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南省株洲市2019届高三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一)历史试卷(PDF版).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772064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株洲市2019届高三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一)历史试卷(PDF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南省株洲市2019届高三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一)历史试卷(PDF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湖南省株洲市2019届高三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一)历史试卷(PDF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湖南省株洲市2019届高三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一)历史试卷(PDF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湖南省株洲市2019届高三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一)历史试卷(PDF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试题卷 第 1 页(共 6 页) 机密 启用前 株洲市 2019 届高三 年级 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一) 历 史 班级: _ 姓名: _ 准考证号: _ (本试卷共 6 页, 27 题,全卷满分: 100 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

2、卷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 ( 每题 2 分,共 48 分) 1 国语有载春秋时“重耳拜土”的故事:公子重耳(晋文公)曾流亡卫国,向老农乞食,老农举起土块给他,重耳大怒,随从却认为这是上天的恩赐,重耳听后立即叩头拜谢,领受泥土而去。这则故事可以印证 A 封邦建国观念根深蒂固 B 井田制度仍然影响深远 C 统治者敬畏土地与农民 D 重农思想已经初步萌芽 2 西汉张汤 为御史大夫,“锄豪强兼并之家”;郅都为济南守,灭豪猾之首恶,中尉宁成效法郅都,使“宗室豪杰皆人人惴恐”;此外,王温舒捕杀河内豪猾,赵广汉杀京兆、颍 川豪杰大姓。这反映了西汉 A 郡国并行制度影响深远 B 豪强地主势力日渐式微

3、C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尖锐 D 封建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3 重视品行的孝廉察举是两汉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东汉初年,政府开始实行 “授试以职 ”制度 ,无论是孝廉察举或公府辟召,都要先经过一年到十年的吏员试用期才有资格。这种变化 A 强化 能力考察 的因素 B 有利于扩大官吏来源 C 能够增强社会流动性 D 有助于强化中央集权 4 近人胡适认为禅宗是中国佛教内部的一种革命运动,使佛教中国化、简单化,这才有中国的理学。史学家范文澜说,禅宗僧徒所作的语录,除去佛徒必须的门面语,思想与儒学少有区别。两位学者的认知都 A 维护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 强调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C 否定佛教思想的独立性 D 肯定禅宗

4、对儒家的改造 5 隋文帝开皇三年( 583 年) 推行“大索貌阅”,按户籍登记的年龄和本人真实外貌进行核对,以防止诈老诈小,此种政策被唐代继承并完善。据此可知,“大索貌阅”的主要影响是 A 导致了隋朝速亡 B 削弱了豪强地主 C 提高了政府效率 D 增加了政府税收 历史试题卷 第 2 页(共 6 页) 6 北宋初年,赵普为宰相,与枢密使李崇矩 相交甚好。李以其女嫁赵之子,宋太祖知道后非常不满。李崇矩与赵普 上朝,同处等候奏事,太祖也令二人互相隔开。宋太祖的这些举动 A 防止结党营私威胁中央集权 B 造成了宰相权力趋于分散 C 强化宗族观念防止外戚干政 D 维护封建礼制以巩固统治 7 据文献丛编

5、记载,苏州织造李煦奏折中所记苏州米价为 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新航路开辟后高产农作物引进 B 农业在其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下降 C 白银大量流入使物价水平提高 D 手工业发展使农业人口大量流失 8 鸦片 战争前后,在广东任职的林则徐积极关注西洋动向,提倡“师夷长技”,获得了后人“开眼看世界”的赞誉。回到福州后,他领导当地士绅激烈反对外国传教士入居神光寺行医。这最能体现 A 林则徐具备较强的国家主权意识 B 基督教和西方科学冲击儒学地位 C 列强入侵激化了沿海地区的矛盾 D 开明士大夫仍受华夷之别的影响 9 1859 年,英国思想家穆勒发表了著作论自由。 1903 年 ,严复将它翻译成中

6、文本并命名为群己权界论。经现代学者研究,发现其所译文稿与原文本意有较大出入。这表明 A 严复的翻译 水准有待提高 B 译者无法摆脱时代的影响 C 清末的进步思想受到压制 D 晚清的翻译人才较为匮乏 10 1912 年,南京临时政府命令各级官厅焚毁刑具,停止刑讯逼供,禁止蓄辫、缠足、赌博,严禁种植鸦片,允许“贱民”保有“公权”与“私权”等等。这些措施体现了 A 天赋人权 B 依法治国 C 民主共和 D 主权在民 11 1917 年至 1918 年,恽代英在武汉组织“互助社”,毛泽东等在长沙发起“新民学会”,李大钊成立“少年中国学会”,邓中夏、傅斯年等分别成立“国民社”、“新潮社”。这最能说明 A

7、 民主革命的成果显著 B 西方社会思潮迅速传播 C 十月革命的影响巨大 D 共产主义获得普遍认同 12 1920 年,在查明创办人或主要投资人身份的 46 家银行中,由地主、军阀、官僚或买办投资的银行只有 8 家,军阀、官僚与工商业者合资经营的银行有 5 家,由工商业者和金融界人士投资创办的银行有 33 家。这表明 A 近代银行与民族经济紧密结合 B 一战使近代金融业快速发展 C 近代银行发展有浓厚的封建性 D 银行业发展有利于民族工业 13 美 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里写道:“在一九三二年的中日淞沪战争中,中国农民就在炮火交加中毫不在乎地继续种他们的田”。这一描述从某个角度说明 A

8、江浙地区民族意识低下 B 小农经济遭受严重摧残 C 国民政府脱离 人民 群众 D 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年份 米价 指数 康熙五十二年 (1713 年 ) 每石 0.99 两 100 乾隆三十五年 (1770 年 ) 每石 4.46 两 451 乾隆五十一年 (1786 年 ) 每石 4.30 两 434 历史试题卷 第 3 页(共 6 页) 14 据统计, 1936 年时国家资本与民间资本的占比分别为 49 21%和 50 79%, 19471948年分别为 58 43%和 41 57%。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官僚资本借战时体制迅速膨胀 B 列强卷土重来使民间资本萎缩 C 国民政府在

9、战后兴办国有企业 D 战争使民族资本主义遭受重创 15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到 60 年代末,一批新独立的非洲国家 如 : 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苏丹、突尼斯等,先后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主要得益于中国 A 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B 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C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6 1978 年至 1994 年间,在我国农村的人均纯收入结构中,农业收入占比由 84.93%下降到 63.1%,而非农产业收入由 7.92%提高到 30.7%。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 城市经济改革取得成效 B 土地产权关系得到调整 C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 乡镇企业

10、激活农村经济 17 学者俞可平曾指出:建国以来的政治文明建设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搭建了基本的框架,属于“民主存量”,而后期的发展则属于“民主增量”。据此推断这一“增量”包 括 A 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 B 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8 古希腊人是最早把娱乐看成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的人群。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娱乐的生活是不值得去生活的。观赏戏剧是全体雅典人的事;进行体育运动,观看运动竞赛也是其娱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奥林匹克运动会便是其首创。这反映了雅典 A 人文主义精神内涵 B 城邦民主政治发达 C 社会宗教意识

11、淡薄 D 注重现世物质生活 19 有学者指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本意是希望对赎罪券的效能进行神学 辩论,在基督教会的作用和个人虔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而不是举起反对教皇的大旗。然而,他的观点和做法显然道出了对罗马教廷和赎罪券不满的德国人的心声。这表明 A 反对教会腐败统治是其改革初衷 B 路德的改革主张未脱离宗教范畴 C 德意志的民族国家意识初步形成 D “因信称义”主张得到广泛认同 20 1803 年 4 月,时任美国总统杰弗逊利用法国内外交困的机会,从拿破仑手中花费巨资购得了中部的路易斯安那地区; 10 月,参议院以 24:7 的票数通过并确认了这一交易,同时授权杰弗逊可在该地建立

12、临时政府。这一事件反映了美国的 A 行政权力不断扩张 B 总统僭越国会权力 C 分权制衡机制灵活 D 宪法原则有所变更 21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在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理论的影响下,贫穷被看作是个人的事,失业人口甚至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因为它可以把工资压至最低水平,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这表明工业革命 A 有助于生产的合理化 B 使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C 推动社会观念的进步 D 降低了社会人文关怀 历史试题卷 第 4 页(共 6 页) 22 有 学者指出:巴黎公社的许多革命措施开启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第一步,它为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由于当时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不够健全,它没能妥善

13、处理好政治文明与这两种文明的关系。材料意在说明巴黎公社 A 失败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B 爆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C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D 是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23 斯 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当苏联政府每年拿出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再投资时,这便意味着低工资与消费品的短缺。一位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他们在付给我们工资,于 是我们 也假装我们在工作。”材料主要表明苏联 A 工厂管理僵化未调动生产积极性 B 轻重工业及农业结构严重失衡 C 工业化模式未能使民众有获得感 D 工人的工资水平长期处于低位 24 萨缪尔亨廷顿曾认为, 1995 年 的中国“不会与任何国家结盟。这个立场或许反映了传统的中

14、国观念,作为一个中央帝国,即中心国家,中国不需要正式盟友另一方面,中国与西方的冲突意味着它将重视与其他反西方国家的伙伴关系”。他的这一认识 A 肯定了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 B 对中国的外交理念存在误读 C 强调中国与苏联的同盟关系 D 是针对世界局势的正确判断 二、 非选择题 (共 52 分) 25 ( 25 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两宋时运河发达,漕运繁荣,开封、临安等重要城市皆依河傍水。沿河居民向河道“投瓦砾堆粪壤,日加益而人不知”,导致河道“瓦砾粪壤,日填月壅,几与岸平”。官、私纺织印染、造纸印刷、冶炼等工坊也对城郭水系造成污染。当时,“盗杀伤行人,弃尸河中”,每逢战争

15、,“河岸倒尸无数,出城河中更无水可饮,以水皆浮尸”。随着河道污染日益严重,官府规定“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派人严查污水排放,制止居民侵占河道,严厉打击偷伐河堤林木。民间也出现了清理垃圾、粪便和人畜浮尸的专门人员。为防止河堤衰塌,北宋政府把汴河两岸栽 种树木作为政绩考核的依据。熙宁年间,有人“献铁龙爪(浚川耙)以浚河”,这种疏浚河道的专用工具成为了河道治理的利器。 摘编自王战扬历史视阈下宋代河道水污染、日常维护与堤岸绿化管理 材料二 19 世纪中后期,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疾病流行引起了英国社会的强烈反应。为解决水污染和城市用水问题,议会于 1847 年通过了河道法令,禁止污染作为公

16、共水源的河流、水库以及供水管道。 1848年颁布了公共卫生法,要求把污水和废弃物集中处理,地方当局应负责供应清洁卫生的饮用水。 1855 年首都管理法案和消除污害法案规定成立首都工务委员会,全面负责英国的房屋和供排水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这个委员会建成了一条主管道 120 公里、支线长度 1650 公 里的下水道系统,有效地解决了污水排放和泰晤士河的净化问题。 1875 年 ,政府通过新的公共卫生法,汇集了以前同类法规,包括供排水、街道房屋管理、垃圾清理、食品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殡葬、污染行业管理等。该法案的通过标志着英国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共卫生体系。 1876 年、 1878 年 又分别颁布

17、河流污染防治条例、公共卫生条例,基本建立起完善的水资源保 护的法律体系。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宋时期河道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概述宋代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所呈现的特点。( 15 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水污染防治方面的有益经验。( 10 分) 历史试题卷 第 5 页(共 6 页) 26 ( 12 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26. (图一 “三星”牌花露水) (图二 “哈德门”牌香烟) (图三 上海大戏院的电影院) 上述三图是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申报上的广告。请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 从中提取两

18、项历史信息,然后根据这两项信息提炼一个历史观点,并对观点进行简要说明。(要求:准确提取信息,所拟观点明确,逻辑严密,史实准确) 27 ( 15 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 明朝中后期,“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是中外关系史上的两件大事。 传教士们遵循“知识传教”的方针,以学术思想为媒介,力求扩大对中国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上流社会的影响。他们介绍到中国的科技成果几乎包括了当时西方科技领域的方方面面,如数学、天文学、地理学、机械制造学 ,以及音乐绘画等。可以说,在这一时期,近代西方主要的自然科学知识大都传到了中国,这些知识基本上能代表当时欧洲的水平英国史学家李约瑟指出:“到明朝末年的 1

19、644 年 ,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显著差别 ,他们已完全融合 ,浑然体了。” 1593 年,耶稣会士利玛窦把中国儒家经典四书译成拉丁文寄回意大利。 1626 年 ,比利时耶稣会士金尼阁又将五经译成拉丁文。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认为中国将神和物采摘百花益筥筐酿蒸成露气芬芳;临妆洒用二三滴留得满身飘异香。中国化学工业社制(总公司上海河南路各埠洋货铺均有出售) 千金难买这一笑惟大号哈德门香烟可以换之。清香和顺美人所爱也。气味芬芳为市上独一无二之品最受闺阁欢迎。驻华英美烟草公司(印章“中国制造”) 大戏院座位宽畅空气充足电风扇又装得多所以最风凉。再加影片又新又好电光又足又明可称得独一无

20、二。请爱看电影戏诸君快到上海大戏院去看。 历史试题卷 第 6 页(共 6 页) 质合而为一 ,是尊崇最高的理性,这种天道观和基督教对上帝的信仰是相一致的。他确认中国文化可以弥补欧洲文化的不足 :“我们从前谁也不信在这世界上还有比我们的伦理更完善 ,立身处世之道更进步的民族存在,现在东方的中国, 竟 使我们觉醒了。”法国狄德罗主持的百科全书派将儒家的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理想,作为无神论或者自然神论的有力武器,批判欧洲基督教的神权统治和君主专制,并通过对中国思想和政治的赞美,表达他们一个具有崇高理性、合乎道德、宽 容而有节度的政治制度的理想目标。法国霍尔哈巴主张以德治国,写出德治或以道德为基础的政府一书,宣称“欧洲政府必须以中国为模范”。此外,中国的瓷器、丝绸、刺绣、壁纸、折扇、绘画和园林艺术传入欧洲以后,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 陈梧桐、彭勇明史十讲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学西传”出现的历史背景。( 7 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朝中后期“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的不同之处 。( 8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