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秋颂》课件+教案+学案+练习+素材(打包11套) 冀教版.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秋颂课件教案学案练习素材打包11套冀教版.zip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秋颂课件教案学案练习素材打包11套冀教版.zip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秋颂同步练习冀教版20181218255.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秋颂学案1无答案冀教版20181218256.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秋颂学案2无答案冀教版20181218257.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秋颂导学练习冀教版20181218247.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秋颂教案1冀教版20181218249.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秋颂教案2冀教版20181218250.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秋颂教案冀教版20181218248.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秋颂教案设计1冀教版20181218251.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秋颂教案设计2冀教版20181218252.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秋颂课件冀教版20181218253.ppt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秋颂赏析素材冀教版20181218254.doc
  • 全部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秋颂同步练习冀教版20181218255.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秋颂学案1无答案冀教版20181218256.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秋颂学案2无答案冀教版20181218257.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秋颂导学练习冀教版20181218247.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秋颂教案1冀教版20181218249.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秋颂教案2冀教版20181218250.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秋颂教案冀教版20181218248.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秋颂教案设计1冀教版20181218251.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秋颂教案设计2冀教版20181218252.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秋颂课件冀教版20181218253.ppt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秋颂赏析素材冀教版20181218254.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秋颂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眸子( ) 飒爽( ) 孤傲( )红寂寥( ) 摄住( ) 明澈( )2.将下列词语工整地抄写一遍。点缀 清澈 凝结 眷顾 钓叟 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 飘逸3.按原文填空秋是___的季节,是___的季节,却也是___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___与夏之____,不再以受____,_____为荣。4.补全词语(1)无动( )( )(2)( )尘( )( )(3)闲的( )( ) (4)无法( )( )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 风神:⑵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 萧疏:⑶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 寂寥:6.仿照下列句子,再写一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7.根据语境和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 分) 梦想潜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它给了我们划 (huá huà)破天穹的翅膀,让我们在广 mào 的长空中翱翔;它给了我们驰 chěng 草原的骏马,让我们在宽广的牧场上执鞭狂奔 (bēn bèn);它了我们点亮黑暗的明灯,让我们在漆黑的世界里洞察万物。8.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人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3 分)建筑不是浮在空中的,它跟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紧密相关。“中则正,满2则覆”,____,____。____,____。方方正正的一个房子,故意缺少一角,留出一点缺憾,意思就是不能过满,过满就走向反面了。①它的审美趣味在于“整”和“缺”②这是中国人的处世之道⑧中国建筑不过分追求完美④同样也反映在建筑上9.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一项是( )(2 分)A.小静把自己写好的作文交给老师,恭恭敬敬地说:“请您拜读,再给我面批!”B.妈妈提醒你游戏别玩太久,你说:“你怎么那么烦啊?让我清静清静,一边去!”C.小刚为成绩不理想而郁闷,小海劝他说:“不是每个人都是学习的料,你就看开一点吧!”D.小伟爱讲脏话,小明批评道:“脏话既脏人耳,又伤人心,文明用语才让人舒心哪”第 18 课参考答案1——6 略7.huá 袤 骋 草 bēn 8.②④③①9.D(A 项中“拜读”为敬辞误用。B 项中说话不注意对象。C 项劝语暗含贬损,语意与目的不符。)1秋颂课前预习.(人人必做)一、积累整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眸子( ) 飒爽( ) 孤傲( ) 扰攘( )寂寥( ) 摄住( ) 明澈( ) 眷顾( )2、按原文填空秋是___的季节,是___的季节,却也是___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___与夏之____,不再以受____,_____为荣。3、解释词语飒爽: 酡红: 寂寥: 望穿秋水: 无动于衷: 可望而不可即: (部分学生选做)4、本文选自 ,作者是 ,原名 ,台湾作家。本文是一篇优美的 散文,描绘了秋天的景物,赞颂了秋天的品格,文中依次写了秋色、 、 、秋院、 、秋风、秋水等几种秋景。5、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1)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 )2)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 )3)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 )4)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是澹泊的季节。( )6、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语言优美,格调清新,但缺乏向上精神,读后给人以低落感。B文章以诗化的语言和句式,饱含激情地赞美了秋天的美。C作者重点描绘了秋天的外在美,使其人格化,个性化。2D从作者对秋的描绘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淡泊名利和豁达的胸襟。E文章流露出作者淡然、旷达的态度,透彻的思维,体现了文章的内在美。课堂练习.(人人必做)思考探究1.课文主要写了秋的哪些景物?2.文章“颂”了秋的什么品格?(部分学生选做)3.作者写秋风时,说到“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中悟到了什么哲理?课后作业(人人必做)课外拓展空山鸟语①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②当然,山上有的是娇艳的花、婆娑的树,有的是奇崛的岩石、爽飒的风、飘逸的云朵;在山上,每一片风景,都会使你神迷。但,我说我还是最喜欢听山里的鸟叫。到山里来,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贴紧了山的心灵,别动也别想,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 ③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吗? ④你不懂得鸟的语言吗?我想你应该懂的。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3⑤在朝来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他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红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那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现在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哪种鸟呢?想着想着,自己却不禁失笑了。真是太傻!名字有什么用?人们喜欢各种好听的名字,鸟不一定喜欢,鸟喜欢唱的歌,人不一定能听懂;其实人爱不爱听都是一样,鸟是唱给鸟听的。 ⑥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争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阻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的欢乐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不是吧?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谁,没有山雀子一样的欢乐时光呢?可是,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谁又能永远像山雀子那样的欢乐呢?想想看,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但山雀们却不管这些,不管你快乐不快乐,不管你忧伤不忧伤,不管你有多少无聊的思想,山雀们,什么都不想管;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嗳!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 ⑦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竟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寞。在众鸟的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竟有些不可捉摸了。真的是鹧鸪吗?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畔的落日更苍凉了哪!“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这是梦境,呵!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⑧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澜谷间。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和人世的沧桑了吗?那么,除了敞开自己的心灵,还要做些什么呢?⑨还要做些什么呢?⑩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1、给下面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奇崛( ) 谛听( )42、文章第 2段景物找描写的作用是什么?3、找出一处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4、文章结尾一段有什么深刻含义?5、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部分学生选做)6、作者为什么喜欢空山鸟语?- 1 -秋颂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3、体会本文优美的意境。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一、自主学习【走近作者】罗兰,原名靳佩芬,台湾女作家,有《罗兰小说》《罗兰散文》。【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拼音写汉字。眸子 ( ) 酡红( ) 寂寥( ) 执著( ) 澹( )sà 爽( ) juàn 顾( ) 秀 yì( )shè 住( ) 2、解释词语。(1)萧疏: (2)扰攘:(3)澹: (4)闲云野鹤:【文学常识】3、本文作者 ,原名 ,是 女作家。本文选自 。【整体感知】4、作者抓住了秋天的哪些景物来写?5、文章“颂”了秋的什么品格?[ww&w.zz%ste*^p.com~]二、合作探究【脉络梳理】1、熟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脉络图。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既颂 ,又颂 。第二部分(第 2~10 自然段): 绘 ,颂秋品格。第三部分(第 11 自然段):颂 。- 2 -【文本探究】 2、全文的结构是怎样的?3、研读课文第二部分,回答问题。(1)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下列秋景的特点。秋林: 秋院:秋日: 秋云:秋风: 秋水:(2)作者用诗化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秋林图。请你为这幅秋林图配一诗句。(3)作者描绘“秋院”这幅画的用意是什么?(4)作者在写到秋风时,说“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中能悟到什么哲理?(5)文中写“秋水”时,作者引用了“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这些句子出自 代 (作者)的 (作品),描写了 ,用在文中的目的是 - 3 -1第 18 课 秋颂学习目标:1. 理解课文咏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特点。2. 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情怀。3. 能运用创新精神评价文章的观点、内容及艺术特色。一、积累整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眸子( ) 飒爽( ) 孤傲( )红寂寥( ) 摄住( ) 明澈( )2、按原文填空秋是___的季节,是___的季节,却也是___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___与夏之____,不再以受____,_____为荣。3、补全词语(1)无动___,___ (2)__尘__,___(3)闲的__,___ (4)无法__,__二、思考与探究1. 课文主要写了秋的哪些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章“颂”了秋的什么品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作者写秋风时,说到“代谢秋是谢。生死就是生死,悲观就是悲欢”这表达了作者臬的思想感情,你从中悟到了什么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外拓展空山鸟语①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②当然,山上有的是娇艳的花、婆娑的树,有的是奇崛的岩石、爽飒的风、飘逸的云朵;在山上,每一片风景,都会使你神迷。但,我说我还是最喜欢听山里的鸟叫。到山里来,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贴紧了山的心灵,别动也别想,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 ③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吗? ④你不懂得鸟的语言吗?我想你应该懂的。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⑤在朝来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他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红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那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现在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哪种鸟呢?想着想着,自己却不禁失笑了。真是太傻!名字有什么用?人们喜欢各种好听的名字,鸟不一定喜欢,鸟喜欢唱的歌,人不一定能听懂;其实人爱不爱听都是一样,鸟是唱给鸟听的。 ⑥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争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阻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的欢乐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不是吧?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谁,没有山雀子一样的欢乐时光呢?可是,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谁又能永远像山雀子那样的欢乐呢?想想看,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但山雀们却不管这些,不管你快乐不快乐,不管你忧伤不忧伤,不管你有多少无聊的思想,山雀们,什么都不想管;它们飞翔2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嗳!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 ⑦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竟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寞。在众鸟的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竟有些不可捉摸了。真的是鹧鸪吗?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畔的落日更苍凉了哪!“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这是梦境,呵!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⑧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澜谷间。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和人世的沧桑了吗?那么,除了敞开自己的心灵,还要做些什么呢?⑨还要做些什么呢?⑩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1、给下面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奇崛( ) 谛听( )2、文章第段景物找描写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找出一处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结尾一段有什么深刻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作者为什么喜欢空山鸟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 18 课 秋颂一、略二、1、秀逸洒脱的秋林,淡然悠远的秋云,纯净爽利的秋风,明澈洁净的秋水。2、一种洒脱又充实,淡泊名利,心胸宽广,开朗豁达之心的品格。3、表现出作者羡慕秋的洒脱和不加修饰的感情。从中我们可以悟到:为人处世不可过分计较,做人洒脱些,自会感到生活的美好。三、空山鸟语1. 略2. 衬托对听山鸟鸣的喜欢。3. 略4. 表达了作者对故土更为深切的思念及渴望盼祖国统一,人民团圆的真诚心愿。5. 因为山中鸟儿美妙的鸣叫声,可以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可以使自然消息和人世的沧桑。6. 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深厚感情。1《秋颂》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 积累词语,掌握“眸子、酡红、摄住、萧疏、澹”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2、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3、 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过程与方法把握散文情感美、意境美、文笔美。抓住优美、生动的词语,再现词语传达的画面,用心体会,感受散文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陶冶自己爱美的心灵,锻炼自己发现美的眼力。2、 培养自己热爱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1、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2、 品味优美语言,揣摩词语。教学难点:1、 体会本文优美的意境。2、 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词句。教学突破:本文景物与人相互映衬,相互参照,特点突出,形象清晰。在学习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本文既写秋,又写人这种独特的写法,从而更好地理解本文完整的构思和作者的情感。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音乐磁带。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一年有四季,四季之景是不同的,春天给人以柔和,夏天给人以热烈,秋天给人以萧瑟,冬天给人以肃杀,同学们可以举出人们对秋天的描绘吗?2学生根据查阅资料答:李白“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 ;秋瑾“秋风秋雨秋煞人” ;……在文人墨客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罗兰描绘的秋天,感受一下别样的秋天,别样的人。 (板书课题)二、 检查预习情况:生字、词,了解作者。1、 多媒体显示:(1) 根据拼音写词语或汉字注音眸子( )酡红( )寂寥( )执著( )澹( )sà 爽 shè 住 juàn 顾 秀 yì(2)解词:萧疏 扰攘 澹 闲云野鹤教师任选几名学生回答,明确(1)móu tuó liáo zhuó dàn 飒 摄 眷 逸 (2)萧疏:稀疏,稀稀落落。 扰攘:骚乱,纷乱。澹:安静。闲云野鹤:比喻闲散安逸不受世俗羁绊的人,旧时多指隐士、道士等。2、多媒体显示作者简介:简介作者:罗兰,原名靳佩芬,天津宁河人。台湾女作家,善于写景状物,文笔优美。她创作勤奋,从《罗兰小说》到现在,已有近 30 部作品问世。除《罗兰小说》五辑外,还有《罗兰散文》七辑,长、短篇小说多集,以及书信体文集、诗歌剧、论文集等。其中《罗兰散文》第一辑、第二辑获台湾中山文艺大奖。教师找一名学生读,了解作者。师:刚才,同学们对本文作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在,我们就共同走进作者,走进他笔下的“秋” 。三、 读课文,整体感知并深入研讨课文。1、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时,多媒体课件显示秋景,学生感受秋韵。并思考:作者抓住了秋天的哪些景物来写的?明确:课文主要写了秋林、秋日、秋院、秋云、秋风、秋水等景物。 (同时教师板书:秋林、秋日、秋院、秋云、秋风、秋水)2、教师找几名学生读相关的写景段落。要求:要读出感情,更好地展示秋韵。3 学生细读课文,屏幕显示问题: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分别抓住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征?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学生互动,共同解答,最后明确:秋林:飒爽、洒脱;秋日:凄楚之美;秋院:幽寂;秋云:淡淡、悠悠;秋风:纯净、爽利;秋水:明澈。34、欣赏文章,感受美感师:秋天是含蓄的,秋天是深沉的,秋天给人以收获,你认为罗兰的散文《秋颂》 ,给你带来了哪些美的享受呢?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汇报结果。生甲:我们探究的是这篇文章的语言美。首先,表现在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如拟人句“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得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比喻句“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 ”排比句“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 ”(教师同时板书:比喻、排比、拟人)生乙:作者在词语的运用上多用叠词,如“高高的” 、 “静静” 、 “淡淡然” 、 “悠悠然” 、“乔迁” 、 “闲闲的” 、 “远远的”……这些词语口语化,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生丙:我们探究的是这篇文章的情感美。作者用饱含感情的笔调抓住秋日的枫叶、秋日的闲云、纯净的秋风、明澈的秋水来尽情歌颂、赞美秋,让读者身临其境,受到美的陶冶、感化。5、思考:作者用哪两个字概括了秋天的特征?(提示:依据第九段答.)明确:“闲” 、 “逸” (或“澹” )师:作者正是寓秋于内在美,从而赞颂了它淡远闲静的品格。 (同时板书:秋、淡远闲静)师:本文作者只写了秋,赞颂了秋吗?学生先思考,然后明确:不是,还写了人。歌颂了具有内在美的人,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与秋的形象交相融合,形成了这优美的意境。师:那么,作者呼吁我们做一个怎样的人呢?学生思考后作答。明确:我们应该做一个心胸广阔、淡远闲适、不追名逐利、洁身自好的人。师:那么,颂人的句子有哪些呢?(教师板书:人)明确:第 10 自然段。 (生读)师:文章还有既写秋,又颂人的句子,你能找到吗?学生找到后明确:第 1 段中“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 ”第 11 段中“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清清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6、学生质疑,共同探讨。学生可能有如下发言:(1)在第 11 段“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清清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这句中,为什么作者要把“秋”字单提出来,而与前面的内容用逗号隔开?4(2)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可为何末尾不用感叹号,而用句号呢?……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7、 教师小结:文章语言清新、隽永,给人以行云流水之感;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秋的形象具体可感。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能加以借鉴,用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四、 课堂训练,多媒体显示:1、 仿写句子:例: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秋高气爽,爱她的香飘田野。仿:人们都爱 , , 。2、 仿照句式用“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造句例:春天鸟儿欢叫,夏天野花盛开,秋天树木葱茂,冬天雪花飞舞。仿:学生完成后,交流回答,师对于写得好的要给予鼓励。五、 课堂总结:本文作者通过对秋景的描述,既颂了秋,又颂了人,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极度喜爱之情。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希望大家能领悟、学习。六、 布置作业同学们,通过我们对课文的学习,你也一定对“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请拿起你手中的“画笔” ,通过想象,绘制一幅属于自己的“秋”吧!`教学反思本文运用了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描写大自然,歌颂人生,寓情于景。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在行文中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富有感染力。这些特点都需要学生认真掌握,并在以后的习作中加以借鉴。板书设计:秋颂秋林 秋云 比喻秋天 秋日 秋风 排比秋院 秋水 拟人淡远闲静5人1秋颂重 点1、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2、 品味优美语言,揣摩词语。教 学目 标1、 积累词语,掌握“眸子、酡红、摄住、萧疏、澹”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2、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3、 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难 点1、 体会本文优美的意境。2、 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词句教 法引导探究 学 法 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预习导航1、 多媒体显示:(1) 根据拼音写词语或汉字注音眸子( )酡红( )寂寥( )执著( )澹( )sà 爽 shè住 juàn顾 秀三、变式拓展1 文章还有既写秋,又颂人的句子,你胿找到吗?2. “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瘱都隔离在清清的秋允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句中,为什么作者要把“秋”字单提出来,而与前面的内容用逗号隔开?四、巩固练习1、 份写句子:例: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秋高气爽,爱她的香飘田野。2yì (2)解词:萧疏 扰攘 澹闲云野鹤教师任选几名学生回答,明确(1)móu tuó liáo zhuó dàn 飒 摄 眷 逸 (2)萧疏:稀疏,稀稀落落。 扰攘:骚乱,纷乱。澹:安静。闲云野鹤:比喻闲散安逸不受世俗羁绊的人,旧时多指隐士、道士等。2、多媒体显示作者简介:罗兰,原名靳佩芬,天津宁河人。台湾女作家,善于写景状物,文笔优美。她创作勤奋,从《罗兰小说》到现在,已有近 30 部作品问世。除《罗兰小说》五辑外,还有《罗兰散文》七辑,长、短篇小说多集,以及书信仿:人们都爱 , , 。3体文集、诗歌剧、论文集等。其中《罗兰散文》第一辑、第二辑获台湾中山文艺大奖。教师找一名学生读,了解作者。二、合作探究1. 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分别抓住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征?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2. 秋天是含蓄的,秋天是深沉的,秋天给人以收获,你认为罗兰的散文《秋颂》 ,给你带来了哪些美的享受呢?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汇报结果。1《秋颂》课 题 秋颂 №12德育 充满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学习这首诗中的生字词。智育 体会作者对秋的无尽赞美之情。教学目标 美育 学习本文饱含感情的语言。教学重点 会文中优美语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对诗的无尽赞美之情。教学关键 体会作者对秋的无尽赞美之情 课 型 讲课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鉴赏、讨论 教 具 电脑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总结练习作业一、新课导入二、作者介绍:济慈,英国诗人。三、课文主题解读:面对果实累累,丰收在望的秋天,作者有感而发,抒写了一曲对秋天的赞美之歌。体现的对秋天的无尽赞美之情。四、诗歌导读:1、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歌。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3、仔细体会诗歌的主要内容,了解诗歌的大意。4、诗歌重难点解析:(1)本文的重点是体会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我们知道散文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带有主观色彩。因此要着重通过读来品味语言文字。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来体会这篇文章所包含的感情。(2)朴素的语言文字饱含着对秋天的深深赞美之情。5、写法简析:(1)总分的结构方式。文章第一节用概括性的语言点明秋天是一个成熟与结果的季节,而后又从果实、果枝、果仁、好花四个方面分别写了秋天是一个果实累累的季节。(2)拟人的修辞手法。五、课堂巩固训练导入疏导归纳引导布置了解识记理解巩固完成2板书设计秋颂朴素的语言文字 对秋天的赞美之情课后记事 在比较中鉴赏诗作的意境和写法1《秋颂》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充满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学习这首诗中的生字词。 2、体会作者对秋的无尽赞美之情。 3、学习本文饱含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对诗的无尽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也是一个满载希望的季节,所以自古至今,秋是很多文人赞颂的对象,不仅中国如此,外国也如此,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由英国著名的诗人济慈写的赞颂秋天的诗。 二、作者介绍:济慈,英国诗人。 三、课文主题解读: 面对果实累累,丰收在望的秋天,作者有感而发,抒写了一曲对秋天的赞美之歌。体现的对秋天的无尽赞美之情。 四、诗歌导读: 1、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歌。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 3、仔细体会诗歌的主要内容,了解诗歌的大意。 丰收与成熟 繁忙与喜悦 果实累累 粮仓奔忙 果枝弯弯 田沟酣睡 果仁清甜 田中拾穗 好花常开 等待果汁 4、诗歌重难点解析: (1)本文的重点是体会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我们知道散文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带有主观色彩。因此要着重通过读来品味语言文字。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来体会这篇文章所包含的感情。 (2)朴素的语言文字饱含着对秋天的深深赞美之情。 5、写法简析: 2(1)总分的结构方式。文章第一节用概括性的语言点明秋天是一个成熟与结果的季节,而后又从果实、果枝、果仁、好花四个方面分别写了秋天是一个果实累累的季节。 (2)拟人的修辞手法。第二节用第二人称------你,以拟人的手法描写了一个充满繁忙,心怀喜悦的秋天,显得亲切自然而又真实。 五、课堂巩固训练 1《秋颂》精品教案设计【教学构想】本单元的写作训练内容是要为秋天写一曲颂歌,即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应该说学生对秋天比较熟悉,值得写的地方也很多,但关键是要写出每个学生眼中的秋天和心中的秋天,也就是要写出他们对秋天独特的情感体验,这自然成了本次作文训练中的重点。《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初中阶段学生的作文目标——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出来。依此原则本次作文课的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走进秋天,了解、描绘、领悟、欣赏秋天,从而歌颂秋天、礼赞秋天。让学生写作时做到有内容,负载情感,张扬个性,即披情人文,文现个性。至于教材要求写一首歌颂秋天的诗,那只是一种形式而已。不应刻意教给学生一些写诗的方法、技巧和理论。因为空对空的理论对初二的学生来说不仅枯燥而且深奥,最终达不到写作训练的目的,也偏离了本次写作的中心。基于此,教学时将本次作文训练课分解为两个环节进行:第一,寻找歌颂秋天的内容。第二,选取歌颂秋天的形式。第一个环节的重点是训练思维,激发情感,激情澎湃自然出好诗。第二个环节的重点是在思维成熟的基础上训练语言、安排结构,语言生动定能感染读者。两个环节相辅相成,最后合成—个完美的整体。【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2.引导学生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秋天的赞美之情。3.鼓励学生创作诗歌。[教学准备]要求同学们课外搜集古诗词中写秋的诗句,并抄写在笔记本上。并做简要的分析理解。[教学安排]一、吟咏古诗,拜访秋天通过品读吟咏秋天的诗词,感受秋天的美丽,领悟作者借秋天所抒发的感情。1.竞说有关写秋的诗句,营造浓浓的读写气氛。22.欣赏、品读秋之美,激发勃勃的赏美热情。3.从古人笔下了解秋天的特点,发现具体的描写秋天的方法。二、观察联想,礼赞秋天用自己的语言抒写自己心中的秋之歌,尽量写出自己对秋天感受最深的一点。进行多角度的训练,力求让学生多掌握一些描写秋天、赞美秋天以及表达感情的方法。及时反馈信息。三、锤炼语言,创作秋诗用心提炼语言,合理安排结构,使其成为一首颂秋之诗。[教学步骤]一、课前热身(导入话题)师:秋天是一年中最舒适的一个季节,它清新凉爽;同时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它色彩丰富;更是一个值得期盼的季节,它硕果累累满枝头;它还是一个多情多思的季节,常常勾起人的情思。它的确是一个值得歌颂的季节。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不少诗篇讴歌秋天,人们赞美秋天的成熟、丰收。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搜索一下大脑中储存的有关秋天的诗词。然后来竞说秋诗秋词,看谁记得多。课堂预设:学生说到的可能大多是以前学过的诗词。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刘禹锡的《秋词二首》、白居易的《暮江吟》、杜牧的《山行》、马致远的《秋思》等。(此环节主要将学生课前准备的素材展示出来,并选取有代表性的诗词写在黑板上,让他们对秋天有一个感性认识。为下一步走进秋天、了解秋天作准备。)二、吟咏古诗,拜访秋天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在吟咏声中走进秋天、领略秋天,从而悟出赞美秋天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所咏诗词是如何描写秋天的,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请推荐该诗的同学进行分析。为了分析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告诉学生按以下句式表达:(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抒发了的情感。经过分析,学生一定能明白名家都是通过描写秋天具体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感情的抒发又与所写景物的特点及作者当时的处境、生活环境和心情有关。启发学生分析所举的诗词是描绘了怎样的秋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主要明确以下要点:3诗人杜牧通过枫林的一片火红,看到了秋天的勃勃生机,看到了秋天山林呈现的热烈,诗人唱出了春不如秋,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赞美之歌。自居易则给我们描写了深秋时节,夕阳映在江中的美丽画面,诗中意境优美,格调清新,那夜晚露水的晶莹剔透和新月似银弓的美丽呈现在眼前,表现了作者出任仕途中的愉快心情。王维的《山居秋暝》则为我们描绘了山间秋雨过后的清新景象。刘禹锡笔下画出了秋天晴朗天空下白鹤凌空飞舞的奇景,从诗中读出了作者乐观向上的豪迈情怀。马致远的《秋思》则是另一种风格的诗,写出了一个天涯游子的悲伤之情,因而在作者眼里树是枯的,藤是老的,连乌鸦都是昏的,一切皆笼上了一层凄凉的气氛。分析小结:原来,这些作者都是借具体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一些感悟。诗人笔下的秋天皆因眼中之景和心中之情的不同而不同。其景与情是交融在一起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果同学们找到自己喜欢的现代诗也可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析。)三、观察联想,礼赞秋天此环节主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打开思路,激活思维,启发联想和想象。并在讨论中解决歌颂秋天的什么,怎么歌颂的问题。师:同学们已从古诗词中得到不少启发,下面我们来观察眼前的秋天,每个同学选取一两个方面,来礼赞秋天。(学生自愿组合讨论,教师汇集讨论交流结果。)预设情况:可写自然的风、雨、日、月、霜等;可写花草树木中的典型物,如菊花、枫叶、青松等;可以写动物的变化,如秋虫四起,阵雁高飞;可以写秋天收获的情景;也可以通过对比,来写秋天与其他季节的不同,抒发对秋天的独特感情;也可以由自然的秋天联想到人生的秋天,即生命的成熟,或人生耕耘后的收获,或人生的衰老;可由秋菊联想到高洁的人品,可由秋风秋雨触发离别相思之苦;还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心中的秋天美景或理想中的秋天;还可以借助《夏天的旋律》和《夏之绝句》两文从声音即听觉的角度来写秋天;还可以从色彩方面来写秋天;还可以用拟人的方法来写秋天,把秋天当作人来写,更亲切可爱……总之,秋天可写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写作的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可根据自己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具体安排。(此环节鼓励学生将自己所想到的写下来,三言两语都行,为下一个环节作准备。)四、锤炼语言,创作秋诗经过前面两个环节的训练,学生心中有了写秋的具体内容,也掌握了一些赞美秋天的方法。因而此环节的重点是训练如何用诗的形式来写秋。具体分三步进行:4第一,引导学生明确诗歌应有哪些形式上的要求。大致拟定以下几点:①诗要分节分行写,每一节大致 4-一 6 句,句式上比较整齐,每行的字数大致相近。②诗的语言凝练,还讲究押韵。现代诗可以灵活一些,用韵大致相近即可,这样诵读起来琅琅上口。③诗是言志的,因而一定要在诗中抒发诗人的情感,建议初写者将感情直抒出来。④为了使诗歌内容丰富多彩,往往需要运用联想和想象两种思维方法。其中联想主要有相似联想和对比联想。而想象则是在头脑中加工创造出新形象的方法。第二,应该说每一个创新都自简单的模仿始。因而此环节的第二步就安排一次仿写。教师准备几个不同的材料进行仿写,每个仿写的要求和目的不同,并让学生抽签选择仿写的材料。具体如下:①改变写春之诗的个别字,将其变成一首写秋的诗。意在学习诗歌分节分行的结构和锤炼诗的语言。母亲/每当我想给您一阵春风/您笑一笑之后/给我整个春天。②给出一首写秋诗的前半部分,要学生续写后半部分,主要练习诗歌的情感表达。(学习运用拟人等手法来抒情)秋天/像一个穿着金色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 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捧起沉甸甸的果实/奉献给人间/人们都爱……(续写)③仿照第一节诗另选物象描绘秋天美的画面,重点训练诗歌如何表现画意,即写出诗歌美的意境。一枚落叶轻轻飘下/似一只金色的小船/满载秋天的回忆/飘近厚厚的书册/一抹淡淡的初霜/叫心灵懂得了珍惜④仿照句式写一首四季诗。意在训练联想和想象能力。如果说,春天是一个花枝招展的姑娘;那么,夏天是 ;秋天是 ;冬天是 。(在实践中运用各种方法创作诗歌,让学生在理论指导下寻找感性体验。因此在训练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体验,充分肯定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合作态度。只要仿写合情合理都应鼓励和表扬。当然,在语言运用中如果出现了明显的错误,教师应及时纠正,或者在思维方面明显不合情理的,教师也应正确引导。教师要相机点拨,随机指导。在训练中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做到收放自如,课堂上一定有不少火花绽放。因而这一步成了整个课堂最精彩的地方,能把课堂推向高潮。)第三,自由创作。根据前面的演练,自选材料,自定主题,写一首歌颂秋天的诗。如果时间不够可以作为作业课外完成。5(诗歌写作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评讲。选出优秀的诗作在全班欣赏,并评出几名小诗人,给学生以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