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届江苏省南京高淳外国语学校初中语文同步教案:《桃花源记》.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807563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江苏省南京高淳外国语学校初中语文同步教案:《桃花源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届江苏省南京高淳外国语学校初中语文同步教案:《桃花源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届江苏省南京高淳外国语学校初中语文同步教案:《桃花源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届江苏省南京高淳外国语学校初中语文同步教案:《桃花源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届江苏省南京高淳外国语学校初中语文同步教案:《桃花源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优中考网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外国语学校 2011-2012学年21、桃花源记主备:王月红 审核:初二语文备课组 时间:2011.09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叙事性“ 记”的文体特点;初步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 文大意,复述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3、能通过反复朗读,积累本课新出现的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增强语感(如:英、属、悉、咸、延、扶、向、规、果、寻等);4、掌握常见文言用法,如:通假(要)、古今不同义(如:仿佛、鲜美、开朗、俨然、交通、外人、妻子、绝境、无论、不足、如此、去、今等)、一 词多义(舍、之、为、乃、其、志等)等;5、掌握重要文言句式,如:判断

2、句、省略句等;6、背诵本文,重点积累本文写景的佳句。教学重点 目标 2、3、7教学难点 目标 5、6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 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了解古代叙事性“ 记”的文体特点;初步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 文大意,复述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3、能通过反复朗读,积累本课新出现的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增强语感(如:英、属、悉、咸、延、扶、向、规、果、寻等);4、背诵本文,重点积累本文写景的佳句。教学步骤一 导入新课来源:学优中考网 xyzkw1.指导学生读阅读提示的作者介绍部分。2.记 : 是 古 代 的 一 种 文 体 。 主

3、 要 是 记 载 事 物 , 并 通 过 记 事 、 记 物 , 写 景 、 记 人 来 抒 发作 者 的 感 情 或 见 解 , 即 景 抒 情 , 托 物 言 志 。3.教师介绍课文。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兵连祸结的东晋末年,对现实极为不满。他为了表达自己的社会理想,曾经写了桃花源诗并序。序中,他描绘了桃源的自然景象和社会风尚,记叙了桃花源诗的来历,情节引人入胜,语言简练,质朴自然,读来琅琅上口,后人把它看作独立的文章。这就是桃花源记。(板书课题、作者)来源:学优中考网 xyzkw二 整体感知1. 多媒体显示: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垂髫( ) 要( ) 俨然( ) 邑人( )来源:学优中考

4、网阡陌( ) 骥( ) 怡然( )2. 学生大声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以待讨论交流时解决。3.朗读课文,学生对照注释逐句口译全文,教师点拨。三.研读课文1.讨论线索,概括各段段意。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板书。(1)线索:渔人的行踪(进出桃源)。学优中考网 (2)概括段意:第 1段,渔人缘溪行,欲穷桃花林。第 2段,舍船从口入,发现桃源景。第 3段,应邀得酒食,了解桃源人。第 4段,既出说如此,不复得其路。2.导读第 1段。(1)集体朗读。(或指名朗读)(2)讨论:课文是怎样交代发现桃花源的原因、时间、地点、人物的?(用原文答)原因:忘路之远近(迷路)时间:晋太元中人物:渔

5、人“忽逢”一词的意思是什么?“忽逢”一词指出渔人是迷路时碰巧遇到一片桃花林。预示下文发现桃花源完全是偶然的。(3)理解有关词语:“缘溪行”、“复前行”的“行”是什么意思?行:行船,划船行走。从下文“便舍船,从口入”,“既出,得其船”可证实“行”的解释。“鲜美”:鲜艳,美丽。(今义:新鲜、可口)“异之”:异,诧异;之,代词,指桃花林的美景。3.导读第 2段。(1)指名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文章大意。(2)讨论: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怎样的美景?教师点拨: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自然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生活情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四.课外检测1.完成课后练习一。2.背诵 1、2 段。3.预习第 3、4 段。4完成评价手册本课的自主学习和拓展提升部分。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掌握常见文言用法,如:通假(要)、古今不同义(如:仿佛、鲜美、开朗、俨然、交通、外人、妻子、绝境、无论、不足、如此、去、今等)、一 词多义(舍、之、为、乃、其、志等)等;2、掌握重要文言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等;来源:学优中考网 xyzkw3、能结合背景,领悟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思想情感和社会理想,并结合现实,理解其积极意义;4、背诵本文,重点积累本文写景的佳句。教学步骤一 自读课文(散读)学优中考网 二 结合课后练习二,研读第 3

7、-5节。讨论:1.渔人至桃花村,村人如何对渔人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反映了村人热情好客、真诚淳朴的社会风尚。“要”通“邀”。 “咸、皆”,表示范围的副词。皆:全,都。指人、事、物的全数。咸:全,都,一般指人的全数。俱:全,都。一般指两个以上的人同做一件事,在这个意义上,“俱”一般不写作“具”。来源:学优中考网具:全部,引申为详尽、详细。并:一起,一并。从类别上概括。2.桃源人为何“不复出”?说明桃花源人安居乐业,也反映了他们饱受战乱之苦,对外界的战乱抱“厌而远之”的态度。3.辨析“妻子”、“绝境”等词的古今义。妻子:古义

8、:妻子和儿女。来源:xyzkw.Com来源:学优中考网今义:单指妻。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4.村人“皆叹惋”,是为什么?明确:因桃源不易被外人发现,加之桃源人“不复出”,“与外人间隔”,故叹惋的是秦朝以后的朝代变化。三. 研读第 4、5 节1.指名朗读、讲述句意。2.讨论:(1)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文章开头讲到“忘路之远近”,可见路途遥远,标志失落是有可能的。作者的用意在于暗示“桃花源”是找不到的。(2)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最后一节写刘子骥是否多余?这一节对桃花源令人向住和不可寻觅作了渲染,增强了

9、表达效果。(3)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条件下能否实现?今天我们怎样看待这个理想?寄托了作者的没有战乱、没有统治、没有压迫和剥削、人人耕作、自食其力、个个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社会理想。四. 散读课文,归纳写作特色。1.剪裁得当。通过描绘桃花源中的生活情状来表达作者的理想社会。中间部分写得详细,开头结尾写得简略。2.线索清楚。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一线贯穿,层次分明,但并非平铺直叙,而是曲折回环,悬念叠起,虚虚实实,引人入胜。3.语言简洁凝练,通俗流畅。学优中考网 五. 指名试译课文六 课外检测 1背诵 3、4 段,完成课后练习二、三。2. 完成评价手册本课的阅读探究

10、部分。来源:学优中考网 xyzkw来源:Z,xx,k.Com七.板书设计 发现桃花源: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景色优美) 进入桃花源: 来源:Z*xx*k.Com所见: 土地平旷、屋舍严然、良田美池、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环境良好)怡然自乐 (生活安定)所闻: 避秦时乱,来此绝境 (与世隔 绝之久)所历: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民风淳朴)离开桃花源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无问津者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 似有而无 理想社会)八.教后反思附件 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学优中考网 附件 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学校名录参见:http:/ 学优中。考,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