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7 课胡同文化教案一、导入同学们刚才欣赏的一首歌曲叫前门情思大碗茶,这首原汁原味的京曲,将我们带进了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都北京。一提到北京,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呢? 想到故宫、长城、颐和园想到 1949 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2008 年奥运会可能在北京举行,我们一定要多得金牌。想到北京的胡同、四合院看看。同学可能没有想到北京的胡同、四合院,胡同、四合院就是老北京的象征,说不定它与北京的文化、乃至中国的文化还有关系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去看一看。二、板书课题。三、先让我们来看一看北京的胡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学生看图片、老师介绍。四、再让我们来欣赏课文,请同学们看课
2、文第第 5 一 12 节,思考问题:北京胡同文化什么样的内涵?(用原文的话回答)。“北京胡同文化是封闭的文化”“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物质的要求不高”“北京人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已,逆来顺受。”北京市民有忍的精神,怕事,有什么不顺心的,忍一忍也就算了。安土重迁 住四合院(盒子)封闭 易于满足 忍 不爱管闲事逆来顺受,安分守己居住方式上的安土重迁和独门独院,饮食条件上的易于满足,处世方式上的明哲保身;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忍”的具体内容即安分守己、逆来顺受。五、这就是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到这里我们又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称北京文化为胡同文化,而不说是香山红叶文
3、化?让我们还是从课本中寻找答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第 14 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1、正南正北正东正西的胡同将四方四正的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的方块;2、胡同的取名、宽窄和数量与市民生活关系密切,并深刻地影响着市民的生活与思想;3、胡同接近闹市又远离闹市,与闭合的四合院是一体的。#特点 方正取名(计数、物御、人物、行业、形状、其它)数量 “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网络(方便、安静)胡同的总特点是“方正”,这种方正影响了北京市民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市民的思想,并形成了封闭的胡同文化。六、北京胡同文化建筑特点与文化特点有何关系? 北京胡同的建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
4、了其文化特点。由于胡同的安静闭塞,使胡同里的人们很少与外界接触,不了解外界的信息,不能接受一些新的思想,形成了他们封闭守旧,安于现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过安逸日”的小农意识;而胡同的方正特点又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到其思想意识,封建正统思想较为严重,不思反抗,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甘做顺民。 这种特点也就塑造了以“忍”和封闭为特征的北京市民文化。因此,北京市民文化又被冠名为“胡同文化。”七、如何评价北京胡同文化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态度补充材料 北京人的生活习惯: 北京人的生活习惯接近农民。爱吃硬面饽饽,水饺,荞麦饼,冰糖葫芦,爱喝大碗茶,二锅头,爱过端午节、重阳节、春节,爱玩的是养鱼
5、养鸟养蛐蛐,逮蜻蜓,粘知了,放风筝。这些都与某些城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如吃奶油蛋糕三明治,喝咖啡威士忌,过圣诞节、情人节,玩高尔夫球等形成了鲜明对比。 北京人的“礼数” 北京人特别讲“礼数”,这是一种文化教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对外地人的态度。老北京人不歧视外地人。向老北京人问路,得到的几乎都是清楚、详尽、和气而又有人情味的回答。而上海人特别歧视外地人,特别歧视穿衣不体面的外地人。 B、人情方面。北京人顾人情面子,人缘好,如课文所说。 C、生活方式上。北京人生活简朴,但决不会因为穷而失了身份,丢了体面。即便不过是一碗老豆腐,二两烧酒,也会慢喝细品,那情态,那气度,那派头,简直像面对一
6、桌满汉全席。 这体现了北京人悠然自得、清淡典雅的生活作风。 北京人的安分守己。 北京人的安分守己,逆来顺受是由其特殊的历史政治环境造成的。京都之中,帝辇之下,人们看得最多的是城头变幻大王旗,看得最透的是仕途险恶,天威难测,官运无常。今儿个,新科状元金榜题名,“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明儿个,菜市场人头落地,大观园底儿朝天。这风云变幻,世事沧桑,使北京人学会了忍耐,也学会了世故通达。做为专制制度下的小民他们太微不足道了,强大的皇权要消灭他们,比碾死只蚂蚁还容易,所以他们学会了忍耐,学会了明哲保身,学会了得过且过。八、胡同为什么会衰落?用课文上的一句话来表达:商品大潮的冲击,历史发展的必
7、然趋势、作者对胡同的衰落持什么态度作者和那些老北京人一样的心情:留恋,伤感,无奈但作者是达观的,他以一种豁达的胸襟面对胡同的衰落,以积极乐观超然的态度迎接新文化的到来。6 作者在文中对胡同文化流露出一种复杂的感情,这种感情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作者对胡同文化在否定的同时又有几分向往留恋。例如在写到胡同取名的来源时,列举了很多胡同名字,这些名字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说明北京人的内心,有一种乡土情结;下文又写了北京胡同人们生活方式的安宁、平和,闲逸恬谈,写了北京人讲究“处街坊”,懂礼数,写了他们的饮食习惯,这些都反映出北京市民的淳朴的风俗和田园式的生活,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向往怀恋之情。但由于这种文
8、化有封闭守旧一面,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它必定要被淘汰,作者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是可贵的。最后一句“再见吧,胡同”,末尾用句号而非感叹号,表现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这个问题如果学生不能提出来,老师提出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训练辩证思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学生举例说明。一个国家只有不断吸收,不断创造,才能发展。六小结本课()胡同文化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北京人或者说是我们中国人保守封闭的思想意识。胡同的衰落导致胡同文化的没落,高楼大厦代替了红墙碧瓦,一种新的文化、新的意识正在兴起,新北京正在崛起,北京在前进,中国也在前进!所以我们很高兴地和胡同再见吧。四、拓展阅读,认识居住环境与
9、市民文化之间的关系阅读补充材料夹缝中的上海人,质疑讨论:材料中上海的市民文化有什么特点?在作者看来上海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市民文化?上海市民文化的形成与北京市民文化的形成有何共通之处?这说明了什么?明确:上海市民文化的特征:“精明、实惠、小家子气、自私自利”。因为他们居住生活在狭小、拥挤的“羊肠小弄”和狭窄阴暗的“鸽子笼”里。两地共通之处:市民文化的形成都深受人们的居住环境与居住方式的影响。这说明一个城市中人们的居住环境和方式会对其市民文化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五、研究性作业对东莞旧城居住区进行考察,分析东莞的居住环境、居住方式对东莞市民文化产生的影响,并探讨东莞市民文化中的优点与缺陷。此作业可由有兴趣的学生组成协作小组完成。 9 拓展 (1)“胡同文化”与“高楼文化”相比,哪一个更封闭? (2)我们身处在怎样的居住文化中/ 学)优中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