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之古韵教学目标:1了解想象与联想及对比等写作手法。2反复朗诵诗歌,感受春景的美好,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来源:gkstk.Com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讨论交流为主,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来源:学优高考网一、导入新课,检查课前积累。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1导入语。2学生活动:交流自己查找的有关春的诗。3切入本课,明确目标二、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诗中作者的情感。1范读:学生活动: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2小组讨
2、论交流:1)四首诗共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2)学生活动:4 人一组,各抒己见。3组织班级交流。明确:春夜喜雨、钱塘湖春行 、江南春都抒发了诗人对春景的赞美之情。三、品味诗歌名句,体会深沉情思。多媒体画面、诗文朗诵。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而春雨正是在万物最需要它的时候适时地出现。“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春雨的到来是在夜色中这既描写了春雨的状态,又活画出了春雨的灵魂。“花重锦官城”一个“重”字,传达出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春意盎然的世界,也使我们感受到诗人春一般的喜悦心情。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通过“早莺”“新燕”这些
3、极具早春特色的典型事物,把春天的活力及大自然从深冬的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情形尽情展现。“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烂漫春花次第开放,使人看得眼花缭乱,如茵的绿草刚没马蹄。渲染了春天的生机勃勃。江南春“多少楼台烟雨中。” 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白茫茫一片,被细雨笼罩的景物变得飘飘渺渺,朦朦胧胧,这是江南独有的美景。南朝留下的寺庙最多,被烟雨包围着,越发显得幽深和神秘,使人产生不尽的历史联想。四、拓展提高: 你最喜欢哪一首诗?为什么?1思考。2交流、点评。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五、有感情地朗诵并熟读。六、作业:1背诵。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2选其中的两句进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