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优中考网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 300 篇说明文部分第一辑目录1.天使也会变魔鬼 - 1 -2.谁将成为新的杀手? - 3 -3.“诸葛亮”借西风 - 5 -4.大陆漂移的原因 - 7 -5. 北极昆虫的绝技 - 9 -6.人的指纹 - 11 -7. 21 世纪的家 绿色住宅 - 12 -8.侗家风雨桥 - 13 -9. 手机确定你的位置 - 15 -10. 纳米科技- - 17 -1.天使也会变魔鬼引种外来植物,丰富本地物种,本是件大好事,然而,如果盲目引进外来植物,造成“生物入侵” ,就会破坏生态环境平衡,甚至带来生态灾难。美国引种葛藤便是其中一例。葛藤是一种伏地蔓生或攀援它物的豆
2、科多年生植物,其祖籍在中国。它不但是贫瘠地区绿化先锋,是改良土壤、保水固土的优良植物,而且因其茎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是畜、禽的良好饲料;也可作为轻纺工业以及造纸业的原料;葛根、葛种还有医疗价值。1930 年美国引种葛藤后,使许多被破坏的农地和山坡,成为草木繁茂的肥沃土地,因而葛藤被誉为“大地的医生 ”。到了 50 年代中期,全美繁衍葛藤 7000 万株以上,真是谁人不夸葛藤好!然而,乐极生悲。在人们的赞扬声中,葛藤像疯狂的野兽一样狂长不息,将当地的许多植物“吃”光。70 年代,葛藤占领了密西西比、佐治亚、亚拉巴马等州 283 万公项的土地,演变成了意想不到的公害。面对这个“绿
3、怪” ,亚拉巴马州宣布葛藤为 “非法移民” ,然而其结果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在我国,最有名的生物入侵事件是从花园中“逃”出来的水生观赏植物水葫芦。水葫芦原产南美洲,有着紫色美丽的花朵,最上面的花瓣上有一块蓝色的扇形斑块,中央点学优中考网 缀着一个桃形鲜艳黄斑,实在惹人怜爱。不过最吸引人的是它杯状的绿叶,叶茎基部膨大,使植物能够漂浮在水面。可是,正是这种看似纤弱、婀娜的水草,曾一统美丽的云南滇池,使人们不得不花巨资予以铲除。水葫芦长长的根扎入水中泥土下,可通过根块迅速而大量地繁殖,一旦侵入到湖泊、河流、水道、水塘等淡水水城,只要条件适合,即以势不可当之势覆盖整
4、个水面。它挡住了阳光,吸尽了营养,使水中其他植物死亡,破坏水下动物的食物链,导致水生动物无法生存,生态系统完全失去平衡。同时,任何大小船只也别想在水葫芦的领地里来去自由。在国外和国内,水葫芦都被认定为目前最令人头痛的水草,也是让人类为控制其数量花钱最多的植物之一。高山、大海和沙漠过去曾是阻止物种扩散的天然屏障,然而随着贸易、旅游和其他人类活动的加剧,越来越多的物种正在跨越屏障做环球“旅行 ”,只要条件适宜,这些物种就有可能大规模扩张,抢夺“殖民地” 。有科学家认为,生物污染比化学污染的影响更甚,化学污染是惰性的,不会再生和繁殖,而且会随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但是当外来物种入侵以后就会扎根繁殖和
5、不断扩张,甚至对本地物种的生存构成长久的威胁。地球上大多数的湖泊和江河系统、大多数沿海地区、几乎所有的岛屿甚至南极都受到这个问题的困扰。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变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上百年、上千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也有可能因新环境中没有与它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使它成为“入侵者”而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大生态环境。生物入侵是自然向人类敲响的又一警钟;在树种、种花成为新时尚的今天,我们在引进外地或国外物种的时候,务须慎重,谨防“生物入侵”造成的严重后果,那将是又一个难以收拾的环境
6、残局!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题目的含义。2第段和第段中的加点词“吃”和“旅行”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3作者为什么把葛藤比喻为“大地的医生”?4第段哪个词把水葫芦逐渐覆盖整个水面的情况概括了出来?5水葫芦入侵造成的危害是什么?学优中考网 6第段中画线语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7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_。8生物入侵造成危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外来物种的引入虽然一时给新环境带来某些好处,但最终却会破坏那里的生态环境平衡,甚至带来生态灾难。 2 “吃”的意思是缠绕、挤压至死。 “旅行”的意思是入侵。 3因为它是贫瘠地区绿化先锋,是改良土壤、保水固土的优良植物。1930 年美国引种葛藤后,使许多
7、被破坏的农地和山坡,成为草木繁茂的肥沃土地。 4一统 5第一,破坏水下动物的食物链,导致水生动物无法生存,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第二,阻塞航道,影响船只航行。 6作比较。说明生物污染比化学污染危害更大。 7总分总 8新环境中没有与它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2. 谁将成为新的杀手?就在我们不断攻克现有的疾病时,将在 21 世纪时刻陪伴我们左右的一颗颗新定时炸弹已经悄然准备就绪,它们就是天然或者人造的新型病菌。我们面临的 21 世纪无疑将是一场血腥的捉虫大赛。可以肯定的是,各种古怪恐怖的新传染病将此起彼伏,针对这些新病魔的战斗将令我们今日与艾滋病所作的艰难斗争显得微不足道。届时,我们手中早已有了艾滋病疫苗
8、,人们只需花几美元或者根本不用付钱就可以得到疫苗。今天,新病毒正走出大自然, “发现”人类。在医院和丛林诊所里,异常强大的变异细菌不断出现,人类根本来不及找出对付它们的抗生素。仅从 1994 年以来,已有 30 多种新病毒现身,它们之中像艾博拉出血热、F 和 G 型肝炎、安第斯病毒、法基病毒、比利多病毒、白水旱谷病毒等等已经令医学界一筹莫展。而 2003 年春季出现的 SARS 冠状病毒,由于易于传播,严重的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和生活。病毒越来越易于侵入人体的原因之一便是人口膨胀。在病毒看来,我们人类无异于一顿越来越丰盛的午餐。在自然界,当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过高、并且过于集中时,由病菌引发的疾病势
9、必爆发,有效地减少该种群的数量。没有理由认为,我们人类就可以逃过这条自然法则。学优中考网 推动大自然着手实施这项法则的因素之一便是我们正在兴建的超级城市,它们通常都建立在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联合国的一项调查表明,到公元 2015 年,地球上将有26 个这样的超级城市,其中的 22 个将出现在并不发达的地域。到 2030 年,世界上 60%的人口都将住进城市,届时,一些巨型城市的固定人口将超过 3000 万。可以设想一下,把所有这些人都塞入一座城市,撤走绝大部分医生,只留下几座医院,而且连最基本的卫生设施也不复存在。这样你得到的就是一颗随时都可能发作的生物炸弹。现在你要复制 8 到 10枚这样
10、的炸弹,然后把它们分别安放在世界各地。更糟糕的是,这些炸弹之间是有导火索相连的。人们乘坐飞机四处旅行,把病毒迅速有效地带往世界各地。人类已经结成了一个高速严密的生物互联网,下个世纪,这个生物互联网的运行速度只会更快。越来越多的人口日益频繁地外出旅行,结果自然加快了疾病的传播。除此之外,令人心悸的还有生物武器。20 世纪 80 年代,原苏联曾运用最基本的基因工程技术制造了可以抵抗一切传统药物的黑死病系列病毒,并将这种病毒装入导弹弹头。随着生物技术日臻完善,人类将解开越来越多的生物基因密码,生物学家们也将学会怎样混合不同病毒的基因,从而制造出致命的、非天然的病毒系列,最终用于弹无虚发的新式武器。科
11、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种坚不可摧的细菌,它被称作“能够抵御辐射的恶魔细菌” 。这种细菌在受到伽马射线的轰击后依然故我,同样剂量的射线是人体承受量的数千倍,它足以粉碎玻璃。科学家们在南极纯洁的冰山里发现了恶魔细菌的“死孢子” ,它们已经被紫外线灼烤了 100 多年。这些孢子被放入营养液后,它们的 DNA 发生重组,再次大量繁殖。如果科学家们成功地将恶魔细菌植入炭疸杆菌,其结果将是一种谁也无法消灭的新病毒。从生物武器的制造、贩卖和使用者的角度来说,未来真是一片光明。不过我们还是平安度过了 20 世纪,突飞猛进的经济和科技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欢乐。同样的局面也可能出现在 21 世纪。我们对付疾病的手段层出
12、不穷,可以在几秒钟内隔离出病毒的新设备也有望研制成功。不论我们的技术多么先进,我们还得踏踏实实地与细菌做斗争。我们也许赢不了 21世纪与细菌展开的大战,但我们也不一定就会输掉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1结合第段内容,你认为“我们人类就可以逃过这条自然法则”中的“这条自然法则”指什么?学优中考网 2第段中的“人类已经结成了一个高速严密的生物互联网”一句中的“生物互联网”指什么?3第段分别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不同内容的。4新病毒产生的渊源有哪两方面?5第段分别从什么角度进行说明的?6用竖线给文章划分层次。7第段末句“从生物武器的制造、贩卖和使用的角度来说,未来真是一片光明” 。反其意,模仿该句,将下句
13、填充完整。从_角度来说,未来确实充满危险。参考答案1这条自然法则是指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过高并且过于集中,由病菌引发的疾病势必爆发,有效地减少该种群的数量。 2指人类相互交往。3第段:作比较,说明与新病菌作斗争之艰难;第段:举例子,说明新病毒出现之多;第段:列数字,说明人口过于集中。 4自然界自生的新病菌和人类制造的新病菌。 5第段:病毒越来越易于侵入人体的原因之一便是人口膨胀;第段:人口的集中也会导致病毒的大量侵入;第段:从人类的交往来说明人类易于新病菌的产生与传播。 6 7新病菌的产生、传播3. “诸葛亮”借西风王金宝诸葛亮真有呼风唤雨的神通吗?你看他在东吴修道坛,择吉日上坛,手持宝剑,披头
14、散发,口中念念有词,装神弄鬼,还真把东风给“借”来了。其实,正如小说所描述,诸葛亮只不过根据自己懂得的气象知识和看天经验,预计这日可能要刮东风,装神弄鬼,目的是麻痹周瑜,他好趁火烧曹操 80 万大军之机逃脱。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和现代气象科学相比,真是差得太远了。由于卫星云图、气象雷学优中考网 达、电子计算机、激光等先进技术在气象研究上的广泛应用,我国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不断提高,特别是对台风、暴雨、寒潮等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率提高更快。当代的“诸葛亮”不仅能借东风,而且能借西风。1976 年 1 月的一次核试验,地面要求必须有西风,而所在场区常年却盛行东北风,气象科技人员通过分析大量历史资料,
15、寻找出现偏西风的规律,预计 23 日 13 时可出现偏西风,于是有关部门当机立断,决定在那天 14 时试验。结果,12 点钟这个地方还在刮东风,一到 13 时果然转为西风。1980 年 5 月 18 日,我国向南太平洋海域试验发射运载火箭,需要良好的气象条件。可是 5 月 17 日,试验海域气象条件十分恶劣,时而乌云滚滚,时而大雨倾盆。18 日的天气到底怎样?负责气象保障的气象工作者,在缺乏海域和广阔洋面天气预报资料的情况下,根据卫星云图分析,并结合他们多年的预报经验,慎重而果断地做出 18 日“气象良好,可以发射”的预报。结果第二天试验海域果然天气晴朗,他们为我国向南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
16、功做出了贡献。气象学的最终目的并非是天气预报,而是人工影响天气,使几千年来人们的呼风唤雨神话变成现实。目前,人工影响天气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人工降雨、人工消雹、人工消雾、人工防霜、人工消雷电,以及用人工办法在短时间内削弱台风中心的最大风速,等等。但以上这些人工影响天气的办法,目前还只能改变局部地区的天气。至于对大范围天气或气候的控制,只能提出一些设想。有人设想,在高纬度或高山地区有冰雪覆盖的地方,撒播大量炭黑粉末,使冰雪融化;也有人设想,把大西洋的温暖海水用人工办法压进北冰洋中,使北极的冰层消失;还有人设想,在北半球北方的白令海峡筑一条大坝,阻止北方的冷海水进入北太平洋,由此改变北半球的气
17、候。这样大范围的天气控制和气候改造,牵涉到巨大的工程以及改造对全球气候效应的准确预测,因此估计要到下个世纪才有可能进行。1 本文是介绍气象学知识的,却从诸葛亮借东风谈起,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第二段划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 。3第三、四段举了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_ _。4全文主要说明研究气象学的两个目的是:学优中考网 (1)_ _;(2)_ _。把这两部分内容连接起来的过渡句是_ _。5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最准确的是( )A、 “当代的诸葛亮不仅能借东风,而且能借西风”一句中, “当代的诸葛亮 ”指当代的气象科技人员。B、现在,人工影响天气已取得可喜的成果,几千年来人们呼风唤雨的神话早已成
18、为了现实。C、人们对改变大范围天气或气候的办法,提出了一些设想并开始付诸行动。D、到下世纪,我们人类一定可以改变大范围的天气或气候,进而改变整个地球的气候。6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参考答案1、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2、承上启下。3、现代天气预报的准确性。4、 (1)天气预报, (2)人工影响天气;“气象学的最终目的并非是天气预报变成现实。 ”5、A (B 项“几千年来人们呼风唤雨的神话早已成为了现实”说法不当,因为“这些人工影响天气的办法,目前还只能改变局部地区的天气。至于对大范围天气或气候的控制,只能提出了一些设想。 ”C 项不当,因为“对大范围天气或气候的控
19、制,只能提出一些设想” ,还未开始行动,估计要到下个世纪才有可能进行。D 项不当,因为到下世纪能否改变大范围的天气或气候,进而改变整个地球的气候,只是一种估计,目前还不能下结论。故选 A 项。) 6、如:层次清楚;材料准确丰富;语言生动准确;过渡自然,衔接紧密等。写出一点即可。 4. 大陆漂移的原因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那么,大陆为什么会移动呢?科学研究证明,原因在地球的内部。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的厚度在海洋下约为 7.2 公里,在陆地大约为 40 公里。地壳下面是地幔,其厚度大约为 2865 公里,地幔下面是地核2270 公里厚的
20、熔铁外核和直径大约为 2400 公里的内核。内核温度虽高,但压力巨大,所以仍呈现固态。学优中考网 到目前为此,大部分人仍认为,地球上大陆移动(也称大陆漂移)的原因在于地幔上部产生的热对流,而热源是由地幔中的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的。但是最新研究成果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通过使用金刚石和钻枪模拟地核压力的实验,并用钻石、红宝石、激光束和特殊子弹时铁加压和升温,模拟确定铁在地核压力下的熔点,得出结论认为:地核温度为 6880,不仅较以前人们认为的 27003700要高几千度,而且较太阳的表层温度 5760还高。而以前对地核温度的估计,是根据对地幔的熔岩进行温度测量后使用类
21、推法而得出的。新的实验说明,形成被称作大陆漂移或板块构造的地表滑动的热源是地核,而不是地核上面的地幔。这就是说,使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动力来源于地核。这给我们研究地球运动的规律提供了新的线索。新计算的地核温度说明,地幔和外核的中间地带的作用就像一个压力锅,它使绝大部分地核热量不能释放出来,但却又允许少量热量溢出,使地幔在称作热对流的过程中缓慢沸腾,在沸腾时热岩石上升,冷岩石下沉,从而引起地壳的运动,造成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的爆发。也就是说,地球上大陆移动的原因是由于整个地幔的对流。新计算出的地核温度还说明,这个高温不可能由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而是 46 亿年前地球形成时由气体、
22、尘埃和大块物质的碰撞而产生的,这些物质组成了早期的太阳系。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词。地幔( ):地核( ):蜕变( ):2美国科学家在测定地核的温度时,为什么选用铁来进行实验?3 “大陆移动” 、 “大陆漂移”在第四段中还有一种说法,是什么?4第五段中画线的词“沸腾” ,通常是指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的现象,在本文中特指什么现象?5对地核温度的断定,文中有两个数据,一个是 27003700,一个是 6880,哪一个可信度高?为什么? 学优中考网 6关于大陆移动的原因,新的研究成果和目前的理论有许多不同之处,下面几项理论不存在争议的一项是( )A只有地幔上部才有热对流。B使大陆移动并产
23、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动力来源于地核。C地核的高温不可能由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D地核的内核温度虽高,但压力巨大,所以仍呈固态。7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参考答案1mn,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h,地球的中心部分。tu,发生质变。 2美国科学家在测定地核的温度时,之所以选用铁来进行实验,是因为地核的外核是熔铁。3 “板块构造的地表滑动” 。 4在本文中特指在地幔热对流过程中热岩石上升、冷岩石下沉的现象。 5后者可信;因为前者是用类推法估计的,后者是用模拟实验得出的。 6D 7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引资料、打比方。5. 北极昆虫的绝技在北极地区,由于环境严酷,气候恶劣,昆虫的种类要少
24、得多,总共也不过几千种,主要有苍蝇、蚊子、螨、蠓、蜘蛛等。其中,苍蝇和蚊子的数量最多,占昆虫总数的6070。大的动物和鸟类,可以靠身上的长绒毛抵御严寒,但昆虫却永远只能赤身裸体。那么,它们怎样才能度过北极严酷的冬季呢?实际上,绝大多数昆虫,在一年当中大约有 9个月的时间身体都处在冷冻状态,它们生存于土壤、泥巴或沼泽里,和周围物质冻在一起。我们知道,冰是一种晶体,但是,如果昆虫的身体结晶的话,就有可能扭断它的脉管从而破坏其肌体。为了防止这一点,北极的昆虫们演化出了一种绝技,就是它们能够自动地将其细胞中的水分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有效地避免结晶。还有北极的牛蝇,是一种极可怕的寄生昆虫,它将卵下在驯鹿
25、的绒毛里,孵化出来之后即钻进驯鹿体内,顺着血管周游全身,长大之后又回到驯鹿的脊梁骨附近,穴没而居,而且开了一个天窗,以便呼吸新鲜空气,直到长成之后钻出驯鹿体外,进行新的一轮繁衍生殖。按理说,小驯鹿细嫩鲜美,又无防御能力,是最好的美食佳肴,但牛蝇却从不攻击它们。因为如果牛蝇在小驯鹿身上产卵繁殖,虽然要容易得多,但却有可能导致驯鹿群的锐减甚至灭种,到那时,牛蝇本身也就难以生存下去了。小小的牛蝇,竟早在人类数十万年之前就懂得如此深奥的道理,不得学优中考网 不引起人类去深思。不仅如此,牛蝇在每群驯鹿中下卵的数量,也有一定的限制,它们使受卵驯鹿的头数保持在一定的比例,也尽量避免在一头驯鹿身上下卵过多。如
26、果在一群驯鹿的身上下卵过多,就有可能导致整个驯鹿群的灭绝。而如果在同一头驯鹿的身上下卵过多,就有可能导致其死亡,或者由于体弱而被天敌吃掉。这样,它们的后代也就会随之同归于尽了。生活在北极的昆虫,还面临着另外一种特殊的困难。毕竟北极地广人稀,连动物也很稀少,昆虫怎样才能找到自己进攻的对象呢?据生物学家研究表明,蚊子身上有一种非常先进的红外线探测器,能在相当远的距离,准确无误地遥感到人和动物身上发射出来的红外线,从而顺藤摸瓜,群起而攻之。而人类所用的红外线探测器,只是最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不仅庞大笨重,而且所显示出的图像还模模糊糊。若与小小的蚊子相比,人类落后了不知有多少个世纪。至于那些蛾子和蝴
27、蝶们,是怎样相距遥遥就能谈情说爱,就更使生物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了。在北极的陆地上进行野外工作,最可怕的东西是黑蝇。它们有非常灵敏的嗅觉,老远就能闻到人的气味,便立刻成群结队地飞来,“嗡嗡”叫着,轰炸机似的,使人心惊肉跳。因为即使你穿再厚的衣服也没有用,它们那钢针一般的嘴,连脚上的老皮也能叮透,然后深深地扎进你的肉里,吸食你的血液。与此同时,还吐出一种毒液。被叮咬之处,凸起一个大泡,肿胀疼痛,甚至溃烂,那滋味可不是好受的。在北极,昆虫的世界就是这样奇妙。1(1)生活在北极的大多数昆虫遇到了哪些困难?_(2)它们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_ 2(1)第段中“如此深奥的道理”指的是什么?_(2)这一点对
28、人类有什么启示?_学优中考网 3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什么?请举一个例子说明。说明方法:_例子:_4从文中介绍的北极昆虫的绝技中,我们可以得出一条什么自然规律?_参考答案:1(1)北极严寒;昆虫找不到自己进攻的对象(或昆虫找不到赖以生存的食物)。(2)它们自动降低细胞中的水分,避免结晶;用红外线探测器或用敏锐的嗅觉来寻找食物的来源(或寻找进攻的对象)。2(1)牛蝇不在小驯鹿身上产卵繁殖,是因为这样做可能导致驯鹿群的锐减甚至灭种,到那时牛蝇本身也难以生存下去。(2)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必须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3举例子 举牛蝇的例子说明昆虫如何抵御北极的寒冷;举蚊子的例子说明北极昆虫如何寻找进攻
29、的对象。4适者生存(或:只要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就能生存下去。或: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化,并练就适应变化的绝技,才能生存下去)。6.人的指纹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由于人的遗传特性,虽然指纹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漩涡的,叫斗型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纹像弓一样,叫弓型纹。据说,全世界 50 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 ,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
30、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指纹锁” ,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当人们开门学优中考网 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1上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A指纹的特性和类型。B指纹的特性和用途。C指纹与遗传的关系。D指纹与电脑的关系。2第、段的中心句分别是_和_。3第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请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有几项选几项。( )A作诠释 B下定义 C分类别D举例子 E列数字 F打比方4上文所采用的说明顺
31、序是_(A 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5第段中的“这一特性”和“它”在文中分别指_和_。参考答案:1B 2指纹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 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3A B C D E F 4C 5指纹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指纹7. 21 世纪的家绿色住宅21 世纪的住宅花样繁多,适合各种不同人的需求。如果你是个“小气鬼” ,请不妨借鉴一下日本的“太阳能住宅” 。在住宅中普及太阳能发电是日本政府“阳光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通产省计划到 2010 年将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发电能力达到 500 万千瓦,使 100 万户的居民可以依靠太阳能发电设备给自己提供足够的电力。政府
32、还和电力部门达成协议,白天居民家庭的富裕电力可以通过普通电网卖给电力公司,晚上或阴雨天气居民可以从电力公司的电网购买电力,到一定时间进行结算。日本早从 1994 年开始促进普及太阳能发电,并建立“个人住宅太阳能发电补助制度” ,对个人住宅太阳能发电设备给予 50的财政补贴。2001 年财政用于个人购买太阳能发电设备的补贴预算达 160 亿日元。如果你喜欢自然,喜欢绿色,就来关注一下刚刚诞生在澳洲的“生态住宅” 。这一款被澳洲的植物学家和生态建筑师视为澳洲人的世纪房屋,其特点是充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植物,室内顶棚空间种植着下垂式倒挂草本植物,室外平缓宽大的房顶或外墙壁爬满滕学优中考网 本植物。
33、从外部看,整个房屋与周围地面连成一体,完全变成绿色。预计本世纪中期将全面普及“绿屋” ,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将变成绿色植物编织的城市。而堪培拉每个新建房住户都可得到一份市政府的丰厚“绿礼”15 棵不同品种的树木和 30 丛灌木,并在新居落成之日,由身穿绿色制服的志愿者帮助栽种。德国柏林的新议会大厦也采取了“绿色建筑”设计,所有房间都可能自然通风,冬暖夏凉,而其中消耗的能源,98都来自太阳能。也有人提出下世纪要住在“摩天城市” ,来解决越来越拥挤的人口问题。学者们说,这种城市其实就是一座高达千米以上的摩天大楼。据说美国有人正打筹建 528 层、1500 米高的建筑物,可供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在上面
34、居住。总的来说,21 世纪,人类会有更个性化的住处。因此,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想象力,让自己住得舒服,住得有新鲜感。1文中“绿色住宅”指的是_、_、_和_等几类。2标题“绿色住宅”中的“绿色”指的是什么?_3请概括回答“小气鬼”是如何利用太阳能资源的?_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其特点是充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植物。_参考答案1太阳能住宅 生态住宅“绿色建筑”设计住宅 摩天城市(摩天大楼) 2合理利用太阳能资源;合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植物;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建造房屋。3白天将富裕的电力通过普通电网卖给电力公司,晚上或阴雨天气可以从电力公司的电网购买电力,到一定时间进行结
35、算。4不能删去。因为“一切”是“所有”的意思,表明栽种各种植物利用的空间之广。如果去掉了,就不能表达这样的意思。8.侗家风雨桥世界上有许许多多著名的桥,有的以它们的悠久历史闻名于世,有的以它们的高超建筑技巧而留芳史册。就它们的作用来说,皆是方便交通,使“天堑”变成通途。学优中考网 那么,世界上有没有既方便交通,又可供人休息娱乐的桥?有,独具一格的侗家“风雨桥”就是这样一种桥。侗族擅长于建筑,特别是桥梁建筑尤为突出。凡有侗族居住的地方,村前寨后的交通要道上都建有桥,有石拱桥、石板桥、竹筏桥等。它们结构别致,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其中一种长廊式的“风雨桥” ,以它独特的造型艺术和高超的建筑技巧而久负
36、盛名。风雨桥,不仅连接交通,而且可避风雨,因而得名,它是一种木石结构的桥。著名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程阳风雨桥,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桥长一百六十五米,桥面宽十米,桥高十五至二十米。桥墩以青石砌成,桥面铺设成排的杉木,上面建有长廊,覆以瓦顶,还建有楼亭五座。楼亭呈方形,多角重檐,共有房檐五层,层层而上,形似宝塔,气势宏伟,桥面通道两侧有栏杆。长廊两旁设有长凳,宛如游廊,供行人观赏和休息。长廊和楼亭的瓦檐、柱头都雕花刻画,龙凤花草,秀丽玲珑,蔚为壮观。风雨桥在建筑结构上更为独特。建桥时不用一颗铁钉,只在柱子上凿通无数大小不同的孔眼,以榫(sn,竹、木、石制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处凸出的部分
37、)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极为精密。其坚固程度,不亚于铁、石桥,可延二三百年而不损。这是侗族建筑艺术的特色,也是侗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1为什么称侗家风雨桥“独具一格”?_2 中国石拱桥中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本文举程阳风雨桥为例说明了侗家风雨桥的造型艺术。这种说明方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_3侗族桥梁建筑的特点是什么?侗家风雨桥在建筑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_4为了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更鲜明突出,可以在说明文中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5第四段中加点词语体现出说明文语言( )的特点。学优中考网 6为什么在介绍侗家风雨桥时先提到“世界上有许许多多著名的桥”?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