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失根的兰花教案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本文以“失根的兰花”为题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在本文中所寄托的爱国情感。2、学习运用比喻的修辞技巧。(二)过程与方法:自主 合作 探究(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二、学习重点、难点:1、了解本文题目的深刻含义,把握文章的主旨。2、能品味文章的语言,朗读重点句子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3、仿造比喻句,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三、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朗读,掌握字词。四、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五、教学方法:读书指导、讨论、练习法六、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听一听,激情导入(播放余光中先生的乡愁 )同学们,对于离乡背
2、井的人们来说,剪不断、理还乱的,无疑是那悠悠的乡思和绵绵的乡愁。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不着一个“愁”字,却道出了写不尽的乡愁;台湾诗人余光中以乡愁为题,反复咏唱,直抒胸臆,也还是那化不开的两个字:乡愁。台湾作家陈之藩在失根的兰花中就表现了这种刻骨铭心的思乡爱国的情感,读来令人动容。 (兰花为背景,多媒体出示题目)(二)读一读,整体感知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语调舒缓、沉郁) 。 2、读读写写屏幕出示以下字词,注意一下字词的形、音、义。tn t jio zhu wi zh hu zhu h坍 塌 嚼 菜根 点 缀 枯萎 栅栏 喧 哗 拙 重 群山万壑 ng lng x j ju chu ch
3、u ch诗意盎然 飘 零 晨曦 ( 咀 嚼 辍 学 啜 泣 相形见绌 )学生读读写写,并辨析生字。屏幕出示答案。3、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出示问题: 文章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只要能抓住主要内容思乡爱国,语句较完整,就应予以肯定。 )教师评价总结:(屏幕出示:文章通过作者看花而引起的对自己经历的回顾,抒写了自己漂泊异乡之苦,表达了作者深沉真挚的思乡爱国之情。 )请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作者这种感情的段落结尾一段,齐读。4、自己挑选几个段落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指名学生朗读,评价。(三)议一议,题目含义过渡:陈之藩为了他所献身的事业半生漂泊奔波于异域他乡,但“洋装
4、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国的牵念,又怎能释怀!那种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渗透在字里行间,跃然于纸上,感情如此强烈真挚,怎不令人感动!同学们,让我们荡起理解的双桨,一起进入作者思乡爱国的情感之河!1、快速读课文,多媒体大屏幕展示思考问题:作者少年离家时与到美国后的感受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请从文中找到一个字,围绕这个字来概括)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讨论。2、提问,评析。出示参考答案:作者十几岁离开家,从未因见到与故乡相同或不同的事物而想起过家,从未感觉伤感:“到处可以为家” ;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白天的生活中,不爱看与家乡不同的东西
5、,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到处均不可以为家” 。这个字是“根” 。未出国门是“有根” ,离开国门即成了“失根的兰花”了。3、学生读课文第段,多媒体出示:郑思肖简介及其所画的连根带叶飘于空中的兰花。文章至此点题,多媒体出示:“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自行枯萎了。 ”教师补充有关兰花的资料:(多媒体展示)气若兰兮长不改,志若兰兮终不移。 孔 子为草当作兰,幽兰香飘远。 李 白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张学良 幽兰在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陈毅兰花词汇:兰友良友 兰心蕙性喻女子善良贤淑。 兰芳石坚喻高风亮节。芝兰玉树喻才貌出众、资质纯美之人。大
6、屏幕出示:请思考:题目“失根的兰花”中“兰花”指什么?“失根的兰花”又是什么意思?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提问,回答。屏幕出示答案:明确:作者托物言志,以历史故事破题,表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素质。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郑思肖画兰的历史故事,以“根”喻故土,以“兰花”喻作者本人,以“失根的兰花”比喻身处异国的炎黄子孙及其悲哀的处境。(四)品一品,语言意蕴1、师讲述:到现在,我们已进入文章的核心,经过刚才的合作探究,触摸到了文章的脉搏;但我们还不能完全清晰的窥见文章精神的全貌。下面,请同学们把句子作为研究对象,看看有哪些句子你还不甚明白?划出来, 同桌讨论。2、学生可能会划的句子:(多媒体出示)因为背景变了
7、,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落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家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在沁凉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星光晶亮;在群山万壑中,有竹篱茅舍,才显得诗意盎然;在晨曦的原野中,有拙重的老牛,才显得纯朴可爱。祖国的山河,不仅是花木,还有可感可泣的故事,可吟可咏的诗歌,是儿童的喧哗笑语与祖宗的肃静墓庐,把它点缀得美丽了。不是有人说, “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亡” 。(讲课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学生提出的问题 )(多媒体出示)第句。教师引导体会:从作者联想到自己,如果身处其境,该怎样表达
8、?同学们在学校住宿生活中,离开亲人会怎样想、怎样做,如何表现对家的思念。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家乡的山水草木、悲欢离合的家史、父母亲情的爱、邻里乡情的故事都是可以凭借的对象,作者把思念祖国的感情寄情于具体的事物,是一种“借景抒情”的手法。“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再引用贺知章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宋之问渡汉江:“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我们就进一步感受那份缠绵的思乡情。从而使学生明白将对家乡的思念寄情在山水草木,传承于诗歌传说,一代一代生生不息,才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其中的意
9、蕴。(五)练一练,拓展提高1、 仿造比喻句。例句: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 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教师指导:仿句要变抽象为具体,用客观事物为喻体,化无形为有形,课文的例句侧重于漂泊,以个人的经历为意象的基础。对人生充满美好向往的少年,该怎样描绘自己的人生之路,抒发自己的感知体验呢,请大家仔细思考。同时注意用词的得当,如“漂流”“飘零”分别与“萍” “絮”的搭配。教师:人生如茶,留清香在人间。学生:人生如 , 。 2、欣赏歌曲乡愁四韵 (余光中词、罗大佑曲并演唱) ,阅读短文,解答问题。剪不断的乡愁琼瑶去年年底, “开放大陆探亲”的消息公布了。这消息像一股温泉,乍然间从我心灵深处涌现,
10、然后窜升到我四肢百脉,窜升到我的眼眶。我简直无法描述那一瞬间的感动。我心底有个声音在喊着:“39 年!39 年有多少月?多少天?39 年积压了多少乡愁,如今,可以把这些乡愁都给勾销了吗?” (A)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但是,陆陆续续有人回乡探亲了!这居然成了事实!我太兴奋了,和鑫涛计划着,我们也该去大陆探亲了,鑫涛去红十字会办了手续,回来说:“需要填三等亲的亲人名字和地址!”一时间,我们两个都弄不清“三等亲”包括哪些人,以及我们是否有这项“资格” 。激动中,我冲口而出:“故国的山,故国的水,故国的大地泥土,和我们是几等亲?我们要探的亲,不只是人呀!(B ) ” 不过,我毕竟不需担忧,因为我和鑫涛分
11、别都有舅舅姨妈在大陆,所以,我们很顺利地办了探亲手续。拿到手续的那一晚,我就失眠了,脑子里奔流着黄河,奔流着长江。不只长江黄河,还耸立着五岳和长城!鑫涛见我如此兴奋,忍不往提醒我说:“听说大陆的生活很苦。旅行也不像想象中那么方便,至于亲人,经过 39 年的隔阂,可能已经相见不相识,这些,你都考虑过吧?”考虑?我实在没有认真去考虑过。我只觉得乡愁像一张大网,已把我牢牢地网住。而且,当行期越来越近,我的乡愁就越来越深。我总认为,乡愁对于游子,就像一切人类的基本感情一样,是与生俱来的。 (C )不过,有的人来得烈,有的人比较淡。我,大概生来就属于感情强烈的一型。连我的“乡愁”也比别人多几分!计划回大
12、陆行程时,鑫涛问我:“你要去哪些地方?第一站,是不是你的故乡湖南?”我祖籍湖南,生在四川。童年,是个多灾多难的时代,是个颠沛流离的时代,童年的足迹,曾跋涉过大陆许多省份。如今,再整理我这份千头万绪的乡愁时,竟不知那愁绪的顶端究竟在何处?是湖南?是四川?是长江?是黄河?是丝绸之路,还是故宫北海?沉吟中,这才明白,我的乡愁不在大陆的任何一点上,而在大陆那整片的土地上!(D)“可是,你没有时间走遍大陆整片的土地啊!”鑫涛说, “我们排来排去,只能去 40天!”将近 40 年的乡愁,却要用 40 天来弥补。可能吗?不可能的!我们必须放弃许多地方。湖南,湖南的亲人多已离家,家园中可能面目全非。不知怎的,
13、我最怕面对的,竟是故乡湖南,这才了解古人“近乡情更怯”的感觉。当我把这感觉告诉鑫涛时,他脱口而出地说:“这也是我不敢回上海的原因!”于是,我们把行程的第一站定在北京。北京,那儿是我父母相识相恋的地方;那儿是我祖母和外祖父母居住及去世的地方;那儿,是我历史课本上一再重复的地方;那儿,也是我在小说中、故事中所熟读的地方!那儿有“故都春梦” ,有“京华烟云”!还有我于是,我们动身;经香港,去北京。 (1988 年 11 月) 2、生快速默读文章。(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乡愁 。(2)文中反复强调“39 年” “将近 40 年”是为了表明什么?(不超过 10 个字)与祖国分离得时间久远。 (3)琼瑶夫
14、妇为何把行程首站定在北京?根据课文所述,概述其原因(20 字以内) 。 北京是祖辈生活过的地方,是故都京华。 (4)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D ) (3 分)A本文着力表现了作者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B作者用“乡愁”而不用 “乡思” 、 “乡恋”作标题,则更深切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的忧伤心情。C “剪不断”一词很形象,作者巧借李煜词句来表明离开祖国的“乡愁”是无法剪断的。D文中的“乍然”和“ 不敢相信这是事实” ,都说明了作者对回乡探亲这件事压根儿就没有心理准备,激动的感情纯属意外产生的。(5)文中四处画波浪线的句子(A ) (B) (C) (D)里,最能直接表达作者心声而又最确切地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D 。 (只填序号) (六) 、讲述并小结:从文中琼瑶夫妇来大陆探亲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身在台湾的炎黄子孙有着强烈的寻根意识、追求两岸统一的愿望。他们无论身在何方,都“情系中华” ,有“根重于一切”的归根之心。面对着海外赤子的炽热情怀,我们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未来文明的创造者,更有责任努力学习、报效国家,使海峡两岸人民不再隔海相望,使海外赤子不再有失根之痛板书设计: 失根的兰花 陈之藩观花草 诉深情借景抒情 道经历 引典故 学优-中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