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案新版鲁教版201812122109.doc--点击预览
- 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1节酸及其性质第1课时常见的酸教案新版鲁教版201812122108.doc--点击预览
- 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1节酸及其性质第2课时酸的化学性质教案新版鲁教版201812122107.doc--点击预览
- 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2节碱及其性质第1课时常见的碱教案新版鲁教版201812122106.doc--点击预览
- 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2节碱及其性质第2课时碱的化学性质教案新版鲁教版201812122105.doc--点击预览
- 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3节溶液的酸碱性教案新版鲁教版201812122104.doc--点击预览
- 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4节酸碱中和反应教案新版鲁教版201812122103.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酸、碱的通性。(2)初步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和 pH 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使用间接观察法收集证据,感悟探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性,树立科学探究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探究。【难点】设计实验说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教学过程知识点 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 23~25 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用 pH 试纸测定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的 pH,再分别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实验现象如下表:稀盐酸 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pH 7 7 =7石蕊试液 红色 红色 蓝色 蓝色 紫色酚酞试液 无色 无色 红色 红色 无色结论:稀盐酸、稀硫酸显酸性,pH<7,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pH>7,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氯化钠溶液显中性,pH=7,不能使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变色。2.向稀盐酸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其 pH 由小于 7 逐渐变为等于 7,然后再变为大于 7,即溶液由酸性变为中性最后变为碱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 2O。3.酸的其他化学性质(1)能与镁反应。实验现象:镁条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 2+H 2↑。2(2)能与石灰石反应。实验现象:固体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 2+H 2O+CO 2↑。(3)能与生锈铁钉反应。实验现象:铁钉上的锈迹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 2O3+6HCl,2FeCl 3+3H 2O。(4)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实验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 2O+CO 2↑。4.碱的其他化学性质(1)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实验现象:生成蓝色絮状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Cl 2+2NaOH,Cu(OH) 2↓+2NaCl。(2)部分碱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实验现象:生成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Na 2CO3,CaCO3↓+2NaOH。【教师点拨】1.鉴别酸的方法:(1)酸碱指示剂或 pH 试纸;(2)加入活泼金属;(3)加入碳酸钠;(4)加入某些金属氧化物。2.鉴别碱的方法:(1)酸碱指示剂或 pH 试纸;(2)加入铜盐溶液。【跟进训练】某同学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碱的化学性质”的理解,邀请你协助完成下列探究:(1)如图所示,正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实验,请将实验现象填入表格中。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钙溶液加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蓝 溶液变蓝(2)写出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Ca(OH) 2+CO 2,CaCO3↓+H 2O。(3)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与上面的反应类似,请写出化学方程式:2NaOH+SO 3,Na2SO4+ H 2O。(4)根据上面的实验和讨论,试归纳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①都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②都能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练习设计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1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节 酸及其性质第一课时 常见的酸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记住浓盐酸、浓硫酸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特性。(2)认识浓硫酸的强腐蚀性,初步学会稀释浓硫酸的方法。(3)认识盐酸能与某些物质反应。【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1)浓硫酸、浓盐酸的物理性质。(2)盐酸与酸碱指示剂、金属、金属氧化物、某些盐等物质的反应。【难点】浓盐酸、浓硫酸的特性。教学过程知识点一 常见的酸【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 2~3 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浓盐酸是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在空气中会形成白雾。工业用浓盐酸因含有少量杂质而略带黄色。2.纯净的浓硫酸是没有颜色、黏稠、油状的液体,不容易挥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 3%~5%的碳酸氢钠溶液。3.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合作探究】稀释浓硫酸时,为什么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里?答: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如果将水倒入浓硫酸里,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浓硫酸稀释时放出的热量使水沸腾,会导致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非常危险。【教师点拨】21.浓硫酸可以用来干燥一些不和硫酸发生反应的气体,如氢气、氧气等。2.浓盐酸和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发生的变化:变化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浓盐酸 挥发 减小 不变 减小浓硫酸 吸水 不变 增大 减小【跟进训练】下列关于浓硫酸的描述错误的是( C )A.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B.有强烈的腐蚀性C.极易挥发,打开瓶盖出现白雾D.可用来干燥氧气知识点二 盐酸与某些物质的反应【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 3~4 页的有关内容,并分组进行探究实验,然后完成下列填空:盐酸与某些物质的反应:(1)盐酸可以使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2)盐酸与金属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实验现象:产生大量气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 2+H 2↑。(3)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产生大量气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 2CO3+2HCl,2NaCl+H 2O+CO 2↑。(4)盐酸与铁锈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实验现象:铁锈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 2O3+6HCl,2FeCl 3+3H 2O。(5)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gNO 3+HCl,AgCl↓+HNO 3。【合作探究】铁和氧化铁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物有什么区别?铁制品除锈时能否长时间浸泡在酸中?答: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是+2 价的亚铁盐,溶液显浅绿色,同时放出氢气;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是+3 价的铁盐,溶液显黄色,同时生成水。所以铁制品除锈时,不能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酸中,否则铁锈除掉后,铁也会和酸反应。【教师点拨】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银沉淀,这是检验氯离子的特征反应。3【跟进训练】下列物质中有一种可以与其他三种物质发生反应,它是 ( C ) A.石蕊试液 B.镁C.稀盐酸 D.硝酸银溶液练习设计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1第二课时 酸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酸的化学性质以及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2)认识盐和复分解反应的概念。(3)了解常见酸的主要用途。【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盐酸和硫酸的性质,利用观察和比较等方法归纳出酸的化学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实验并观察的态度,认识探究实验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复分解反应的概念;酸的化学性质。【难点】酸的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教学过程知识点一 酸的化学性质【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 4~5 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酸溶于水时都解离出 H+ ,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即酸的通性。(1)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2)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3)酸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4)酸能与部分盐反应,生成新的酸和新的盐。【合作探究】酸溶于水时都解离出 H+ ,那么不同的酸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吗?答:酸溶于水时都解离出 H+ ,这是酸具有通性的原因,但是不同的酸,其酸根离子不同,化学性质也存在差异,如 CO 会与 Ca2+ 反应生成 CaCO3沉淀,Cl - 与 Ca2+ 不发生反2-3应,说明碳酸和盐酸的化学性质不同。【教师点拨】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性质的差异体现在酸根离子上,可以利用盐酸和 AgNO3溶液反应生成 AgCl 沉淀,硫酸和 BaCl2溶液反应生成 BaSO4沉淀来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跟进训练】1.下列物质不能用金属和酸直接反应得到的是( A )2A.FeCl 3 B.MgCl 2 C.FeCl 2 D.ZnSO 42.下列不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C )A.向稀盐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B.用稀盐酸除去铁锈C.棉衣不小心沾上浓硫酸,立刻变黑D.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来制取氢气知识点二 盐和复分解反应【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 4 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2.盐酸与硝酸银之间的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这类化学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合作探究】复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它们之间互相交换成分,可以表示为AB+CD,AD+CB,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会改变。【教师点拨】1.注意生活中所说的“盐”是指食盐(NaCl),而化学上所说的“盐”是指一类化合物。2.铵根离子(NH )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也属于盐,如 NH4Cl。+ 43.复分解反应的特征可以简记为“双交换,价不变” 。【跟进训练】1.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A )A.NH 4Cl B.H 2SO4 C.MgO D.Cu2.下列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C )A.H 2CO3,H2O+CO 2↑B.Zn+2HCl,ZnCl 2+H 2↑C.H 2SO4+BaCl 2,BaSO4↓+2HClD.3CO+Fe 2O3 2Fe+3CO 2= = = = =高 温 练习设计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1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第一课时 常见的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和用途。【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难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腐蚀性。教学过程知识点 常见的碱【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 7~8 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固体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会吸收水分而逐渐潮湿溶解。2.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或苛性钠,有强腐蚀性,如果不慎沾在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3.氢氧化钙是熟石灰或消石灰的主要成分,是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石灰水),有腐蚀性。4.熟石灰可由生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反应过程中放热。工业上一般通过煅烧石灰石来制取氧化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 2O,Ca(OH)2,CaCO 3CaO+CO 2↑。= = = = =高 温 【教师点拨】1.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潮解,所以可以用来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 CO2等会与它反应的气体。2.氢氧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钠溶液都会和空气中的 CO2反应,所以都要密封保存。23.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都能作干燥剂,但是氧化钙吸水后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固体吸水后只是溶解,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跟进训练】1.氢氧化钙的俗称是( D )A.石灰石 B.生石灰 C.石灰水 D.熟石灰2.氢氧化钠固体可以用于干燥某些气体,是因为氢氧化钠固体( C )A.有脱水性 B.有强腐蚀性C.易潮解 D.有强碱性练习设计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1第二课时 碱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碱的化学性质。(2)知道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过程与方法】通过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收集、分析、整理信息,归纳出碱的化学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知识,使学生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碱的化学性质。【难点】从实验现象中归纳出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过程知识点 碱的化学性质【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 8~10 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与某些物质的反应(1)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2)都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NaOH+CuCl 2,Cu(OH)2↓+2NaCl、Ca(OH) 2+CuCl 2,Cu(OH)2↓+CaCl 2。(3)都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NaOH+CO 2,Na2CO3+H 2O、Ca(OH) 2+CO 2,CaCO3↓+H 2O。2.碱溶液中都含有 OH- ,所以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即碱的通性。(1)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2)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3)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3.由于不同的碱溶于水时解离出的阳离子不同,其性质也存在差异。如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而氢氧化钠却不能。【合作探究】1.怎样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答:二者都是碱溶液,阴离子相同,所以鉴别时应从阳离子角度来考虑。Na + 不易形2成沉淀,而 Ca2+ 会与 CO 形成 CaCO3沉淀,所以鉴别方法有:(1)向溶液中通入 CO2气体,2-3出现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钙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钠溶液。(2)向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钙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钠溶液。2.怎样判断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答:氢氧化钠溶液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判断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就是判断溶液中是否有碳酸根离子。可以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钙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教师点拨】1.不溶性的碱在水中不会解离出氢氧根离子,也就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2.不是所有的非金属氧化物都能和碱反应,如 CO 就不能和碱发生反应。3.一般用氢氧化钙溶液来鉴别二氧化碳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跟进训练】1.某无色溶液具有如下特征:①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②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③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是( B )A.氢氧化钠溶液 B.氢氧化钙溶液C.氯化钙溶液 D.稀盐酸2.为了证明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浓溶液已经变质,加入的下列试剂中不可行的是( D )A.稀盐酸 B.澄清石灰水C.氯化钡溶液 D.酚酞试液练习设计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1第三节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会用酸碱指示剂测定溶液的酸碱性。(2)认识溶液的酸碱度,会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3)知道物质的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指示剂和 pH 试纸的使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溶液酸碱性和酸碱度的测定,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认识物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溶液酸碱性的认识。【难点】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和酸碱度的测定。教学过程知识点一 溶液的酸碱性【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 12~13 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有些物质遇到酸或碱时能发生特定的颜色变化,这类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2.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到碱性溶液变成蓝色,遇到中性溶液不变色。3.无色酚酞试液遇到酸性溶液不变色,遇到碱性溶液变成红色,遇到中性溶液不变色。【教师点拨】1.滴加酸碱指示剂后溶液变色,变色的物质是酸碱指示剂本身,而不是原溶液中的物质。2.不溶性的酸和碱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3.酸溶液一定显酸性,但显酸性的物质不一定是酸溶液;碱溶液一定显碱性,但显碱性的物质不一定是碱溶液。【跟进训练】1.向某种无色碳酸饮料中滴入少量紫色石蕊试液,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是( D )2A.先变蓝后变紫 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C.先变无色后变红 D.先变红后变紫2.能一次性鉴别白醋、食盐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是( B )A.氯化铜溶液 B.紫色石蕊试液C.无色酚酞试液 D.澄清石灰水知识点二 溶液的酸碱度【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 13~15 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在一定量的水溶液中,H + 越多,酸性越强;OH - 越多,碱性越强。2.化学上用 pH 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通常数值在 0~14 之间。pH<7 的溶液呈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pH=7 的溶液呈中性;pH>7 的溶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3.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在洁净干燥的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放一片 pH 试纸,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到试纸上,立即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 pH。【合作探究】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时,如果先用蒸馏水将 pH 试纸润湿,测定结果有什么变化?答:如果先用蒸馏水将 pH 试纸润湿,相当于对待测溶液进行了稀释,根据待测溶液的酸碱性,测定结果的变化不同。如果待测溶液呈酸性,被稀释后酸性减弱,pH 增大;如果待测溶液呈中性,被稀释后依然呈中性,pH 不变;如果待测溶液呈碱性,被稀释后碱性减弱,pH 减小。【教师点拨】1.加水稀释会改变溶液的 pH,但不会改变其酸碱性。2.常用的 pH 试纸只能粗略测定溶液的 pH,测定结果一般取整数。3.不要误认为 pH=0 的溶液呈中性。【跟进训练】1.将 pH 试纸用水润湿后测定某溶液酸碱度,所得结果与实际相比( D )A.相等 B.偏大C.偏小 D.三种结果均有可能2.某地区的山泉水闻名遐迩,呈弱碱性,则其 pH 约为( C )A.4.3 B.7.0 C.7.4 D.6.5知识点三 物质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意义3【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 15~16 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人体的各种体液都有一定的 pH 范围,如果 pH 超出正常范围,就会影响身体健康。2.大多数植物适宜在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土壤的酸性太强(pH<4)或碱性太强(pH>8),作物就不能正常生长。【教师点拨】pH<5.6 的降雨称为酸雨,正常雨水显弱酸性。【跟进训练】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大量食用的是( A )A.山楂汁(pH:2.1~2.8) B.玉米粥(pH:7.1~8.0)C.牛奶(pH:6.3~6.6) D.苏打水(pH:8.6~10.2)练习设计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1第四节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中和反应,知道中和反应的实质。(2)了解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 pH 的变化。(3)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酸和碱反应的探究,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归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和反应及其实质。【难点】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教学过程知识点一 中和反应【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 18~19 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可表示为酸+碱→盐+水。2.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解离出的 H+ 和碱解离出的 OH- 结合生成 H2O。【合作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如何判断它们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答: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会发生中和反应,溶液的 pH 会大幅改变,因此有两种方法进行判断。一种方法是使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 pH 的变化,如果 pH 的变化跨越了 7 这个数值,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多次测 pH,操作繁琐。另一种方法是使用酸碱指示剂,如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再加入盐酸,如果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它们发生了反应。【教师点拨】1.中和反应会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2.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但是中和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跟进训练】1.一定有水生成的反应是( B )2A.化合反应 B.中和反应C.复分解反应 D.分解反应2.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C )A.CaCl 2+Na 2CO3,CaCO3↓+2NaClB.CuO+2HCl,CuCl 2+H 2OC.Cu(OH) 2+H 2SO4,CuSO4+2H 2OD.H 2SO4+BaCl 2,BaSO4↓+2HCl知识点二 中和反应的应用【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 20~21 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有广泛应用。(1)应用于医药卫生。若胃酸过多导致胃部不适,可服用碱性药物,来中和多余的胃酸。(2)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如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3)处理工业废水。如污水含酸量超标时,可利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4)调节溶液的酸碱性。当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太强或太弱,都可以用适当的碱或酸来调节溶液的 pH。【合作探究】中和反应可以用来调节溶液的酸碱性,那么在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的 pH 是如何变化的呢?答:以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为例,当滴入盐酸量较少时,溶液中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呈碱性,pH>7;当滴入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pH=7;当滴入的盐酸过量时,溶液中盐酸有剩余,溶液呈酸性,pH<7。【跟进训练】1.某溶液的 pH=5,要将溶液的 pH 调到 8,应加入适量的( C )A.紫色石蕊试液 B.酸溶液C.碱溶液 D.蒸馏水2.下列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D )A.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在蚊虫叮咬处涂上肥皂水以减轻痛痒D.用生石灰作干燥剂练习设计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