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济宁市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780009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20182019学年度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2019.01本试卷分第 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页。满分 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第 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第 卷 必 须 用 0.5毫 米 黑 色 签 字 笔 作 答 , 答 案 必 须 写 在 答 题 卡 各 题 目 指 定 区 域 内 相 应 的位 置 ; 如 需 改 动

2、, 先 划 掉 原 来 的 答 案 , 然 后 再 写 上 新 答 案 ; 不 按 以 上 要 求 作 答 的 答 案 无 效 。第 I卷(选择题部分 45 分)本卷共 30小题,每小题 1.5分,共 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相传,周公作论六乐。 乐记云:“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由此可见,周公制乐的主要意图在于A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 B严格贵族之间的等级秩序C调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D规范贵族之间的权力分配2表 1为部分典籍中关于牛耕的记载。通过这些记载可以确信

3、,汉代的赵过A发明了牛耕技术 B是各种典籍虚构出的传说人物C首创并推广耦犁 D为推广先进技术作出重要贡献3萧公权曾说:“儒家之政治思想,态度本为乐观,至桓谭、王符、崔寔、荀悦诸人始渐露悲观之意,不复坚持圣君贤相、归仁化义之崇高理想,而欲以任刑参霸之术为补绽治标之方。 ”萧公权认为桓谭诸人A仁义观念淡化 B崇尚法家思想 C主张儒法并用 D反对儒学独尊4南朝时某官负责管理骑兵,有人问他管多少马匹,他答道:“不知马,何由知数” 。又问他近来马死了多少,他答道:“未知生,焉知死。 ”该事例较为典型地反映出当时A佛道思想对社会的消极影响 B儒学正统地位衰落C社会动荡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D选官制度存在弊端5

4、宋初, “一批批出身寒微的儒士通过科举的途径进入权力核心阶层,出将入相,为国效命”, “其从政的主体精神是进也忧,退亦忧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风有异于前代”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A科举制的不断完善 B统治者推行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C理学被统治者推崇 D宋代中央集权政治的进一步强化6宋代,关中地区的吕氏兄弟制订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村规民约”吕氏乡约 ,其- 2 -中心内容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 。据此可知A宋代出现儒释道合流的趋势 B乡约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C宋代乡村治理模式走向成熟 D乡约削弱了乡村宗族势力7据 明 代 嘉 靖 年 间 的 广 东

5、通 志 载 : “自 永 乐 改 元 , 遣 使 四 出 , 招 谕 海 番 , 贡 献 毕 至 , 奇 货重 宝 , 前 代 所 希 , 充 溢 府 库 , 贫 民 承 令 博 买 , 或 多 致 富 , 而 国 用 亦 羡 裕 矣 。”这 表 明 朝 贡 贸 易A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 B削弱了明朝政府的实力C带来了一定的经济繁荣 D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8表 2为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一些在华英国人的言论。这些言论反映出A靠武力无法打开中国市场 B中国社会的思想意识仍极为落后C在华英人不了解中国市场 D中国传统经济具有超强的稳定性91872 年,内阁大学士宋晋上奏朝廷称:“闽省连年制造轮船,闻

6、经费已拨至四五百万,未免糜费太重。此项轮船,将谓用以制夷,则早经议和,不必为此猜嫌之举,且用之外洋交锋,断不能如各国轮船之利便,名为远谋,实同虚耗。 ”其言论A揭示了洋务运动的弊端 B标志着中国土大夫意识的觉醒C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困境 D体现了知识界对洋务派的担忧101886 年, “出使英、法、德、俄大臣刘瑞芬建议,与英、美、俄诸国立约保护朝鲜” 。李鸿章非常赞同刘的建议,但主管外交事务的总理衙门坚决反对。这表明当时A日本的侵略野心尚未引起清政府的警觉 B清政府仍缺乏现代外交的意识C朝鲜对中国国防的重要性正在逐渐减弱 D清政府的政治腐败在不断加深111920 年,我国著名的民族企业南洋兄弟烟草

7、公司开始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图 1为公司在送别宴会上对留学生提出的要求与希望。其要求与希望反映出当时A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B中国教育开始趋向近代化C民族企业已意识到实业人才的重要性D企业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121936 年,在天津报社任职编辑的高龙生创作了时事漫画比试手术(图 2)。该漫画揭露的是(引者注:图中针管上的文字为“经济提携” 。床上躺的是欲被置于死地的中国人)A西方侵略者意欲瓜分中国B日本侵略集团对中国的侵略阴谋- 3 -C国民党内战政策不得人心D伪“满洲国”是日本的傀儡政府131938 年 1月 22日, “蒋介石和阎锡山勉强批准了晋察冀边区的成立。在中共建立的敌后根据

8、地中,它是得到中央政府正式承认的唯一的一个” 。这种现象表明A华北地区的抗日形势最为严峻 B抗日战争影响中国的政治环境C民主政权开始得到国民党承认 D国共两党合作扩展到军事领域14表 3为 1952至 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比较表。对表中数据的变化最为合理的解释是A高增长率是“大跃进”的结果 B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C重工业成就根源于中苏友好 D粮棉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增幅较小15在万隆会议讨论最后公报时,针对有些国家反对使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认为这是共产党的语言,周恩来指出可以采用联合国宪章中所用的“和平相处”(1ive together in peace),五项原则的写法可以修

9、改,数目也可以增加,这体现出A亚非国家的分歧不可调和 B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外交上孤立中国C部分亚非国家的观念落后 D中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高度结合161979 年 3月,回城知青容志仁在广州创办“容光”小食店,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个体户之一。这一年,全国批准开业的个体工商业约 10万户。个体户的出现及发展表明A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基本同时开始 B中国的社会结构朝多元化方向发展C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基本被打破 D城市生活依靠供给的时代宣告结束17在古代雅典民主的极盛时期,真正的权力并不由抽签选举产生的官员掌控,而是操纵在十将军和民众领袖手中。这些所谓的民众领袖,主要是通过其雄辩的演说、非正式的

10、人际关系网及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来施展其权力。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A工商业经济的发达 B城邦官员任期较短C城邦民主制的机制 D公民缺乏参政能力18苏格拉底认为, “正义” 、 “虔诚” 、 “节制” 、 “勇敢”和“智慧“都只是“同一个东西的不同名称而已” 。一切德性的本质与智慧的本质是相等同的, “一个人是有德性的,当且并仅当且他是有知识的。 ”由此可见,苏格拉底A对道德内涵没有清晰认识 B注重对人性本身的研究C具有并宣扬理性主义精神 D强调知识比道德更重要19在古代罗马,获得公民权就可以参与政治并得到相应的法律保护。罗马最早将公民权授予其拉丁盟友,进而将这一特权推至整个意大利半岛,恺撒又授

11、予居住在殖民地的民众,还授予从南高卢招募来的士兵。由此可见,罗马统治者不断扩大公民群体是A增强罗马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B罗马法不断完善的必然结果C其领土不断扩张的根本原因 D扩大罗马法影响的重要举措20文 艺 复 兴 时 期 , “人 文 主 义 是 作 为 对 知 识 界 的 一 种 反 映 发 展 起 来 的 ”, 具 有 人 文 主 义 思 想 的 知识 分 子 通 过 对 古 代 作 品 的 研 究 , 在 其 中 发 现 了 建 立 更 美 好 生 活 的 准 则 。 这 些 人 文 主 义 者A脱离了天主教会的控制 B以艺术形式宣传反宗教思想- 4 -C表达了强烈的世俗观念 D渴望建

12、立一种新的政治生活2117 世纪法国科学家笛卡尔发明了解析几何,为光学和物理学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他最大的贡献就是“证明了新科学与旧的宗教信仰是和谐一致的”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新科学”A利于巩固罗马天主教教会的地位 B极大地影响了研究者的信仰C在调和信仰与理性的基础上进行 D是反对封建神学的有力武器22有学者认为,16 世纪的宗教改革者和 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虽在哲学世界观上表现迥异,但在世俗生活中却也有着“共同的信仰” 。这里“共同的信仰“的主要含义是A反抗权威 B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 D相信神灵231833 年,英国议会通过1833 年工厂法案 ,要求禁止雇佣 9岁以下的儿童,将

13、913岁儿童的工作时间限定为每周 48个小时,1318 岁的青少年每周的工作不能超过 69个小时。英国议会的这一做法A违背工业资产阶级的意愿 B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平等原则C代表工人阶级的普遍要求 D反映了英国解决社会问题方式的一般特征241 890年 , 美 国 国 会 通 过 了 谢 尔 曼 反 托 拉 斯 法 , 并 成 立 公 司 管 理 局 , 调 查 各 公 司 的 财 务 状 况 。1903年 和 1906年 , 国 会 又 先 后 通 过 了 埃 尔 金 斯 法 和 赫 伯 恩 法 , 这 些 法 案 禁 止 铁 路 公 司 擅自 定 价 和 给 大 公 司 优 惠 ,

14、 授 权 州 际 商 务 委 员 会 确 定 铁 路 最 高 运 费 。 其 举 措 意 在A稳定经济秩序 B保护中小企业 C全面干预经济 D打击垄断组织251917 年 3月,俄国沙皇退位, “所有沙皇制度的象征物都被销毁,镶有罗曼诺夫王朝的两头鹰的旗帜被撤下。冬宫上,象征着国际革命标志的红旗在飘扬着” 。上述事件A促使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B标志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分歧已经消失C使无产阶级全面掌握了国家政权 D标志着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基本完成26从 1930年1933 年,美国联邦政府对各州在公路修筑方面的年底补贴,从 8600万美元一跃而增加到 1.72亿美元。一座名为“胡佛

15、水坝”的工程也于 1930年在科罗多河动工。美国政府的上述举措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表明仍在固守自由放任政策C有利于彻底根除经济危机 D赢得民众对政府的普遍支持27苏(俄)联某领导人将实现社会主义和谋求国家强大的战略同步实施,提出:只有在胜利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才能消灭俄国的落后;只有走“捷径” ,采取强制措施,打破常规,才能实现生产力水平的加速发展。这种认识A肯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推动了斯大林体制的形成C违背了苏联当时基本国情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28杜 鲁 门 宣 称 , 美 国 应 首 先 在 欧 洲 “肩 负 起 恢 复 世 界 经 济 秩 序 和 阻 止 苏 联 特

16、殊 招 牌 的 集 权 主义 和 共 产 主 义 扩 张 的 双 重 任 务 ”, 其 近 期 目 标 是 消 弭 欧 洲 民 族 复 仇 主 义 和 战 争 隐 患 , 将 德 国及 其 它 潜 在 的 战 争 危 险 势 力 , 栓 在 欧 洲 内 部 。 材 料 反 映 出 的 美 国 对 欧 政 策A有利于促进西欧国家的联合 B是导致德国分裂的根源C使欧洲建立起平等伙伴关系 D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291960 年,法国宣布收回空军指挥权;1963 年,法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66 年,法国正式退出北约一体化军事指挥系统。法国的上述做法反映出A欧洲一体化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 B欧洲政

17、治局势由缓和趋于紧张C世界多极化的政治格局已基本形成 D冷战时代的强权政治受到挑战301947 年,智利和秘鲁首先宣布其领海范围为 200海里。1970 年 5月,智利等 8个拉美国家通过了蒙得维的亚海洋法宣言 ,重申 200海里海洋权。1973 年非洲统一组织通过了- 5 -关于海洋法问题的宣言 ,宣布非洲国家有权建立限度为 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或管辖范围。上述史实表明A国际社会对海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B第三世界维护国家权益的斗争日益发展C国际经济新秩序首先在海洋领域建立 D西方国家的海洋霸权地位已经彻底丧失第卷(非选择题 55 分)本大题包含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必做题 31题 1

18、6分,32 题 12分,33 题 12分;选做题 3436题均为 15分。任选其中一道作答。共 55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山东中学联盟材料一 明代中叶以后,崛起了一些地区性的商帮,他们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会馆为联系场所,相互帮助,相互提携,形成一支支颇有活力的生力军,纵横驰骋于商界,操纵着某些地区和某些行业的商业贸易。在这些商帮中,徽商活动范围极广,“尽天下通都大邑及穷荒绝徽,乃至外薄戎夷蛮貊,海内外贡朔不通之地” , “足迹无或不到”,他们经营对象品类繁多,有盐、粮食、木材、茶叶、陶瓷、纺织品、书籍、文房四宝等,其中以盐起家者尤多,开设典当铺、旅馆、仓

19、库的徽商也为数极众。山陕商的活动地域最初局限于黄河流域,随着盐法的变化和实力的增强,逐步向南推移,终至“足迹遍天下” ,经营项目也日益增加。主要有盐、粮食、棉布、丝绸、茶叶、铁器、木材、牲畜、陶瓷、金融典当等。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 世 界 范 围 的 商 品 交 易 市 场 在 欧 洲 各 国 的 密 切 关 注 下 得 以 建 立 。 首 先 是 荷 兰 , 其 次是 英 国 , 分 别 设 立 了 与 东 方 进 行 贸 易 的 垄 断 公 司 。 西 班 牙 、 葡 萄 牙 、 英 国 和 法 国 都 在 大 西 洋 精心 培 植 了 以 经 济 利 益 为 目 的 的 殖 民

20、体 系 。 贸 易 保 护 大 大 超 出 了 其 推 动 者 的 想 像 。 奢 侈 品 成 为 主流 , 新 商 品 成 为 奢 侈 品 。 虽 然 贸 易 使 亚 洲 人 、 非 洲 人 以 及 拉 美 人 付 出 了 巨 大 的 代 价 , 他 们 的 劳动 和 原 材 料 成 为 新 的 商 品 , 但 是 却 普 遍 提 高 了 欧 洲 人 的 物 质 生 活 。美马克凯什岚斯基等著西方文明史延续不断的遗产(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商帮的基本特点。(6 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明朝中后期和 17、18 世纪欧洲的商业发展有哪些主要的不同,并分析说明欧洲商业发展所产生的社

21、会影响。(10 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一(都察院)始设于崇德元年(1636),掌监察、整肃纪纲,并参与九卿议大政事,既为天子耳目,纠劾百官,亦以之控制言论,表达舆情,因参与处理重大刑事案件,与刑部、大理寺合称“三法司”都察院内机关有经历司、都司厅等,并设十五道,各冠以京畿、河南、江南、浙江等地方名称,实则纠察朝廷内外官邪,并稽在京各衙门库仓,以及查核各省刑名。还有都察院统辖的六科,即吏、户、札、兵、刑、工各科,原为独立机构,雍正元年(1723)改隶都察院。其职掌主要是监察六部,以“言职”著称。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 汉诺威王朝(17141901)建立后,下院发明了

22、质询方法,由下院议员提出质问,要求政府有关大臣给予口头或书面答复。随着时间的推移,质询事例越来越多,并被公认为是下院的一项合法权力。到乔治三世时,质询形成惯例,成为每一次议会会议的重要议程之一。1784年,福克斯提议下院请求国王罢免刚刚上任的小皮特,他说:“应告诉陛下保持一届不受人民信任的政府,必定有害于国家。 ”表决结果,福克斯的动议获得通过。这说明,对政府大臣表示不信任的程序方法,这时已为多数议员所接受。此后,对政府大臣投不信任票的事例越来越经常。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代都察院的职权。(6 分)- 6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

23、朝统治者设立都察院和英国实行质询和投不信任票方法的目的有何明显不同,并说明两种政策相同的政治影响。(6 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全国专门以上学校投考指南第 3期,丽江旅京学会 1925年版根据材料,提取 20世纪 20年代中国教育某一方面的特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加以阐述。(要求:信息明确,逻辑合理,阐述清晰,史论结合)(12 分)34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材料 1979年,包干到户工作突出的四川广汉县向阳公社进行了政社分开的探索,次年成立了向阳乡人民政府和农工商联合公司。之后,北京、河北、吉林等 8个省市的 51个县

24、区进行了政社分开试点。1982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调查组进行了长达 10个月的调查,写出了关于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调查报告 。 报告认为,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应当改革,总的设想是,政社分离,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村基层政权和多种形式的农村经济组织。同年 12月通过的宪法明确规定,乡、民族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从而为政社分开奠定了法律依据。此后,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试点工作便在全国各地普遍展开。1983 年 10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 。随后,政社分开工作在全国各地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开展起来。1985 年 6月,全国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分开、建立

25、乡政府的工作全部结束,全国共建 92000多个乡(含民族自治乡)、镇人民- 7 -政府,许多乡镇还建立了集体经济组织。据李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19492012)(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的背景及目的。(9 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人民公社体制改革产生的社会影响。(6 分)35 【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材料 1938年 8月 2_3日,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表 5为当时中国各界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评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目的,并说明当时中国各界对

26、该条约签订的不同意见。(9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各界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产生不同意见的原因。(6 分)36 【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材料 黄宗羲的讲学活动主要是在清康熙二年(1663)至十八年(1679)。二十年间,拜他为师的人多达数百。在绍兴证人书院讲学期间,他提出“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不疑则不悟” ,认为“泛然而轻信”的盲从,实则“非能信也,乃是不能疑也” 。在海昌讲学时,他告诫官员:“诸公爱民尽职,即时习之学也” 。在给学生讲授四书 五经等经典时,告诫学生:“各人自用得着的方是学问。寻行数墨以附会一先生之言,则圣经贤传皆是糊心之具” 。他向县令许三礼传授了中国和西方的天文历法等自然科学知识,向陈言扬等传授了中西数学知识。陈言扬在老师的启发下写了一部论“勾股定理”的书,黄宗羲亲自为之作序。黄宗羲讲学收效最大者,是在宁波创办“甬上证人书院”时期。在他的思想和学术风格熏陶下,形成了以甬上证人书院弟子为主力、其流风被于浙东乃至全国、其学脉传于乾嘉以致清末的清代浙东学派。康熙十八年,黄宗羲停止讲学活动,而全力从事于著书立说。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黄宗羲讲学的特点。(9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讲学活动产生的社会影响。(6 分)- 8 -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