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贺新郎》教案1(沪教版八年级上).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791412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贺新郎》教案1(沪教版八年级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贺新郎》教案1(沪教版八年级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贺新郎》教案1(沪教版八年级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整体内容感知 1923 年年底,毛泽东接到中央通知,由长沙到上海再转广州,准备参加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此词系诗人离开长沙不久写给杨开慧的。词的上阕把跟爱妻离别时那种难舍难分、无限依恋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凄切动人。毛泽东当年才三十岁,上有高堂老母,下有两个幼子,岸英仅一岁多,岸青尚不满月;因革命需要又远行,更何况当年那种环境,谁能预料“挥手从兹去”是生离还是死别呢?但是,杨开慧毕竟不是一个平常女子,而是一个在革命斗争中经受过锻炼和考验的坚强女性。她理解丈夫,支持丈夫,在革命事业与个人爱情、家庭幸福发生矛盾时,强忍住巨大的悲痛“热泪欲零还住”,而面对深明大义的

2、妻子,毛泽东深感欣慰,从内心抒发了“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词的下阕又回到离别的场景,东门外遍地白霜,头顶上半天残月,横塘四周呈现一派肃杀悲凉的景色。衬托出一对青年夫妻的离情别绪。到车站了,要分手了,一声汽笛可谓是催人断肠,从此之后两人将要“天涯孤旅”天各一方了。但是,也正是这一声汽笛让诗人惊醒:小我要服从大我,“凭割断愁丝恨缕”,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必须振作起来,“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表现了诗人准备勇猛奔向革命征程的高尚境界。从词的尾句“重比翼,和云翥”还可以看出诗人热切期望着不久将来夫妻重新团聚,比翼双飞,共为革命作贡献。短短六个字,融注着诗人无限的深情和美好的愿望。 (二

3、) 本诗内容赏析 1、这首词表现了诗人和妻子的依依惜别之情,情真意切句句感人。可是,在这些满含离情别绪的诗句中,诗人并非一味地直接抒情,而是将自己的情感给予于景物之中,以景来传递自己这份特殊的感情。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细节等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细节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赏析诗歌我们可以从这些事物特有的内涵入手。这首诗中的画面很美,请在词中找出传递诗人感情的景物、细节或画面。并结合你读到过的诗歌,谈谈你的感受。 参考示例: 挥手: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

4、萧萧班马鸣。 “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千百年前的人,和千百年后的人,有同样的悲伤。分别终究是人们最不愿面对的一种情形悲伤、忧愁、思念,终于化作那轻轻的挥手,化作那最后转身时的一瞥,在越行越远的身影中,定格成心里一种隐隐的痛,在有月亮的晚上,悄悄的扣着我的心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是在等候登车了,不免黯然。更何况还有一肚子苦水,长子犹在襁褓,次子尚不满月,这样丈夫便匆匆远行,怎能不“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呢?终于忍耐了,所以“还住”。这就更揪心。还:深明大义 相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凭割断愁思恨缕:“从此天涯孤旅”,不禁神驰海阔天空到此,如若往昔词人,该留下多少悱恻,抑

5、或不尽缠绵,或悬念,“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或哀怨,“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或忏悔,“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或叮咛,“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或期盼,“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头顶半天残月,脚踏遍地清霜,穿过凄清的横塘,并肩踽踽行进在东门外大路上。没有言语,也没写内心活动,全用苍凉的景色衬托出凄苦的心境。这是在车站候车时浮起的意念,拂也拂不掉的印象呀!而忽然“汽笛一声”,兀的又回到现场,真个要“挥手从兹去”了,正是断肠人对断肠人。 横 塘(范成大):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学。优中考,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