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2 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3 课时)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运用实验确认消化面积的大小与消化速度的关系,学会模拟实验的方式、方法3、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和吸收的图解,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4、完成“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的实验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重点难点:消化系统的组成 酶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实验器材:烧杯、方糖、水、试管、1%淀粉溶液、碘液、温度计、酒精灯教学过程:第 1 课时引入:在吃饭正常的情况下,患有慢性肠胃病的人,大都比较瘦,而有的人比较胖,这是为什么?一、消化系统组成:一条消化道和一些能分泌消化液
2、的消化腺组成读图,并思考:构成消化系统的消化器官有哪些?它们之间是如何连接的?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流入的部位在哪里?1、消化道:画消化道的示意图同时让学生画在纸上,让学生对照课本 146 页图并与教师一道填写各部分名称,并了解其中几个部分的主要功能。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2、消化腺:分类:一类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的消化腺:如唾液腺、肝脏、胰腺。它们通过导管开口于消化道。另一类是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它们数量甚多,都直接开口于消化道,如胃腺、肠腺等。功能:消化腺能分泌消化食物的消化液。消化腺 唾液腺 胃腺 胰腺 肝脏 肠腺流入的部位 口腔 胃 十二指肠 胆囊 小肠消化液
3、唾液 胃液 胰液 胆汁 肠液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设疑:我们每天吃进大量的食物,但只排出少量的粪便,减少的那部分到哪儿去了?演示实验:哪一个溶解的更快。结论:在人体消化道中,等量的相同类型的食物,形状、体积大小不同对消化速度有影响。图:看图 420,并思考1、口腔中的牙在消化食物时有什么作用?如果把米饭在口腔内慢慢地咀嚼,你会觉得有甜味吗?切割、磨碎食物;因为唾液中含消化酶。2、胃壁很厚的肌肉层起什么作用?胃壁中,与食物消化有关的消化腺及分泌的消化液有哪些? 主要消化的营养物质是什么?研磨食物。有关的消化腺是胃腺,它分泌产生胃液,消化蛋白质3、除肠壁上的肠腺分泌消化液进入小肠外,还有哪些消化腺分
4、泌的消化液流入小肠?这些消化液与哪些营养物质的消化有关?胰液、胆汁。胰液主要消化蛋白质、糖类和脂肪。而胆汁主要消化脂肪。4、小肠壁有怎样的结构特点与其消化吸收功能相适应?小肠表面的皱壁和小肠绒毛:大大地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5、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分解后的最终产物是什么?糖 类: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脂 肪:甘油脂肪酸小结:说出消化道的组成和有关的消化腺作业:作业本(第一部分)第 2 课时复习引入:七大营养素在消化道被吸收的情况:胃:酒精和少量的水小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维生素、无机盐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消化分为两类:物理性消化:牙齿切、撕、磨(咀嚼)胃搅拌小肠
5、蠕动化学性消化: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三、酶定义:生物体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能使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变成可吸收的物质。是一种生物催化剂。设疑:假如我们口里嚼着馒头,米饭,细嚼慢咽有什么特点吗?(会变甜)为什么会变甜呢?(馒头,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是不甜的,有可能淀粉在口腔内发生了变化?)淀粉发生没发生变化,我们怎么知道呢?(用碘液检验,淀粉遇碘变蓝,这是淀粉的特性。 )演示实验:唾液淀粉酶的作用1、用自制唾液收集器收集唾液 110m1,放入试管中备用(取唾液时,可轻轻咀嚼浸醋的棉花或其他食物,以增加唾液的分泌)。 2、将 2 支试管分别编为 1、2 号。在 2 支试管
6、中都放入 1cm 长的生面条和 1 滴体积分数为0.4的碘酒溶液,这时可看到 2 支试管内的生面条外表均呈现蓝色。 3、向 1 号试管内加入 lmL 清水,并轻轻振荡;向号试管内加入 lmL 唾液,并轻轻振荡。同时将 1 号和 2 号试管进行水浴(放人盛有 38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加热以保持其温度的恒定。约经 530min 后,取出试管观察,看到 1 号试管中的生面条仍呈现蓝色,而 2 号试管中生面条外表的蓝色已消退。实验器材:干淀粉,大、小烧杯,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碘液。实验方法:对照实验。第 3 课时设疑:酶有什么特点?是否所有的酶在任何条件下都会起作用?试管步骤 实验项目1 21 淀粉糊 2ml 2ml2 注入新鲜唾液 2ml3 注入清水 2ml 4 370C 水浴 10 分钟 是 是5 滴加碘液 变蓝 不变蓝课堂练习:课本 151 页课后练习 12 题作 业:作业本(二)学优 中#考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