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法官老张轶事之审牛记有感看完了一遍,勾起了小时候的些许记忆,似乎小学时候在CCTV6 上看过,但现在看起来却没有了小时候那种单纯为看电视而看电视的感觉了,反而增加了许多思考。一方面是关于老张解决纠纷方式的思考,另一方面是关于法律法条的在基层社会中的适应性的思考。老张在这件在整个过程中,他竭力使出浑身的解数,试图促成当事人双方达成调解,而不希望用判决了结纠纷。用老张的话说就是:“只有我在中间抹稀泥了。 ”值得追问的是,老张为什么热衷于调解?在重法条、重审判的法官眼里,老张的行为似乎不可理解。按照司法中立、法官消极的现代程序正义理念,老张主动积极单方面地接触当事人,极力劝说其选择调解,恐有程序观
2、念淡薄之嫌。但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在基层农村的现实中,我发现老张的做法是十分符合实际情况的。在影片中,小牛被老栓视为自己的命根子,而那头耕牛对母子相依为命的来顺妈也是非常重要。无论判谁败诉,纠纷势必得不到彻底的解决。来顺妈领来了一群村民作证,证明牛是老栓从来顺家牛栏牵走的。这样一来证明责任就应当由老栓来承担,但老栓一时又举不出证据,按照证明责任分配的规则,就得判老栓败诉。但老栓肯定会通过上诉、上访甚至采取私力救济等方式去要回这头牛。因为如果判决得到肯定,老栓不仅丢掉了牛,还背上偷牛贼的黑锅,这是他理解不了也承受不了的。如果老栓选择上诉必定会导致解决纠纷的成本不断增加,甚至很可能会远远超过牛本身的价
3、值。最后,这笔费用不论落到谁的头上都是天文数字,会给其生活带来难以估量的打击,影片悲剧性的结局也证实了这点。作为一个深察民情、有责任感的法官,他不能不认真考虑这些可能的后果。所以老张做出了重调解轻审判的令人不解的行为。为了防范因实体正义的过分偏离而引起不可估测的社会后果,也可以避免因老栓的实体权利得到实现,而使来顺母子无力承担诉讼费用被逼上绝路。老张这种偏向调解的行为并非是缺乏法治意识、程序观念淡薄或者说是重调解轻审判,而恰恰是在现实条件下所作出的理性选择。我们在引进外国解决纠纷的模式的同时,是否应该立足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立足于人口多,人均资源少,人均收入低的基本国情上呢。如果我们的当事人购
4、买到的法律服务并非是其初始所想要的,甚至这些服务还给其生活带来灾难,我想这不是法律的错误,而是我们观念上的错误,我们没有像老张那样,真正扎根于基层。扎根基层,实事求是,这两句话引起了我对现如今法律法条适应性的思考。我们的法律法规一直向着严谨全面细致的方向发展,取得的成果也是十分丰硕,但不得不说法律只是将世界分为是非两个方面,但现实中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我们拿着冰冷的法律条文来解决鲜活的现实纠纷,总有些鞭长莫及,得到的结果也总是差强人意。如何让有棱有角的法律适应圆滑多变的现实,这真是法官一生必修的课程,也许老张的做法给了我们不少的思考与借鉴。我认为我们的法律并不需要追求一定要评判出谁是谁非的目标,
5、应该追求一种平衡,一种来自于社会各阶层的平衡。我并不是说要颠倒黑白,是希望整个社会可以和谐,而恰恰法律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工具。在目前社会出现各种不平衡的现象的情况下,我们的法律必须起到应有的调节作用。假如一位穷人骑车撞到一位富人的车上,穷人受伤,汽车出现损坏。恰恰事故原因全在穷人身上,这件事我们应该怎么解决呢。难道让穷人赔汽车吗?按照现在的法律法规应该是这样的,但大家都清楚这个决定是难以实现的。那这个纠纷应该如何收场。我想如果法官可以劝富人放弃起诉穷人,并支付穷人一些医药费的话,那结果真是美好的。但如果富人不同意,一定要追究穷人的法律责任呢,这就需要我们的法律机关成立某些救济组织或者基金会之类的来帮助穷人,维持一种平衡,这种平衡的意义胜过于分清是非,因为它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老张的做法并不一定是最准确的,但他一定是最能解决问题的,最能实现两情相悦的。从基层中走来,我们不应该丢了正义的标杆,不应该丢了是非的标尺,而且我们还要学习的是如何在鲜活的现实中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达到平衡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