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背景与意义分析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要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念,使科学教育从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而传统的生物教学一直是抽象的、科学世界中的生物学,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生物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所以我们要强调生物教学要回归自然,要紧密联系生活世界。本节课是在学生们初步了解了生物的概念、分类以及生物类群之后,对他们周围生物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指导他们进一步了解生物与其周围世界的关系,激发学生们探求生物学知识的欲望。这节课主要通过同学们日常生活中能够经常观察到的动物和植物的生活习性和形态,探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从知识结构上看是把同学们已知知识的内化和延伸。 从智能培养上讲
2、,是对观察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和打造,同时也是对科学研究的尝试和感悟。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知识的积累与疏导:设计、实施“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尝试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和操作过程,通过数据的处理和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从而知道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2、技能掌握与指导:在自行设计的探究方案指导下,通过有效的探究活动,综合归纳、自主获得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3、智能的提高与训导:通过组内讨论、组间交流,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表达能力。4、情意修炼与开导:在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在疑问驱使下尝试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创新精神。5、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实验和举例确立“生物与
3、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一生物学基本观点。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以及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四、学程与导程活动课前准备:学生:各小组捕捉鼠妇 20 只,装入盛有湿土和树叶的透明的可乐瓶中(注意透气)。 教师:培养皿、吸水纸、纸板等。鼠妇的生活环境、蚯蚓生活环境等挂图,有关教学录像资料、投影资料、统计表、曲线图。课时分配:1 课时课堂设计师:同学们请打开教科书第 8 页,观察节头情景图 “沙漠的仙人掌” ,大家知道,野生的仙人掌能够很好的生活在沙漠里,而高大的乔木和农作物却不能在沙漠里生活,哪位同学说出 其中的原因?生:沙漠里干旱、缺水; 高大的乔木、农作物不适应沙
4、漠环境,而仙人掌适应沙漠环境; 高大乔木、农作物需水量大,仙人掌需水量小。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看起来水是影响生物生活的一种因素,其实,在生物生活的环境中有很多的因素都能够影响生物的生活,比如水、光、温度、空气、土壤和影响某种生物生活 的其他生物等,我们把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其中水、光、温度、空气、土壤为非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为生物因素。如熊猫的数量会因箭竹的大量枯萎而减少,这里的箭竹就是影响熊猫的生物因素。课前我发现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带来了所采集到的鼠妇,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是在哪里采集到鼠妇的?生:同学 1 在花盆下边。同学 2 在潮湿的砖块和石头下边。
5、 同学 3 在一堆烂草下边。师:说的很好,由于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知道鼠妇的生活环境,所以很容易就采集到鼠妇 。大家思考一下,鼠妇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阴暗、潮湿。师:回答很好。在干燥和光亮的环境中是不容易看到鼠妇的。那么鼠妇为什么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呢?看来环境中的一些因素确实能够影响生物的分布,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 8 页,“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的内容,提出探究的问题是什么?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提出的可探究的假设是什么? 提示: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指非生物因素而在几种非生物因素中,应该排除那些现有实验条件不计可的探究因素。生:提出问题:影响鼠妇分布的
6、环境因素是什么?小组讨论交流,提出假设:影响鼠妇生活的主要环境因素可能是水或光?师: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同学们已经确定。光和水对鼠妇的生活究竟是否有影响?请各小组的同学讨论、合作,共同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加以验证。提示:对于光和水这两个环境因素来说,同学们是否可以分别利用推荐器材和其他器材,各设计一组对比环境,如对光这一因素,可设计一组“光亮和黑暗” 的对比的环境,变量是光,其它因素都相同;而对水这一因素,可设计另一组“干燥和潮湿”的对比环境,变量是水,其它因素都相同。并把实验过程中鼠妇活动情况的数据记录到所发下的统计表中,并绘制曲线图。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师:请各小组的同学汇报交流
7、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设计情况。生:A 组 我们选一个洁净的培养皿,放在一张白纸上,用书本将培养皿的一半遮住,人为地制造一个“光亮与黑暗” 对比环境,然后把 20 只鼠妇放到光亮处,观察鼠妇的活动,发现大部分鼠妇陆续地爬到光线较暗的地方。B 组 我们用一个白色透明的可乐塑料瓶,瓶的下部用不透光的纸包起来,制造一个“ 光亮 与较暗 ”的不同环境,然后把 20 只鼠妇从瓶中放入,把瓶横放着,观察鼠妇的活动,也发现大部分鼠妇陆续地爬到光线较暗的地方。C 组 我们用一个干燥、洁净的培养皿,把一张半圆形的吸水纸放入培养皿内的一半,用滴管吸入自来水,均匀的滴在吸水纸上,将吸水纸均匀地浸湿,培养皿的另一半放一张
8、半圆形 的干燥的吸水纸,制造一个“干燥与潮湿” 的不同环境,然后把 20 只鼠妇放入培养皿内的干燥的吸水纸上,观察鼠妇的活动,发现大部分鼠妇陆续地爬到潮湿的吸水纸上。D 组 我们用一个较深的铅笔盒,把一些潮湿的土放在铅盒的一边,另一边放上一些干燥的土,然后把 20 只鼠妇放入铅笔盒内的干土上,观察发现,大部分的鼠妇也陆续地爬到潮湿的土上去了。师:同学们做得成功。同学们在设计实验时都按照要求,分别围绕“光” 、“水”这两个变量设计了两组对照实验,对于 “光”这个变量,设计了 “光亮与黑暗”的对比环境,其他因素都相同;对于“水”这个变量,设计了“干燥与潮湿”的对比环境,其他因素都相同。有哪位同学能
9、说明一下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生:同学 1 便于进行比较。同学 2 更加突出“光”或“水”两种因素对环境中生物的影响。同学 3 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师:回答的很好。科学探究中,我们常常采用这种方法,即在其他因素都相同的条件下,选取一种因素的不同作为变量加以对比研究。好,下面各小组的组长同学把实验过程中的调查表报上来,进行统计。选派两位同学进行统计,在实验 5 分钟时分布在不同环境中的鼠妇数目,并绘制曲线图。生:学生统计结果“光亮与黑暗”光亮:x 个、黑暗:y 个“干燥与潮湿”干燥:a 个、潮湿:b 个师:同学们根据这个实验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大家讨论。生:学生讨论后回答:同学 1 鼠妇喜欢
10、黑暗和潮湿,不喜欢光亮和干燥。同学 2 光和水这两种因素能影响鼠妇的分布。师:同学们这个探究活动做得很成功。那么,在我们的探究活动结束后,大家应该如何处理这些鼠妇呢?生:同学 1 随便扔掉同学 2 放回大自然师:大家认为该怎么办?生:放回大自然。师:我也赞成放回大自然,因为鼠妇也是一种生物,我们提倡珍爱生命,就应该从我们身边 的小事做起,关心爱护实验生物。通过探究活动,我们认识到光、水、温度等环境因素,确实能响鼠妇分布,那么,这些因素对其他生物的分布有没有影响呢? 播放: “环境对生物 影响的教学录像资料 ”,而后阅读教科书第 9 页,指出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分别有哪些?举例说出
11、这些因素对其他生物分布的影响?并说出草原上的草和鹿群是怎样相互影响的?生:观看教学录像资料,阅读课文第 9 页、观察图 1-5 思考回答。同学 1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同学 2 光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温度影响各种生物的生活,如冬眠之前,蛇在天气突然变冷时爬出来晒太阳;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如在潮湿温暖的地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般比干旱的地区要多。同学 3 草原的繁盛和衰亡关系到鹿群的生活,草是影响鹿群生存的生物因素;同样,草原上的其他生物如鹿群和人类也是影响草生存的生物因素,鹿群个体数的大量增加,或人类的不恰当的建设活动,都可能破坏
12、草原。师:回答的很好,每一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要受到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那么生物只是被动地受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吗?生:不是,生物能够适应环境,还能影响环境。师:请同学们观看投影:1 沙漠中的仙人掌。 2土壤中的蚯蚓等图片资料。然后阅读教科书第 10 页,就仙人掌和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展开讨论:仙人掌和蚯蚓是怎样适应环境的?蚯蚓对环境有什么影响?生:学生 1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减少水的散失;茎绿色肥厚,不仅可以贮存大量的水, 还能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根非常发达,能够吸收土壤深层的水;这些特点,有助于仙人掌生活在炎热、干旱的沙漠中。学生 2 蚯蚓生活在
13、潮湿而又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身体表面有刚毛,有助于它在洞穴中运动;身体表面有粘液,有助于它在土壤中钻穴和呼吸。同时蚯蚓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可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而影响环境。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每一种生物必须依赖一定的环境,因此,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必须适应环境,同时,生物的活动也影响着环境,生物和它所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密不可分的统一的整体。师:生物生活环境中的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能够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同时也能影响环境。生物和环境的关系密切,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爱生物就是关爱我们人类自己。我们应当学会科学探究的
14、一般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交流和表达,同时还要学会合作。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生态因素1、 非生物因素 光 温度 水 大气 土壤 生物因素2、 探究分析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六、练习与拓展选题观察活动 在校园或校园周边的公园、绿地、池塘、树林、农田等不同环境,选择两到三种不同种类的生物,对其生活环境进行调查。(可以个人或分小组进行)七、反思与点评记录教学内容的选择学习了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以后,学生已经知道“生物体都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 也能影响环境。只有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否则就会被环境所淘汰”,因此本节教材安排“生物与环
15、境的关系”的内容,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也是恰到好处的。 本节教材围绕“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这一教学重点,以“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两个侧面展开探究。通过“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这一探究活动,这是教材的难点,让学生体验、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为学习第二章探索生命奠定基础,继而讨论光、水、温度等环境因素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进一步总结出生物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它们是如何影响生物生活的等,使学生明确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教材通过对仙人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分析,以及蚯蚓的结构对环境的分析,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
16、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教学设计本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观察节头的情景图开始,让学生触景生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入新课,通过对仙人掌能很好的生活在沙漠里而其它植物却不能,启发学生指出水 是影响植物生活的一种因素,继而导入主题。在教学过程,力求通过突破“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探究活动这一教学难点,加深对“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的理解, 从而顺利完成突出教学重点这一教学目标。从着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出发,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诱导、协助下去观察,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去探索,尝试由传统教学方法向研究性教学方法的转变。学优 中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