于控制,既环保又安全。但是地球上氦-3的储量总共不超过几百公斤,难以满足人类的需要。科学家发现,虽然地球上氦-3的储量非常少,但是在月球上,它的储量却是非常可观的。氦大部分集中在颗粒小于 5

37、0 微米的富含钛铁矿的月壤中,估计整个月球可提供 71.5万吨氦-3。这些氦-3 所能产生的电能,相当于 1985 年美国发电量的 4 万倍,考虑到月壤的开采、排气、同位素分离和运回地球的成本,氦-3 的能源偿还比估计可达 250。这个偿还比和铀 235 生产核燃料(偿还比约 20)及地球上煤矿开采(偿还比约 16)相比,是相当有利的。此外,从月壤中提取 1 吨氦-3,还可以得到约 6300 吨的氢、70 吨的氮和 1600吨碳。这些副产品对维持月球永久基地来说,也是必需的。俄罗斯科学家加利莫夫认为,每年人类只需发射 2 到 3 艘载重 100 吨的宇宙飞船,从月球上运回大量氦-3 即可供全人

38、类作为替代能源使用 1 年,而它的运输费用只相当于目前核能发电的几十分之一。据加利莫夫介绍,如果人类目前就开始着手实施从月球开采氦-3 的计划,大约 30 年到 40 年后,人类将实现月球氦-3 的实地开采并将其运回地面,该计划总的费用将在 2500 万美元到 3000 万美元之间。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包括中国、以色列、日本、印度等国家在内,人类掀起了新一轮的探月高潮,在这次探月高潮中,氦-3 成为世人瞩目的目标。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搭载的探月仪器于 2004 年 4 月开始初样研制,其中探测月球土壤厚度与元素含量是该探测卫星工作的重要内容。氦-3 作为最有潜力的新能源,已经成

39、为世界各国能源研究的重要课题。15.第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回答(3 分) (原创)16. 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 (4 分) (改编)作为未来新能源的氦-3,在其聚变过程中不易产生中子并且放射性小,所以它将是一种环保型的新能源。从月壤中提取氦-3 所得到的副产品可以满足月球充满永久基地生产和生活的需要。17. 本文作者在神奇的氦-3一文中曾说:“科学家通过分析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学优中考网 月壤样品估算,在上亿年的时间里,太阳风为月球带去大约 5 亿吨氦-3。 ”这与本文第段开头所介绍的内容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简要回答。 (3 分) (原创)18. 为什么说“开发利用月球土

40、壤中的氦-3 将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极具潜力的途径之一”?请根据文章,分点简要回答(4 分) (原创)【参考答案】:15. 列数字,作比较。具体说明氦-3 的能源偿还比高,开发利用效益大。 (3 分)16. 原文第二段说“氦-3 在聚变过程中不产生中子,所以放射性小” ,而不是“不易产生中子并且放射性小” 。 (2 分)原文第三段只说从月壤中提取氦-3 所得到的“这些副产品对维持月球永久基地来说,也是必要的” ,并未提到“可以满足月球永久基地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 (2 分)17.不矛盾。前者说明的是上亿前时间里太阳风为月球带去的氦-3 的总量,而第三段开头所介绍的是月壤中可供开发利用的氦-3 的总量。二者说明的具体内容是不矛盾的。(3 分)18.储量可观(或储量相对较大) ;环保、安全;能源偿还比高;副产品可供月球永久基地使用。 (4 分,每点 1 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