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题 第一章 机械运动和力 第一节 机械运动(1课时) 执教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重点 机械运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难点 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演示教具学生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阅读课本二教学过程设计1 什么是机械运动?物理学
2、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组织学生看课本图 2-3,讨论: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小结: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汽车中的乘客,这位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判定汽车、司机和乘客都在做机械运动。但是司机和男孩所说乘客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说法都有道理。因为他们在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问:
3、司机看到乘客没动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标准的?答:以车厢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车厢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说乘客是静止的。问:男孩看到乘客运动得很快,他是以什么为标准的?答:男孩以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房屋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路面有位置的改变。所以他说乘客是运动的。教师小结: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定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举例看图,讨论回答教学过程设计提问:看课本图 2-4,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在农田里并排行驶,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飞行,说它们是运动的,你选什么物体为参照物。答:选大地为参照物,它们是运
4、动的。教师追问:在甲图中如果选卡车或收割机为参照物,在乙图中如果选受油机或加油机为参照物,另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答:另一物体是静止的。因为它们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教师小结:像卡车和收割机这样两个物体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则称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提问:请你解释法国飞行员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的道理。要求学生用相对静止的道理予以解释。教师指出: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举例说明当所选的参照物不同时,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不相同。例如列车中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车厢为参照物是静止的。3匀速直线运动(
5、1)自然界中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2)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提问:百米跑运动员,从起跑线起跑,跑到终点,他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吗?(答: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4。小结本节知识要点5练习:课课通看图思考回答回答三思考与作业 课本 P2-4,练习 1、2、3、4。四板书第一章 第一节 机械运动一什么是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 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假定不动的物体。2 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三匀速直线运动1 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五
6、简要说明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题 第一节 速度和平均速度(第2课时) 执教教学目标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和公式,知道速度的单位,会进行米秒、千米时间的单位换算。2.知道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知道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重点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和公式难点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和公式;米秒、千米小时的单位换算。演示教具学生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从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知道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例如我们要想尽快到达某地,坐火车就比坐汽车节省时间。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 15 页第二节大“?“所提出的三个问
7、题,围绕如何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展开讨论,教师引导并进行小结。阅读课本二教学过程设计1. 速度(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速度提问:甲、乙两人在平直公路上骑自行车,甲 10 秒前进 50 米,乙 2秒前进 8 米。怎样表示这两人骑车的快慢?要求学生利用小学学过的有关速度的知识具体回答:利用前面比较百米短跑运动员同万米长跑运动员谁运动快的方法,算出在相同时间内甲、乙车行驶的路程。即算出它们运动的速度就可以进行比较。甲 10 秒行 50 米,乙 2 行 8 米。由此可知甲车运动的比乙车慢。(相同时间用 1 秒、1 小时都可以。)汽车所通过的路线长度叫路程。路程的单位是长度的单位,米或
8、千米等。1 秒、1 分、1 小时叫做单位时间。只要用物体通过的路程去除于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求出物体的速度。知道了速度就能比较它们的快慢了。在此基础上,给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和公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v=s/t让学生计算出上例中甲乙两人的速度。(4)单位:米秒;千米时教师指出:由以上计算结果可知,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组成的。常用的长度的单位是米,时间的单位是秒,所以速度的单位是米秒,读作“米每秒“,单位中的分数线读作“每“。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时“作速度的单位。并推出:1 米秒=3.6 千米时; 千米时=1/
9、3.6 米秒思考教学过程设计(5)物理意义:5 米/秒表示:1 秒钟物体通过的路程是 5 米。提问:从北京开往天津的火车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吗?它的运动有什么特点?答:它的运动特点是有时快,有时慢,到达中途车站时还要停下来。其特点为速度是变化的。教师指出:从北京开往天津的火车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这是常见的一种运动。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在要求不很精确,粗略研究的情况下,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2平均速度(1)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2)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v=s/t例题:课本第 22 页例题。教师进行规范化板演。并说明解
10、物理计算题的格式、要求。解题规范化要求:1)认真审题、明确题意。2)解计算题,要求写全已知、求、解、答。单位可在已知中统一。3)解题过程,要求写出根据公式(或由此得到的导出式),然后按公式逐项代入已知数值和单位。单位要统一到符合求答要求,最后得出计算结果。4)进行检验,无误后,写出答题。3、本节知识要点小结提问:速度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是什么?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什么?如何读?怎样写?三思考与作业 练习:1、2、3四板书第二节 速度和平均速度一速度1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 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11、v=s/t4 单位:米/秒(国际)千米/时(常用)1 米秒=3.6 千米/时;1 千米/时=1/3.6 米秒5 物理意义:5 米秒表示物体在 5 秒内通过的路程是 5 米。二平均速度1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运动。2平均速度计算:速度=总路程/总时间v=s/t五简要说明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题 第三节 测平均速度 (第3课时) 执教教学目标1要求加深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2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重点 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难点 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计时演示 教师准备一套并加小车教具学生 带
12、滑轨的斜面,小球,刻度尺,停表,金属片,小木块各一个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演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提出问题: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什么?速度的计算公式和速度的单位是什么?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中时间 t 内的平均速度?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练习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观察回答二教学过程设计1实验介绍(1)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 tsv,需要测量的是小车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所用的时间。(2)了解实验仪器,学习使用秒表提问:使用刻度
13、尺时应注意什么?学生观察:秒表的最小刻度,量程和零刻线。练习使用秒表。(3)介绍实验步骤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3实验结果讨论:(1)将几组学生填写好的实验表格(投影片)展示出来,对比每组数据,计算出的 V1,V2,V3 是否相等。(2)物体作变速运动,在两段路中的速度分别是 v1,v2.有位同学认为,这个物体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v=v1+v2/2,空虚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说说你的意见。完成实验讨论讨论教学过程设计三思考与作业 完成实验报告;做 P27 小实验,测自己的步行速度。四板书五简要说明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题 第四节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执教教学目标1 知道由 tsv变形得到的公
14、式:v=st 和 vst的物理意义。2 能够应用速度公式和变形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初步学会解物理问题的基本过程;建立物理情景;明确研究对象;根据给定的已知条件列方程。重点 应用速度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 将学生习惯于应用代数设未知量 x(或 y)列方程的方法改为用物理量符号表示已知量和未知量,用相应的物理公式求解;涉入多个物理过程的问题,分析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情景并正确解题。演示 投影仪;自制的投影系列胶片教具学生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前面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概念及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概念,本节课应用速度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教
15、学过程设计一.路程的计算从基本公式 v=s/t,得变形公式 s=vt,如果题目给出了速度和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求出路程。例题 1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是 1.2m/s ,从家门到校门要走 15min,那么上学要走的路程大约是多少?分析:题目给出了速度 v 和运动的时间 t,那么就可用公式 s=vt 来求出运动的路程。解题时单位先统一,如果速度是 m/s,时间要化成s 作单位,如果速度是 Km/h,时间要化成 h 作单位,这题中要把时间改为秒作单位。已知:v=1.2m/s,t=15min=15X60s=900s求:s解:由 v=s/t 可得s=vt=1.2m/s X 900s=1080m答:上
16、学要走的路程大约是 1080m.二时间的计算例题 2郑州到上海的铁路线长约 1000Km,从郑州开往上海的快速客运火车,要运行 14h 到达上海,已知南京郑州间的铁路线长约 700Km,假设火车在郑州南京间的速度跟郑州、上海间的相等,那么从郑州开出的为车大约经过多长时间到达南京?教学过程设计分析:先根据郑州、上海的铁路线长 s1和运行时间 t1,求出火车的平均速度 v,再根据 v 和南京、郑州间的铁路线长 s,利用从基本公式变成得来的公式:t=s/v,求出郑州到达南京需要的时间。遇到较复杂的题时,要画出示意图,将有助于我们分析和解答问题。t=?s=700Km南京 郑州 上海s1=1000Kmt
17、=14h已知:s 1=1000Km,t1=14h,s=700Km求:t解:v=s 1/t1=1000Km/14h=71.4Km/ht=s/v=700Km/(71.4Km/h)=9.8h答:大约经过 9.8h 到达南京。三练习:P26 1,2,3,4三思考与作业 P28: 3四板书第四节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一路程的计算已知:v=1.2m/s,t=15min=15X60s=900s求:s解:由 v=s/t 可得s=vt=1.2m/s X 900s=1080m答:上学要走的路程大约是 1080m.二时间的计算已知:s 1=1000Km,t1=14h,s=700Km求:t解:v=s 1/t1=1000Km/14h=71.4Km/ht=s/v=700Km/(71.4Km/h)=9.8h答:大约经过 9.8h 到达南京。五简要说明学优)中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