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晏子使楚学案学习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晏子使楚的故事;提高文言文解读能力。2、体会晏婴机智的辩才,学习他维护国家尊严从容应对的谈吐机智。学习重、难点:1.重点: 文言实词和虚词;人物形象和情节分析。2.难点:学习他维护国家尊严从容应对的谈吐机智。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一)资料链接 学习提示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齐国大夫。公元前 556 年,开始辅佐齐灵公,后又辅佐庄公、景公,堪称“三朝元老”。他主张诛不避贵,赏不遗贱,重视生产,提倡蚕桑,反对厚赋重刑。在我国劳动人民心目中晏子是智慧的化身,他以足智多谋和能言善辩为世人所称道。战国时,有人将他的言行编成晏子春秋一书。(二)预习提
2、示1、读课题:“使”的意思是: “晏子使楚”的意思是:2、翻译下列词语或句子习辞 避席 为其来也:何坐 实 熙反取病焉: 左右 所以曷为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齐人固善盗乎?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3、能独立复述这两个故事二、新授课导入: 辩论使人睿智,睿智使人语言犀利。“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其实,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政治家、外交家在维护国家尊严的关键时刻,表现出了超人的智慧,同时也表现出他们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优秀品质。晏子正是这样的一位政治家和外交家。(一)、检查预习:字词句子、课文内容(二)、自主学习请大家看课文。请你将认为应积累的词
3、圈点起来,不清楚的地方请打上“?”号,能用自己的话将课文翻译成文思考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故事。2、在楚强齐弱的态势下,晏子出使楚国,遭到楚王的侮辱,就不足为怪了。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结果都被晏子巧妙地反击了。思考:()、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如何反驳的?()、晏子的哪些话说得很精彩?精彩在什么地方?3、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楚王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从楚王的身上,我们又应该获得哪些警示?(三)、合作交流1、小组讨论:(1)、各自的疑难,仍不能解决的派代表上台板书出来。(2)、每人口译一遍课文,互相订正。2、各小组板书出的不懂的问题全班共同解决。3、小组研读课文(1)、小组内
4、一生读课文,其他学生就他的断句、读音、语气、语调等进行评议、订正。可全组齐读全文。(2)、小组内一个同学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只有一个要求: 尽量忠实于原文。其他学生评价,修订。四、品析研讨(一)全文描写了楚王与晏子的问答,用墨不多,文字精练,论辩双方的神态、辩词的锋芒,皆表现得准确而生动。特别是人物语言的运用,颇符合人物的身份。试找出传神的语句分析之。(二)晏婴保护了自己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靠的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根据吗?小组学习,课堂交流五、课堂检测1本文选自 ,这是一部 的著作。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缚一人( ) 酒酣( ) 诣王( ) 曷为(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齐之习辞者
5、( ) 今方来,吾欲辱之( )吏二缚一人诣王( ) 齐人固善盗乎( )圣人非所与熙也( )六、拓展提高1、请你谈谈在影视和文学作品里看到的关于机智幽默的人物巧妙的摆脱困境,反击对方的,充满睿智的,逻辑推理很强的话语和事例。2、同类文言文比较阅读南文子为国忧智伯欲袭卫,故遗(wi 赠送)之乘马,先之一壁,卫君大悦,酌酒。诸大夫皆喜,南文子独不喜,有忧色。卫君曰:“大国礼(送礼)寡人,寡人故酌诸大夫酒,诸大夫皆喜,而子独不喜,有忧色者,何也?”南文子曰:“无方之礼,无功之赏,祸之先(先兆)也。我未有往彼有以来,是以忧也。”于是卫君乃修梁津,而拟边城。智伯闻卫兵在境上,乃还。1翻译画横线的句子。2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中三个人物的性格。南文子:智伯:卫君:3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课后作业:1.摘录宴子反驳楚王的话。 2.排练课本剧。学%优 中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