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前复习: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 光线会聚而成的,能用 呈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 的。虚像 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 看到, 用屏接收,都是正立的 学习目标: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合作探究:实验准备:1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f 并做好记录。方法:平行光聚焦法 2将实验器材按如图所示摆放。注意: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调整凸透镜、蜡烛、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光屏上的像一定要明亮,清晰;多次进行测量,仔细观察,做好记录进行实验;态度认真,一丝不苟。3提出
2、问题,进行探讨:如何使物体所成的像呈现于光屏上?(答案:调整物体,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实验过程中应记录哪些现象和数据。(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 u),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 v),倒立或正立,像的大小,像的虚、实。)实验步骤:1 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 u2f,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和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2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 2f 和 f 之间,即 2fu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3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 uf,在屏上还能得到蜡烛的像吗?怎样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物距,估测出像距。按上述计划操
3、作,把数据和观察结果填入下表中。透镜焦距 f =_cm像的性质物距 u/cm正倒 大小 实虚 像距 v/cm12345678910小结:1、从左向右依次放置 、 、 。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 ;,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 。 2、凸透镜成像规律: 当堂训练: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应先将凸透镜的光心、烛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调整到_,这样才能使烛焰的像成在_.实验中,我们所说像的倒立或正立,是相对于_的.2.将点燃的蜡烛沿凸透镜的主轴,从大于二倍焦距处逐渐向透镜移动时,在光屏上可先观察到_、_的实像,当蜡烛移到距凸透镜二倍焦距时可观察到_、_的实像,接着移动蜡烛可观察到
4、_、_的实像,最后在光屏上观察不到像了,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到_、_的虚像.3.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_;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_.4.某同学拿了一个焦距为 15 cm 的凸透镜,要想观察细小的物体应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_的下方;要想用它得到放大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_,此时像的位置在_的范围;要想用它得到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_,此时像的位置在_的范围.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屏上出现的像是_像(填“虚”或“实” ).6.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凸透镜的焦距时能成_、_、_像.7.照相机、投影仪成像时,在像的位置,有光_在那里,如果将底片或屏幕放
5、在此处,可显示出像,这样的像叫_像.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在将蜡烛从远处移向凸透镜的过程中,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变_.二、选择题9.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 20 cm 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 50 cm 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10.关于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成虚像时,因用光屏接收不到,所以人眼也看不到B.虚像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C.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有时是放大的有时是缩小的D.虚像用眼可以看到,用光屏接收
6、不到11.将一个物体放在距凸透镜 20 cm 处时,用光屏可接收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 cm B.10 cm C.30 cm D.15 cm12.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为 60 cm,他想在光屏上成一个与蜡烛等大的像(保持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不变) ,应选择的凸透镜是A.焦距大于 30 cm 的B.焦距小于 30 cm 的C.焦距等于 30 cm 的D.焦距等于 15 cm 的13.某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14 cm 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 cm B.7cm C.10 cm D.20 cm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为 50 cm 保持不变,某同学将一个焦距为 10 cm 的透镜从光屏移向蜡烛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在屏上成一次清晰的像B.能在屏上成二次清晰的像C.能在屏上成三次清晰的像D.不能在屏上成清晰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