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冷战与热战》教案1(北师大版九年级下).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795735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冷战与热战》教案1(北师大版九年级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冷战与热战》教案1(北师大版九年级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冷战与热战》教案1(北师大版九年级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冷战与热战》教案1(北师大版九年级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十课 “冷战”与“热战”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铁幕演说和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掌握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对峙局面形成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世界近代史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梳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宏观把握历史现象的推移演变能力以及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和利益关系,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推移演变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外交背后是实力和利益的较量。 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重点、难点 :对两极格局的认识与评价。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解决模式进行教

2、学,教师通过设置富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把握重要概念之间的联系与综合,揭示本质和规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集团的彻底溃灭而宣告结束,那么作为战争胜利的一方反法西斯同盟国,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将如何变化?战争之后的世界是何种状况?这些将是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二)、教授新课第 10 课 “冷战”与“热战”二战后的国际关系的突出特征表现为美苏两国由于战后经济军事实力的膨胀而成为世界两强,两国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矛盾日益加深。一、“铁幕”降临1战后美国的形势请学生思考:“铁幕”降临的背景或者说条件有哪些?教师在学生思考基础上归

3、纳:美国在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表现在:军事上,它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垄断了核武器,美国的军队人数最多达 1200 多万,拥有 30 艘航空母舰和 1000 多艘其他战舰,在世界各地建立近 500 个军事基地。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并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事实上确立了美国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金融的领导地位。苏联在战后由于政治、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惟一能抗衡美国的国家。德、意、日法西斯集团被打垮,英法在战争中受到重创而衰落。这样除美苏两强之外,短时期内世界上还不可以出现第三支力量能同美苏两国相抗衡。这就是所谓的“两极”,指的

4、是在国际关系体系中起支配作用的力量中心,它影响、制约着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其他力量。“两极”显而易见指的就是美苏两国。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美苏两强由于二战的结束,共同的敌人法西斯被消灭后,双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加剧,由战时同盟转为对抗。2什么是“冷战”所谓冷战,是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美国推行冷战的主要原因有:a、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膨胀,称霸全球的野心也随之膨胀,同时苏联的政治军事实力也大为增长,加上世界范围内的人民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使美国认为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其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必须予以压制。b、由于苏联实力的增强,美

5、国不敢贸然采取直接的武装对抗形式。C、大战刚结束,世界人民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美苏双方都不愿,也不敢使自己再次卷入一场新的全球战争。综合以上三点,美国对苏联采取了以“遏制”为中心的冷战政策。3铁幕演说1946 年 3 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反共反苏演讲,主张遏制苏联,为当时杜鲁门政府正在实行的对苏强硬的“遏制”政策提供了详尽的理论根据。二、“两极”对峙在学生看书基础上归纳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1“杜鲁门主义”的提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标志是 1947 年针对希腊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斗争,以及土耳其和苏联的矛盾,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声称希腊、土耳其面临来自苏联的极权主义的威胁,而“美国的

6、政策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这实际上是美国准备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美国势力,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影响,由局部扩张发展为全球扩张。2“马歇尔计划”的提出1946 年秋开始,西欧经济陷入严重困难境地,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 1947 年 6 月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宣称要“尽其所能改善局势和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借助经济手段稳住西欧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1949 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成立针对苏联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组织是为遏制

7、苏联而服务的一个军事组织。4华沙条约组织建立1955 年,苏联和东欧七国成立针对北约的华沙条约组织。这样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相对峙的局面形成,也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三、局部“热战”“冷战”世之“二战”后东西方阵营之间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除直接军事交战以外,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而“热战”则是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局部地区发生的战争。“热战”的主要表现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1950 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并派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这是美国在东亚地区遏制社会主义力量的重要行动(当时中国和朝鲜均是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方式是“热战”。 学生思考:如何评价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8、? 教师归纳: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对战后近 50 年国际关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作用: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雅尔塔体系消除了德日两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美苏两国又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消极作用: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本课小结 二战后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是雅尔塔体系的确立。这一体系打破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代之以美苏两极主导。美苏两极格局存在近半个世纪,对二战后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两极格局虽然已经解体,但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角度而言,学习这段历史仍然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学(优中考?,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