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全科).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全科.zip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全科.zip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121702168.doc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121702169.doc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121702167.doc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121702175.doc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2018121702171.doc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121702172.doc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121702170.doc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英语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121702173.doc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121702174.doc
  • 全部
    •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121702168.doc--点击预览
    •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121702169.doc--点击预览
    •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121702167.doc--点击预览
    •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121702175.doc--点击预览
    •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2018121702171.doc--点击预览
    •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121702172.doc--点击预览
    •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121702170.doc--点击预览
    •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英语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121702173.doc--点击预览
    •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121702174.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静宁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中期试题(卷)化 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35.5 S 32 Cu 64 Fe 56第Ⅰ卷(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5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 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A B C D 2.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Na 2CO3=Na2++CO32- B.Fe 2(SO4)3= Fe 3++ SO42-C.Cu(NO 3)2= Cu2++2NO3- D.NaHSO 4= Na++ HSO4-3.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F 2+2H 2O===4HF+O 2 B.3CO+Fe 2O3 2Fe+3CO 2= = = = =高 温 C.AgNO 3+NaCl= ==AgCl↓+NaNO 3 D.MgCl 2(熔融) Mg+Cl 2↑= = = = =通 电 4.KOH 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作漂洗的洗涤剂。古代制取 KOH 的流程如下:上述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5.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错误的是( )2A. 蒸馏 B. 过滤 C. 萃取 D. 转移溶液6.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可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的是( )A.Cu 2+ 、SO 42-、Fe 3+ 、Cl - B. Fe 2+ 、H + 、ClO -、CO 32-C.MnO 4-、Al 3+ 、Na + 、SO 42- D.Na + 、NO 3-、K + 、SO 42-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的方法A CaO (CaCO3) 水 溶解、过滤、结晶B Cu (CuO) 稀盐酸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C CuSO4 (H2SO4) 氢氧化钠溶液 过滤D CO (H2) 氧气 点燃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掌握实验方法和必需的实验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实验所选用的仪器合理的是( )① 用 50 mL 量筒量取 5.2 mL 稀硫酸 ② 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醇和水的混合物③ 用托盘天平称量 11.7g 氯化钠晶体 ④ 配制 250 mL 0.2 mol / L 的 NaOH 溶液选用 250 mL 容量瓶.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②④9.能用离子方程式 H+ +OH - =H 2O 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硫酸和 Ca(OH)2溶液的反应 B.盐酸和 Cu(OH)2的反应C.醋酸和 NaOH 溶液的反应 D.硫酸氢钠溶液和 KOH 溶液的反应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D.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11.化学实验时,必须十分重视安全和环保问题。下列操作方法不符合要求的是( 3)A.少量的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应用大量的水冲洗并涂上 3%~5%的 NaHCO3溶液B. 氢气还原氧化铜时为防止氢气损耗应该先加热后通氢气C. 使用容量瓶、分液漏斗前,先检查是否漏水D.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沿试管倾斜方向不停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以免液体暴沸伤人12.下列图示中说法正确的是( )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硝酸银溶液与铜粉反应:Ag ++Cu = Cu 2++AgB.稀 H2SO4与铁粉反应:2Fe+6H +=2Fe3++3H2↑C.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Fe+2Fe 3+=3Fe2+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 32- +2H+=H2O+CO2↑14.在反应中,X 元素的原子将电子转移给 Y 元素的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元素 X 被氧化 ②元素 Y 被氧化 ③元素 X 发生还原反应 ④元素 Y 发生还原反应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5. 下列现象或应用不能用胶体的知识解释的是( )A.清晨,人们经常看到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B.土壤表面积巨大且一般带负电,能吸收 NH 等营养离子,使土壤具有保肥能力+ 4C.向 FeCl3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会出现红褐色沉淀D.水泥、冶金工厂常用高压电除去工厂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16.设 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4 8g O3 和 O2 含 有 的 氧 原 子 数 为 3NA B.1mol OH - 离子中含电子数目为 10NAC.0.5L 0.2mol ・ L-1的 NaCl 溶液中含有的 Na+ 数是 0.1NA4D. 33.6L CO 中含有的原子数是 3NA17.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与 50 mL 0.1 mol·L-1 AlCl3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相等的是( )A.150 mL 0.1 mol·L -1 NaCl 溶液 B.75 mL 0.2 mol·L -1 NH4Cl溶液C.300 mL 0.1 mol·L -1 KCl 溶液 D.150 mL 0.1 mol·L-1 FeCl3溶液18.下列 各项中的物质,能满足如图中阴影部分关系的是( )19.实验中需 0.2mol/L 的 Na2CO3溶液 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2CO3·10H2O 的质量分别是( ) A.1000mL,57.2g B.1000mL,28.6g C.950 mL,54.3g D.950mL,28.6g 20.已知 I-、Fe 2+、SO 2和 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H2O2①②④ B.氢原子数:①②③④C.质量:②①③④ D.密度:②③④①22.有关实验的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A.金属钠暴露在空气里,表面变暗,生成白色的氧化钠固体5B.用坩埚钳夹住打磨过的镁带,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白色粉末C.用坩埚钳夹住铝箔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D.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有液态的铝滴落下来23.下列溶液的导电能力最强的是( )A.0.2mol/L 的 NaCl 溶液 B.0.15 mol/L 的 MgSO4溶液C.0.1 mol/L 的 BaCl2溶液 D. 0.25 mol/L 的 HCl 溶液24.为了除去粗盐中的 CaCl2、MgCl 2、Na 2SO4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 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 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 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 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不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③②①⑤④ B. ②①③⑤④ C. ③①②⑤④ D. ②③①⑤④25. 某工业生产中有一主要反应:CuFeS 2+4Fe3+=5Fe2++Cu2++2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氧化剂为 Fe3+,还原剂为 Cu2+和 S2- B. 氧化产物是 S,还原产物是 Fe2+和 Cu2+C. 当转移 1mol 电子时,有 46 g CuFeS2 参加反应D.氧化剂的氧化性 Fe3+ Fe2+ Cu2+第Ⅱ卷(共 50 分)26. (共 14 分)Ⅰ. 现有下列 10 种物质: ①Al ②稀硝酸 ③乙酸 ④液氨 ⑤干冰 ⑥NaCl ⑦NaOH 溶液 ⑧BaCO 3 ⑨酒精 ⑩HCl 气体,完成下面的填空,只填序号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属于电解质的是 ; 能导电的物质是 ;属于有机物的是 。 Ⅱ. 某溶液中含有 SO 、CO 、Cl - 三种阴离子。如果每次只检验一种离子,完成下面2-4 2-3填空。(1)先检验 CO ,加入 试剂(或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2-3__。(2)然后检验 SO ,加入 试剂(或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 2-4__。6(3)最后检验 Cl- ,加入 试剂(或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 _。27. (每空 2 分,共 12 分)二氧化硒(SeO 2)是一种氧化剂,其被还原后的单质硒可能成为环境污染物,通过与浓HNO3或浓 H2SO4反应生成 SeO2以回收 Se。已知: ① Se+2H 2SO4(浓) 2SO2↑+SeO 2+2H2O② SO 2+SeO2+ H2O ------- Se + SO + H+2-4(1)依据 Se 与浓 H2SO4的反应,写出 Se 和浓 HNO3(还原产物为 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Se 与浓 HNO3的反应中,氧化剂是 , 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当有标准状况下 33.6LNO2气体生成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3)依据反应①②, 判断 SeO2、浓 H2SO4、SO 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4)配平反应②, 并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8. (每空 2 分,共 16 分)应用下列装置,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 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请回答该实验中的问题。(1)实验前必须对整套装置进行气密性的检查,操作方法是 。(2)圆底烧瓶中盛装的是水,该装置受热后的主要作用是 ;烧瓶底部放置了几片碎瓷片,碎瓷片的作用是 。(3)酒精灯和酒精喷灯点燃的顺序是 。7(4)干燥管中盛装的物质可以是 ,作用是 。(5)如果要在 A 处玻璃管口处点燃该气体,则必须对该气体进行 ,这一操作的目的 。 三、计算题(每小题 4 分,共计 8 分)29.一块表面被氧化成氧化钠的金属钠,质量是 10.8 g。将它投入到水中完全反应后,收集到 0.2 g 氢气(已知 Na2O+H 2O===2NaOH),溶液的体积为 100ml,试计算:(1)未被氧化的金属钠的质量是多少克?(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8高一化学期中试题(答案)第Ⅰ卷(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5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 D 2. C 3. C 4.C 5. A 6. D 7. B 8、C 9. D 10. B 11. B 12. A 13. C 14.D 15. C 16. D 17. D 18.C 19. A 20. B 21. D 22. A 23. B24. B 25.C第Ⅱ卷(共 50 分)26. (共 14 分)Ⅰ ②⑦ ④⑤⑨ ③⑥⑧⑩ ①②⑦ ③⑨Ⅱ (1) 稀硝酸 2H + +CO 32- ===CO2↑+H 2O(2) Ba(NO3)2 Ba2+ +SO 42- ===BaSO4↓(3) AgNO3 Ag+ +Cl - ===AgCl↓27.(每空 2 分,共 12 分)(1)Se+4HNO3(浓)===== SeO 2+4NO2↑+2H 2O(2)浓 HNO3 N 1.5(3)浓 H2SO4 SeO2 SO2(4)28(每空 2 分,共 16 分). (1) 、将干燥管末端的导管 A 浸入水中,用酒精灯火焰微热烧瓶底部,如果能观察到浸入水中的玻璃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玻璃导管内有水柱上升,且较长时间不会落,则表明该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为硬质玻璃管内 Fe 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提供持续不断的水蒸气。(3)先点燃酒精灯,产生水蒸气后,再点燃酒精喷灯。(4)碱石灰;除去产物 H2中的水蒸气。(5)验纯,防止 H2不纯而发生爆炸。三、计算题(每小题 4 分,共计 8 分)29(1)4.6g (2)4.0mol/L 1静宁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中期考试题(卷)历 史(全卷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题有且仅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1. 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赢稷在位时期,周赧王号令六国诸 侯临时组建了一支 6000 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 理睬,最终勤王不成。 ”这一情节充分表明A. 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 分封制受到冲击 D. 宗法制度遭到破坏2. 阅读“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下图)图中的空白方框中应该填写( ) A.天子 B.诸侯 C.士D.卿3. 秦朝在战国官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三公九卿制,下列关于三公九卿制的说法有误的是A. 丞相为百官之首,对百官进行监察,对皇帝负责B. 御史大夫是副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C. 九卿在丞相之上,分掌国务D. 一定程度上减少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4. 秦朝的郡县制比西周的分封制更能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A. 郡县官员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 郡县是地方行政的管理机构C. 郡县官员与皇帝是君与臣的关系 D. 郡县官员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5. 有学者指出, “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即中书省)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行省就是 一个行动的中书省。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 ”由 此可见,元代行省是为了A. 强化君主专制 B. 加强控制地方C.缓解民族矛盾 D. 提高汉族官僚地位26.如下图所示,汉武帝这一规定( ) A.使相权得到了进一步削弱 B.消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C.使许多皇室宗亲离心离德 D.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7. 隋朝科举制度规定,考生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一律平等,按考试成绩录用为朝廷官员。这反映 了当时推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A. 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稳定 B.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基础C. 扩大入仕途径,加强统治基础 D. 打破特权垄断,推行民主政治8. 观察下图:两汉时官员上朝可以坐着奏事,到宋朝时官员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皇权不断加强C.封建等级制度不断强化 D.古代礼仪不断发展完善9.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材料中的“府”指的是( )A.军机处 B.内阁 C.唐中书省 D.宋提点刑狱司10.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 。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以下属于公民范畴的“男人”是A.温杜德,男,35 岁,没有读过书,大脑中度智障,居住在雅典的自由民3B.麦克卡,男,28 岁,满腹经纶,文武双全,来自波斯帝国,现暂住在雅典C.索斯丹,男,33 岁,武艺超群,因无钱给父母治病,被迫卖身为奴D.艾梵德,男,11 岁,雅典自由民,公认的神童11.伯利克里曾承诺:“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即在政治上湮没 无闻。 ”下列规定最能证实这一承诺的是A. 各级官职均向公民开放而且以抽签方式产生B. 运用“陶片放逐法”给予部落贵族势力以打击C. 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D. 每个雅典人都有权在“公民大会”上参与表决12.万民法是继公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 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这部法律A. 适用于罗马境内的一切人 B. 是罗马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C. 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 D. 适应了罗马共和国的发展需要13.拿破仑时期的《民法典》以罗马法为蓝本,西方国家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某些司法原则 均源于古罗马。下列表述符合以上论断的是A. 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司法的基础 B. 罗马法维护了罗马的共和制C. 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D. 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14. 《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 1688 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 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 ”这种 革命性主要表现为A. 国家权力的重心彻底地由国王转至议会B. 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C. 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D.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15.中新网报道,日本大地震后,英国女王闻讯十分震惊,特别向日本天皇表达哀悼。英国政府 随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向日本提供人道援助。对此,下列说法准确的一项是A. 英国女王今天仍可左右政府行为 B. 英国女王履行了国家元首的职责C. 英国政府是英国国家的实际决策机构D. 英国女王的哀悼只是个人行为,与国家无关16. “每个州都印刷了自己的钞票,制定了自己的法规,并且起草了自己的宪法。每个州都开始自 己征税……国会没有钱支付军饷,也没有权力通过征税来筹集资金。 ”为改变这一4状况,美国 宪法规定实行A. 联邦制 B. 共和制 C. 两党制 D. 总统制17.有学者说:事实上美国采取的是“一党制”即“民共党”——但却伪装为两党制(即民主党和共和 党) ,不管你投哪家的票,你总归是投“民共党”的票。这段话说明美国的A. 共和党与民主党已没有区别 B. 两党都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C. 选举制度是为一个党服务的 D. 政治局势需要成立新的政党18.近代法国政体更换频繁,1789—1875 年间出现过君主立宪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民主共和制等不同政体。这反映了( )A.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B.启蒙思想日益深入 C.专制王朝力量强大 D.政治体制不断完善19. “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 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由皇帝任 命。 ”上述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A. 军国主义色彩 B. 专制主义色彩 C. 民族主义色彩 D. 民主主义色彩20.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恩格斯评论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1.中国近代有学者称 “夫外货舶来品之侵入,关税自主后犹可挽救,独此病人膏肓之洋商工厂,犹如附骨之蛆,不克(不能做到)消除。 ”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外国在华设厂加重中国经济的危机 B.领土主权受损影响经济的独立发展C.投资设厂成为列强扩张的主要方式 D.丧失关税自主权引发列强开厂热潮22.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出现两个纲领性文件,即《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下列有关两 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前者突出了农民要求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理想社会的愿望②后者提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主张私有制5③两者都能调动农民参加革命斗争的积极性④两者都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潮流A. ①② B. 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23. 《南京条约》 、 《马关条约》 、 《辛丑条约》内容的共同点有①割占中国领土 ②清政府巨额赔款 ③开埠通商 ④划定使馆界 ⑤允许在通商口岸租地设厂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24.辛亥革命 10 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 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这 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二、非选择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 25.人类文明史上,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发展演变,形成了多元化的民主政治模式。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16 分)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材料二 “本宪法所授予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材料三6请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出自英、美两国的什么政治文献?(4 分)依据文献两国分别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4 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文明进程中有何重大历史功绩?(6 分)(3)上述材料体现的近代社会政治发展的潮流是什么?(2 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材料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的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客观上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此有人就说:“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 ”请结合史实评述这种观点。 (12 分)27.(24 分)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材料一 当时的人对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他们觉得外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经不易防范。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他们想那是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至于协定关税,他们觉得也是方便省事的办法。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的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 执……总而言之,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 放弃所不应当放弃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7材料二 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残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出现了《海国图志》 、 《瀛寰志略》等著作。可惜的是,在当时,对这两部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日本社会因炮声震撼而惊醒,中国社会却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 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蒋廷黻先生所说“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的”分别是什么? (4 分)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蒋廷黻先生这样说的原因。 (4 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中英两方面分析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6 分)并指 出 “日 本 社 会 因 炮 声 震 撼 而 惊 醒 , 中 国 社 会 却 在 炮 声 沉 寂 中 又 昏 昏 睡 去”分 别 是什 么 ? ( 8 分 ) (3)请对材料三中该学者的观点进行评价。 (2 分)8高一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题有且仅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C B C D B D C B A A C C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答案 A C B A B A B B A B D 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52 分)25. (1)政治文献:英国 1689 年《权利法案》 ;美国 1787 年宪法。 (4 分)政治体制:英国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美国 ——资产阶级联邦制共和政体。 (4 分)(2)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6 分)(3)民主化(2 分)(若答法制化得 1 分)26. 评分说明:1、对材料观点整体评价要正确,否则不得分;(这是唯物史观的问题)2、说理充分,语句通顺,分类给分,可分为 12、9、6、3 四类。整体看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但也有合理性。因为:① 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② 战争的结果,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战争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③ 但鸦片战争的客观后果的确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一是使中国由闭关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二是加速了中国社会内部变革,如封建自然经济解体,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思想上先进知识分子兴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西学东渐局面逐步形成。27. (1)争所不当争:五口通商;(2 分) 放弃所不当放弃的:治外法权,协定关税(2 分) 原因:五口通商标志着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中国与世界联系加强;通商口岸以及附近地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受到西方的影响。 (任答一点给 2 分) 而治外法权和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和关税主权。 (2 分) (2)失败原因: 政治:中国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英国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对外殖民扩张;(2 分)经济: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生产方式落后,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生产方式先进;(2 分) 军事:中国武器装备落后,战斗力低,英国船坚炮利,战斗力强。 (2 分) 日本因炮声而震撼:日本开始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4 分) 中国昏昏睡去:中国没有认真分析失败原因,仍然闭目塞听,妄自尊大。 (4 分) (3)评价:费正清只是站在西方国家的立场上,把战争爆发的原因单单归罪于清政府;他 没有指出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英国要急于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侵略 性的非正义战争。 (任答一点给 2 分)91静宁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高一级第一学期期中试题(卷)地 理(总分:100 分 考试时间:10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 (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 )1.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自转一周(360°)的时间为 24 小时,叫一个恒星日B. 南北纬 60°处的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二分之一C. 地球上的物体作垂直运动时,方向会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D.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没有地球自转就没有昼夜更替2.北京(40°N)和上海(31°N)相比,自转的( )A.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B.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C.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上海大于北京 D. 线速度相同,角速度不同下图甲、乙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一分点和一至点。读图回答 3~4 题。3.当地球公转到甲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北移动B.此时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C.此时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 90°D.此时黄赤交角变为 0°4.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过的纬度数约( )A.等于 23.5° B.小于 23.5° C.大于 23.5° D.等于 46.5°5.下图是某条河流的剖面图,一般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据此判断该河流位于( )A. 北半球 B. 赤道上 C. 南半球 D. 回归线上6.下表是我国某地连续三个月 21 日的日出和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题。时间 a 月 21 日 b 月 21 日 c 月 21 日日出 5:10 5:05 5:192日落 19:05 19:20 19:15从 a 月 21 日到 c 月 21 日期间( )A.该地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短 B.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C.该地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 b 月 D.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先向北移再向南移 7.如图为某日一摄影爱好者于北京时间 8:00 在我国某地拍摄的日出景观图(图中树木为胡杨林,该日正午时分拍摄的胡杨林树影较胡杨林的实际高度矮)。该摄影者拍摄此景观时所处的方位是( )A.东北方 B.西南方 C.西北方 D.东南方读“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回答 8~11 题。 8.我国每年国庆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9.图中地球公转速度( )A.①到②先加快后变慢 B.②到③逐渐加快C.③到④先变慢后变快 D.④到①逐渐变快10. 第 29 届奥运会于 2008 年 8 月 8 日 20 时(北京时间)在北京举行开幕式,与此同时英国伦敦(中时区)的区时是( )A.7 时 B.9 时 C.12 时 D.2l 时11.宁波(30°N)夏至日的太阳高度为( )A.53.5° B.60° C. 83.5° D.66.5°2016 年 9 月 27 日,印度尼西亚龙目岛的林贾尼火山爆发,火山灰柱高达 2 千米,导致半空布满火山灰。据此回答 12—13 题。12.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13.火山灰漫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3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左图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右图是同一地点阴天和晴天的昼夜温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14~15 题。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B.③表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C.a 表示阴天的昼夜温度变化 D.b 天气与 a 天气相比,白天②更强15.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对图 1 影响明显的是( )A.①减少 B.②不变 C.③减弱 D.④增强左图地区全年炎热干旱,昼夜温差大。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完成 16-18 题。16. 该地区全年炎热,原因是右图中的( )A. ①强②弱 B. ①强③弱 C. ③强④强 D. ②强④弱17. 能示意该地区昼夜温差情况的是( )A. B. C. D. 18. 当地人们喜欢身着白色宽松的长袍、裹头巾,这种着装更便于( )A. 散热、防风沙 B. 驱寒保暖 C. 接受“日光浴” D. 穿着和运动每年冬天,浙江、江西省农业厅专家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支招。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施:①覆盖防寒(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左图);②熏烟驱霜(晚霜来前,气温降至 2 ℃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右图)。据图完成第 19~20 题。19.左图中的网纱在冬季主要能够( )A.防太阳暴晒B.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C.防病虫害4D.防洪、防涝20.右图中的熏烟能够减轻霜冻,是因为烟雾能够( )A.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B.使水汽含量增加,太阳辐射增强C.使地面温度增加,地面辐射增强D.使大气温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21. 拉萨郊区农民在冬季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的主要目的是( )A. 削弱反射作用,提高夜间的温度 B. 阻止太阳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 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D. 削弱地面辐射,减少作物水分蒸腾22.浙江省新安江水库建成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末,在一个狭窄河流上出现了一个面积为 394 km2的“湖泊” 。若在该水库旁建一个度假村,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完成 23-24 题。23. 四地气压最高的是( )A. A B. B C. C D. D24. 关于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①C 地可能多为阴雨天气 ②D 地可能多为阴雨天气③C 地气温高于 D 地 ④C 地气温低于 D 地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下图为我国东北部及周边地区 2017 年 8 月 6 日 20 时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25-26 题。 25. 据图推断 P 地点近地面的风向为( )A. 偏西风 B. 东北风 C. 偏东风 D. 东南风26. 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比丙地风速小 B. 乙地为下沉气流 C. 丙地吹偏南风 D. 丁地吹偏南风527.下图中等值线为北半球的等压线,且 abc,关于甲、乙两地的风向和风力,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处盛行偏北风 ②乙处盛行偏北风 ③甲处盛行偏南风 ④甲处风力大于乙处 ⑤甲处风力小于乙处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⑤读以某极点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阴影部分为气压带,箭头为风向。完成 28-30 题。28.图中甲地所处的气压带名称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29.图中乙地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30.此时图示半球所处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31.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32.北半球高空一架飞机自西向东飞行,飞机的右侧是高压,左侧是低压。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飞机逆风飞行 B.飞机顺风飞行C.风从南侧吹来 D.风从北侧吹来33.读四个地区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示意图,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 ) 。6A. ②①③④ B. ②③①④ C.④③①② D. ④①③②下图为地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 39-40 题。 34. P 地对应的气压带是( )A. 副热带高气压带 B. 赤道低气压带 C.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35. Q 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 )A. 干冷的中纬西风 B. 暖湿的中纬西风 C. 干冷的极地东风 D. 冷湿的极地东风二、综合题。 (共 3 小题,共 30 分)36.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共 13 分)(1)分辨图中地震波类型并比较两者的传播速度与传播介质的差异:E 波是 波,其特点是 ;(3 分)F 波是 波,其特点是 。 (3 分)(2)图中分界面 A 是 ,其平均深度是 千米;界面 B 是 。 (3 分)(3)图中,自 B 向下地震波波速出现的变化是: ,这种变化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4)下列关于 C 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多项选择) (2 分)①岩浆发源地 ②物质状态为固态 ③是一个连续的圈层 ④温度高于 D 层 ⑤在地球内部圈层中,体积最大 ⑥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37.读“相同纬度的拉萨和宁波海拔示意图”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7(共 9 分)(1)在同等天气条件下,两地中太阳辐射较强的是___________,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2)两地中白天气温较低的是___________,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3)两地中夜晚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___,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38.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 ,完成各小题。 (共 8分)(1)高空 C 比 D 的气压__________(高或低) ,地面 A 比 B 的气压__________(高或低) 。(2 分)(2)A 比 B 的温度___________(高或低) 。 (1 分)(3)在图中画出 ABCD 之间的热力环流图,则该环流呈__________(顺或逆)时针方向流动。 (2 分)(4)如果 A 地是海洋,B 地是陆地,则此时应该是__________(白天或夜晚) ,此时 A 地与 B 地间吹__________风(风向) 。 (2 分)(5)此时高空 C 与 D 之间吹__________风(风向) 。 (1 分)8静宁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高一级第一学期期中试题(卷)地 理(总分:100 分 考试时间:10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 (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B C B A A D B C B 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 C B B C A D A B A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 B D A A D A B D B题号3132333435答案C B C A B二、综合题。 (共 3 小题,共 30 分)36. (13 分)(1)横(1 分) 速度较慢,且只能通过固体介质(2 分) 纵(1 分) 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液、气三态介质(2 分)(2)莫霍界面(1 分) , 17(1 分) , 古登堡界面(1 分)(3)横波消失,纵波速度骤减(1 分) , 该深度以下物质状态不是固态(1 分)(4)①②③⑤(2 分)37.(9 分)(1)拉萨(1 分) ;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2 分)(2)拉萨(1 分) ;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近地面空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和太阳辐射都比较少(2 分)(3)宁波(1 分) ;宁波海拔低,水汽和二氧化碳含量多,大气逆辐射强(2 分)38.(8 分)(1)高(1 分) ,低(1 分) (2)高(1 分) (3)顺(1 分) ,图略(1 分)9(4)夜晚(1 分) ,西北(1 分) (5)南(1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