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外扩展 师: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了搭配?如果你细心观察生活中会有更多、更有趣的搭配学问。请你找一找这些有趣的问题,也像明明那样写一段你生活中的搭配日记好吗? 评析: 新课改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教法和学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本节课张老师在教法和学法上,打破传统讲授为主的引导模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立足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有效地创设情景,并有效地让学生探究性地解决问题,创设了一个有效的课堂。综观全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科整合游戏,创设联系生活的有效情境。 张老师开始创设的语言文字游戏,深深地引起了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科整合方面,做了
2、一次成功的尝试。学生不但感兴趣,而且已经在情境中运用排列与组合的知识了。然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写的一篇数学日记贯穿,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中感受、体验搭配规律,总结搭配方法。真正地从学生实际出发,解决最实际的问题。在练习中,张老师也注意了情境的整体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的思想。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的最佳状态。 2.关注生成问题,创设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整个课堂是个开放的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开始的文字游戏,到选择自己喜欢的服装搭配,选择路线的合理搭配,最后的猜价格搭配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喜欢的事物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
3、主探索的情境。没有老师的束缚,畅所欲言,学生很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倾听同伴的发言,作以补充,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3.关注学生的内需问题,让学生在体味成功中寻求学习数学的快乐。 由于排列和组合是为以后学习统计和概率打基础。有序的思维培养和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其实,学生在生活中有一定的搭配经验,只是没有与数学有效地建立联系。主要是让学生能把这种排列与组合的有序思维,与数学建构起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意识。并能在以后的生活中自己去发现,运用有序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张老师始终以引导者的身份,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自然的生活情境,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自己发现、总结搭配的规律和方法,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既突出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数学日记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鼓励学生表达对数学的喜爱和对学习数学的感受的。也可以记录学习的收获与困惑。这是一种能力,是要长期培养的。张老师用数学日记作为情境,不但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而且还渗透了写数学日记的方法,激发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写数学日记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