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考诗歌鉴赏的方法及种类.ppt

上传人:dcs1276 文档编号:4774832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鉴赏的方法及种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考诗歌鉴赏的方法及种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考诗歌鉴赏的方法及种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考诗歌鉴赏的方法及种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考诗歌鉴赏的方法及种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2005年3月1日,考点要求,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命题特点分析,材料选择以唐诗为主,唐诗又以绝句为主 19942004年11年高考,诗词曲共考查了19首,唐诗中绝句14首,就以1999年、2004年来说,题干都是一首唐诗,选项分别为是四首。而宋诗,仅有2000年考查了一次,是赵师秀的约客。元曲,也只是1996年考过一次,是阿鲁威的蟾宫曲咏史,这里告诉我们一个信息,高考重点考查语文鉴赏能力,而不是“定势”在“回避”上的。,命题特点分析,考点设计以语言为主,语言中以词语为主 2000年、2001年是

2、“四选一”客观题,8个选项中有5个选项是涉及语言,2002年的“折柳”、2003年的“冷”“咽”,2004年浙江卷的“空”,其实,都是对语言的鉴赏。这就是说,我们在鉴赏中不可忽视诗词曲中的“炼字、炼句”的鉴赏。,命题特点分析, 技巧以常法为主,常法中以“情景”为主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情景交融、情景相异(哀景生乐情、乐景生哀情)、托物言志、寓情于事等。1994年以来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考查12次,写景抒情这种手法,年年都考。2003年考查的诗眼“冷” 与“咽”,04年考查诗眼“空”,就其涉及的对象而言,是换了一个角度对诗中情与景关系的鉴赏考查。,二、试题特点分析,一是试题

3、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 二是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三、古诗鉴赏题而言,可归纳出六种问答模式.,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

4、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题示例,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

5、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

6、长亭晚,骤雨初歇”; 托物言志,如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 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描写手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对比。,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7、: (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3)拟人。(4)夸张。 (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答题示例:早行 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8、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

9、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答题示例: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

10、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答题示例:南浦别 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

11、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答题示例: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

12、么?(2002年高考题),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第六种模式 综合解答型,提问方式 简要分析该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不超过150字。,简析 回答古诗鉴赏题,一般字数不会太多,但答题的内容,也如一篇议论文,有论点,有论据,最好先写论点后写论据(当然也可先写论据后写论点)。,第六种模式 综合解答型,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思想内容的观点。(即诗中体现出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政治观点) 第二步:举出诗中含有思想感情的诗句来作论据来证明你的观点

13、; 第三步:指出艺术特色的观点。(即诗歌所采用的何种表现手法) 第四步:举出诗中所用表现手法的诗句来证明你的观点。,第六种模式 综合解答型,答题示例: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阅读这首诗,简要分析该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不超过150字。,第六种模式 综合解答型,答案这首诗通过梅花与自然环境作斗争的描写,表现诗人誓与世上恶势力抗争到底的志向与追求(以上是思想内容方面的论点,第一步)。,陆游一生坚持抗金,虽屡遭罢免,但志向不改,如同驿外断桥边的梅花,虽遭风吹雨打,零落成泥,依然香如故(以上是思想内容方面的论据,第二步)。,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托物言志(以上是艺术特色方面的论点,第三步)。,诗人塑造了一个敢于同恶劣自然环境作斗争的梅花形象,实际以梅自喻,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志向(以上是艺术特色方面的论据,第四步)。,第六种模式 综合解答型,另外这种答题模式在解答诗词鉴赏题也可采用:这首诗通过采用了XXXX(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XX(意象)的XXXX特点,表现(突出)了XXXX思想感情,起到了XXXX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