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知道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教学重点:1.声音的产生。2.声音的传播与介质的关系。教学难点:1.声音的产生。2.声音传播的形式声波。教学准备:橡皮筋、土电话、水槽、蜡烛、音箱、闹钟、玻璃钟罩。教学过程:一、导入(创设情境导入)利用师生相互问候的情境创设问题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怎么都站起来了?生答:听到班长喊起立。师:同学是听到班长发出的“声音”而作出的反应,班长同学你是依据什么来喊起立的?班长:我听到老师说“上课” 。师:也就是说班长是听到老师发出的“声音”而作出的反应。那么,教师准时上课又是依
2、据什么呢?生:铃声。师:咱们日常上课的依据是什么呢?生:铃声。师:哪位同学能说一下我们刚才一系列的活动(包括咱们的一问一答)都与什么有关呀?生:声音。师:对了,可见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声音。同样许多动物的生存也离不开声音,声音与生物的生存、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声音的有关内容。二、教授新课(一)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下面让我们通过 2 个实验来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学生实验 1:2 位同学合作,1 个同学用两支笔把橡皮筋拉紧,另一同学用手拨动它。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听到声音了吗? 2.橡皮筋在做怎样的运动?3.声音是由什么产生的?学生实验
3、 2:用 2 只手指轻轻地放在你的喉部,然后发声,仔细体会后回答问题:1.你感觉到喉部在振动吗?2.你知道是什么在振动?实验完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然后得出结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二) 声音的传播师:假如你用心地听,便会听到一些物体振动所发出的声音,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source of sound).那么,声音是怎样从声源传到人耳的呢?下面老师来做一个演示实验,请同学仔细观察并思考回答问题。演示实验: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封的玻璃钟罩内,接通电源。问题:1.你听到电铃声了吗?你看到电铃的铃槌在敲击电铃吗?2.用真空泵抽出罩内的空气,当空气被抽出时,电铃声会(减弱、变得更响亮)
4、_。当空气几乎被抽完时,你仍能听到声音吗?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吗?3.关掉真空泵,让空气慢慢重新进入罩内,现在你听到声音了吗?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吗?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思考:许多科幻电影中都有太空战争的场面,你认为在太空中能听到爆炸的声音吗? 师:那么,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呢?学生实验 3:你在桌的一端,另一位同学用手在桌的另一端桌面上轻轻敲击。你能听到敲击声吗?你把耳朵紧贴桌面,你能听到敲击声吗?学生实验 4:用同学们自己所带的材料,按课本第 8 页图 1-11 制作土电话,并进行通话。实验完毕,老师引导分析得出结论:声音能在固体中
5、传播。师: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吗?请同学们动手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教师进行简单的点评,让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师:根据上述实验我们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medium)。(三) 声波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你知道声音是以什么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吗?学生实验 5:水槽中盛有平静的水,水面上浮着一个软木塞。用铅笔有节奏地点击水面某处。水面会出现什么现象?软木塞怎样运动?演示实验 2:如课本第 9 页的图 1-13,当口径较大的音箱喇叭对着邻近的烛焰播放音调很低的声音时,喇叭将会发生_,烛焰将会发生_。这个现象说明什么?师
6、:像水面波把波源的振动向外传播一样,声音也是以波的形式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的,这个波叫做声波。(四) 声音传播的快慢(自学)思考:对着山崖高声喊叫,你会听到什么?查阅资料,尝试解释原因。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做一个简单总结。练习: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而产生的。物体的_停止,发声也就停止。2.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为什么会听见两次敲击声?3.百米赛跑时,假如终点的记时员在听见起跑的枪声后才开始记时,他记录下来的成绩准确吗?为什么?课后请同学们自己去实践一下。作业:根据自己设计的验证液体传播声音的实验方案去完成实验,并作出相应的记录。【教案点评】本节课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如:小实验、演示实验、小制作等,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得了有关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知识,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具有趣味性和直观性。教学活动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学优中.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