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阳高中 20182019 学年上期三年级第四次素质检测历 史 试 题命题人:朱愈 2018 年 12 月 15 日一、选择题(共 30 道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下列对该段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 “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D. “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2.史载,微子是殷商后裔,周武王的儿子成王封微子启到商族
2、的发祥地商丘,封国号为宋,爵位为公,成王特准其用天子礼乐祭祀祖先。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 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打破旧附属国的界限 B. 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 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 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3.秦始皇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规定:只有皇帝一人称“朕” ;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 。这些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A. 便于发布命令 B. 增强皇帝的神圣感C. 便于控制兵权 D. 否定周王的权威4.中国古代尽管十分注意整顿吏治,加强对官员的监察,但政治腐败黑暗的现象并不少见。下列成语中,哪一条最能贴切地反映宦官专权的主要原因( )A. 鞍前马后 B.
3、 为虎作伥 C. 狐假虎威 D. 爱屋及乌5.“国朝拟旨有定例,内外大臣、言官折奏则直达御前,天子亲笔批答,阁臣不得与闻。天子有诏,则面授阁臣,退而具草以进,曰可,乃下。 ”这则材料反映出( )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 三省分权,相互制衡C.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 专制皇权空前加强6.史皮尔在最古老与最年轻的国家:中国与美国 (1870 年)中说:“中国人民的竞争使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听吧!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或许没有个人荣耀,它没有财富的权力,它不主张任人唯亲,它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 ”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古代中国社会没有世袭等级 B. 科举制的选官依
4、据是门第C. 科举制是较为公开的选官制度 D. 科举制加强了君主专制7.“一亩三分地”是老北京人口中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意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其来源与先农坛皇帝“亲耕”藉田有关。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要到先农坛行祭农耕藉之礼,其“亲”耕的地块面积恰好是“一亩三分” 。皇帝“亲耕”反映了中国古代( )A. 敬天法祖的宗教观念 B. 家国一体的国家理念C. 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 D.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8.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 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 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 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这表明汉代 (
5、)A.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D.铁制工具广泛使用9北宋仁宗景佑年间,广州每年都有蕃客(外国商人)携带妻儿前来居住,甚至购买田宅,与当地人杂居,突破了蕃坊(蕃商聚居区)的限制,这些蕃客“富者资累巨万” 。这表明当时( )A. 坊市界限被打破 B. 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C. 对外贸易的繁荣 D. 外商开始在中国定居10.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区民众身着华丽服饰,歌舞艺人生活优越堪比皇后,家仆与官人同行无法区分。这反映了( )A. 经济繁荣改变社会风气 B. 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C.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 D. 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11.希腊文的 “公民” (Pol
6、ites)一词由城邦(Polis)一词衍生而来,其原意为“属于城邦的人“。古希腊城邦不允许公民只顾私人事务,不顾城邦。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 城邦整体利益高于一切 B. 抑制公民的权利意识C. 保障民主作为最终目标 D. 法律维护所有人利益12.“军人和一切公职人员都由国家支付薪金。这样,一般公民也能当军人、法官、议员了。”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 )A. 雅典城邦形成时期 B. 梭伦执政时期C. 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 D. 伯利克里执政时期13.最初,罗马法中“公共犯罪行为”主要包括谋杀、烧毁庄稼、搬运界石、叛逆等有限的几种,到了 4 世纪则增加了拐卖人口,选举舞弊、贪污、囤积居奇粮食等新内容
7、。这表明罗马法( )A. 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B. 法律体系逐渐完备C. 法条的应用具有灵活性 D. 注重维护社会稳定14.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中间跨越 50 余年,中国社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真正的变化是从 1894 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开始的。得出上述结论的主要依据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 )A. 开始对军队进行西式改革B.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的成效C. 实业救国已成为主要思潮D. 上层建筑变革提上历史日程15.“烽火弥空世路殊,义旗高举过征途,冲天烈焰推皇统,环地洪涛卷孽孤。五色旌挥群岳舞,九州情动万民呼。共和大业从兹始,百载风云入画图。 ”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 太平天国运
8、动 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 D. 国民革命16.1945 年 8 月,中苏两国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有效期为 30 年。1950 年 2 月,经过谈判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这表明( )A. 中国努力建立新型平等外交关系 B. 美苏冷战对中苏关系变化影响有限C. 对苏外交成为中国政府外交核心 D. 两国政府坚持务实灵活的外交原则17.1872-1890 年间,我国洋纱进口量增长 20.6 倍,同一时期的洋布进口量增长 27%。这反映了此时( )A. 洋布的质量较差市场销售不畅B. 民族机器织布业发展迅速洋紗需求增多C. 传统织布业
9、仍有一定的竞争力D. 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民众抵制洋布的倾销18.1948 年 8 月,某人写道:“沪上抢购之风,日益如炽,所有日用百货各店抢购一空本公司半日之间货已购空。 ”导致此现象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 日本侵略导致社会经济崩溃 B. 国民政府恶性通货膨胀政策C. 美国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国民党发动内战使经济恶化19.“一五 ”期间,苏联援建新中国 156 个重点项目工程,史称“156 项工程” 。该工程涉及钢铁、煤炭、冶炼、发电、造船等众多工业领域。它的实施( )A. 有利于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B. 造成了对苏联技术长期依赖C. 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D. 打破了美国孤立中
10、国的政策20.1984 年 11 月 4 日, 深圳特区报头条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经上级批准,从 11 月1 日起,深圳经济特区取消粮、油、猪肉票证,实行议价,敞开供应。 ”深圳经济特区这一政策( )A. 有利于增强经济活力 B. 结束了深圳的计划体制C. 表明城市改革的开始 D. 发挥了市场的基础作用21.1698 年,一位西班牙外交官说:“若没有议会的参与,英国国王的条约只不过是一纸空文” 。这反映了( )A. 光荣革命后国王行政权丧失 B. 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已经形成C. 责任制内阁形成国王“统而不治” D. 首相利用议会剥夺了国王的权力22.法国 1875 年宪法规定总统不是内阁成员
11、,总统与内阁是两个机构,并规定:“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这些规定表明当时( )A. 法国总统权力受内阁制约 B. 法英两国的政体相似C. 法美两国的政体基本相同 D. 法国实行总统制政体23.美国的法院采取双轨制,即联邦法院与州法同时存在且可不隶属,州法院拥有对非联邦案件的终审权;但当涉及到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诉讼时,当事人有权将案件一直上诉至联邦最高法院。这种司法体系突出体现了( )A. 三权分立原则 B. 集体负责制C. 联邦制原则 D. 共和制原则24.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本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体系,如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
12、间的斗争尚未发展的最初阶段出现的这些体系的发明家们虽然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这说明科学社会主义( )A. 深刻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 B. 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各种设想C. 用统一的社会生产代替私人生产 D. 认识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25.“专制、愚昧、黑暗、落后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 )A. 最早实践社会主义的理论 B. 促进了俄国社会的转型C. 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 D. 否定了资本主义的模式26.哥伦布到达美洲时,新旧大陆唯一相同的作物是棉花,唯一
13、共有的家畜是狗。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甘蔗、咖啡等农作物。美洲则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白薯、西红柿、鳄梨、南瓜、菠萝、可可、烟草等农作物和古柯碱、金鸡纳皮等重要药材。材料表明,西欧人早期海外扩张( )A. 扩大了洲际贸易的范围 B. 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C. 出现了洲际物种大交流 D. 促进了种族交流和重新分布27.1820 年前后英国已出现批专门制造机器的厂家,有专门的技术工人,生产相同型号的零部件。这主要反映了( )A. 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B.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C. 内燃机的广泛推广 D. 自由主义思潮盛行28.罗斯福新政时期,反对者一
14、直存在。有人称他的方案“本质上就是共产主义” ,可以叫做“斯大林迪兰诺罗斯福”这个“合成人物”构思出来的“杂种” 。还有人称他为“法西斯主义者” 。这些反对的声音反映出当时( )A. 美国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B. 一些美国人对新政的本质认识不清C. 新政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人的处境 D. 新政的实施缓解了美国的阶级矛盾29.下表反映了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如表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GNP 年增长 失业率 物价指数年增长率19681972 年 43% 32% 48%19731975 年 24% 53% 94%A. 西方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B. 西方经济疲软源于美苏冷战破坏C
15、. 导致社会福利开支不断增加 D. 此后各国普遍加强对经济的干预30.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说:过去的时间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尼克松总统所说的“共同利益”最主要是指( )A. 共同反对霸权主义 B. 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C. 中美两国发展的需要 D. 都有改善国际环境的要求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请根据要求将答案书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 分)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 “沉沦”到“ 上升 ”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
16、其基本特征是“ 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 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 年到 1920 年) ,就是“沉沦” 的谷底、 “上升”的起始时期。材料二 但是,正像黑暗过了是光明一样,中国历史发展在谷底时期出现了上升的转机。从这时候起(注:指 1920 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前,中国社会也有不自觉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也有改革派的主张和呐喊,但相对于社会的主要发展趋势而言,不占优势;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如日本侵华),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己经可以扭转“沉沦” ,中
17、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前期“沉沦”的过程。 (6 分)(2)根据材料二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的史实,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在扭转“沉沦”方面取得的伟大成果。 (6 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 14 分 )材料一 1943 年罗斯福说:“对于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有效地联合作战;第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作为主要大国,在战时和战后与西方三大盟国俄、英、美并驾齐驱。”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材料二 过去的时间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
18、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的讲话(1)材料一中美国对华政策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6 分)(2)在材料二中提到的“过去的时间”里美国对华采取了哪些政策?推行这些政策的根源是什么?尼克松总统所说的“共同利益”有哪些?(8 分)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14 分 )材料一 清朝前期,统治者坚持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 “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许多国家,纷纷鼓励
19、本国制造业的发展,为增加出口额而给予手工工场以扶植,包括政府津贴、授予特权、国家订货以及提供修路、疏河、建港等方便商业流通的条件等等。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对现代化的全球化倾向有了有了明确的认识,提出要与世界接轨,要引进和利用世界各国的一切先进文明从而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和西欧实行的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8 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来说明我国“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 (6 分)正阳高中 20182019 学年上期三
20、年级第四次素质检测历史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D D B C D C C D C A A D D D C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A C B C A B A C D C C A B A C31.(1)过程: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战争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 分 )(2 )成果:维新变法对人们的思想起到了启蒙的作用;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年的君主专制;五四运动
21、取得初步胜利,促使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中国共产党诞生;国共合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任意三点即可满分) 。 ( 6 分 )32. ( 1 )政策:联合中国作战。原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击了大量日军,有利于减轻美国的压力。 ( 6 分 )( 2 )政策:敌视政策( 孤立、封锁、遏制) 。根源: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 。“共同利益”: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都有改善国际环境的要求;中美两国发展的需要。 (8 分)33.(1)中国:强化了小农经济,稳定了封建社会的统治;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成为近代中国落伍的重要因素;( 6 分 )西欧:大力扶植工商业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辟。 ( 2 分 )(2)经济:初步形成了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参与全球化的世界经济。 ( 6 分 )